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管理综合] [栖息访谈第七期]渔我所欲也--访fisherljy

[复制链接] 49
回复
90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6 14:3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前一段时间,少天发起的“ [第一炮]HR工作者,请直面我的问题” 在家园里掀起了一股HR讨论热潮。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开幕。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可见国家对人力资源的重视。而新劳动合同法也即将在2008年元旦正式实施,一时间,HR的话题越来越火。本期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家园的HR专业人士——渔人做客栖息访谈与家人们分享他的HR人生。

主持人:渔人,你好!首先,跟家园里的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渔人:各位家人好,欢迎回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职业生涯篇

主持人:看过您的《我的十年》,知道您从接触管理学到从事HR工作至今也有11年了。您说“当初一不留神,很不懂事的选择了管理学专业。”为什么说不懂事呢?能否谈谈那时候在你心中,管理学是什么概念?

渔人:事情得从后往前说,写博客的时候自己调侃到“一不留神,很不懂事”,这是在和从华为出来的一位前辈老兄聊天的时候达成的共识。起因是因为两人都是管理专业出身,但经过了这几年的管理实践,切实感觉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老兄曾语重心长的给了我很多建议和点播,现在想起来个中道理非常贴切,虽然面谈的当时没有想过太多,但随着时间的迁移,确实也悟到了些个道理。

  对于管理学,其实当时多少带着些“官本位”的意识,和许多年轻学子一样,无知者无畏,因为在中学一直做学生干部,有着多年的所谓班级“管理”经验,所以思想里自觉不自觉就搞了个对接。然后高考后报志愿,当看到后来的所学专业“国际企业管理”的时候,一是考虑自己以往的学生工作经历,意识为先,而是前面的国际两个字眼也让自己踌躇满志了下,因为那个时候是举国WTO,冥冥中以为是个方向,同时自己的英语底子也不错,最后就是一个字,喜欢,现在想想可能潜意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了个比较判断,然后很幸运的就是第一志愿第一专业被录取,开始了这接下来的十年光阴。说句实话,那个时候没有提多少管理学的概念,一个农村长大的男孩子,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说能进城上学了,至于未来,谁又会太多考虑呢!但后来似乎证明了这个选择的正确性,自己尚属比较幸运的一群,这是后话。

主持人:进了大学真正接触到管理,您觉得和之前想的又有什么不同?

渔人:大学里我不是好学生,班里三十个人,最好的名次也在十名开外。

  说到大学,最初的两年我认为是个自信心被摧毁和重建的过程。无论我们如何抱怨教育体系,但至少大学最初的日子让人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让经过了残酷高考拼杀的学子一时间乱了方寸,不知所措,后来在培训新员工的时候总是愿意把那一段的心路历程和大家分享。同时,其实大学时代是真正意义开始职业锚定位的时期,因为高中时代的全科教育,到了这时的专业导向,大而全已经不能用来衡量和标的一切了。

  最初的颓唐两年过后,上进心和年轻的激情开始重新燃烧,高建华老师有句话:换个方向就是第一。当初确实是受了启示,对于专业,对于成长的方向开始了重新思考。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比较开阔,对企业管理应该说是喜欢两个字,也比较关注企业管理在现实的实践,一时间学校的图书馆,校外的报刊亭成了自己频频出入的场所。也确实从中汲取的太多,虽然市面上流传的大多是经过过滤和编辑的信息,但从字里行间也有了自己第一段的管理启蒙,只是比较惭愧的是那时候不知道德鲁克和杜拉克的区分,也较少涉及经典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因为自己学的专业是第一年设本科,所以四年下来学的很杂,有喜欢的,也有很多学的很糟糕的课程。但总体上说,第一次大面积的对自己进行了管理专业知识的普及,无论好或糟糕与否,都切实给自己打开了一扇窗口,现在再回头看很是感谢那个时期的老师和学过的课本,星星点点的知识点的对应,让自己也有了自信去面对如今的管理工作。

  书到用时方很少,现在最遗憾的时候就是那个时候没有能够打下一个较好的科班底子,这也是以后未来成长的瓶颈吧,和木人聊天的时候也谈过这个话题,只能靠现实后天的阅读和努力去弥补了,所以也想和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讲,珍惜今天,把握现在。任何一门专业都有她和现实脱节不协调的地方,但只要学了都会有收获的,大学里的初次接触管理,发现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精彩,管理科班生的就业前景到现在仍然没有多少改观,这也对应了一个朋友的观点:其实本科教育设置管理专业也许是个错误,说的偏激了些,但从自己的经历来看比较靠谱,这一方面期待体制的变革,但主要是自我的心态需要摆正。管理更多的是服务,而非权利。

主持人:有人说,大学时代是在为以后的人生之路打基础。四年大学生涯,影响您最大的事是什么?以至您最终选择了HR的职业道路。

渔人:我常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从小到大每个成长阶段都会遇到帮助和影响自己选择的贵人。冰心先生的一句话我很喜欢: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是上中学的时候摘抄在本子上的,当时应该属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只是觉得文字很好,但其中的况味确实不是那个年龄段能够理解的。现在看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正源于这一路过来帮助过自己的人。每人都能成为别人的贵人,同样也能够遇到自己的贵人,只要用心和感恩。

  大学四年,影响自己的人事很多,但最难忘记的是我的大学老师韩丽红老师和她的标杆垂范,作为已经工作多年,事业有成的韩老师,一个七岁男孩的母亲,始终坚持着对自我学习成长的关注,她把她平时积攒下来的课时费都用到了外出的培训中,并且回来和我们分享她的收获,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就是韩老师那时引入课堂的,记得那是98年,转瞬两年后自己走上工作岗位,选择职业的时候,顺其自然的走进了人力资源部,想必这其中也是和韩老师的殷殷教诲分不开的。同时她的标杆示范更显现在我2000年工作之后,33岁的年龄报考清华MBA,而且是在家人病危的时候一举考中,让人无法不敬佩她的用心和坚持。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师者,她的影响是一生的,因为她的出现,照亮了一个农村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这里请允许我说声:谢谢您,韩丽红老师。

主持人:走出校门,自然而然面对就业。对于一个有抱负的职业人士来说,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而本就是管理科班出身的您又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呢?如何对自己进行规划?
 

渔人:选择人力资源本身是个偶然,当时自己进公司应聘的方向是销售。原因一是我们这届属于第一批并轨生,毕业后面临的是自主择业。当时心里大都是诚惶诚恐的,一来僧多粥少,机会有限,学校属于三流院校,省外出不去,省内的企业看不上我们,二是确实是对就业比较迷茫,也没有经过什么职业规划培训,找工作也是稀里糊涂,好在管理专业的学生属于什么都能干的一种,就业面比较宽泛,然后就选了第一份工作,近郊县里的一家药厂的销售代表,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现在看起来确实是极其简单,没有什么出彩的事情。但正是当时这随意的选择,才有了后来的HR生涯。当时投简历是在人才会的现场,面试的人是药厂的一位职业经理人,也许是他的谈吐打动了我,简单的想法就是这个人不错,跟着这个人做肯定有前途,这个企业也应该不错。事实也验证了我的判断,那个人后来离开了公司,然后更职业优秀的人才引进,激励和影响着我们这些年轻人。谈到职业规划,如果说有的话,就是这最后两年的大学生活,对管理和营销的集中关注,“销售与市场”总是伴随身边,也曾想着成为叶茂中那样的广告人、风雨爱多更是让人看到了一个企业的成长和挫折。当时就想,对于自己也许做企业是最好的选择,如同张爱玲笔下的红彤彤的隋唐记忆,因生逢时代,所以注定要投入。

  没有太多的规划,但一条主线还是贯穿了始终的,自己还是比较用心的,没有消极被动的等待,一直在积极的准备,一直在用心的去做,同样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这样。随着这几年的历练,基本印证了自己的职业路径,大体上是对的,未来还是要继续。

主持人:第一份工作总是让人难忘的,因为那正是大学所学的理论得以实践的机会。能否谈谈您初入职场时比较难忘的经历?

渔人: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早期甚至中长期的发展。我们老在讲如何遇人不淑,其实更多回避的是现实。世界上本来没有完美的事物,企业亦然。但因为年轻我们不懂。

  我很感谢我的第一个企业,当然还有当时的老板和上司。现在我们在讲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规划,但实际上都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当时的企业是大发展的几年,规模的扩张而导致高学历人力资源的短缺,于是就开始那几年的大规模引进,我们122人就是其中的一批。然后培训实习上岗。记得临上市场时,老板突然决定要从当时的学管理的学生中留下5人做后备管理人员的储备,然后基于培训期间的个人表现,带队老师就推荐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五人。经过一番思考后,放弃了一线战场做将军的念头,选择了留下,然后进车间实习。那段时间是真正的考验,从最初的不屑,到自己带班后的顿悟,一下子原本的浮躁抹平,开始真正进入了状态。特别在车间实习的后半期,自发在车间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后来到总经办组建人力资源部,自己主动请缨做培训,这份工作一做就是五年,带了超过2000人的员工团队,做了数不清的培训,也见证了所在企业从一个地方药厂成长成为国内一流药企,香港上市企业。

  更多的还是幸运,因为企业的发展,自己有幸参与并组织了企业的多个管理咨询项目,从战略咨询招标,到企业文化咨询项目宣贯,到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的全盘实施,其中付出了太多,也得到了太多。而且和培训、咨询行业诸多专家的交流,也确实让自己感受到了差距,找到了前进的标杆方向。这一段日子应该说是最历练的时期,也是长进最快的时期。后来因为合同期满离开,自己始终心里存着一份感激,毕竟,这是自己梦开始的地方。同样民企的五年,也让自己看清了一个年轻企业真实的成长足迹,尽管这里面坎坎坷坷。

主持人:现在您已是一名HR职业经理人了,少了当初的青涩,多了一份成熟。从您文章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得到您对管理事业的热忱和执着,着实感动。想问问您,人力资源有怎样的魅力能如此吸引你?对您来说,HR除了是工作,还是什么?

渔人:自己做过MBTI和PDP测评,从得出的结论来看,自己的性格特征和素质还是比较适合人力资源管理这份工作的。现在看看当时的选择也是暗合这样的道理的,自己最擅长的的还是对人,对人性的关注。自小到大,一直就是这种意识。就想很多做培训师的自我调侃“好为人师”一样,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当然HR也就有他自身的乐趣所在。这个活儿不只是人们想象的那般风光,短时间也不容易出效益,而且薪水也不高,事情琐碎,没有一个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干不好这个工作的。与其说是有抱负,倒不如说自己是侥幸坚持了下来。记得一年、三年都有过动摇的时候,很有趣的是当时的同事都选好了下家,一个偶然没有走成,然后就是四年,现在是联想集团一个分公司的HRD。我也有过同样类似的经历,但好在当时有一个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好上司,客观上也帮助自己度过了职业生涯这最难熬的一段时期。后来慢慢呆长了,也开始逐渐的喜欢上HR特别是培训,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帮助他人提高且实现成长,这往往是最快乐的时候。喜欢听同事讲他们的故事,然后分享那份幸福。

  最近看波士堂对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的访谈,里面讲到的巴菲特选股的几个原则非常认同。他讲选股要看企业的成长性,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公司的经理人团队的质量。这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便结合了起来,一个好的管理团队,确实能够促进企业的更健康成长。所以讲,对HR工作,某种意义上不仅仅是工作,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发现人才,帮助他们找到在企业的位置,给他们适当的助推力,然后就是团队的成熟,其实当你真正深入实地了解和付出,人力资源工作就会焕发出她人性化的光彩魅力。

主持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当工作遭受挫折,总是让人心情沮丧,慢慢磨光对工作的热情,从“为理想而工作”到“为生活而工作”。您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是如何调节情绪的?如何保持对工作一如既往的热忱?

渔人:这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阶段,自己也不例外,总会有这样的心态周期起伏。我的建议还是和以前博客里写的一样,反求诸己。这是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有人把它叫做生命里最漫长的一公里。

  郑智化在水手里唱到:年少的我为了理想而努力,渐渐忽略了父亲母亲和故乡的消息。其实这和任正非阐述北国之春的最初几句一样,年轻人背负着理想,告别亲人和心爱的姑娘,远走他乡。说实话这里面有着太多的沉重感,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这是中国人或者说东方人的思维。

  记得在职场生涯的前几年乃至追溯到中学时代都是如此,生活也渐渐成了枷锁,一时间不堪其重。后来看听了七个习惯,特别是最近看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想法开始有了转变。其实无论上述的“为理想而工作”还是“为生活而工作”,里面都夹杂着太多的个人主观意愿,但现实就是这样,所谓的差距会加剧自我的烦恼。但真正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很少有人去问询和探究自己,人为什么而活着。克里希那说You are the world,那么就是说所有的问题的根源就在我们自身。

  没有绝对的顺心与不顺心,心境使然。现阶段而言,我无法说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一种正向的积极应该是必须的,既然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还是更多的看人看己之长。回顾自己这八年的HR工作,其实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你既然无法改变环境,何不主动适应或者说在部门内部营造一种小环境(亚文化);现实虽然残酷,但没有任何人能阻挡你对成长的向往,建议大家看看食指写的《相信未来》,还是一句话,只要你想。

主持人:作为专业的HR,对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有何看法?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建议?(taomugeda)

渔人:作为过来人,曾经的一名学子,这几年的HR工作,也接触了很多同学,从中也多少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想法。记得在给银河人才网超级实习生做暑期培训是所讲,这一代年轻人人有着太多的机会和空间,同样无论如何,即便他们会跌倒会坎坷,但不可否认八零一代已经走上了前台,他们也注定会占据时代的前沿,各领风骚一段时间。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现在的90一代,更年轻,更新新人类一代已经开始发出他们的声音。但作为大学生,还是有几点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创新背后的务实,八零后绝对不是靠概念炒作过活,真正的要想有所作为,没有持续的关注和投入是不成的,基本功仍然决定了未来的成长的宽度和厚度。

  二是核心能力的养成。和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最为担心的就是这点。教育三五年,出来是一知半解,中看不中用的毛坯。对于自己的所长不知晓,对于自我的定位不清晰,和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不匹配。

  三是用心和坚持。无论是快时代还是慢时代,效果总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衡量指标。年轻人固然很聪明,但浅尝辄止总是不明智的,自己浑浑噩噩几年,不期间用心的同龄人已经小有所成。其实坚持也是一种能力,慢不一定是错误,站错队,无原则的懈怠才是大忌。

个人认为,大学生谈职业规划还有些早,当前首要的事情还是客观认清现实,去多储备未来工作可能用得到的知识及实践经历。技多不压身,机遇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主持人:您会打算把职业HR道路一直走下去吗?还是另有规划?能否对国内HR经理人的现状及未来作以简述? (mrmayou)

渔人:HR的工作应该是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之一。自己做过相关的规划,就个人素质能力而言,咨询顾问、HR、企业教练、培训师等应该是和自己个性特质所比较匹配的几个方向,大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读德鲁克先生的《旁观者》也有类似感觉,也许自己并不适合自主创业,反而站在组织的某个角落,或者跳出组织之外,来审视企业和企业人的成长,对于自己来讲是最快乐的事情,确实喜欢。

  至于国内HR经理人的现状,应该分两个方面来讲,一是宏观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点就不多讲,另外还是天下大事,匹夫有责,目前的现状的改善,客观来讲需要我们HR经理人自己来正名,也怨不得别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自从有了HR部门,除了市场人员外,人才市场上跳槽频率最多的就是我们主导公司选育用留人才的HR部门,试问这样的现状怎么能让人不对这个群体产生质疑?市场人员带走的是公司的市场,给老板创造利润;HR们能带走什么呢?

  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网络上招聘HRD的基本要求是8年以上工作经验,每家企业工作超过3年以上,这一条就筛掉了超过八成的HR求职者,这不知道这个现状说明了什么?我们的伯乐自诩,我们的怀才不遇,其实压根儿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HR们的性价比也亟待提高。当然出现这种现象也有着很多外在的因素,不能一股脑儿把责任推到HR们身上。展望未来,应该说HR特别是中高层HR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都有可能成为汉迪所讲的三叶草组织中的核心层成员。但低端的HR也许会走专业化外包的路子,因为其流程的清晰和工作的高替代性。所以这个行业在三到五年会出现分流,大家可以多查找些资料,规划下自己的未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5:12:46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4:37:13 | 只看该作者

管理实战篇

主持人:从目前现状看,人力资源是近年比较火的专业。在各类职业资格考试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是热度最高的项目之一。近两年来,每年参加鉴定的人都在10万以上。您怎么看待这个现状?

渔人:我不是考证一族,也不太赞成这种资格认证的形式。经是好经,拿个证本无可厚非,但被相当一部分人员给念歪了。从现在的考证的现状来看,拿证的人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人群,一是国企HR众多,这类大概是希望拿证镀金,或者靠职称来提升薪资待遇,现实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因为操作机构的不规范,造成了市场公信力的不足;另一类人群是在校一族,为了就业便利。但实话讲效果究竟如何,我是带着很大的疑问的,严格讲人力资源工作不是通过考证就能做的,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其实是有着一定的素质要求的,但现实的情况似乎更多赶时髦的多,真正学东西的少。

主持人:那么,以您专业的眼光来看,您觉得合格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非命也)

渔人:首先要热爱这个行业,发自内心的对人关注。因为前面提到的HR培养周期长、薪水待遇偏低、压力大,真正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坚持和耐心,这时候兴趣就成了最好的促进剂。我们常说,人力资源这工作不是人干的,是人才干的,特别在大型国企或者民营企业做过的,应该有着非常多的感触,这其中平衡的难处恐怕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再就是持久的学习力。因为企业是个学习型组织,不断创新衍生出的对知识对信息的要求,是主导学习培训的HR们所必需擅长的,特别现在这个多变的社会。还有一点是服务意识,人力资源更多的如同大禹治水,是疏导而非堵截的概念,公司的政策导向,到了人力资源部更多的是需要结合部门实际来执行,而非一味的令行禁止,刻板死板。这如果没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去实地了解,恐怕得到的结果是双输的下场,HR们要始终清晰自己的定位。最后还要强调兴趣,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热爱,也可以理解为主动,特别在目前人力资源环境不甚完善的时期,主动积极会激发从业人员更多的责任心,来弥补流程中的缺陷和漏洞,这是优秀HR的职责所在。

主持人:记得您在《关于HR的角色-兼答少天的第一炮》一文中,回答了少天提出的很多犀利的问题。我们看出要成为一名优秀HR,的确是很不容易。
引您的原文“
HR工作者抱怨地位尴尬由来已久,一抱怨老板不放权,二抱怨员工不买帐,三抱怨执行力不强,四抱怨企业不懂规范化管理,五抱怨尽做无用功……。其实,症结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只摆平打工的,不摆平老板,将会永远抱怨。”那么,当处在一个不懂HR却又是个集权式的组织环境时,HR又该如何施法呢?(他山之石)

渔人:我也有过类似的集权式组织环境经历,也理解他山之石MM提出的问题的用意所在。这大概是目前民营企业的诸多典型现象之一。上述问题应该涵盖两方面:

  一是不懂HR。说老板不懂HR就跟家园最近的论战一样,HR们大多的抱怨也莫过于此,得到的是业务人员的连篇炮轰和臭鸡蛋,从这一点上来讲是对立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其实HR和老板应该是统一的,企业管理无非管人、管物、管事,这其中占据老板们大量时间的工作,或者说最重要的排个优先次序,管人应该是首位,没有一个老板对他手下的人员不了解和熟悉,这就像知晓银行账户里的存款一样明白。看似不懂,其实还不如说老板和HR认识的角度不一样,这里面HR要检讨的成分多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没有一个老板不关心年度公司的考核政策的,其实这里面就暗含了公司的薪酬哲学,用工理念,但往往戏剧性的是这些政策是业务部门制定,HR备案。最核心的内容没有掌握主动,难怪老板不在意HR的所谓建设性意见,道理并非不对,是因为没有触及老板的内心,也就是没有抓住重点。

  二是组织的环境,对于集权和授权,同样是一组矛盾,收放自如当然是每个老板的希望所在。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现实中多是以集权中央控制型为主的组织,这是眼下一个不得已的举措。自己以前也有过很多的抱怨和不解,但通过这些年的学习,终于想通了这个道理,管理以有效为主。企业运营的稳定性是第一要务,既然能够通过集权形式保证组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那么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形式,君不见,但凡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老板,都是超级一流人才,能力超群。至于这种架构给组织带来的弊病,其实当事人比我等清楚的多,不是不想变,是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啊。这里有人要说老板的胸怀了,是个问题没错,同样HR也要反思,如果真的有经天纬地之才,帮助老板摆脱困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能够走到核心层乃至CEO职位的,从来都是业务甚至财务中人,HR又有几个?

  所以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然如果遇到了一个真的不懂HR又集权的领导,古人已经给出了答案,给老板时间,给自己时间,如果屡试不爽的话,不妨调整下自己,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只要自己真的有才能,我想总会有人给你买单的。

  注:关于老板的定义,个人推荐王志刚的《第三种生存》,里面有着非常精辟的定义,有兴趣的家人可以找来一读。

主持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你认为是先改变行为然后改变思维好呢?还是先改变思维然后改变行为好?(菲歌)

渔人:改变行为和改变思维是不矛盾的。理论上讲思维决定一切,观念超前把握先机。还有人讲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但实事求是讲,所谓思维又受个人经见得限制,如果没有持续的行为实践活动,很难说观念能够上升到什么高度。所以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从现阶段来讲,所谓的先知先觉是罕见的,更多的眼光格局来源于实践中,悟道并非是冥思苦想,不食人间五谷。所以我的个人观点是的多参与实践,多思考,然后和书本上的经典理论去比较,去总结。对于大学生来讲,当然思维改变很重要,视野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路径,但还是要回归到实践中来,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有兴趣的家人也可以参看明茨伯格的《管理工作的本质》一类西方管理学者的著作,其中的案例内容翔实,有理有据,要有兴趣。我想如果HR们能够做出这样的CASE,恐怕也就不怕别人不刮目相看了。德鲁克先生去世后,一系列管理书籍的热潮也似乎在预示着经验管理主义学派的回归。

主持人:裁员,一个无论企业还是员工都惟恐避之不及的话题。记得您在面对明基裁员的事件时,提到:“裁员只是一个企业的管理经营决策行为,和其他无关。” 那么相比丰田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裁员的行为与明基在遇到困难就大举砍刀,您觉得哪一个更可取?该怎样理解“以人为本”呢?(菲歌)

渔人:裁员和其它无关,这还是我个人的态度。这就有点像个人开个小饭店,雇几个农村女孩子做服务员,当饭店难以为继的时候,首要的做法是裁人,好像这些女孩子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但同时相比的是这种事件放到明基、联想、百度的身上,就被无限放大,好像如何不公,难道只有高学历人员才是人才?

  上述两者都是企业行为,群体大小不同,但道理一样。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一方面问问自己,为什么你被裁。如果属于公司战略调整裁员,那不可怕,这在国外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起码这不是你的责任,也影响不了职业的能力;但如果是辅助人员的裁减,那这同样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职种人员外包化也是不可逆转的,君不见张学友家连换二十个菲佣,只要没有歧视性行为,人家换的有理,这和有无洁癖没有关系。最可怕的是最后一种,因为工作能力的缺失被裁员,这才是真的要审视下自己了。

  职业化社会,唯一能够保障的就是个人的生存技能,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是你有无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样不求替代别人,但求无可替代,这也应该是一种做事态度。真正“以人为本”的应该是自己,不关注自我的技能和素质提升,一味太多依赖企业的施舍或给予,恐怕是长期不了的。这里边方法很多,成为核心骨干,外部顾问、外包专家都是选择的一种,关键还是看自己。至于丰田和明基的比较,我觉得没有太多可比性,参照系不同,自我免疫力也不同。

  做企业是个理性逻辑的行为,这里面不要太多的掺杂因素。企业至于你我,都是一样的,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尽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其它衍生责任,仅此而已。

主持人:你是如何认识感性和理性的?假如在从事管理工作中面对感性和理性的冲突?您又是如何去解决的?(Wenmingstar)

渔人:这里面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HR太强势了,有效率的同时会形成对立;HR弱势,又老虎不发威,只当是病猫,这没有绝对的对错。个人认为,无论做任何部门还是相对强势些的好,这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当然强势不意味着不讲理,僵化执行。HR要建立自己的威信力,同样还要深处实地的去低调做些工作,真正给业务部门带来改变的事情。
这时候理性是原则,不可改变。但通向的路径可以适度调整,曲线救国,也就是相对柔性感性的操作。聪明的老板们从来就是这样,所以HR也应该做好公司和员工间的糅合剂,该原则的要理性客观,该温和的也得感情工作一起抓,做好工会主席的角色,去贴近员工,毕竟这是相对的弱势群体。但有一点是必须把握的,做人不做事,做事不做人,这是最底限。

主持人:新的《劳动合同法》08年元旦即将实施。而在最近,华为公司出台了这样一条举措,所有工作满八年的华为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先后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即先“主动辞职”、再“竞业上岗”,重新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您是如何看待华为这样的做法?

渔人:存在即合理。对于华为的组织的现状,估计企业比我们更了解。至于结果的好坏我们要看其现实情况,我看了天涯社区有关这件事情的报道,个人还是相对比较理解的,这是企业行为。从目前掌握的文字材料来看,华为公司的处理方式比自己预期的要好,这也反映出了企业的成熟。媒体的放大,只不过是因为华为早已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的行为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未来同行效仿的风向标。还是那句话,只要有利于组织的有效性,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尝试的,当然社会道德,员工利益的保障是最低限。最后还是祝愿华为的此次操作转型成功。

主持人:您认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会对企业及员工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HR从业者又应该如何应对?

渔人:前些日子上了一堂培训课,是有关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及对策种种。后来和一些同行专家做过探讨,但得出的结论很有意思。其实劳动合同法应该是规范行业的一个机会,也给了那些亟待规范的公司一个很好的契机,客观讲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管理能力。比如,企业开始探讨新形势下辅助及部分岗位的外包的可能性,等于组织的一次优化过程。我的个人观点是HR们不可不重视法规,但也不可过于风声鹤唳,言必称法规如何,其实真正需要提高的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对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认识,过去这方面确实我们的HR们落后于业务甚至财务部门。当然对于HR来讲,如何掌握处理劳动争议及人事管理的规范性,做好这几方面的平衡,还是需要加强的一方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4:45:39编辑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4:37:47 | 只看该作者

书香生活篇

主持人:书是人类成长不可或缺的工具。从您那一帖又一帖的购书单中,知道您也不仅是个爱书之人,阅读量还很大。现在网络上电子书那么多,为什么还要用买的?

渔人: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分析过这句话,后来得出了如下结论:这是在古代印刷不便的前提下讲的一句感言,因为拥有书籍的所有权基本上是大户人家,高官权贵的专利,所以对于更多的草根读书人来讲,取得途径的不易,当然也就倍加珍惜。不是说借书就好,买书更好,但没有钱和购买渠道,所以是能取其下策。现在生活好了,也有了一定的收入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辑,特别这个资讯发达,印刷业发达的时代,购书的渠道也愈加便利,这样的话购书反而成为了主流。所以那天和boss心有戚戚焉:书非买不能读也。另外读书也是自主学习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更能代表未来学习型组织的方向。客观的讲,现在参加一个培训动辄成千上万元,一本经典的好书顶多不过三五十元,听一场一般的培训的费用可以购得几十本好书,优势当下可见。可以说,读书时最有效最廉价最物有所值的学习方式,君子好学,善假于书也。
至于网络版的电子书,我的电脑里也有着大量的存底,但捧卷阅读,感觉效果差得太多,且没有书本翻阅过程的随心所欲。总体上网络版的取代不了书本,至少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阅读习惯是无法改变的。

主持人:读书有两种,一种是博览群书,取其精华;一种是精读几本,深度吸收。对于人的成长而言(包括心灵与学识),您认为何种方式可行?(少天)

渔人:这里想用陶渊明的话来回答: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会意,欣欣然。这也是我的读书态度。博览群书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的,像钱钟书先生那样的大儒也是少见的。对于我等读书人,也便只能囫囵吞枣,取其大意而已。我也赞同少天的精读的提法,对自己近期而言,更多的是泛读管理相关书籍,然后从中选取部分自己感兴趣的书辑进行精读,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但一定要读好书,不要被一些二三流的跟风之作所误导自己的思路。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和大家来探讨,其实所谓的博览群书是不成立的,每个人的精力有限,特别古时候,本来图书的印刷业不发达,也没有那么多的读物提供给读书人,所以上述提法似乎有些夸张,再看所谓的专家或大儒也是偏重某一方面的专家型人才。所以古人的种种提法到了现在应该区别认识,所以陶渊明的说法反倒显得可信,囫囵吞枣是泛读,有所侧重是专攻。

  对于个人成长的的书籍,我想还是要选择经典中的经典,这是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入世做的的是设定好的日常事务,出世是个人的修为坐在,更多的是影响和指导着入世的行为种种,所以不能马虎对待。这样的书,一本足矣。

主持人:那么你是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的?(ccb008)

渔人:原来的读书时为了兴趣,侧重广度比较随意,但不意间也打下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文字功底和阅读基础。工作之后,随着职业的发展,读书的范围也越来越锁定范围,广度的同时开始关注深度和精度。比如管理、历史、哲学、人文类的东西关注的比较多些,因为和工作有关。生活的丰富化,角色的转化也会促使人思考,进而去书中寻求印证。原来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现在是为了应用而读书,关乎个人的职业,关乎人性的本身。这样的关联阅读会进一步提升自己对所关注事物的理解程度。已经过而立之年了,更多的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界定方向的问题,就是德鲁克所说的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好书明智,前人的经验总结想必会促进这个过程的。

主持人:如果由您来推荐一本书给管理人,您会推荐哪一本?为什么?(阿懒)

渔人:有朋友说过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他讲管理学只是社会学下的一个分支,所以如果有心得话不妨多读些哲学、社会学的经典著作,也许会更加开阔自己的管理视野,功夫总在诗外。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按照上述建议做下。

我还是想推荐克里希那穆提的系列书籍,辅助读物可以看下胡茵梦的自传。对于克里希那这个人,现在是越发的敬佩。反求诸己的观点,人性的洞察和清明,把最纯粹最本质的东西揭示了出来,上师的论断确实非常的精到。由于自己现在也是初学阶段,还不能详尽系统的阐述大师的观点。但只要你开始学习,相必会有收获的,因为克里希那讲了,学别人的不是真学习,更多的要改变你自己,因为你就是世界(You are the world。),这个观点这次访谈时第二次讲过了,但对于自己而言还是觉得更加新意。


主持人:看到您给您的儿子也买了不少书。现在家园里也有不少家人已经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很关注,毕竟“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想问问您是如何给孩子选书的?

渔人:因为自己喜欢,所以也希望孩子喜欢。按照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这也许是给孩子强加的个人的期望种种,也许会部分影响孩子的未来自主选择,呵呵。但克氏又讲了,这个世界上,只有几种人(角色)是没有训练就仓促接手的,父母就是一例。既然没有先天的培训,那我想按照上师的建议,最好的就是给孩子一个充分的空间,去观察,去呵护,当然选书也是一种,尽管从道理上带着自我的主管意识。但还好的是,幼儿选的书大多是帮助孩子如何认知世界,以图像为主,所以也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宝宝的智力和认知系统。笑笑学得很快,一周半的年纪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牙牙学语的背后也有着书籍的功劳,当然最主要是妈妈和姥姥,因为她们无私的时间上的奉献。

主持人:当上父亲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变化?或者说,你如何做好父亲的角色?

渔人:同样,孩子也是父母最好的老师。其实笑笑出生这些日子,也确实让自己成熟和成长了很多。养儿方知父母恩,也开始换位思考,以同理心待人,这也许就是自己生活最大的变化。一个父亲的角色开始扮演,其中会收获许多,但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的幸福,笑笑的一天天长大,就是带个这个世界最好的印记,作为父亲,我开始学会也试着去努力的平衡家庭、事业,快乐充实的生活。

主持人:在渔人码头里看到您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也似乎感受到那种快乐。记得您说,“真正的幸福,来自对平淡生活的热爱”,访谈的最后,能否分享一下曾经让您感动或铭记的幸福?(hb226)

渔人:最感动的时刻莫过于宝宝降生的那一刻,抱出产房的第一刻看到的是宝宝那圆睁的大眼睛,让初为人父的自己感动,当然也有着一份感激,感激妻无私的付出。其实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和这个像爸爸、像妈妈的可爱宝宝一同成长,去体验生活的美好,本身就是上天赋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仨的日子刚刚开始,让我们微笑着偕行。

主持人:祝愿您家笑笑健康成长,也祝福您的全家幸福快乐。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访问。

渔人:谢谢各位家人的关注,谢谢家园。

本期预告:fisherljy--渔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5:15:12 | 只看该作者

第七期奖励说明:

感谢积极参与推荐和提问的家人。由于时间关系和主题选取,我们只采用了部分问题。根据所提问题相近或类似的按同一问题处理;对不同家人提出的相同或类似问题,以先提问者优先选取的原则。

以下用户奖励100点贡献值

taomugeda,mrmayou,非命也,他山之石,菲歌,Wenmingstar,少天,ccb008,阿懒,hb226


嘉宾推荐贴>>>

5
发表于 2007-11-6 17:01:5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6
发表于 2007-11-6 17:20:0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中……

大学学习过程的描述真切,刚出来找工作的情形历历在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7:32:28编辑过]
7
发表于 2007-11-6 17:20:3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主持人对疑问的采用,感谢渔人前辈的指点.

偶就是灌水,也要把感谢说出口.

鲜花一朵,以表谢意.线下再请请赐教.

[em22]
8
发表于 2007-11-6 19:28: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主持人,感谢渔人

无论对往事的追思,对现实的剖析,对生活的态度,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对于我这个即将走入职场的的人,很有感触

至于这个“克里希那穆提”,稍后研究一下:)

[em07]

9
发表于 2007-11-6 21:27:46 | 只看该作者

渔人的行文和谈吐很象步长集团的一位HR总监,才思敏捷又沉稳低调,经历很丰富,很有兄长的气度.

知识是个好东西,能把知识说的象小品文一样的轻松的没有几个,学习知识,也可以这么轻松,感觉很爽.

10
发表于 2007-11-6 21:27:56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点,我感觉网上的文章应该短小精悍,像这种长的文章就应该让噶宁去的人来下载,这样会不会更有效。

拙见,见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