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张海良 - 

(12345简单品牌法连载3)到底什么是品牌

[复制链接] 12
回复
50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7-12-10 15:17:36 | 只看该作者

 三、战略目标的制定

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一般来说,确定战略目标需要经历调查研究、拟定目标、评价论证和目标决断这样四个具体步骤。

1、调查研究。在制定企业战略目标之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但是在进入确定战略目标的工作中还必须对已经作过的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复核,进一步整理研究,把机会和威胁,长处与短处,自身与对手,企业与环境,需要与资源,现在与未来加以对比,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为确定战略目标奠定起比较可靠的基础。

调查研究一定要全面进行,但又要突出重点。为确定战略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是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调查研究的,它的侧重点是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和对未来研究和预测。关于企业自身的历史与现状的陈述自然是有用的,但是,对战略目标决策来说,最关键的还是那些对企业未来具有决定意义的外部环境的信息。

2、 拟定目标。经过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便可以着手拟定战略目标了。拟定战略目标一般需要经历两个环节:拟定目标方向和拟定目标水平。首先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内,依据对外部环境、需要和资源的综合考虑,确定目标方向,通过对现有能力与手段等诸种条件的全面衡量,对沿着战略方向展开的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也做出初步的规定,这便形成了可供决策选择的目标方案。

前面对企业战略目标包含的内容已经做出了介绍。在确定过程中,必须注意目标结构的合理性,并要列出各个目标的综合排列的次序。另外,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目标的个数。一般采用的方法是:①把类时的目标合并成一个目标;②把从属目标归于总目标;③通过度量求和,求平均或过程综合函数的办法,形成一个单一的综合目标。

在拟定目标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要注意充分发挥参谋智囊人员的作用。要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尽可能多的提出一些目标方案,以便与对比选优。

3、评价论证。战略目标拟定出来之后,就要组织多方面的专家和有关人员对提出的目标方案进行评价和论证。

(1) 论证和评价要围绕目标方向是否正确。要着重研究:拟定的战略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精神,是否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与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外部环境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2) 要论证和评价战略目标的可行性。论证与评价的方法,主要是按照目标的要求,分析企业的实际能力,找出目标与现状的差距,然后分析用以消除这个差距的措施,而且要进行恰当的运算,尽可能用数据说明。如果制定的途径,能力和措施,对消除这个差距有足够的保证,那就说明这个目标是可行的。还有一个倾向要注意的是,如果外部环境及未来的变化对企业发展比较有利,企业自身也有办法找到更多的发展途径、能力和措施,那么就要考虑提高战略目标的水平。

(3) 要对所拟定的目标完善化程度进行评价。要着重考察:①目标是否明确。所谓目标明确,是指目标应当是单义的,只能有一种理解,而不能是多义的;多项目标还必须分出主次轻重;实现目标的责任必须能够落实;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也要尽可能明确;②目标的内容是协调一致。如果内容不协调一致,完成其中一部分指标势必会牺牲另一部分指标,那么,目标内容便无法完全实现;③有无改善的余地。

如果在评价论证时,人们已经提出了多个目标方案,那么这种评价论证就要在比较中恰当进行。通过对比、权衡利弊,找出各个目标方案的优劣所在。

有个标准叫做***ART标准,我们也可以通过它对战略目标进行评价论证。

他们分别是Specific——具体;Measurable——可以衡量;Achievable——可以实现;Realistic——比较现实;Time-bound——有时间限制。

拟定目标的评价论证过程,也是目标方案的完善过程。要通过评价论证,找出目标方案的不足,并想方设法使之完善起来。如果通过评价论证发现拟定的目标完全不正确或根本无法实现,那就要回过头去重新拟定目标,然后再重新评价论证。

4、目标决断。在决断选定目标时,要注意从以下三方面权衡各个目标方案:①目标方向的正确程度;②可望实现的程度;③期望效益的大小。对这三个方面宜作综合考虑。所选定的目标,三个方面的期望之都应该尽可能大。目标决断,还必须掌握好决断时机。因为战略决策不同于战术决策。战术目标决策常常会时间比较紧迫,回旋余地很小,而且战略目标决策的时间压力相对不大。在决策时间问题上,一方面要防止在机会和困难都还没有搞清楚之前就轻率决策;另一方面又不能优柔寡断,贻误时机。

从调查研究、拟定目标、评价论证导目标决断,确定战略目标这四个步骤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后一步的工作要依赖于前一步的工作,在进行后一步的工作时,如果发现歉意不工作的不足,或则遇到嘹新情况,就需要回过头去。重新进行前一步或前几步的工作。

四、战略目标的分解

把目标制定出来仅仅是第一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是看目标的分解。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把制定目标当成一种形式,制定完了就放在那里不管了,结果可想而知,还有的企业只要目标没有实现,然后就认为是目标定的太高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其实目标能否实现关键不在于目标的高低,而是在于是否分解了目标、是否制定了实现目标的措施。

这就像蹦极一样,是否能顺利的完成,关键不在于站的高低,而在于是否有足够安全的弹簧绳或者足够厚的海面垫,也就是说是否准备了能安全跳下的保护措施。那么对于目标的实现来将,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就是分解后的目标,可执行可操作的目标。

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对于企业而言,有明确的战略和公司总体目标固然重要,但如果目标没有有效分解,没有真正落到每个人的身上,或者即使落实到了人身上的,都已经走样变形,那就不可能实现“上下同欲”,从而赢得胜利。

企业的目标有可控目标和可影响目标之分。可控目标是部门或人员通过努力可以直接实现的;可影响目标则是人员通过努力,只能影响其中的一部分,而无法全部实现,这类目标通常需要多个部门或多个人员承担,是目标分解的难点。我们需要从部门职能和人员职责入手,分清哪些是可控目标,哪些是可影响目标,分别采取不同的分解方法。具体的分解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实施。

1、准备工作

 为了使战略目标能够有效的分解并有效的执行,在对目标进行分解前,我们必须做一些铺垫工作、准备工作。

(1)透明的战略。让每个员工都了解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公司战略的真正含义,了解公司期望员工的行为方式,这样员工心中有数,他们在实施公司的目标任务时就不会与企业的战略偏离。也能自动校正自己的行为符合企业规范,而不是只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

(2)沟通的文化。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信息分享,包括左右的沟通,上下的沟通,领导与所有人员的沟通等。

(3)合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认识到,目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全公司要一盘棋考虑,不仅要看结果,还要有关键性的步骤。同时,让大家掌握具体的目标分解方法和步骤,这样就会保证目标分解的不走样、不变形.

2、分解总目标

分解总目标核心是寻找关键要素,寻找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因素。最好采用自上而下的系统思考方法,先从最终目的开始,确实实现的路径有哪些,需要具体做哪些事情才能保障其实行。同时确定公司现存的最大短板是什么,克服它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寻找支撑要素要求全面,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关因素,直到穷尽为止。同时,不仅要寻找显性要素,还要找到其背后的隐性要素,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关系。

企业目标的多个支撑要素找到后,根据重要性进行派序。这样就把总目标分解出很多内容,如:收入增长,出现利润增长的目标客户市场,以及为了创造和保持预期增长所需的人力与投资,相关软硬件设施的配套等,从而形成了公司层级目标系统。

通过对目标的分解,不仅业务部门有了明确的目标,而且支撑该部门的职能部门目标也能从公司总目标分解下来。如果提高利润就要求财务部门严格把关企业的各类非经营性开支等,而完善组织流程,建立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就成了人力资源部门最关键的任务目标。

3、目标到部门

第一,部门可控目标的分解。从部门关键职能入手,把公司级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如:将销售额分解到营销部门,把生产目标分解到生产部门,这些目标是相应部门关键职能所在,是部门可以直接控制的,从而是该部门的关键业绩目标。

第二,部门可影响目标分解。如:人员流失率目标、质量目标、降低管理成本目标等,这些目标需要分解给两个甚至多个部门。首先需要认真审查各部门的职能,看看部门有无此工作内容。再如:生产质量目标在生产部门和质控部门都有此相应职能,因此该目标就由这两个部门共同承担。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各部门职能的侧重点确定分配比重。

把确定好的公司目标分解到部门时,要求各部门目标要横向关联,以客户为中心。

所谓横向关联,就是把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后,还需要确定各部门目标是否实现了左右关联,方向一致,以及相互配合和支持。如果各部门的目标彼此冲突,左右撞车,造成严重内耗,则是一次失败的分解。

要做到横向关联,就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要求就是目标,业务链下游部门要求什么样的服务,上游部门就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由于小时是企业的利润源头,因此营销部门的目标数值、工作质量和时间节点就成了其它部门制定目标的主要基准。而业务部门的需求则是职能部门制定目标的主要依据。

4、目标到个人

人员可控目标分解:部门主管要为整个部门的绩效负责,因此,部门可直接控制的目标,应主要由主管承担,如销售额、生产量、技术开发项目数量等。

目标分解的过程就是压力传递的过程。主管要在下属身上找到重点目标的对接点,而不是一人来扛,下属毫无压力。主管需要检查每个人员的职责,然后确定谁与这些目标有关,他们承担比例是多少。要做到目标分解上下贯通,不错位。同时,个人目标是上级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延伸。目标分解时,要把这些细化、配套措施都找出来。这样下级的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支撑上级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目标分解必须把握人员能够控制的范围。如利润目标通常不是营销经理所能控制的,它还牵扯到管理、采购、生产的成本,而这些只有总经理能为其负责。同理,交货及时率也不是生产经理所能左右的,因为它涉及到生产、研发、质检、采购等环节,所以应是其上级的目标。

人员可影响目标分解:以关键人员的流失率来说,这个目标每个部门都有份,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招人、育人、用人、留人的制度设计和组织实施,因为这个目标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继续往下分解,它们又正好有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各专员对应负责,这样,目标就可以分解到各个人员的身上。

而各部门主管除了关键目标外,还要承担起人员管理的责任,他要培养人,要对下属考评,要对下属的绩效负责,这些工作,可以作为关键人员流失率的过程目标写入部门主管的目标管理卡中。当仁不让,这些目标是可以分解的,但绝大部分还是需要部门主管直接承担。

12
发表于 2007-12-10 15:28: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渠道建设

细化的营销战略,到后期推广的时候就要有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欧美一些国家的渠道越来越扁平化,产品从工厂出来以后就直接进入用户或者终端卖场,按照“产品—终端渠道(沃尔玛等)—消费者”的流程操作。

然而在中国,同样鼓吹这样一种观点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强市的企业集团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包括娃哈哈、蒙牛、伊利、海尔等这样运营良好的有实力的企业,尚且需要借助一些渠道和分销体系;就是说在产品从工厂到卖场之间要经过两道、三道甚至更多的分销环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渠道的重要性,渠道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制造业未来必须要做的一个事情,甚至在若干年以后,我们的扁平化程度都达不到发达国家现在水平。

现在也有很多专家在说,中国都发展了,怎么还总提渠道为王。但是我还是认为,渠道为王现在在许多企业还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它都需要有一个通路,也就是渠道。

什么是通路呢?企业的产品再到顾客之前,要经过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甚至三级经销商、合作商,这就是渠道的建设。很多企业都想越过渠道,把产品直接推倒顾客面前,但是这样做起也是没有很快发展的。湖北荆州一个21岁的女孩子,在02、03年的时间里,完成销售额1个多亿。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如果是不通过渠道,我们为其配备10个工人负责货物搬运,前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天工作6小时,一年下来才能完成2000多万的销售量。

营销和战略其实是一样的,要建立我们市场的统一战线,要走群众路线,单纯依靠几十个销售人员是不太现实的;必须要整合更多的人来服务于我们的销售。我们要不断研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不断的研究政策,吸引更多的经销商来加入我们的销售,不断地做好服务,这几个方面就足够了。这也是我们国家制造商的一个主要工作,而不是研究怎么把产品直接交给顾客。那么怎么建立企业的“通路”呢?

一、通路设计的原则

1、坚持绿色营销与多赢的心态。要坚持“绿色营销”的原则,坚持多赢的心态。合作是资源的交换;在资源交换之前,我们都要像“我们能为对方提供什么”,这就是双赢,能为别人带去什么益处;多赢呢,则不仅仅是合作双方实现盈利,而是凡是与我们有业务涉及的公司都实现盈利。

2002年的时候,摩托罗拉的“车载电话”进入中国市场,北京一个叫新力源公司做为其中国代理。面对本身就1000多元的产品,如何能卖到9000多元,如何能让中国的车主都习惯并用上这个产品?当时有人说要靠渠道,有人说要靠终端,其实在中国,产品最快能让人使用的方法就是免费送,只要是免费的,就会提起人们的兴趣。当然,如果要是简单的送给大家,肯定也是不合适的,那样企业就要倒闭了,所以我们就研究,要追求多赢,既要把产品送出去,还把成本分散出去。后来我们发现汽车必须要交的钱是汽车保险,不管出门不出门都要交,而据统计保险公司的营销费用非常高,将近40%,也就是说每卖出100元的保险,40元都是营销费用,所以我们决定和保险公司合作,选择了当时比较具有市场意识的平安保险,找到平安的总经理商谈,主题思想就是,平安保险公司把保险费用的40%给我们,我们把中国具有势力的顾客都带过来,当时平安的老总就很乐意,反正又没有增加一分成本,就有了这么多客户。当然保险的40%对于我们车载电话来说,已经赚钱了。然后我们就发了一个通知,每为车主都可以免费领取一个价值10000元的车载电话,前提是办一份平安保险。结果当然在意料之内,异常火暴。我们再来分析这个案例,我们发现,其中平安保险没有多花一分钱,得到了更多的顾客,新力源公司没有多花一分钱就卖掉了所有的产品,顾客没有多花一分钱就得到了一个价值10000元的车载电话,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多赢的案例。2002年科特勒教授来中国,把这个案例作为最佳案例。

前面说的绿色营销就是要实现营销行为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这是绿色营销的三大支撑点。怎么实现和谐呢?就是不恶意贬低竞争对手,做好自己的工作,赢得顾客的尊重,恶意贬低竞争对手只能是让顾客小瞧你,赢得顾客的尊重,顾客就会为你的产品买单。我们要有一种瞎子点灯的精神,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提供的方便。

举一个酒店营销的例子,不坚持绿色营销的酒店,服务员往往是推荐那些最贵的大菜,并且恨不得让你把所有的名菜全点上,她们不考虑你能不能吃完,而坚持绿色营销的酒店,服务生在你点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制止你再点,她们会说,“先生您好,您点的菜已经基本够吃了,要不这样,我们先上,不够的话再点,您看怎么样?”,几句温馨的提示,可以说就把这个顾客锁定在这个酒店了。

2、主动性。顾名思义,与被动性相比,主动性就在于产品出来以后不需要被动的靠市场人员去推广,让需求本身找上门来。 可以说一步被动,步步被动。

举一个例子,你到一个卖场为你的产品寻找代理商,如果你直接给他们谈,说你的产品多么好,市场有多大,利润有多多,对方的表现通常是一致的,那就是表现的不很想要,即使他们特别想代理你的产品,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占取主动权,只有这样谈成他们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然你的利润就大大缩水。

那么如何才能占取主动权呢?我这里也没有固定的公式,但是有很多方法是可以参考的,我们总结了几种方法,下面做简要的介绍:

(1)利润刺激法。作生意干什么啊?赚钱,那我就让你赚钱,这个方法很土,但是很有效,96年前谁做谁挣钱,但是现在不行了。

(2)利润分析法。因为大家都比较理性,你要把利润分析给他看,大家武汉健民的例子。他们开发出来一种保健的糖,要招商,然后就给潜在客户一个手册,里面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可以开多大的店,进多少货,招多少人,招什么样的人,怎么培训,怎么发工资,一天工作都干什么,这样一步步的把赚钱的过程分解为清晰的过程,所以客户看后感觉确实可行,然后就按照手册做了起来。健民也火了起来。

(3)顾客刺激法。先在消费者市场中制造一种假象,等合作伙伴给我们合作后,我们再把假象变成真相,当然假象一定要变成真相,否则也是会出问题的。打下的市场也只能是一时的繁荣,长久不了。

举个例子,脑白金刚进江阴市场的时候,业务员天天跑着送产品,怎么送呢?天天到老干部活动室、公园等地方送。见到老人就说,“阿姨,您好,您最近的睡眠是不是不太好啊,我们开发出来一个新产品,效果很好,送您一盒,您试用一下,如果效果好的话,您就到各大药店去买,带上这个盒子,因为现在市场上防我们产品的包装的比较多,一盒是100元,祝您健康”,老头老太太一看是免费,当然高兴了,用完以后的确不错,然后就到药店去买,服务员看到盒子就说,“对不起,阿姨,这个产品断货了,您留下您的地址,我们到货了通知您”。当然我们知道并不是真的断货了,而是根本就没有货,老头老太太心还挺高兴,这个产品卖的这么火,药店的服务员也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领导,接着第二天,又有几个人来买这个产品,第三天又有几个来买,这时候,药店老板就开始着急了,他们觉得看到了一个市场,马上决策要做这个产品,接下来就是找脑白金公司谈判,这样的谈判对脑白金来讲,当然是有利的,直接抬高了门栏,限定了首批定货量以及年销售量等等,但是药店还是一口答应了,因为他们看到了火暴的场面,他们对市场充满了信心,合同签定后,为了更大的利润,他们势必也要大肆宣传,提高服务质量,这个时候,假象就变成了真相。

这个案例中就是先刺激顾客,让顾客的行为刺激经销商,让经销商主动来找我们,那么我们就占取了主动权。运用这种方法的还有山东的孔府宴酒。他们当时做市场的时侯采用选名城,进名店,找名人,做名牌的方法,方法很朴素,很简单,进名城,要在大的城市折腾,像北京、上海,大城市做好了,才具有示范作用,影响也回更加大;进名店,看哪个店更具有影响力,比如北京的王府井百货等,找名人,这个很好理解。先说找进名城,那离北京最近了,随后拉上一车好酒进北京城,然后把北京城大大小小所有能做酒的代理商都请来,让大家来品尝孔府宴酒,虽然大家都感觉酒不错,但是还是没有人感做,因为北京人比较保守,喜欢成熟的东西。大家没有人做,那么只能自己来做,在北京成立办事处,自己来推广,但是铺货的过程才发现非常被动,跟本进不去,怎么办呢?公司想了个办法,找了一百个促销的人,经过培训,然后开始工作,干什么呢?到大酒店吃饭,什么贵点什么,点完了当然要点酒了,就点孔府宴酒,当然每个饭店都没有,所以饭肯定是不会吃的,出来继续找,继续点,经过一周,可以说北京的大大小小的酒店都兴起了孔府宴风,形成了火暴的假象,随后各个经销商回头要做这个产品,当然这个时候,孔府宴厂家占了主动权,利润十分客观,随着经销商的代理,火暴的假象也变成了真相。

(4)公关切入法。广告的目的是让人们购买我们的产品,而公关的目的是让人们喜欢我们的产品,甚至是喜欢我们的员工,喜欢我们公司的行为。小投入有些时候可以解决打问题。举种子酒为例,这是一个小酒厂,但是老总也是非常大气,要把种子酒做到全国,要做成中国名牌,做北京市场的时候,遇到了孔府宴同样的情况,所以也决定自己来做。随后做了三个公关活动,时常情况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赞助甲A联赛,提出了“喝种子酒,做种子选手的口号”,这一举动使北京城的男性对种子酒有了认知,挺亲切,这时候各大经销商都忙起来了,想要做种子酒,当然时机还不成熟,老总回绝了;过了一个月,种子酒公司又做了一个举动,邀请国务院老干部处、中共中央老干部处、中央军委老干部品酒,主题叫做“美酒一杯,话当年”,主题提的好,非常贴切老干部的兴趣、特点,结果老干部们都非常开心,好象没有什么意思,事实上这些老同志对北京的市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老同志们都很负责任,高兴之余,想着要帮这个酒厂一把,所以就有了一些地方的军区的专用酒变成了种子酒,还有就是种子酒的物流也由军车来承担,这个时候,又有很多经销商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来做种子酒,当然种子酒老总还是回绝了,因为时机还不成熟;又过了一个月,种子酒公司又做了一件事,评选北京市最好的售货员,这一招也很到位,酒最终是要进入终端的,现在就先把终端给征服了,活动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一个经销商直接打来了1千万,然后高诉种子酒老总,“如果您觉得我们合适的话,咱们就把合同给签了。”当然后来北京市场上种子酒的确火了起来,因为又有了更好的宣传,更好的经销商,这就是公共关系的巨大作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品牌的影响力,信誉做担保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等方法来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只有做到先谋而后动,以营为手段,以销为目的,变被动为主动,我们才能实现轻松的做大品牌,否则天天在那里谈价格,我们就会很被动,更本谈不上营销。

3、稳定性。在主动性满足的前提下,按照5年、10年的期限进行合作,而不是频繁的更换合作对象。这就像打仗,临阵换将不是一件好事,做营销也是这样,不要轻易的换合作伙伴,因为合作伙伴换了,企业与之对接的东西也是要换的。优化客户在很多企业都叫的很响,做减法不做加法,做好现有的客户是很多企业的目标,因为当今市场诱惑太多。

市场上还有一个提法,叫做“少生孩子多养猪”,什么意思呢?孩子指的是品牌,猪指的是快速挣钱的项目,孩子项目是越少越好,要养好,做减法,做精做细,追求稳步向前发展,猪项目则是越多越好,并且要做到选择准确、快进快出、快速实现赢利。

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的合作伙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稳定性呢?为了长远的合作,我们要优化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对经销商进行集中培训等等。我们要研究商人的心理,给他们画像,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公司,对产品有什么要求等,然后我们满足他们的需求,让我们的经销商拒绝其他的诱惑,死心踏地的跟我们合作。其实现在我们的经销商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经销商选择产品,只要能赚钱就可以谈合作,最大的需求是赚钱,其他的可以一概不考虑,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经销商选择项目的标准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现在虽然也看钱,但是这个不是最主要的了,现在看的是你的品牌能不能带着我使我发展起来,能给我多大的智力支持,能使我学到什么,能使我本身有什么样的改变,因为经销商也想有更大的事业,他们想通过代理你的产品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

我给北京的一个葡萄酒公司做顾问,我给他们制定的营销政策,全是用智力支持来吸引,你做我的产品达到200万的时候,我送你到北大读MBA,你做到1000万的时候,我送你到清华读EMBA,费用全都有我们公司来出,和我们公司合作,我们不是做帮你装卸货这样的事情,而是帮你培训你的员工,帮你分析你的市场,帮你提升管理水平。

另外要适当的利用情感的交流,人性是追求感情的,用人性的沟通,没有沟通不了的,无论是什么企业,和对方进行情感交流,给对方以情感支持,至少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以前我们把品牌当成自己的孩子,而经销商把品牌当成了猪,他们仅仅是为挣钱,他们和品牌没有情感,这就像保姆养孩子,保姆可能很细心,但是这个毕竟不是她的孩子,缺乏深层的情感交流,父母和孩子不会斤斤计较,但是保姆就会,那么如何让经销商把我们的品牌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养呢?在富绅的时候,我们是这样做的,把营销部门拉出来,组建一个营销公司,专门经营这个品牌,让以前的合作伙伴入股这个营销公司,这样这些合作伙伴就会像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品牌,他们不仅会保证自己的销量,而且会从长远考虑,处处维护产品形象,保证总公司的收益,从而获得自身长远的收益。另外这些合作伙伴没有了后路,不能受其他产品的诱惑,只能一心一意的做好我们的产品。有了这么一个保障,这么大的一个销售团队,品牌的推广效果自然是非常的好。

还有一个理念,叫做用服务来代替控制,其实服务力是最大的控制力。这个原则对内部的员工,对外部的合作伙伴都是有效的。只有加强了服务,才能加强了解;只有加强了了解,才能加强信任;只有加强信任,才能谈及控制。另外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控制往往更有效、更持久。

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合作伙伴的需求除了生理的需求之外,还有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吸引我们的客户不能仅仅的用利益来获得,而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进攻。

4、通畅性。保证渠道通畅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说一种现象,很多厂商都一味的关注铺货,往终端打货,巨大的出货量给老总一个错觉,那就是渠道很好,但是真正到终端店去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产品很少,为什么呢?原来货虽然打到了终端,但是都在仓库里面放着的,也就生活这些货只是完成了仓库之间的转移。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渠道不通畅,渠道不通畅就像人的肠胃通畅一样,是非常痛苦的,不及时处理,是马上要出问题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营销上的很多行为都是要几个月后才能看出来效果,所以很多问题都隐藏了起来。所以我们要对我们的产品进行控制,要求我们的经销商及时报告我们产品的库存,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一个产品从出厂到顾客的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我们的经销商进行管理,对我们自己的营销人员、物流人员进行管理,从内外两个方面,通过时常巡查、档案管理、营销透明化、制度规范化等多条途径来保证其渠道的通畅性。

5、风险管理。我们提倡的是防范于未然,把风险降到最低。我们可以从对商家的选择上和对市场人员的控制上把好关,以此来控制风险。

先说对商家的选择,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把好关,严加筛选:1、户口  2、经营场所,3、从业年限,4、前三年的销售额增幅,5、是否有拖欠的长期行为,6、单一产品销量是否占总量50%以上,7、是否有不良嗜好8、拥有二批经销商, 9、控制终端数目,10、 拥有的配送体系,11、 拥有的人力资源体系    12、 个人素质(综合素质),13、 业内影响力,14、 对本产品的认知程度。只要按照这些标准来挑选商家,虽说不能做到万无一失,但至少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

再来看对市场人员的选择。在人员的选择上要坚持品行第一、业务素质第二,因为业务素质不好可以学,但是品行是很厂时间形成的,很难改变,企业有了问题员工,那么就相当于有了藏污纳垢的地方,所以这一点要力争避免。

6、科学设计。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产品,科学的进行渠道的设计。这里面牵涉很多的环节。

(1)担保制度。让经销商给与一定的担保,那么经销商做事情的时候会有所考虑,从而降低我们的风险。

(2)收支二条线。不能出现销售人员把货卖了出,直接收钱,收完了钱又直接拿来用,而是要做到货物、现金与财务上的主管会计、出纳一样要相互制约。

(3)营销过程的透明化管理。销售过程中到底能给多大的折扣,回款日期的确定,责任人的划分等等完全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要透明化。

(4)建立营销巡视检查制度。及时了解市场情况,了解终端铺货的进展情况、产品的销售情况,对产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监督控制。

(5)对人员科学选择,坚持品行第一,能力第二的原则,这一点上面已经阐述,这里不再说明。

(6)制度管理第一、情感管理第二。两者的关系就像法制与德治的关系,既要分青主次,又要使二者相互结合。一个好的制度对人们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好制度、坏人也会变成好人;坏制度,好人也会变成坏人。

(7) 二级法人制度,让营销人员与企业是买与卖的关系。也就是像富绅公司那样,把营销部门单拉出来成立一个营销公司。

(8)赊销政策明晰。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对与赊销政策一定要明晰,不能没有章法,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参杂很多感情的因素进去。

13
发表于 2008-10-15 14:51:16 | 只看该作者

好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