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在大盘股扩容、资金面紧张、限售股解禁等一系列供求失衡的多方压力下,不仅站稳了5500点,而且再创历史新高。从年初至今,上证综指已经翻了一番。 指数在高位上涨又带来估值差异的分歧,甚至泡沫论争议再起。进入第四季度,在加息、股指期货、港股直通车、红筹回归、国有股减持等一系列不确定的政策预期下,哪些因素将主导未来市场的方向,机构又如何备战市场可能出现的调整,市场上涨动力与支撑是什么? 大调整可能随时发生 《中国经营报》:第四季度宏观及微观层面有可能会出很多政策,如“十七大”之后的政策指向,通货膨胀趋势加重,央行可能继续加息,股指期货可能推出等等。这些因素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王亚伟:市场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推动股市继续上涨最重要的因素是流动性。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在财富效应刺激下,居民财富的转移分配。目前,这些情况还在持续,活期利率没有提高,加息对股市的影响比较小。而银行如果提高活期利率,会加剧人民币升值,促进市场上涨。 不过目前市场处于高位,阶段性调整有可能发生。通胀期间,股市并不一定都是上升的,如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美国18年通胀期内,股市是下跌的。 桂浩明:四季度行情总体上可以谨慎乐观。“十七大”将为市场发展指明方向,构成长期利好;同时,也会进一步明确宏观调控思路,有助于消除不稳定性。虽然四季度股市将面临诸如再次升息、开通港股直通车、股指期货等考验,但一方面投资者对此已经有所预期,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触发市场上行的动力。所以,股市总体仍然能够维持强势。 夏春:我们的判断总体偏谨慎。首先,目前市场估值水平偏高。如市公司P/B(市净率=每股市场价格/每股净资产)比较高,差不多达到7倍,而国外一般只有1~2倍的水平。虽然近几年上市公司整体赢利增长情况比较好,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但维持高估值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保持赢利增长。从目前看,企业赢利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一个较高位置,未来可能会逐步下降。因此,高估值的基础并不扎实。 其次,今年以来,市场过快上涨一定程度上是由资金推动的。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不像以前那么充裕。在信贷方面,银行已经受到央行及货币政策的双重调控,银行间市场利率已经较高,整个市场资金情况还是比较紧。 韩志国:在2007年第四季度特别是11~12月,市场风险很可能大于机会。 一是时间因素。最近一个时期,管理层对股市一再警示,一个月间有五只大盘股登陆A股市场、募集资金近1900亿元、压制指数的意图十分明显。因此,10月份以后,调控股市政策很可能接踵而至。二是政策因素。比如国有股减持。如果减持企业集中、减持规模过大,会给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也会造成重大心理影响。三是制度因素。最主要变量是股指期货,以及与股指期货相关联的融资融券机制。在现阶段看,股指期货很可能在11月底或12月初推出。如果在指数达到5800~6000点时推出股指期货,很可能带来1000点上下的市场震荡。四是估值因素。即股权激励能不能得到有效推进,央企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能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看业绩增长 《中国经营报》:四季度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桂浩明:应该说是业绩。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平均提高了7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但是,这样的业绩增长能否延续?股票市场的高估值之所以能够维续,与高增长预期直接相联系。如果10月份公布的三季度业绩增长有明显减慢,对于股市运行将有很大负面影响。没有了业绩的支持,后市就不可能走强。 夏春:的确,核心因素还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毫无疑问,扣除投资收益,上市公司的业绩确实在改善,经营效率、毛利率提高,费用率也在下降。特别是银行、钢铁、煤炭等大型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主营业务,而不是投资收益。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过去或者已经发生的业绩,到目前为止,对于赢利比较好的行业,其未来赢利增长已较为有限,而且,很多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 王亚伟:上市公司业绩对于市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个作用是双向的:如果业绩没有超越预期,很可能对市场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业绩超预期则会继续推动股价上扬,但这个几率比较小。 程伟庆:值得关注的是,在牛市的不同阶段,影响股市的核心因素(流动性/业绩)有所不同,因而在股市中的优势板块也会有所不同,这一点对投资者的选择非常有意义。从日本的经验判断,我们正处于牛市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股指由业绩跟资金共同推动的,而且周期类行业表现上佳。我们可以发现,从去年11月到现在,股市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周期股行情,这一点也跟日本非常类似。 根据日本股市的经验,随着股指不断推高,其推动因素将从最初的流动性过渡到业绩推动,并在估值超过市场承受能力以后,泡沫最终破裂。即使是业绩推动,因为业绩不可能无限度上涨,也可能超越合理估值从而产生泡沫。在目前指数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业绩的微小回落,就足以造成较大幅度下跌。 《中国经营报》:多家机构都认为,目前二级市场资金供给偏紧。这会对市场产生多大影响? 夏春:除了H股加速回归、新基金暂停发行、QDII等因素造成资金供给偏紧外,储蓄存款大搬家势头在明显减缓。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储户已经开始存一些定期存款。 虽然从短期看,央行加息等货币政策对市场影响还不大,但是,如果加息到一定程度,其作用就会显现。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未来,股市超额回报在下降,存款债券的回报在上升。 控制仓位防御配置 记者:在行业与个股选择上,投资策略应该怎么调整?可以重点关注哪些领域与行业? 王亚伟:从投资策略来讲,我认为伴随市场不断上涨,应该更加谨慎。虽然看好股市长期上涨,但阶段性调整随时有可能出现。目前市场处于高位,调整空间比较大,如果你不知道调整什么时候来,可以随时做好准备。这样即使是一个良性调整,也有足够资金加仓。 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还是要买一些能够有超预期业绩增长的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类公司是投资的重点。在行业选择方面,可以关注房地产、矿产、林业资源等资产类公司。 夏春:四季度投资策略我们会有一些变化,我们会在防御性行业增加配置,比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这些行业赢利相对稳定、现金流好。此外,能源类、资源类股票,与环保、节能减排相关的上市公司应该也会有一定的机会。 基于对市场相对保守的看法,在仓位上,我们会做一些控制,适当地留出一些现金,这样可攻可守。 桂浩明:考虑到接近年底,在操作策略上的确应该倾向于谨慎,仓位控制在70%左右,对于短期涨幅过大,同时已经严重透支未来收益的公司股票,最好逐步减持。同时,可以积极关注受到通胀影响,产品价格有较大提升空间的行业板块,以及具有交易防御特征的消费类股票。此外,对券商行业也可以多加留意。 来源: 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