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时代光华 - 

[读书评论] 抢鲜连载:宋振杰《团队领导》

[复制链接] 20
回复
757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7-6-25 16:45:16 | 只看该作者
接着发呀,学习中.呵呵.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1:27:23 | 只看该作者

经理人的微观决策思维

在经理人的工作日程中,重大的决策毕竟是有限和少量的,而经理人所经常面对的则是很多看似鸡毛蒜皮但又不得不及时处理的事情。无怪乎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而这些琐碎的日常决策事务占用着经理人大量的时间,并且每一个开始仿佛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由于决策不当却酿成后来的大事,弄得不少人因为亡羊补牢而焦头烂额。所以,培养微观决策思维能力,形成自己良好的日常决策模式和决策习惯,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也是经理人必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所谓微观决策思维就是经理人日常管理决策的理性化、程序化、模式化和系统化,是经理人处理事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经理人迈向职业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星巴克总裁霍华德•舒尔茨在谈到决策时说,一些领导者有程序化的决策制定的过程,也有一些领导者偏好比较随意的方式。但是肯定没有人希望一个领导者在作决定之前,没有咨询过任何其他人的意见,并且第二天就公布决定的结果,随后因为没有人响应而沮丧。所以,还是程序化的步骤能确保决策的推行。优秀的领导者在作决定时迅速但不草率,坚定而不固执。

经理人的基本职责概括起来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做正确的事,二是正确地做事。无论是做正确的事还是正确地做事,都需要经理人具有理性、科学、稳定的思维方法和习惯,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人无定性,话无定音,朝令夕改。一般来讲,科学理性的决策思维路径如下图所示:


图2-3科学决策的路径

案例>>>
刘经理的决策困惑

这几天刘经理有点烦,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手下的两个得力干将好像商量好似的,先后找到他说,他们的工资底薪定得太低,而且公司制定的奖励政策不合理,体现不了多劳多得,要么调高底薪,要么调整奖励政策,不然可能要走人了。按理说,刘经理与这两位骨干的关系挺融洽的,年底向老板申请红包时也没有亏待他们。这两个小伙子也确实很争气,两个人的订单占了公司业务总量的30%~40%,是其他十来个人的业绩总和,他们要是走了天可就快要塌一半了。可是,他担心无论是给他们加薪还是调整奖励政策,都会水涨船高,到最后销售费用猛增,控制不住,还是无法向老板交差。他带着这个问题向老板汇报,想请老板指点,不料老板却痛快地对他说:“这个问题么,全交给你处理了,既不能让销售利润率下降,也不能让那两个年轻人跑了。对了,还要注意不要留下后遗症和连锁反应。你就自己看着办吧,你的决定我同意就是了。”

如果你是刘经理,应该怎么办?

1界定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决策不力往往是因为没有真正认清问题,或者把决策的焦点聚集到错误或不重要的问题上去。因此,正确地界定问题通常是决策成功的前提,否则可能导向错误的决策方向,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产生新的问题。问题的定义不仅是几句话的描述而已,定义问题是为了设定范围、厘清细节,以方便我们面对纷乱复杂的状况,能够评估、澄清、分类。界定问题时要问这样几个问题:

■ 发生了什么问题?比如上述案例中,两个骨干下属要求提薪或调整奖励政策,不然就要走人。

■ 这个问题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的?已经造成了什么影响?

■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骨干下属的底薪确实很低吗?公司奖励政策是否有问题?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是确实如此还是另有原因?是否只是跳槽的借口?

■ 这些问题还可以分成哪些更小的问题?将问题切割成更小的问题,是为了让我们更明了问题的全貌和真相。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剥洋葱法”,把问题一层层剥离开,最后问题的实质就自然显现。问题的厘清需要花费时间,在决策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新资料的发现而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因此问题的定义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过不断的调整、解释,一次比一次更为完整、清楚。

案例>>>
拉上你的窗帘

美国华盛顿广场著名的杰斐逊纪念大厦,天长日久,墙面出现裂纹。为了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专门进行了研讨。

通过对墙体表面腐蚀痕迹的分析,专家们发现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接下来专家们逐一分析原因:为什么每天要冲洗墙壁→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为什么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因为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因为大厦开着的窗户阳光充足。

结论是拉上大厦的窗帘就可以了。

这个答案是许多专家始料未及的,不仅此前专家们设计的复杂而又详尽的维护方案成了废纸,而且只要轻轻地拉上窗帘就节约了几百万美元的维修费用。在遇到重重问题迷雾的时候,你也能发现并拉上自己的“窗帘”吗?

2决策准备

这里所说的决策准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搜集有意义的资讯。在开始搜集资料之前,必须先评估自己掌握哪些资讯,有哪些是不知道的或不清楚的,然后才能确定自己要找什么样的资料。资讯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过多的资讯只会造成困扰,并不会提高决策成功的机会。比如案例中的刘经理应该搜集有关同行、同城或较为接近的竞争对手的薪酬政策和奖励方案,与自己的企业作对比分析,这样就会对问题的发生和解决有新的认识。

其次,要明确问题的限定条件。你不可能同时达成所有的目标,很多情况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设定优先顺序,有所取舍。也就是说,要明确列出决策所要实现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优先排序。另外,如果一开始决策是正确的,但后续过程中前提条件发生了改变,如果决策不随之调整的话,就可能导致失败。因此,决策者必须一直牢记决策所要实现的限定条件。一旦现实情况发生大的变化,就应该马上寻找新的办法。

再次,摆正决策心态,要做到心静、心平、心正、心安。《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决策者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决策立场和原则,这样才能做到坚定不移;只有坚定不移才能心平气和、不妄动;只有心平气和才能驱除偏见、周密思考;只有思考缜密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决策结果。


图2-4科学决策六大程序

由此可见,决策前一定要检查自己的情绪和心境状态,看看自己是否处在不安、恐惧、痛苦、烦躁、沮丧、愤怒等不良情绪之下,如果是,就要提醒自己暂时不要作决策。假如两位骨干要求涨工资的时候正赶上这位刘经理心情不好,他很可能会当场一顿训斥:“涨什么涨,这年头有碗饭吃就已经不错了,想走人就明说,离了谁地球还不是照样转!”这就等于是在不良情绪的驱动下作出不良决策,到头来再后悔为时已晚。

3列出所有可行方案

这个阶段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事实上,不是想不出来,只是因为考虑得太多,觉得什么都不可行。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大家相互脑力激荡,提出各种想法,不要考虑后续可行性的问题。比如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等决策工具和方法,就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意和想法。

列出所有可行的方案时要使用“如果……会……”的思考问句。比如上面的案例:“如果给他们涨工资会怎么样?其他人都要跟着涨吗?会有什么连锁反应?”“如果调整奖励方案会怎么样?”“否则,会怎么样?”“如果为他们单独成立两个部门,让他们各带领一支团队,实行目标管理,会怎么样?”“如果不给他们涨底薪,而给他们晋升职务会怎么样?”每一个问句就可能是一个方案的雏形。

在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时,不要考虑“什么样的决策才会被接受”,因为在考虑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者往往会丢掉重点,迷失决策的目标和方向,根本无法作出有效决策。正确的做法是,先判断出正确的决策,然后采取折中的办法,让大家接受决策。听大多数的,与少数人商量,一个人决定。

——柳传志

4评估方案

每一种方案的优缺点是什么?可能造成的正反面结果是什么?这些选择方案是否符合你设定的预期目标?你必须依据先前所搜集到的客观资料作为评价的依据,同时评估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资源与人力采取这项选择方案。

除了理性的思考外,个人的主观感受也很重要。反复思索每一个选项,想想未来可能的结果,你对这些结果有什么感受。有些你可能觉得是对的,有些可能感觉不太对劲。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我作了这个决定,最好的结果会是什么?最坏的结果又会是什么?”再仔细想想,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让自己感觉“不对劲”的方案?

评估方案重点要把握“四性”,即对所有的方案从可能性、或然性、可行性、风险性四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并综合打分或评价。表2-2 方案评估的四个角度

可能性方案的结果可能吗?或然性方案的理由确定吗?是否有不定或偶然的因素?可行性方案能行得通吗?风险性方案实施后会带来什么风险?可能会有哪些负面结果? 故 事老鼠如何给猫挂上铃铛

有一则古老的寓言:某地的一群老鼠,深为附近一只凶狠无比、善于捕鼠的猫所苦。一天,老鼠们聚集一堂,讨论如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思来想去,毕竟老鼠的能力有限,除掉猫是不可能的。老鼠头儿说:“既然不能除掉这只令我们厌恶的猫,那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防范猫的偷袭吧。”此话一出,众老鼠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突然,有一个建议博得了满堂喝彩:“给猫挂上一只铃铛!”是啊,只要给猫挂上铃铛,老鼠自然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了,妙!

在一片叫好声中,老鼠头儿突然问道:“那么,谁去给猫挂上铃铛呢?”

众老鼠面面相觑,不知所从。

美国某商学院的教授,把这个寓言搬进了课堂的讨论中。MBA学生反应热烈,精英学子们开动聪明的脑袋也像那群老鼠一样讨论了起来,并且提出了大量解决办法,最后教授只是狡黠地留给学生一句话:“想想看,为什么从来没看过被老鼠挂上铃铛的猫?”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决策不是追求方案的完美,而是追求方案是否能够得到切实可行的执行与落实。5决定正确的方案

某些方案如果确定不可行或是超出自身的能力范围之外,可先行剔除,再开始讨论其余的方案。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提出过一个不错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把每项方案的优缺点列出来,优点的部分给予0到+10的评分,缺点的部分给予0到-10的评分,最后将所有优缺点的分数相加,就可以得出每个方案的总分,决定哪一个是正确的方案。参考这一方法,我们对选出的决策方案再进行最终的考量与评估。决定性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2-3评估正确方案的参考标准

是不是?有没有?成本最小?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质量最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效率最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效果最大?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风险最低?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短期能否取得成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长期对长期利益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关联对其他人、事、物是否有负面连锁反应?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再次提醒,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案,而不是最能被大家接受的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必定会有某种程度的妥协,但是必须分清楚正确的与错误的,决策者不应害怕遭到指责或反对而选择一个大家都可接受却错误的方案。

6行动计划与执行

一旦作出决定,就要下定决心确实执行,不要再想着先前遭到否决的方案,既然之前已做好评估,就应专注于后续的执行。

你必须拟订一套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有哪些人应该知道这项决策?应采取哪些行动?什么人负责这些行动?该如何应对可能遭遇的困难?……行动计划必须符合SMART原则和5W2H要求,并按照PDCA循环切实落实执行。表2-4制订和落实行动计划的三大法则

SMART法则5W2H法则PDCA循环法则S(Specific):具体明确的

M(Measurable):能够衡量的

A(Achievable):可以达到的

R(Relevant):平衡关联的

T(Time-Bound):设定期限的What:做什么?

Why:为什么做?它们和我的长远目标与价值观一致吗?

When:什么时候完成?

Who:谁来做,还需要谁的帮助?

Where:在哪里做?那里的环境如何?

How:如何做?分几个步骤和阶段?

How Much:用多少资源?P(Plan):计划

D(Do):执行

C(Check):检查

A(Action):对结果进行修正行动

7检讨执行成效

我们通常很少再回过头来重新检视先前决策的成效如何,因此无法累积宝贵的经验。事后的评估不应只是书面的报告,因为报告不能完全呈现出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实情,就好比我们不可能只借着研究地形图,就能看到山的面貌。有些细节必须亲身经历或是聆听参与者的主观意见,才有可能观察得到。

不妨学习美国陆军行之有效的“事后评估”(After Action Reviews, AAR)方法,每当训练课程间歇或是军事任务结束之后,由专家负责主持座谈会,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想法。讨论的内容都是非常基本的问题,包括:哪些部分表现良好?哪些部分表现不佳?哪些部分必须保留?哪些部分必须改进?最后由专家汇集所有人的意见,作为日后训练课程的改进依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7 11:30:49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6-28 13:46:31 | 只看该作者

走出决策中的五大陷阱

决策是每个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冒风险的部分。决策中存在许多陷阱,管理者要如何避开陷阱,作出正确的决策呢?

1“沉锚”陷阱

考虑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最先得到的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

“沉锚”效应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可能是同事无意中的一句话、报纸上的一个小事件、网络上的一个小数字。不知为什么,这些偶然的东西却像幽灵一样挥之不去,从此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甚至左右你的思考和决策。比如,你参加一个专家论坛,一位专家发表自己对未来三五年的市场趋势进行的预测,结果你不分青红皂白信以为真,无论是分析竞争对手,还是思考市场策略,你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论断。如果是这样,那位专家的意见和预测对你来说就是“沉锚”,你可要当心!

如何走出“沉锚”陷阱:

■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

■ 在向别人请教前,自己先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有一个基本思考,不要轻易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 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路,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 在向顾问征求意见时,要尽量客观公正地介绍情况,不要掺杂你的个人观点和倾向,以免影响他们的思路。

■ 坚持只有自己才是最真实的。假如有一个类似“沉锚”的问题在影响你的正常思考,要问一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就这个问题进行更为广泛的资料搜集、论证剖析,直到彻底弄清楚为止。

2“有利证据”陷阱

有一家公司的产品准备进入上海市场,老板责成销售经理进行决策分析并提出决策方案。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他的一位从事相似业务的朋友警告他,千万不要贸然进入,理由是他自己刚刚失败而归,并给这位销售经理提供了许多不应该进入的信息。于是,在事先得到的“有利证据”阴影的笼罩下,这位销售经理迟迟拿不出令自己信服的市场方案。

“有利证据”陷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别人一次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可能成为束缚我们决策的证据。这种“有利证据”陷阱会诱使我们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躲避同自己意见相矛盾的信息。

如何走出“有利证据”陷阱呢?

■ 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有利证据”的倾向。

■ 尽量逆向思维,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

■ 审视自己的动机。你是在搜集信息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呢?还是只是在为自己的决定找借口?尤其是当你身处企业高层时,千万要注意你的下属是否在用你感到舒服的“有利证据”来讨好你。

■ 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不要找那种随波逐流、唯命是从的人。你也要注意你的顾问或智囊团,有时他们因为害怕得罪了你而丢掉饭碗或项目订单,不得不拼命地帮你搜集“有利于你”的“证据”,而这恰恰是你给自己设下的陷阱。

3“霍布森选择”陷阱

1631年,英国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承诺:以一个相同的低价,无论买还是租他的马,买家可以随意选。其实这是一个圈套,他的马圈只留一个小门,大马、壮马、好马根本就出不去,能出去的都是些小马、瘦马、劣马。霍布森允许人们在马圈里自由挑选,可是大家挑来选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到最后却仍然得到一个最差的结果。可以看出,这种选择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着有限的选择,无论你如何思考、评估与甄别,最终得到的还是一匹劣马。我们的思维有时也是如此,常常受到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局限和影响,导致思维的自我僵化,所以这是一个陷阱。

如何走出“霍布森选择”陷阱呢?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打开思维空间。

■ 广交“智友”,定期与智者会晤,借脑生智。

■ 关注相关产业、同行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关注最好的,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好”;关注最差的,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差”。

■ 尝试几种不同的方式,用“如果……会……”的假设思考模式,重新设定问题或机会的框架,从不同方面考察同一问题或机会,预见不同的结果。

■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尝试问问自己:如果框架改变了,思路会有何变化?

■ 在变化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没有固定定义,除非你想定义它。

4“布里丹选择”陷阱

有一个叫布里丹的外国人,听到他的驴子饿得咕咕叫,就牵着驴子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边的草很鲜嫩,他便带驴子到了左边,又觉得右边的草颜色更绿,就带他的驴子跑到右边,可又觉得远处的草品质更好,便牵着驴子到了远处。布里丹带着他的驴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远一会儿近,始终拿不定主意。结果,驴子被饿死在寻找更好的草料的路途中。

有些决策者总希望得到最佳的方案,这其实已经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完美无缺的决策方案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是有瑕疵的,而方案是由有瑕疵的人做出来的。而且,在激烈竞争的现代市场经济大潮中,“十年磨一剑”已经太慢,要“一年磨十剑”才是正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新月异的今天,过分地追求决策完美无疑等于追求死亡!在犹豫和彷徨中浪费时间只会错失发展良机。避免犹豫的最好方法是对各种方案进行优先排序。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谈香港问题的时候说,收回香港是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其他都可以谈。这就是在实践“一国两制”上的标准排序。现在祖国大陆对台湾当局也是如此,“只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这同样是优先排序。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抓住了,次要的问题可以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如何走出“布里丹选择”的陷阱呢?

■ 既要善于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当我们选择了51%的价值,就要毫不犹豫地放弃49%的机会成本,全力把51%变成100%。

■ 善于决断是良好的思维品质。经理人要学会务实,必要的时候要降低目标,赢得时间。时代在发展,思维要提速,决策要缩短时间,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

■ 海尔CEO张瑞敏曾经这样阐述自己的项目决策原则:“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毫无疑问,商业上的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匆忙上马、忽略风险是蛮干,而事无巨细的管理风格同样有害,掌握平衡需要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持续不断的风险意识。

5“群体思维”陷阱

集体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方式,但不等于科学决策。在集体决策时,即使组成团队的管理者经验非常丰富,也有可能犯下幼稚的错误,共同选择一个失败的方案,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所谓的“群体思维”陷阱。

群体思维理论的创始人詹尼斯是这样对其进行界定的:群体思维是“这么一种思维方式,当人们深涉于一个内聚的小团体中,而且其成员为追求达成一致而不再尝试现实地评估其他可以替换的行动方案时,他们就坠入这一思维方式”。通俗地讲,就是在集体决策中决策成员因某种原因而追求表面一致,导致决策失败的思维方式。历史上,因为集体决策中的群体思维现象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很多,比如美国入侵朝鲜、水门事件等。

其实,在集体决策中不难发现,决策过程中的家长制、一言堂、长官意志、一锤定音等,都是群体思维的具体表现。

如何走出“群体思维”陷阱呢?

■ 参与决策的人员端正态度,树立公正的立场,明确决策原则。特别是组织者和领导者,更要审视自我的局限性,避免先入为主、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 提倡决策过程中的合理冲突,促进思想碰撞。合理冲突是为了激发思想碰撞,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实质是把决策做得更好。

■ 引入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工具,如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等。

■ 优化决策程序并借用外脑。

【现在行动】决策能力自我训练要点

1在我的上司或下属看来,我的决策能力如何?高超、一般或是较差?原因是什么?

2我对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知道、理解并掌握多少?这些能满足我的决策需要吗?

3我目前决策时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它符合科学决策的要求吗?

4我最成功的决策案例是什么?为什么会成功?

5我最失败的决策案例是什么?为什么会失败?

6宏观决策思维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是高层领导者最基本的能力。我如何提高自己宏观决策的全局意识、系统意识和前瞻意识?为了实现职业生涯目标,从现在开始我应该提升自己的战略决策能力吗?

7微观决策是经理人的家常便饭,我在日常决策中遵循了一定的科学程序吗?我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决策习惯?

8SWOT分析、六顶思考帽法、头脑风暴法等都是重大决策和日常决策可以运用的原理和工具。我对这些掌握多少?

9我应该如何避免决策中的五大陷阱?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功,放弃决策力就是放弃领导力。为了打好扎实的决策功底,我必须制订提升和完善自己决策能力的行动计划,并从现在开始行动!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14:14:3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如何进行绩效管理团队领导

中国民间流传着关于“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每次听过之后都会开心地笑笑,其实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绩效管理的经典故事。为什么在这个故事里,一个和尚的绩效好过两个和尚的绩效呢?为什么有了三个和尚以后,就没有绩效了呢?在和尚之间引入绩效管理,能解决他们喝水的问题吗?能改进三个和尚的绩效吗?

绩效管理及其基本步骤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个重要的概念,英文“performance”翻译成中文有履行、执行、成绩、性能、表演等多种含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位学者风趣地把绩效管理比做汽车座位上的安全带——大家都认为很有必要,但都不喜欢去使用它。绩效管理的意义,概要而言有如下几点:

第一,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来提高团队的绩效。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达到了许多目的,如:员工参与的管理,组织目标的统一,员工能力的提升与业绩的改善等。

第二,绩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规范而简洁的沟通平台。绩效管理是一种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的管理,它要求管理者改变以往简单的指挥、命令、监督的领导方法,把团队和员工个人的目标制定、实施、评估、反馈等有机地融合在工作过程中。而且在互动的参与中,挖掘下属的绩效潜力,找出下属存在的问题,制订下一步的绩效改善计划,并在下属能力提升与动机激发上提供培训、辅导和教练,激励下属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功。所以,绩效管理实质上就是目标管理+沟通管理。

第三,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础和依据。在绩效考核、面谈、沟通的过程中,经理人能够不断积累对下属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认识和观察,从而为员工管理,如辞退、晋升、转岗、降职等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也为解决员工的培训、薪酬设计、职业规划等问题找到参考。

绩效管理的基本步骤如下图:


图3-1绩效管理循环

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1第一步: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的沟通

实践证明,“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方式最为有效、实用。只有目标确立了,管理者才清楚怎么去进行有效管理,员工才明白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要求,做什么才能与公司的发展相适应。

目标管理的作用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它是德鲁克提出的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这些共同认可的衡量标准,促使下属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也就是说,通过自我评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实现。对于发挥员工潜能、激发团队意识、增强危机意识、增进上下级感情、提升团队效率等方面,目标管理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标管理的参与原则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民主式并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团队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强调以团队目标为基础,以个人为中心,通过自寻问题、自我定位、自定目标、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与团队价值。目标管理强调由管理者和下属共同确定目标和建立目标体系,目标是上下级人员共同协商研究的结晶,下属不再只是被动地服从与执行,在平等、尊重、信赖和支持的关系下,团队成员对目标做出自觉自愿的承诺,这不仅能使团队目标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行性,而且能激发团队成员努力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员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享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制定目标的六个步骤

目标制定是目标绩效管理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目标制定过程中应遵循前文所述的SMART原则和以下六个步骤:

(1)理解并向下属传达公司的整体愿景、规划和目标;

(2)在上下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寻找问题,制定符合SMART原则的部门与个人目标;

(3)审核个人、团队与公司目标之间是否一致;

(4)评估目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

(5)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技能和权力,并就此确认;

(6)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目标管理并不是将决定付诸实施的程序,而是有体系地使问题明确,并深思和决定。它是确认问题、防止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不是在规定表格内填上答案,所谓目标管理就是成果本身。

——彼得•德鲁克

关键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是服务于公司战略的,所以,管理者必须和员工共同分享公司的目标,然后将公司的目标分解到部门,在充分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确立员工的绩效目标。具体地讲,每个员工都应该拥有一份个性化的关键绩效目标(KPI)。

KPI是“Key Performance Index”的英文缩写,它的中文意思是“关键业绩指标”。根据管理中的“二八原理”,KPI强调管理者必须能够识别团队与下属最重要、最关键的2~6项业绩指标,并根据公司的总体目标定出团队与成员的绩效标准。提取KPI可从公司的战略目标、岗位职责说明书、平衡计分卡、工作观察与问题出现等方面获得。

案例>>>

诺基亚的个人目标管理

在诺基亚公司,个人目标管理也被简称为“投资人力资源”(Investment in People ,IIP),包括四部分内容:

(1)个人主要目标和完成目标的主要行动计划。为了抓住重点、切实可行,个人目标最多为五个指标。员工首先对下一期目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计划,之后,部门主管与员工沟通公司和部门对员工的期望,以及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改进方向。最后,在上下充分讨论沟通、员工认可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并形成绩效承诺记录。这个过程被称为“了解情况,统一认识,灌输公司战略意识”。

(2)员工业绩评价。每半年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评估。

(3)员工技能评估。在业绩评价的同时,对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现状进行评估,并找出与绩效完成所需能力、理想期望能力之间的差距。

(4)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根据前三个方面的资料和观察,与员工一起讨论职业生涯规划与近期的个人发展计划,制定诸如培训、教练、轮岗等改善措施计划,并明确员工个人发展中员工与主管、公司各自应负的责任。

这个IIP表格四部分的填制过程是下属与主管一起完成的,这其实也是一次深入探讨业务目标和个人成长的过程,因此称它为“对人的投资”是十分恰当的。这种投资的确给诺基亚公司及其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和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7-3 10:03:29 | 只看该作者

2第二步:绩效辅导——执行过程的沟通

绩效目标设定以后,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辅导、帮助员工提高操作能力,实现绩效目标。绩效辅导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贯穿了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绩效辅导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展情况,帮助员工清除工作障碍,并与下属一起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引导下属自己制订改进计划。

绩效辅导沟通包括正面的沟通和负面的沟通。在员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员工的积极表现;在员工表现不佳、没有完成目标的时候,也应及时真诚地指出,给他们以改正、调整的机会及努力的方向和建议。经理人不能假设下属自己知道而一味姑息,或者碍于面子不敢说或不想说,不管不问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伤害员工,对于团队绩效的提高也毫无益处。

案例>>>

刘明怎么了?

刘明是一个踏实敬业的小伙子,性格有些腼腆,可是思维却很活跃,科班出身的他创意独特、思路清晰,公司最近几个大型活动的策划案都是由他执笔,大家都很赞赏。这些都被作为主管的李经理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上个星期,公司决定组织一次大型的新产品发布会,由策划部具体负责落实。

李经理领回任务后,在部里开了个会,决定这项任务由刘明牵头,从前期的策划方案到会议场地、物料准备,以及整个会议的现场指挥等,全权由刘明负责,部里的四位同事配合。接到任务后,刘明也信心百倍,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可是,十多天过去了,却不见刘明的动静,他来到刘明的办公室,看到刘明一个人懒洋洋地坐在那里发呆,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怎么样?弄得差不多了吧?”李经理问。

“这回可能要让您失望了。”刘明有气无力地回答。

“出什么问题了?”

“唉,不知道为什么,我要一些市场数据,市场部不是让等等,就是说这些数据不好整;购置会场物料是行政部负责的,我把购买计划清单都给他们一个星期了,可是行政部到现在还没有结果;部里的小张等人说是配合我的工作,可每当让他们做一些事时,他们总是推脱自己的工作没干完,没时间。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刘明说得头上直冒汗。

“这些问题你为什么不早对我说呢?”李经理问。

“我担心说不好了成了告状,反而更不利于开展工作。”

“我知道了。”李经理明白了刘明的工作遇到了合作的障碍。之后,李经理找到常务副总张经理汇报了此事,接着张经理主持召开了专门协调会议,明确了市场部、行政部、财务部等部门的职责、任务、完成时间等具体事项,李经理也找到本部的四个做辅助工作的下属,进一步确定了如何配合的任务和目标。

接下来,刘明在上司的协调支持和有关部门及同事的配合帮助下,整个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最后,公司的新产品发布会如期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可见,当与下属达成了绩效目标之后,作为主管的上司不应该成为甩手掌柜,而应该主动关注一下下属工作的进展,帮助下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障碍。如果上司只是抱着“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想法,到头来最后的目标完不成,对团队、对自己、对下属都不是一个好结局,即使动用批评、惩罚的管理工具,也只能是秋后算账,于事无补。

3第三步:绩效考核与反馈——业绩评价的沟通

我最信奉的是员工的力量。我相信如果他们犯了错误,应该让他们明白这并不会导致恶果。真正能够导致恶果的,是犯了错误却竭力加以掩盖。如果员工不愿意犯错误,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如果他们总是犯错误,你就应该让他们去为你的竞争对手工作。

——花旗集团经营格言在绩效目标确定和有针对性的持续业绩辅导的基础上,一个考核周期终了后,直线管理者与下属应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对员工绩效作出评价。

绩效反馈的内容与步骤,主要是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分配挂钩;二是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制订改进措施,纳入下一期绩效计划;三是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并与培训计划、能力提升测评结合起来。

表3-1绩效反馈的三个步骤

步骤一:收集信息

步骤二:考核与评估

步骤三:反馈个人工作报告;

部门资料;

会议;

绩效记录。对绩效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评估与评价,如果下属不能完成,有不可抗拒的原因吗?找出是由于下属自身原因影响绩效完成的因素。面谈准备;

正反馈;

负反馈;

反馈记录与改进计划。

绩效面谈

确保绩效考核与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是绩效管理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做好绩效面谈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在面谈过程中,经理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建立与维护彼此间的信任,营造良好的面谈氛围;

■ 清楚地说明面谈的目的;

■ 认真倾听,鼓励下属说话,并以事实与依据说话;

■ 着眼于未来而非过去,避免对立与冲突;

■ 集中在绩效而不是性格特征,尊重下属,对事不对人,不要伤害下属的自尊;

■ 优点与缺点并重,以正激励为主;

■ 以积极的方式结束面谈。绩效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要帮助下属找出不足与改进的方向,确定影响绩效目标完成的问题所在,并据此制订绩效改善计划。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表3-2员工绩效分析的内容

原因问题分析知识是否因为员工相关知识的不足影响到绩效的产出?是哪些不足?如何弥补? 技能是否因为员工技能的不足影响到绩效的产出?如何弥补? 态度是否因为员工态度的问题影响到绩效的产出?员工为什么会存在态度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改善吗?如何改善? 障碍是否因为外部条件的问题影响到绩效的产出?能改善吗?怎样改善? 辅导下属改善绩效的五步面谈法

下属需要上司的帮助,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与瓶颈时,和他们一起坐下来进行谈话和辅导,将使下属感到上司的善意与鼓励,从而增强下属改善绩效的信心。经理人可以参考“五步面谈法”来辅导下属改善绩效:

(1)第一步,明确问题。如:我想和你谈一下调研报告起草的问题,你这次的调研报告很空洞……

(2)第二步,询问员工的想法。如:能给我解释一下原因吗?

(3)第三步,征询下属的改进意见,并说明你的指导建议。如:你将如何改进?你还能做什么?你能不能……

(4)第四步,讨论改善计划,并尽可能形成文字记录。如:那么,我们讨论的计划是……

(5)第五步,对目标与计划的追踪。如:让我们下周讨论一下成效,还是相同的时间和地点。

16
发表于 2007-7-10 08:32:0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阿
17
发表于 2007-8-24 09:20:52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学习中。。。。。。

谢谢楼主[em02]

18
发表于 2007-8-28 22:11:2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好书呀,

谢谢楼主的分享

19
发表于 2008-10-16 15:04:4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有下载的呀

20
发表于 2008-10-22 08:23:59 | 只看该作者
能不能直接提供一个全本上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