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证指数大跌2.39%,收盘报3820.70点,从6月20日的反弹高位,直落500点。 在深圳,这个私募基金的大本营,分化开始出现——看空的机构宁愿劝退客户也不愿意入市,而看多的机构却表示要积极买入,毫无顾虑。 “4月底开始,我们的仓位就一直是很轻。”深圳一家大型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轻仓策略使得这位操盘手体验了公募基金经理们常常遇到的“麻烦”——客户的不理解。 “我不会因为来自客户的压力而改变现在的策略,如果经过耐心解释之后,客户仍然不理解,那么我们只能建议客户赎回,现在国内A股无论是用PE还是用PB来衡量,都已经太贵了。我们不可能用客户的钱去冒险。”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与上述人士的看空策略相反,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却是最为“激进”的看多派。6月15日,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作为投资顾问的两只信托产品——深国投·睿信2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深国投·睿信3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同时宣布募集成立。 “我们现在的策略是逢低买入。今年A股涨到5000点,一点问题都没有。”李振宁告诉记者。 多空之争 “我们不分析资金面,我们只判断股票是否便宜。”上文提及的大型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因为这位负责人过早使用了轻仓策略,从而错失了5月初的大涨行情,导致在所有阳光化的信托型基金中,上述机构旗下产品今年以来的表现排名靠后。 一个颇为强烈的反差是,这位私募机构负责人当年正是以敢于唱多著称,甚至在市场大跌的2004年就开始唱多港股和内地股市。 而在今年2月,当上证指数位于3000点附近振荡时,这家机构连续发行两只信托产品。短短数月,这位人士对于市场的看法已经出现了180度的大逆转。 某私募工作室操盘手陈先生同样是站在看空的一方,但是其看空的时间却并不长,十天前的6月18日和19日两天,陈先生将所有股票清空。 “市场涨到一定程度就是完全依靠资金推动,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资金面正在遭受很大的考验,基金券商等都可以设立QDII产品并且允许投资港股,特别国债的发行,大盘股的回归,这些都是短期内分流市场资金的因素。”陈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像陈先生这样的清空的私募机构很多,不少扎根在证券营业部的大户室的私募机构均选择了轻仓或者空仓策略。 “不仅仅是我们,其实据我们了解,基金也在出货。”陈先生告诉记者。 但是李振宁却不认为资金面会对股市有影响。 “特别国债的发行主要影响的是银行间市场,对A股市场的资金影响会非常有限。而大盘股回归不一定就是分流资金,大盘股回归也带来资金,一些本来就等着买这些股票的资金就会加入。此外,如果资金面抽紧,监管部门也会出来平衡,如果市场太弱,大盘股也无法回归。我认为不应该把监管部门出台的所有东西都看作调控手段。大盘股回归是让A股投资者享受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把它理解成为调控手段,这是本末倒置了。”李振宁如此分析。 “政府需要的是快牛变慢牛,而不是牛变熊,牛变熊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李振宁告诉记者,“假如股市发生逆转,监管部门手中有很多的‘牌’可以出,比如实施融资融券,融资融券可以立刻给市场带来大量的资金,而印花税同样也可以下调。” 避风港:蓝筹与新股? “看法比较极端,并且要退出市场的人感觉不多,大家的看空不做空的心态还是比较普遍。毕竟现在还只是中短期看空,长期看多。”另一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而他的做法就是,将所有资金投入保险股中,长期等待,“我现在基本上不怎么去办公室了,在忙一些别的事情。”这位人士告诉记者。 “买入保险股的原因主要还是觉得这是基金必配品种,只要牛市行情不结束,蓝筹股肯定跌不下去,我们特别看好金融板块,而相对而言,我们觉得加息对于保险更有利,所以就选择了重仓持有保险类股票。”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而上述陈先生则是更多关注短线机会。 “‘5·30’之前我们主要拿着一些受益于股市暴涨的股票,包括岁宝热电( 33.97,-1.58,-4.44%)、大众交通( 18.96,-1.57,-7.65%)、皖能电力( 20.03,1.25,6.66%)、亚泰集团( 22.28,-1.36,-5.75%)等股票。岁宝热电、大众交通都持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股票,而皖能电力、亚泰集团则持有大量的券商股。”陈先生告诉记者,“5月30日那天,印花税提高的消息出来之后,在市场冲高的时候就坚决出逃。” “6月5日我们再冲进去后,当时我们买了东华实业( 11.94,0.70,6.23%)、南山铝业等几个股票。”陈先生告诉记者,“6月18日那天,我们发现中国平安( 71.51,-1.59,-2.18%)以及中国银行( 5.02,0.01,0.20%)等大市值权重股开始启动,我们觉得不对劲,就选择卖出部分仓位,第二天,大部分ST股涨停,我们判断是‘庄家’引诱散户入市的手段,所以我们立刻清空了剩余仓位。”陈先生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比较关注新股的机会,前几天上市的实益达和今天上市的拓邦电子( 60.00,49.52,472.52%)集合竞价时我们都曾经考虑过参与,后来都觉得价格太贵了,没有下手,但是两只股票都有一个情况就是快开盘前突然就出现几笔大单抢筹,很明显一些大资金开始流入新股板块。”陈先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