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呈现明显的大牛市特征,截至8月22日,沪深300指数上涨了近150%。 市场估值水平确实不便宜了。目前,即使按照2007年业绩预测,整体市场的动态市盈率已经有36倍 (扣除亏损的上市公司),2008年的动态市盈率达到28倍。 所以,理性来看,市场短期应该有个震荡整理的阶段,然后通过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来消化短期过高的估值水平。 5·30是场很好的投资者教育 在今年市场的不同阶段,不同板块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今年的前五个月,市场的散户特征非常明显,表现为蓝筹股滞涨,而低价股、绩差股大涨,重组题材股更是涨幅惊人。 在5月底之前,股价走势很大程度受资金流入结构影响,今年前4个月新开户1580万户,是去年全年的3倍,A股存量资金单向流入2500亿元,其中机构资金830亿元,个人资金却达1600亿元左右,是机构资金的2倍。新进入市场的散户投资者不太注重基本面,更愿意选择那些前期涨幅较少、绝对价位低、有炒作题材的股票,造成那段时间的市场似乎成了垃圾股天堂的状况。 然而,股价的长期趋势是与上市公司的业绩高度相关的,其它任何因素对股价的影响都是短期的。 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没有新开户数进一步高速增长的支持,那些没有业绩支持的股票的价格就会大幅回落,在5月30日之后的几个交易日之内,几百只股票连续跌停,很多前期大涨的垃圾股跌幅超过50%,很多盲目投资的散户损失惨重,5·30成为一场很好的投资者教育课,不过代价有点沉重。 业绩超预期是上涨发动机 长期而言,中国市场牛市格局不改,其动力来自上市公司的业绩在未来几年会不断地超出市场的预期,这种业绩超预期有两方面的背景。 首先,经济宏观面是支持股市长期向好的,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在整个十一五期间都有望保持,内需旺盛、国内基本建设如火如荼、出口产业升级都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机会。整体经济状况很好,加上两税合并等因素,未来几年上市公司盈利状况会很乐观。 另外一个影响就是“股改效应”。股改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制度性变革。 在股改完成之后,资本市场将真正实现其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两大功能,社会资源的掌握者(包括各级国资委、民营资本家、上市公司管理层以及个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态度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资源配置的效率极大提高,其结果是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会不断超出分析师的预期,从而推动股市不断创出新高,这种“股改效应”在短期内不会结束,它对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会是长期的、持续的。 我们从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已经看到这种效应。2006年初,多数分析师预测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相对2005年增长15%左右,而实际整体业绩增长速度在40%以上。同样的,目前分析师预测2007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50%左右,但从半年报情况来看,这个数据可以更乐观,增长70%以上。 作为基金经理,我们非常乐于看到这种超预期的业绩出现,这将会是股市中长期上涨的发动机。 寻找业绩超预期的公司 既然股市未来长期上涨的动力来自于上市公司业绩的超预期,我们下一步的投资策略将着眼于寻找业绩最有可能超预期的上市公司,投资于这些公司的股票将会最大程度地分享牛市的盛宴。 从可以预见的三到五年,资本市场必然会走向繁荣,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的金融行业,比如银行、券商、保险、期货行业都会有很多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也存在很多的投资机会,目前国家正下大力气进行行业整顿,制度性变革完成之后整个行业会逐步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其中那些专注于研发、搭建好完整产品梯队的优秀上市公司能从整顿中获益。 由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城市化导致住宅需求持续旺盛,地产行业中也将会不断产生业绩超预期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