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還是出手
“保本”這一觀點是商家最基本的經營方針,“起碼要保本”看似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孰不知,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其本身就包含了沉沒成本謬誤。
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闡述了沉沒成本誤區:正常人往往出于想挽回已經發生卻無法收回的所謂沉沒成本而做出很多不理性的行為。如何糾正這種謬誤呢?當你進行了一項不理性的購買後,應該忘記已經發生的購買行為和你支付的“沉沒成本”,只要考慮這項消費之後需要耗費的精力和能夠帶來的好處,再綜合評定它能否給自己帶來正效用。進行投資時,把目光投向前方,審時度勢,如果發現這項投資并不盈利,應該及時停掉,不要吝惜已經投下去的各項成本:精力、時間、金錢……
對于“沉沒成本謬誤”,換位法同樣是一個很有效的“藥方”,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考慮在沒有付出成本或者付出成本比較低的情況下你會如何決策。你以8元/股買進一支股票,但現在價格是6元/股,你應該拋售嗎?做這個決策時,你要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以4元/股或者2元/股買入這支股票的,我現在會如何決策呢?如果打算賣掉的話,就表示你對這支股票的前景并不看好,所以最好還是拋了它。如果你看好這支股票的前景,打算繼續持有,那你現在就不應把它出手。這兩種情景(購買和拋售)應當一視同仁。同樣,以剛才的買賣房屋為例,運用換位就是想像如果這套房子是人家送給我的,那我會接受怎樣的價格將它賣掉呢?如果他人出的價剛好與你的心理價位相一致或者更高一些,那你就應該果斷地將之轉手,而不要受原先實際的買入價左右,影響了自己的決策。
“沉沒成本謬誤”普遍存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但有些時候也會起到監督的作用。如果我們巧妙地利用沉沒成本謬誤,我們還能讓它為我們辦事,這就是以病治病法。我們剛剛談到那麼多例子,都是因為沉沒成本的存在而舍不得理性地放棄。但是碰到一些不理性的放棄行為時,沉沒成本又可以把你往理性的方向拉一把,這時候它可以使人們的行為更有目的性。就像破釜沉舟一樣,很多人特意設置沉沒成本來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事實上這也是十分有效的,因為沉沒成本謬誤實在是太難擺脫了。
舉個例子,很多女性都會為自己制定一個健身計劃,比如每周至少去一次健身俱樂部跳有氧操,但是她們中大多數人都不能按原鍛煉計劃實施。雖然這也許并不是因為她們還不夠重視鍛煉身體,但是總是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占用掉她們的時間:工作忙、要回家做家務、有朋友來等等。為了幫助你有計劃有規律地進行鍛煉,我建議你給自己設置一個沉沒成本。在每月初甚至每個季度初把所有的費用預先支付,并且不可以退費,這樣你在嫌麻煩不願意去鍛煉的時候也會因為已經付了錢而改變主意,還是去健身。當然,我們知道,沉沒成本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在你的腦子里漸漸淡漠,所以你也不能一次性在健身房存5年的費用,而應該每季度或半年交一次費。
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比如說一個女孩子非常喜歡她的男朋友,想把男朋友望遠留在自己身邊,那麼她該怎麼做呢?當然,她有很多的辦法,但是有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是一般大家都不容易想到的,就是多多地讓她男朋友請她吃飯,給她買東西。久而久之,她的男朋友會覺得已經在這個女孩子身上投入了這麼多的
“成本”,就更加舍不得离開自己的女朋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