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我理解的知识管理的层次

[复制链接] 14
回复
390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26 19:2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识管理我的Blog上谈的比较少,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知识和技能,经验,方法论,实践,思维思考都有关 系。因此知识管理也是我关心的内容内容,包括个人知识和企业级和团队的知识管理。在2,3年前通过思维导图画的IT知识体系结构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 目的就是如何真正让知识发挥作用和创造效益。个人认为现在很多流行的知识管理系统都是辅助性的工具而已,关键还是是否真正的理解的知识管理的目标,理解了 目标才知道如何做好知识管理,让知识管理真正的发挥作用。

 

1.第一个层次-形成知识库

 

知识库首先不是资料库,不是上传一大堆资料就完成知识库的建设了。资料必须经过多维属性的整理才能够真正入库,资 料的关键字,TAG标签,多维度的分类都是属于资料的重要属性。而且入库的资料必须是有价值的资料,必须是经过我们分析,抽取和整理后的资料,这样可以减 少后期其他人在无用的资料上面浪费时间。资料入库后完成了第一步,后面重要的就是知识的分享,一个资料能够在知识库中下载了不是分享,要成为知识的分享就 需要对资料附加上团队中他人的评论,学习笔记和心得,有了这些就完成了知识库的基本建设。


在第一个层次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栖息谷或其他很多论坛的资料下载都是停留在资料库的层次上面。因此也就出现了我们前面常说的问题,论坛用户面对一大堆 挪列的资料往往无从下手。我们的硬盘成为了我们资料收集的工具,而我们的大脑却根本还没有启动,更谈不上如何去将这些资料转化为系统的知识。从这点上再来 看豆瓣网,豆瓣本身不存储任何的书籍和影音资料,但更多的针对书籍和影响的学习笔记,评论和相关小组更容易让理论性的东西转化为知识。


2.第二层次-形成知识地图

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给你张地图也没有用。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知道往哪里去?他们有明确的想法想增加哪方面的知识或者说想提高哪方面的技能,但我们却很难针对他们给出一张类似于学习路线的知识地图。


在知识库建立和发布好以后重点就是要去形成知识地图,知识地图一方面应该是正对某一个业务领域或者应用场景需要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图,让大 家对要学习某项知识或技能有个全局的认识,同时也让每个人看清楚自己在地图中的位置。看清楚了你在地图中的位置,才能够知道如何达到目的地。


找到自己的位置后,就要发挥地图的第二个作用,如何在通过地图一步步的达到自己的目标,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行走路线,哪些地方需要慢慢走去体会,哪些地方可 以跳跃下。要能够把行走路线准确的画出来,则需要理清楚知识和知识间的关系,哪些是关键约束和依赖关系,哪些是可选的依赖关系。把这些依赖关系理清楚后, 知识路线自然就出来了。

 

针对处于不同位置的人,知识路线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给出常规的最佳路线,但无法给出针对每个人的最佳路线。所以有时候不要盲目的去迷信他人的学习路线,适合自己的路线才是最好的路线。由于无法解决个性化的最佳路线问题,需要过渡到第三个层次。


3.第三层次-从经验到方法论,模式的不断积累


任何知识管理工具和系统,如果走不到第三个层次则始终是停留在使用阶段,而无法真正过渡到创造阶段。我们进行的知识管理应该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面,后面要 做的就是通过自我知识的学习形成相关的经验,大家通过知识平台的讨论和固化,将我们的经验积累为相关的方法论和模式。方法论会告诉我们遇到河流你需要通过 桥过去,搭桥过去,或者说学习游泳技能过去;遇到山你可以爬过去,打个隧道过去,也可以绕过去。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方法。所以有了这些大家 共同积累下来的方法论和模式,再给你一张地图的时候,你不一定安装常规的学习路线走,你可以在方法论和模式的指导下创造出更多的行走路线,你要做的是根据 自己的技能特点和面临的场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线。


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PDCA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和朋友分析和讨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通过将经验固化为过程和特定的方法论和模式。知识能够真正的创造价 值就在于知识能够以最快和最便捷的速度别它人所吸收,并转为自我的技能;知识真正的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就在于在形成经验技能后,个体能够将经验和心得分 享,企业对经验和心得进行整合为不断完善方法论和模式的过程。

 

该贴来自群组:深圳家园:个人知识体系小组

沙发
发表于 2007-11-26 20:22:39 | 只看该作者

谈谈我的理解,一起探讨:

知识库有着比较深厚的个人色彩,相比之下,知识地图更多的是一种群体的产物。

前者关注每个人的个性需求,以建立最适合自己的工具(技能)库为导向;后者则是为了建立一种通用的、具有普适性的经验集合。两者相辅相成。

对于从经验到方法论,我也认为它是一种从吸收到消化,从学习到应用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PDCA来控制再好不过了。

板凳
发表于 2007-11-26 20:24:14 | 只看该作者

配上PDCA的简要说明,供大家参考:

戴明循环

戴明循环

亦称PDCA循环。领导和管理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基本工作程序,最初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创造。

这里P(Plan)是计划;D(Do)是实施;C(Check)是检查;A(Action)是处理。即按照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计划 这样的程序,不断循环,周而复始。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 四个阶段要求明确
    • 计划阶段要求制定方针、目标、活动安排、管理项目等;
    • 实施阶段要求严格按计划的额定目标和要求,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行;
    • 检查阶段要求检查执行的效果,并查明原因;
    • 处理阶段要求全面总结成败经验教训,形成标准化,使下一循环按标准化进行。
  • 各个单位都进行四个阶段的循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 不断循环,周而复始,循环一次,向更高的水平前进一步,而不是简单地原地踏步。

4
发表于 2007-11-28 11:02:52 | 只看该作者
比较赞成长云的说法 知识库有着比较深厚的个人色彩
5
发表于 2007-11-30 08:29:54 | 只看该作者

谈谈我个人的想法,知识的建立得是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的。

先找到目标和需求,然后再找指导方向。

6
发表于 2008-8-10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人月神话的贴子超赞!用项目管理的理论来理解知识库,就是所谓的"组织过程资产",个人库是组织库的基础(知识细胞),组织库是个人库的延伸(知识脉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共同形成知识库的躯干与灵魂.
7
发表于 2008-10-9 13:43:1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在摸索建立个人知识库的方法,读了您的帖子,很受启发,谢谢!
8
发表于 2008-10-20 12:58:50 | 只看该作者
有同感
9
发表于 2008-10-28 22:05:4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在建自己的知识库,从高中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用的是UML的理念。不过我想参加这个组会便我收获不小。
10
发表于 2008-10-31 14:37:17 | 只看该作者
赞成,不过有点复杂嘛,呵呵,要好好学习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