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扬名章第十四:孝对员工的好处
本章说明了孝道对公司管理是有好处的,对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好处的,但更多的是对员工自己的好处,孔子把它上升到扬名后世的高度上。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顺可移於长。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内,而名立於后世矣。 管理释义:孔子说:君子如果能对双亲尽孝道,那必能忠于事君,那必能对公司忠诚。他能对兄弟团结友爱,必能顺于长官,和同事搞好关系。如果能把家管理的井井有条,那他办事的能力用在工作上,必定头头是道。所以如果能把家搞好,那替国家办事就顺当,能干的名声就会显耀于后世。 综合解释:孝道对公司是有好处的,对个人也有莫大的好处。最终可以帮助你立功于当代,扬名于后世。” 谏诤章第十五:服从而不盲从
本章说作为下属的,不可以对上司盲从,否则会造成对公司的莫大伤害,而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谏诤,以免陷君亲于不义。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管理释义:曾子听孔子的各种孝道,都明白了。而没听过父亲有过,该怎样办?所以问:“您前面讲的父亲慈爱恭敬,安亲扬名道理,我明白了。我想问一下,儿子不违背父亲的命令,下属不违背上司的指令,一切听从父亲的,一切听从上司的,这算不算是孝道呢。”孔子听了曾子的问题,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管理释义:上古时候,天子假若有七位直言谏诤的部属,即使天子偶有过失,七位诤臣也可进忠言,天子才不会失掉天下。诸侯假若有五位谏诤的部属,虽无道,也不会失掉他的国。大夫如果有三个谏诤的部属,那他虽然间有差误,也不会失掉他的家。为士的人假若有谏诤的朋友,自能免于错误,不会损害美好的名誉。为父亲的,若果有明礼的儿女,常常谏诤他,自然也就不陷于不义了。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说,管理者需要能给出不同意见的下属,需要有思想的下属作为辅佐者,才能免于陷于困境。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管理释义:如果子女和下属见到父亲和上司有不义的事,为子女的,不可以不和父亲谏诤,为部属的,不可不和上司谏诤。为下属的,在某些事情上,了解的情况更多,应当为上司摆明是非利害。如果一味地听从,就是盲从,会陷亲于不义,陷上司于不义,怎么能算是孝呢?怎么能算是尽到下属的职责呢? 综合解释:本章孔子举例说出了谏诤的重要性,对上可以帮助上司改正错误的,也就和前面的服从上司,而不盲从上司呼应起来了。谏诤本身就成了对上司孝道的一部分,上司需要诤臣做为镜子,防止决策失误。 感应章第十六:培养孝的文化
本章说明了孝悌之道,可以感动公司的人,形成了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以后,甚至可以感动外人,而把和整个价值链,用这样的价值观锁在一起。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管理释义:孔子说:上古的圣明之君用孝来侍奉父亲,那就是效法天的光明。用孝来侍奉母亲,那就是效法地的明察。长辈有长辈的样子,幼小有幼小的样子,所以上下就得到了治理。天地都明察了,神明就得到了显露。企业中的管理者,如果能对上司尽到本分,如果能对下属尽到本分,那就是在效法天地的做法,做回了自己的职责,起到了带头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是自然的了。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管理释义:所以说即便是天子也要有所尊崇,言谈中要对父亲守孝道,也要有先后顺序,宗庙一定要尊敬,不能忘记兄长和亲人。勤于修身并行为谨慎,惟恐辱没了先人。向宗庙致敬,那么鬼神都得到了安慰。在企业中培养孝的文化,要从老板做起,老板要有所畏惧,老板要对自己的家人尽职责,对为公司服务过的老前辈要表示感激,并不断地自我修身慎行,这样才能在企业中成为管理者和下属的榜样,进而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让公司永续发展。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 管理释义:由以上看来,孝悌之道是管理的根本,如果做到了至极,就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整个公司得到光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互通。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管理释义:孔子引诗经话说:“如果企业中服从和团队精神,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企业中地域不分南北和东西,都会凝聚在公司周围,都认同公司的文化,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综合解释:本章说明了如果企业中的服从和团队精神,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可以对整个企业的价值链产生影响,团结在企业周围,提升管理的效率。 事君章第十七:孝从身边做起
本章强调员工要忠于上司。为子女的,对双亲孝顺,这是孝道的开始,在公司为员工,就要忠于上司,这是孝道的延伸,和前面相呼应。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管理释义:孔子说:君子侍奉上级,下属对待上司,面对上司想的是如何尽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退下来以后想是否尽到职责,如何弥补上司的过错。如果上司有好的德行和业绩,下属就帮上司章显出来,如果上司有失误的地方,下属就帮他补救,这样上下级关系才能相亲密,才能互相信任,取得团队的业绩。 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管理释义:孔子引诗经的话说:“为臣的一心忠于君,虽说地处边陲,也是不远。爱藏内心之中,虽远也常怀念。” 综合解释:老话说过“端人家的碗,归人家管。”员工最基本的是尽到自己的职责,也就是要忠于公司,忠于公司的人,公司才可能给他机会,否则就只能是暂时利用,而得不到高高的重用。而忠于公司,就是要符合孝道。 感应章第十六:培养孝的文化
本章说明了孝悌之道,可以感动公司的人,形成了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以后,甚至可以感动外人,而把和整个价值链,用这样的价值观锁在一起。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管理释义:孔子说:上古的圣明之君用孝来侍奉父亲,那就是效法天的光明。用孝来侍奉母亲,那就是效法地的明察。长辈有长辈的样子,幼小有幼小的样子,所以上下就得到了治理。天地都明察了,神明就得到了显露。企业中的管理者,如果能对上司尽到本分,如果能对下属尽到本分,那就是在效法天地的做法,做回了自己的职责,起到了带头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是自然的了。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管理释义:所以说即便是天子也要有所尊崇,言谈中要对父亲守孝道,也要有先后顺序,宗庙一定要尊敬,不能忘记兄长和亲人。勤于修身并行为谨慎,惟恐辱没了先人。向宗庙致敬,那么鬼神都得到了安慰。在企业中培养孝的文化,要从老板做起,老板要有所畏惧,老板要对自己的家人尽职责,对为公司服务过的老前辈要表示感激,并不断地自我修身慎行,这样才能在企业中成为管理者和下属的榜样,进而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让公司永续发展。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 管理释义:由以上看来,孝悌之道是管理的根本,如果做到了至极,就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整个公司得到光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互通。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管理释义:孔子引诗经话说:“如果企业中服从和团队精神,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企业中地域不分南北和东西,都会凝聚在公司周围,都认同公司的文化,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综合解释:本章说明了如果企业中的服从和团队精神,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可以对整个企业的价值链产生影响,团结在企业周围,提升管理的效率。 事君章第十七:孝从身边做起
本章强调员工要忠于上司。为子女的,对双亲孝顺,这是孝道的开始,在公司为员工,就要忠于上司,这是孝道的延伸,和前面相呼应。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管理释义:孔子说:君子侍奉上级,下属对待上司,面对上司想的是如何尽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退下来以后想是否尽到职责,如何弥补上司的过错。如果上司有好的德行和业绩,下属就帮上司章显出来,如果上司有失误的地方,下属就帮他补救,这样上下级关系才能相亲密,才能互相信任,取得团队的业绩。 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管理释义:孔子引诗经的话说:“为臣的一心忠于君,虽说地处边陲,也是不远。爱藏内心之中,虽远也常怀念。” 综合解释:老话说过“端人家的碗,归人家管。”员工最基本的是尽到自己的职责,也就是要忠于公司,忠于公司的人,公司才可能给他机会,否则就只能是暂时利用,而得不到高高的重用。而忠于公司,就是要符合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