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性是道的根本,所以佛门又名空门而非有门,虽然空有本来不二。即以净土而言,净土行人多执相,因为弥陀本愿甚深,故执相不妨往生,但得愿切功深即可。然而行者若能树立上乘知见,则成就当更为殊胜。因为大道的本体是空性,道之所以能生起种种妙用,变幻出无量的清净国土,皆得力于此空性,故空性实为万法之母。众生的本体亦是空性,所谓金丹大道,亦不过返此空性而已。所以一切行门,以空最贵。而修证空性的基础又是假观,由假入空,由空再入中,即生起妙用。 专修假观空观到了极处,同样能云游十方仙佛国土,乃至起无穷神变。很多人误以为只有持名观想方可往生净土,这是偏颇的。有相净土是不究竟的,是乾闼婆城。如果往生到了有相净土,那只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前路还很漫长,只是没有了再流转六道的危险而已。最后功行圆满还得归于空性,而此时的空性则能生出万法,万法亦不离于空性。所以净土行人轻视禅宗是不正确的。 当然,时值末法,众生障深慧浅,仅以度生而论,着相持名的净土法门还是令最广泛的众生脱离苦轮的最有成效的方法。但有志于道者,自当树立上乘的知见,以裨莲台增品。相信空性为诸法之本,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升起假观空观,这是一大利益。其次即使在持名念佛之中,亦可念念返观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再次即使是完全着相念佛,也与当初不了空性大不相同。因为你知道,着相即离相,着相本身亦属空性,实际上你正是将色空不二之理融入其中。着相虽属有门,然因你树立了空性的知见,则能安心地着相,不会胡思乱想:这个境界是假还是真啊,我这样执着名相能否究竟解脱啊。所以安心地着相,就是将有等同于空,而达非空非有之地,容易一心念佛。 最后,修道之路最险者无过于执着境界。树立了空性的见地,就能破除此危险。即使对于种种的圣境和神通,我们也不会去贪求,因为贪求所得必为魔障。无论修行何种法门,皆以证悟空性为惟一紧要之事,但得本,不愁末,一切妙有皆从空性自然而生。(管见仅供参考) 遗民黄泰 撰 2007年10月27日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4:49: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