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看如何定义这个概念。 如果说把读书当成众多兴趣爱好中的一种,并且在这个爱好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高于其他爱好, 是否可称其为好读书之人呢?如果此人无其他爱好,就只认读书,不闻窗外事,可算好读之人? 好习惯——看如何定义这个概念。象陶渊明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毫无理性的批判精神,甚至感觉有点儿神经质,他这样读书算是个好习惯么?跟风读书、为谈资读书、完全为现实利益读书呢? 看来好习惯还是需定义为高效率的读书吧? 好读书,顶多只能说是个兴趣大点的爱好。 好习惯,强调对于自身的贡献与进步。 读书算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一定要成为“习惯”。 有一个月才读一本书的朋友,其选书之刁钻,读书之高效让我敬佩不已,其自称即使偶读书也收获也颇多。我是很信服的。 众多把读书当成了习惯的人,即使读了很多,难道真的就收获很多?刻意去培养这种习惯真的能成功做到?即使做到,真的会进步很多?我颇不以为然,愚见认为,所谓习惯,与个人的性格志趣,乃至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培养习惯时要适应这些既定的限制条件才能达到最佳,有人说所谓习惯就是勉强自己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甚至“强制自己去坚持做到”,这样的想法很明显是自身的浮躁和跟风依赖的产物,其本质,无异于自欺欺人。 一个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小孩,长大了,是不用刻意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一个从小就收拾整洁的小孩,长大了,也是不用去催促收拾的。 愚见以为,人可以尝试改变自身,但是基因似乎决定着我们能够做到的极限,比如,人家一个月至少读20本书,而我自己顶多5本就是极限,我不会刻意去培养自己要读20本,即使人家读完20本也是高效地、并收获多。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每个人的效率是不一样,不同时期也不一样,自以为,从大学出来参加工作后,读书的效率已经进步了不少,已经窃喜不已了,天赋与能力不同,领悟力与记忆力各异,我们可以多参考别人的意见与建议,但切忌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在读书这个问题上,还是“自我中心”一点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