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转帖]于丹,不通而俗,俗而不通

[复制链接] 2
回复
98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24 09:3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丹,对所谓“于丹现象”,须在其冷却后才能看清。也就是说,得等到于丹老师把钞票赚得差不多的时候,俺们才能取得一点话语权,亦即马后炮、说白话的空间。

  不过,话得说回来。在于丹热的时候,我还是说了话的。只是没有大喊大叫,所以也就无人注意。在一篇关于《论语》的书评中,我曾讲过这样的意思:

  于丹一书的对象应该是小孩子。它是一己之“心得”,可以有“得”便说,无“得”便了;既无须斤斤于典则,亦无须介介于纤微;放纵文体,任心漫与,只说一面之词亦无不可。至于这些“得”的程度,借于丹本人的话说,都是“简单真理”,自然也是最适合于教育儿童的。有时,于丹的“心得”甚至让我想起《西厢记》中红娘之引《论语》(参看《管锥编》第933页)。她可以大讲“天何言哉”,而不大理会“有德者必有言”;可以讲孔子如何和蔼可亲,而不大理会“君子不重则不威”;可以讲安贫乐道的高妙境界,而不大理会“禄在其中”(参看《管锥编》第1541页)。所以,就算我们想给于丹挑毛病,都难——人家本来就说过,“万万不敢”“作《论语》的讲解和辨析”、“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确的化验报告”嘛!(《中华读书报》314日)

  因为没有人注意或在意,更有许多人不知我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所以,从逻辑上讲,等于我什么都没有说过。

  依我看,捧于丹的人,大体包含了这样几类。一类是真糊涂蛋,一类是假糊涂蛋,一类是精明鬼。这三类人,都给了于丹老师两个基本定性:

  第一,于丹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弘扬了传统文化,应该予以支持。

  第二,于丹做的是通俗普及工作,面向的是普通大众,不应从学术角度去衡量。

  当然,两个基本定性之外,还有许多枝枝节节的小结论,不妨忽略不计。

  这两个定性,假如不是故意混淆是非(精明鬼之惯技),大概也属于是非不辨(糊涂虫之本性)。有了这两个结论,糊涂蛋、大冤桶们掏腰包买书,才会觉得值。

  说于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我以为这是句废话。因为,我不晓得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工作没有意义。正面的,农民种田,工人做工;负面的,坏人拐卖孩子,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无不有其“意义”。重要的,得看那是什么意义。

  “弘扬了传统文化”吗?只怕是“为者败之”。“心灵鸡汤”吗?那得看你是否是会烧鸡汤的好厨师,得看你使用的“鸡”是否患有“禽流感”,得看你的“鸡汤”火候烧得够不够、有没有把“鸡”烧老!

  说什么想给大家提供“心灵鸡汤”,目的固然可嘉,但是,好目的未必有好结果。嘴上说请客,行动上还得切实掏钱。如果嘴上说请人喝鸡汤,行动上却打开水龙头,接来一盆白开水,还硬要人说鸡肥汤美,那就不免让旁观者齿冷。

  据CCTV报道,有些传销者,就搞过把白开水当鸡汤的鬼把戏。镜头上,一群参加传销的男女,围着一盆凉水,其乐也融融,一致拍手笑说:“鸡汤真香!”“好香”!

  确实,对传销者来说,把凉水当鸡汤,本来就有俘获“心灵”的功效。喝凉水又没有什么害!俺就认为凉水是鸡汤,俺就认为传销能发财,俺愿意!

  于丹给我留下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总是挥之不去:她是置换——我们不说是“偷换”——概念的高手。

  你说她不该牵强附会,她会说自己不过是想给大家提供“心灵鸡汤”。你说她对《论语》的解读有硬伤,她会说理解本来人人不同。你说她水平太低,她会说自己面对的本来只是普通民众。如是等等,全是似是而非、偏离主题的回答。稍微有些逻辑常识的人都晓得,批评与指责之间,并不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在回答之间,“概念”实现了转换。

  如果于丹老师并非故意不讲逻辑,那我们只能说她是置换概念的高手。

  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别看于丹的书印了几百万册,但真正阅读过的,只怕没有多少;阅读之后感觉传统文化在心目中被“弘扬”了的,只怕是一个都没有。这不,这才多长时间呀,几乎与电脑更新换代的时间同步,“于丹热”便开始冷了。我不知道,如此神速的“热”,到底对传统文化“弘扬”了什么!靠这样的作为去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未免太“肯德基”、“麦当劳”了吧!

  所以,于丹是不是“弘扬”了传统文化,得靠实践、靠时间去检验,不要匆忙下结论。更重要的是,学者们应该养成一种自觉,即不要用虚拟的永恒真理去衡量具体事务,不要把不地道的事情理论化。对具体事务,还是要具体分析。戴永恒真理的帽子,用理论来包装,骗得了糊涂蛋,骗不了像我这样的明白人。学者们随意讲话,事后证明讲错了,却没有一个出来向公众道歉的。公众成为了被赵本山“忽悠”的范伟。

  于丹的书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白开水。给大家提供白开水也不错,只是别说那是“鸡汤”。也许,在于丹心目中,白开水就是鸡汤;她本人都分不清什么是白开水、什么是鸡汤。但是,对读者来说,要想知道什么是白水,什么是鸡汤,就得亲口用嘴去尝一尝,不能任人忽悠!

  于丹一书算不算“通俗”读物呢?不算。她的书可以说是“俗读物”,但绝不是“通俗读物”。不把那个“通”字去掉,就是真假不辩、是非不明。

  什么叫“通俗”?请看史学大师白寿彝先生是怎么说的:

  通俗的工作并不是多么简单的工作,没有一定的深度是搞不好的,通俗不是粗俗,不是浅薄,而是既有充实、正确的内容,又要能看得懂。

  白寿老这段简简单单的话,是我从北师大研究生方宏同学的毕业论文上抄来的。话说得很简单,很清楚,但谁又能说它不深刻、不精辟?事实证明,许多大人物,未必懂这段话的意思,更不懂得把这段话当作镜子、尺子,去照一照、量一量于丹。

  在于丹的书中,我也总结出一个关于“通俗”的定义。这个定义,与白寿老的定义不一样。套用白老的句式,这个定义应该这样表述。

  通俗的工作是多么简单的工作,没有一定的深度照样搞得好,通俗就是粗俗,就是浅薄,不必有充实、正确的内容,但要能看得懂。

  很显然,在白寿彝先生看来,通俗乃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而于丹的书,乃是浅入浅出,俗赏,雅不必赏。在白寿彝先生看来,通俗的前提是有一定的深度,也就是“通”而后“俗”。而于丹的书呢,没什么深度,是不“通”而先“俗”。借史学家章学诚的术语来界定,白寿彝先生主张精通,而人家于丹老师是“横通”。在白寿彝先生看来,通俗是“两手都要硬”:一手是充实、正确的内容,一手是“看得懂”;而于丹呢,人家是只有一手——“看得懂”,不大在意什么“充实、正确的内容”。

  把白寿老的论述当作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与于丹老师的书对照一下,所以我才认为于老师的书确实“俗”,但不是“通俗”,而是不“通”而“俗”、“俗”而不“通”。

  “通”与“俗”,在于丹那里是分裂的。而在白寿彝看来,“通”与“俗”应该统一。不然的话,就不应该被叫做“通俗”。

  当然,“看得懂”、“俗”也是优点。白居易的诗,不就力求使“老妪都解”吗?只是,不论老太婆解不解,白居易写的都是诗,而不是“顺口溜”。既然是“诗”,前提就得是遵守“诗”的规则。不然的话,说大白话“老妪”更能“解”。如果你不同意白寿彝先生关于“通俗”的见解,那就请你也说说什么是“通俗”,然后再为于丹老师辩解。

  于丹的书,不符合白寿彝先生心目中“通俗”的特质。这一点,大概于丹本人也不会否认。在《后记》中,她就变相承认,自己根本就读不懂《论语》——尽管,据说她4岁的时候,也就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她爹就在家里教她读《论语》了。而且,那么多人给于丹老师挑了那么多“硬伤”,也多可作为证据。

  可见,并不是我在这里苛求于丹老师,更不是看于丹老师上电视台而“妒忌”,看人家发财而“眼红”,看人家出名也想“靠骂骂名人跟着出名”。不是的。我祝愿于丹老师写出更多让人“看得懂”的书,发更大的财。只是,写书还是要加上“充实、正确的内容”才好!

  最后,我得奉劝捧于丹的学者们几句:

  第一,你读过于丹的书吗?如果没有读过,就请你自重,免开尊口!

  第二,你对于丹的“赞美”,是来自对于丹著作的归纳,还是来自一般真理的推衍?如果是后者,那也请你自重,不要以“论”代“史”。

  第三,当你为于丹辩护的时候,是否经过了符合逻辑的思考?你的话是否能经受逻辑的检验?如果没有,那更得请你自重,请有点为社会负责的精神。

  告诉你们吧,把“小人”解释成“小孩”,这绝不是什么“理解不同”的问题,而是胡说八道。你可以把苹果理解为甜的、也可以理解为酸的,但你绝不可以把苹果理解为西瓜——尽管它们都属于水果。“置换概念”并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

沙发
发表于 2007-7-24 10:21:08 | 只看该作者

哎,看别人红就眼红,别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需求即是市场

不管怎么说,她按她自己的看法去说去看,并非强迫谁去强行接受她的观点

但大众认可了,有了认可就有了价值,别老拿自己的认为这个应该怎么样那别人也应该怎么样

板凳
发表于 2007-7-30 21:47:3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评价的很真实

确实是不应让误读文化内容泛滥

不要拿理解不同说事情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需要尊重

你是个私塾老先生的话就肯定被东家扁

你是于丹就应该被学生扁

倘若拿肉麻当有趣,拿出书当知识的话就要被社会扁

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理解的知识并宣扬是自己的个性的话

本身是荼毒人们的眼球\思想,和邪说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因为都是错的,都没有强迫别人接受

所以学术界的芙蓉姐姐为什么会有人追捧

可见的是社会把责任和自由混淆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