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称王”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自己的根基先打牢实,还要耐心等待对手犯错误的时机。三国中,诸葛亮之所以对司马懿非常头疼,就是由于司马懿耐性奇佳。因为其“缓”,所以极难出纰漏。有时候,缓比急会更快地达到目的。中国金融开放也是这个道理。 《货币战争
中国对策篇》将涵盖这些内容,欢迎大家到时候接着看。 5,目前中国国内股票市场火暴异常,每天都有大量新开户的股民,您怎样看中国的股票市场以及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吵股热? 《货币战争》中有一部分内容论述了股票市场的实质,只想奉劝广大散户一句,千万不要忘记风险,万万不要被“剪了羊毛”。 6,您觉得中国金融体系会受到打击吗?据说你曾经将您的初稿发给了包括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制定官员在内的大量业内人士看过,他们看了您的作品后有何感想? 比较普遍的反应就是“难以置信”和“相当震惊”。其实问题主要出在“信息不对称”。中国主流学者接触到的都是西方“主流”的观念,而西方“非主流”的看法是中国学术界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的。 《货币战争》第6章“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中介绍了美国主要新闻媒体、电视网络、出版机构其实都被国际银行家所控制着。在表面上看非常自由,但背后是有
“潜规则”的。比如说私有中央银行的问题是不会在公众中进行“大辩论”的,而托辞就是美国老百姓对此没兴趣。这就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媒
体从不报道,人民当然不知道,既然不知道,自然就“没兴趣”。从这本书在中国读者中产生的“震惊”中,我们可以推测,其实人们对这个问题是“挺有兴趣的”。 对中国金融系统的打击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间和以什么方式进行的问题,而中国目前最大的“金融风险”就是缺乏“货币战争”的意识和准备。 8,你最近有回国的计划吗?有人认为《货币战争》应该归类为“演义历史”,“戏说金融”之类的书,您怎样品论您的作品? 一般而言,金融或经济类的书籍都比较“严肃”,有些高高在上,甚至故弄玄虚。真正的“大道”应该是简单而质朴的,如果需要反复解释而读者越来越糊涂的理论,多半是理论本身有问题,或是解释的有问题。 所有的历史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一般的教科书或历史书尽力将作者的主观情绪从历史事件或各种原理的描述中抽空,以求达到“理性和客观”,但是这样的书和文章却失去了“人味儿”,把充满着人类精神活动的事件制成了毫无生气的“历史木乃伊”。 在《货币战争》一书中,则反其道而行之,将历史上充满了诡异多变、尔虞我诈、心术权谋的国际银行家们所导演的一系列起伏激荡的金融事件逐一还原,力图再现当年的历史真实景象。在时代演进的主轴上,在人与事交错推进中,逐步展开金融理念的诠释,力图使读者明白是谁为了什么推出了这些理念。 我觉得书的形式是次要的,而有效率地传递信息和观点是主要的。正史也好,演义也罢,书写出来是为了让别人读的,形式为内容服务。 目前出版社安排的时间是9月份,主要是参加几个小范围的讨论会,另外还有到一些大学作报告的邀请。 9,您平常都读什么样的书籍,能想我们推荐一下吗?由于您的《货币战争》深受读者喜欢,他们都在期待您的新作,您最近有何创作计划,有准备出《货币战争》后续的计划吗? 尽管我是学理工出身,但一直比较喜欢文史哲方面的东西,尤其是西方金融领域的思想、人物和历史事件。在经济学派中,我认为凯恩斯、弗里德曼属于国际银行家阵营,奥地利学派属于被“边缘化”的思想,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一贯揭露银行家的“秘密手段”,从立场上站在了人民一边。我觉得奥地利学派的观点比较对我的胃
口,看的书也多一些。《货币战争》中的很多观点也是源于这一学派,比如对银行“部分储备金”和“债务货币”制度的道德置疑,对“金本位”的倾向,对“美联储”及其西方中央银行制度的本质认识等。 《货币战争》每一章后面的注释中列出了一部分著作,大家如有兴趣不妨参考一下。今年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成《货币战争
中国对策篇》和《货币战争欧元篇》的一部分。《中国篇》的难度较大,因为我对中国近20年的金融体制演变过程还需要大量“补课”。《欧元篇》的资料收集有一些底子了,相对容易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 转贴的时候,居然没看到提问7,可能是原来贴子自己写错吧,偶就将错就错了。各位家人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