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加入
快捷导航
打开微信扫一扫
搜索
家园
BBS
个人中心
Space
本版
用户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加入
当前位置:
»
家园
›
学习
›
投资理财
›
帖子
返回列表
国债回购黑幕
[复制链接]
8
回复
1845
查看
qihaitao
qihaitao
当前离线
济天下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3-5
楼主
电梯直达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6-25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类似国债回购这样因为出现了失控的局面,迫使交易所改变技术规则的状况以前也发生过, 1998年的上交所实施全面指定交易即是一例。在上海交易所实施全面指定交易以前,盗卖一个未指定交易帐户上的股票然后套走现金,简直是易如反掌。发展到后来,因为这项犯罪的技术门槛实在太低,就连街头混混也学会了这些套路,害得证券公司营业部给新股民开户简直是麻着胆子行事了。
风声日紧,严查国债回购、修改国债回购技术规则的消息频频传来,市面上不少庄股开始竞相上演高台跳水,市场已经连收六根阴线。市面上的消息,国债回购“变法”指的是股民托管在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国债不再采取席位集中托管方式。此举意义不小,将彻底断绝了券商委托理财业务的重头戏,融券业务。
什么是融券业务呢?如果你购买了国债希望来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这时某个券商找上门来了,只要你将国债借给他使用,他不但保证你原有的国债收益不受影响,而且还再给你支付一笔可观的费用,这就是融券业务。券商取得这笔国债后,可以将这笔国债做国债回购融入资金,并且通过对该国债回购不断展期,使得这笔资金成为一笔稳定的低利息资金。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你的国债做了回购,资金却没有达到你的账上呢?根据国债回购的技术规则,交易所只认这笔国债是哪个席位的,而不是具体到个人,所以国债回购融入的资金也直接到了席位上。那么券商根据与你达成的融券协议,就可以取得这笔资金的使用权,即融来的债券最终转为了资金。
这么做,可以看到的收益方有三个:国债持有人获得了更多的投资收益、券商获得了资金、国债回购的资金提供者获得了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当然具体业务中还可以节外生枝,券商在这项业务中可以只做中介人,负责为国债持有人和融券方牵头做中介。但是现实中,这项业务甫一开展就百蔽丛生。
首先来看国债持有人。大额国债的持有者往往是公司法人,而不会是个人。这些公司购买能够国债,看中的是国债的安全可流通易套现,对国债可以用来做国债回购进一步发展投资理财业务也许并不熟悉。而国债被用来做了国债回购,只要证券公司营业部予以配合,帐户上是看不到这项业务的。并且国债回购套得的资金往往用来坐庄买股票,股票很容易套现,如果设定了一定的折扣率,是一个很好的抵押品,风险并不太大。所以法人公司里具体管理国债的经手人基于这个判断,认为自己既能够承受国债放贷出去给机构用来做股票的风险,又不会被公司发现,很可能会私下签署融券业务协议,个人吞得这笔业务的收益。而这个情况确实是很难监管到的。
另外,融券方这一边风险更大。第一个风险是资金链风险。因为融券的利息成本很高,必须将资金用来坐庄。为了坐庄,就必须最大程度的获得资金支持,所以这笔融券资金会被用来打造资金链。资金链是通过买入股票,股票抵押贴现,贴现资金再买股票,股票又去贴现,这样循环下去。资金链是任何环节都不可以断裂的,风险高得惊人。资金一旦吃惊,很可能就是雪崩效应,市场上出现几只股票同时跳水。第二个风险是营业部的道德风险。因为席位操控在证券公司营业部手里,并且业务很隐蔽,很难被发现,意味着营业部的负责人可能会做出个人行为来。营业部可以瞒着客户将该客户的国债做国债回购,或者是在未经公司授权的情况下,私下与客户签署融券业务。第三个风险是,所有风险都可能综合发生,错综复杂,上升到更高层次。比如说,欺瞒客户挪用客户国债做回购上升到了公司层面,是该证券公司的有组织行为;还可能是融入的资金不但被用来打造资金链,而且被用来投入房地产等实业,甚至被经手人卷款而逃;也可能是营业部是在做第三方业务,只是做国债持有人和国债融入方的中间人,而这个融券方到处融资融券,为了维系“××系”,早已成失控局面。
这个局面很可怕,富友证券很可能是在这件事情上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从近期大量股票跳水来看,国债回购变法之举将带来极大的震动。
收藏
0
分享
有用
0
无用
0
回复
举报
qihaitao
qihaitao
当前离线
济天下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3-5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3-6-25 09:17:00
|
只看该作者
富友证券黑洞渐明 39亿国债回购余额接手者敲定
富友证券的被托管,至少与之超范围违规经营密切相关;39亿元国债回购余额被上交所冻结;该笔业务将在最大限度保证资金融出方的利益的前提下,被强行平仓;强行平仓将在场外寻求交易对手,交易不会影响市场价格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魏璇
--------------------------------------------------------------------------------
从2003年6月5日至今,应中国证监会要求,富友证券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有证券)被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托管一事,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此间最大的新闻了。但是,中国证监会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富友证券重仓持有连续跌停的股票——徐工科技(000425)?市场各样猜测颇多。
近日,据《财经时报》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富友证券的被托管,至少与之超范围违规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近年来通过代客理财,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而仅仅目前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冻结的国债回购就达39亿元,这39亿元回购余额所需国债现券,均为富友证券以代客理财的名义,以高价从社会融集而来。
据了解,目前这39亿元国债回购已经有部分到期,而7月将达资金偿付高峰。但是,由于富友证券账上资金已经远不足以赎回这笔国债,因此有关部门决定,对这部分国债回购业务将不做展期处理,而是通过对抵押物——国债进行强行平仓,用出售这笔国债的钱清偿相应的债权。
日前,有关部门要求上交所妥善处理此事。有消息说,这39亿元国债的变现,并非直接在交易所市场售出,而是通过场外交易方式寻求买家。据悉,已经有一家保险公司和上交所达成初步意向,愿意接手这39亿元债券,但在价格方面应予优惠。
强行平仓
有资料显示,富友证券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60万元,公司六大股东主要包括: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9.96%)、湖北中兴实业有限公司(19.86%)、上海大方实业投资有限公司(19.76%)、河南华昌投资有限公司(18.77%)、上海城市房地产有限公司(11.76%)、上海仁惠实业投资有限公司(9.88%)。
2003年6月5日,中信证券在证监会授意下托管富友证券。
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友证券在上交所开展大手笔回购业务已经有一段时期。此次被冻结的只是回购余额,并且涉及的券种主要是2002年在交易所发行并上市交易的7年、10年和15年期国债。
从上交所的交易记录可以看到,富友证券从2003年年初开始扩大回购交易规模。统计表明,2002年,该公司的现券交易量95.6亿元,回购交易则只有24亿元。但从2003年的交易记录看,1至5月,现券交易量只有36.15亿元,而回购量则高达126.45亿元。
与之相比,某大家综合类券商1-5月的现券交易为140亿元,而回购交易也不过22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家注册资本仅有区区5060万元证券经纪公司,其债券回购交易规模竟会如此之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富友证券为了维持该项业务的资金链条不至于中断所致。
按照上交所回购交易的有关规定,回购的国债现券要折合为标准券,以证券公司为单位进行余额监管。为了保证回购业务中资金融出方的利益,对正回购方(资金融入方)的资金有严格的监控。例如,清算中心在回购到期之时,对正回购方是否有资金预留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没有预留资金或者预留资金不足,则立刻会冻结其席位资金,进行“欠库扣款”,限期三日内补足欠库余额,并处以相应的罚息。假如到期日仍然存在资金漏洞,则冻结正回购方的清算资金,并拍卖被冻结债券,强行平仓。
尽管富友证券这39亿元正回购交易并未全部到期,但根据回购交易的期限推算,7月将是偿付的高峰时期。监管部门及交易所认为,按照富友证券现在的资产状况,届时也难以偿付,因此决定冻结债券,不允许其展期,并将对这笔债券进行强行平仓,已最大限度地保证对应资金融出方的利益。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机构投资人对被冻结的债券表现出兴趣,但最终将由一家保险公司接手。至于接手公司的详情以及成交价格是多少,有关方面讳莫如深。
有迹象表明,交易所市场在相关债券价格已经开始出现异常波动。不过有关人士认为,既然已经有机构表示愿意接手富友证券的这笔债券,应该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过大影响。
融资内幕
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友证券实质是向企业融入债券,再通过回购交易融入资金并投向股票市场或挪作他用。
专家分析,富友证券可能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融资。其一,是由企业买入债券,用富友证券的证券账号做回购;其二,是企业和富友签订协议,企业委托其购买债券,富友再用债券进行回购。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第二种途径的可能性更大。据了解,与富友证券签订融资协议的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型企业,单笔额度大都在500万元以内,超过亿元的单笔协议并不多见。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富友证券只是一家证券经纪公司,按照《证券公司受托投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并不具备受托理财资格。
富友证券尽管规模不大,但在业内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主要是因其经营“灵活”而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所致。对此,业界评价是,它们“路子很野,只要有钱能进来,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知情人士透露,富友证券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承诺收益的方式鼓励客户购买国债,客户把购得的债券存放在证券公司,公司再挪用它进行国债回购融得资金。为保证较长期地获得资金来源,证券公司采取“借新还旧”、“归还利息,本金续借”等方法滚动进行。此外,为了长期占用回购资金,富友证券不断对回购业务展期,以期维持资金链的完好。
至于通过回购融入的资金,则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或是其他项目。有消息称,在富友证券挪用的资金当中,有一部分购买了徐工科技(000425)的筹码,而据推断,富友证券和另一家证券公司被困徐工科技的资金总额应该不低于20个亿。
在徐工科技连续跌停后,随着35亿元流通市值蒸发过半,富友证券的资金链断裂。客户本来以为原来委托购买国债的融资行为是没有风险的,可资金链断裂后,再等到交易所在回购到期时清算,这笔“安全”的资金不可避免地将受损失。
尽管证监会和上交所已经出面干预,但即便强行平仓,也只能最大限度保证资金融出方的利益。此外,与富友证券签订委托理财协议的客户,其可能存在的本金损失如何解决,现在仍是未知数。
除了用于股市外,有关部门还在进一步调查富友证券是否还把资金挪用到其他实业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项目。
根据证监会通知,2003年6月5日起,中信证券托管富友证券所属证券营业部、证券服务部、证券交易结算中心及证券经纪相关的业务。但是,中信证券有关部门已经明确表示:“不负责垫付富友证券所挪用的股民保证金,也不承担该公司的债权债务及经营亏损。”
专家指出,尽管富友证券事件对市场会有一定影响,但考虑到所涉及的债券量与上交所4000亿元以上的总市值相比,权重不到1%,并且分布在2002年多只券种上,所以单只券种的抛售压力并不是很大。同时,经历过去年年中的债券暴跌后的交易所债券市场,投机成分并不大,机构投资者比以往更理性。因此,盲目看空债市,不计成本抛售债券是不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qihaitao
qihaitao
当前离线
济天下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3-5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3-6-25 09:18:00
|
只看该作者
富友证券黑洞渐明 39亿国债回购余额接手者敲定
富友证券的被托管,至少与之超范围违规经营密切相关;39亿元国债回购余额被上交所冻结;该笔业务将在最大限度保证资金融出方的利益的前提下,被强行平仓;强行平仓将在场外寻求交易对手,交易不会影响市场价格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魏璇
--------------------------------------------------------------------------------
从2003年6月5日至今,应中国证监会要求,富友证券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有证券)被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托管一事,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此间最大的新闻了。但是,中国证监会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富友证券重仓持有连续跌停的股票——徐工科技(000425)?市场各样猜测颇多。
近日,据《财经时报》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富友证券的被托管,至少与之超范围违规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近年来通过代客理财,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而仅仅目前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冻结的国债回购就达39亿元,这39亿元回购余额所需国债现券,均为富友证券以代客理财的名义,以高价从社会融集而来。
据了解,目前这39亿元国债回购已经有部分到期,而7月将达资金偿付高峰。但是,由于富友证券账上资金已经远不足以赎回这笔国债,因此有关部门决定,对这部分国债回购业务将不做展期处理,而是通过对抵押物——国债进行强行平仓,用出售这笔国债的钱清偿相应的债权。
日前,有关部门要求上交所妥善处理此事。有消息说,这39亿元国债的变现,并非直接在交易所市场售出,而是通过场外交易方式寻求买家。据悉,已经有一家保险公司和上交所达成初步意向,愿意接手这39亿元债券,但在价格方面应予优惠。
强行平仓
有资料显示,富友证券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60万元,公司六大股东主要包括: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9.96%)、湖北中兴实业有限公司(19.86%)、上海大方实业投资有限公司(19.76%)、河南华昌投资有限公司(18.77%)、上海城市房地产有限公司(11.76%)、上海仁惠实业投资有限公司(9.88%)。
2003年6月5日,中信证券在证监会授意下托管富友证券。
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友证券在上交所开展大手笔回购业务已经有一段时期。此次被冻结的只是回购余额,并且涉及的券种主要是2002年在交易所发行并上市交易的7年、10年和15年期国债。
从上交所的交易记录可以看到,富友证券从2003年年初开始扩大回购交易规模。统计表明,2002年,该公司的现券交易量95.6亿元,回购交易则只有24亿元。但从2003年的交易记录看,1至5月,现券交易量只有36.15亿元,而回购量则高达126.45亿元。
与之相比,某大家综合类券商1-5月的现券交易为140亿元,而回购交易也不过22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家注册资本仅有区区5060万元证券经纪公司,其债券回购交易规模竟会如此之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富友证券为了维持该项业务的资金链条不至于中断所致。
按照上交所回购交易的有关规定,回购的国债现券要折合为标准券,以证券公司为单位进行余额监管。为了保证回购业务中资金融出方的利益,对正回购方(资金融入方)的资金有严格的监控。例如,清算中心在回购到期之时,对正回购方是否有资金预留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没有预留资金或者预留资金不足,则立刻会冻结其席位资金,进行“欠库扣款”,限期三日内补足欠库余额,并处以相应的罚息。假如到期日仍然存在资金漏洞,则冻结正回购方的清算资金,并拍卖被冻结债券,强行平仓。
尽管富友证券这39亿元正回购交易并未全部到期,但根据回购交易的期限推算,7月将是偿付的高峰时期。监管部门及交易所认为,按照富友证券现在的资产状况,届时也难以偿付,因此决定冻结债券,不允许其展期,并将对这笔债券进行强行平仓,已最大限度地保证对应资金融出方的利益。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机构投资人对被冻结的债券表现出兴趣,但最终将由一家保险公司接手。至于接手公司的详情以及成交价格是多少,有关方面讳莫如深。
有迹象表明,交易所市场在相关债券价格已经开始出现异常波动。不过有关人士认为,既然已经有机构表示愿意接手富友证券的这笔债券,应该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过大影响。
融资内幕
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友证券实质是向企业融入债券,再通过回购交易融入资金并投向股票市场或挪作他用。
专家分析,富友证券可能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融资。其一,是由企业买入债券,用富友证券的证券账号做回购;其二,是企业和富友签订协议,企业委托其购买债券,富友再用债券进行回购。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第二种途径的可能性更大。据了解,与富友证券签订融资协议的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型企业,单笔额度大都在500万元以内,超过亿元的单笔协议并不多见。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富友证券只是一家证券经纪公司,按照《证券公司受托投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并不具备受托理财资格。
富友证券尽管规模不大,但在业内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主要是因其经营“灵活”而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所致。对此,业界评价是,它们“路子很野,只要有钱能进来,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知情人士透露,富友证券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承诺收益的方式鼓励客户购买国债,客户把购得的债券存放在证券公司,公司再挪用它进行国债回购融得资金。为保证较长期地获得资金来源,证券公司采取“借新还旧”、“归还利息,本金续借”等方法滚动进行。此外,为了长期占用回购资金,富友证券不断对回购业务展期,以期维持资金链的完好。
至于通过回购融入的资金,则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或是其他项目。有消息称,在富友证券挪用的资金当中,有一部分购买了徐工科技(000425)的筹码,而据推断,富友证券和另一家证券公司被困徐工科技的资金总额应该不低于20个亿。
在徐工科技连续跌停后,随着35亿元流通市值蒸发过半,富友证券的资金链断裂。客户本来以为原来委托购买国债的融资行为是没有风险的,可资金链断裂后,再等到交易所在回购到期时清算,这笔“安全”的资金不可避免地将受损失。
尽管证监会和上交所已经出面干预,但即便强行平仓,也只能最大限度保证资金融出方的利益。此外,与富友证券签订委托理财协议的客户,其可能存在的本金损失如何解决,现在仍是未知数。
除了用于股市外,有关部门还在进一步调查富友证券是否还把资金挪用到其他实业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项目。
根据证监会通知,2003年6月5日起,中信证券托管富友证券所属证券营业部、证券服务部、证券交易结算中心及证券经纪相关的业务。但是,中信证券有关部门已经明确表示:“不负责垫付富友证券所挪用的股民保证金,也不承担该公司的债权债务及经营亏损。”
专家指出,尽管富友证券事件对市场会有一定影响,但考虑到所涉及的债券量与上交所4000亿元以上的总市值相比,权重不到1%,并且分布在2002年多只券种上,所以单只券种的抛售压力并不是很大。同时,经历过去年年中的债券暴跌后的交易所债券市场,投机成分并不大,机构投资者比以往更理性。因此,盲目看空债市,不计成本抛售债券是不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gleam
gleam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6-6
4
楼
发表于 2003-6-25 13:49:00
|
只看该作者
富有证券虽然被中信托管,但它的人事没有什么变动。中信根本没有安插自己的人员到富有证券。所以,富有虽然被托管,但只要证券市场有好转,他们未必就会有什么麻烦。徐工今年的业绩相当不错,证券市场上的炒作失败很快会被良好业绩掩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yaba
yaba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2-17
5
楼
发表于 2003-6-25 15:15:00
|
只看该作者
更加黑的是把你的国债卖了你都不知道,营业部还给你假的对帐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27 11:17:5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lllijian
lllijian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6-5
6
楼
发表于 2003-6-30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版主辛苦,我作过2年回购,的确如此,但更多的是违规操作的问题,回购这个工具还是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qihaitao
qihaitao
当前离线
济天下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3-5
7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3-7-2 12:49:00
|
只看该作者
清查回购牵动券商资金链交易所不忍下明手
财经时报 魏璇
上证所已经向证监会上报有关券商债券回购业务的“自查报告”,但证监会秘而未发,其背景不排除担心对整个证券市场形成过大震荡;此次交易所国债回购风波,再次把证券、银行、保险联合监管问题提到台前
这一周,国内各券商大都沉浸在并不轻松的“风闻”之中:中国证监会驻各地的特出机构,将对券商是否挪用客户债券和保证金问题进行清查。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证监会即将责成证券交易所,对现行的回购制度进行调查和改进。据了解,交易所也已向证监会提交了相关的报告。
富友证券祸端
6月5日,中国证监会下发通知,将富友证券经纪有限公司交由中信证券托管,并引申出“交易所可能整顿回购交易”的消息。传言不胫而走。知情人士透露,本周国内股市出现下跌行情,即与此相关。而来自上海交易所的消息称,迫于上述压力,近来券商纷纷从股市抽回部分资金,转而清偿欠款、补进债券,或观望政策动向。
此前,中国证监会曾要求严厉查处挪用客户债券、通过回购融资的券商,并要求在债券回购业务中改变原有的“席位联合制”的交易和清算模式,改由针对单一席位各子账户分别进行交易和清算。
日前,上证所向中国证监会上报了对券商回购业务“自查”的报告,而证监会对此一直保持低调,对报告内容口风甚紧。据分析,其原因是担心相关的“检查”对整个证券市场造成大冲击。
据了解,证监会介入清查富友证券,除了针对背后隐藏的证券公司挪用客户债券问题,更令监管部门担心的是,券商通过回购业务放大资金规模,有可能导致金融风险。
知情人士透露,富友证券近年来通过代客理财,筹集了大量闲置于社会其他企业或个人手中的债券。他们通过债券回购交易融集资金,再用这笔资金去炒股票。富友证券仅目前公开的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冻结的国债回购余额即达39亿元。同时,富友证券已经将融入资金——估计不低于20亿元——购买了徐工科技(000425)的筹码;而徐工科技连续跌停后,35亿元流通市值已蒸发过半,富友证券的资金链随即断裂。
富友证券问题引发了监管部门的警觉。他们意识到,原本认为最“安全”的国债回购交易中,其实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于是就有了此后的“自查”,证监会期望遏制券商通过非法挪用客户债券用于融资的行为。
交易所上书证监会
针对券商占用客户债券进行融资的行为,证监会的态度是“要严厉处理”,并且要求国债回购交易必须规范到每个账号内进行。
按照1998年6月14日交易所发布的有关通知,交易所成员在清算时,都是以券商为单位实行清算;换句话说,一家会员不论在交易所有多少个席位(每个席位都有一个子账户),在清算时,这些账户都将归入统一的法人账号(主账户)进行清算;只要主账号不存在欠库行为,一般不会追究子账户是否欠库。
这就使得一家券商在交易过程中,可以任意调用下属营业部的资金和债券进行统一交易,以此获得规模效益和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交易和清算模式被称为“席位联合制”。使用这种模式,券商账户中的自营账户和委托理财账户并未分别体现,这为券商放大资金规模提供了条件。同时,按照“席位联合制”进行交易和清算,监管部门也无从判断券商是否挪用客户的债券。
挪用客户债券其实早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甚至“没有一家券商不挪用客户债券”。而若打破“席位联合制”的交易和清算方式,改为对各席位子账户实施清算,其直接后果是券商通过债券回购融入的资金规模大幅度降低,从而危及现有资金链的安全。
针对市场现状,交易所近日专门上书中国证监会提出意见,主要包括四点:一、要求各券商(包括下属营业部)对其所进行的回购余额进行登记;二、要求各券商把自营和代理的现券以及回购业务进行分别登记;三、由交易所对券商的欠库(卖空)行为、营业部之间相互挪用债券以及挪用客户债券的行为进行摸底;四、调查以委托理财形式进行融资的行为,并对签订和未签订委托理财协议者分别登记。
有关人士评价,交易所的态度表明,他们并不想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希望证券公司“自律”,并逐步实现对客户现券和回购交易业务的单独账户管理。
券商苦恼
目前交易所国债现券存量为6000亿元,而未到期回购余额不过1800亿元。市场人士认为,这种回购是建立在足额现券基础之上的,系统风险很小,甚至为零。假如立刻打破现有的“席位联合”交易和清算制度,势必对券商的资金链构成威胁,甚至在股市、银行和企业之间产生连锁反应。
他们分析,被券商挪用的主要是机构(企业)客户账户内的债券。企业资金有很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一旦券商资金链断裂,企业资金势必受到损失,继而影响银行安全。券商融入的资金主要投入股市,假如券商资金从股市抽回,又会对股市造成较大冲击。从上周末,市场出现相关传闻以来,股市的行情已经窥见这种反应。
据记者了解,交易所的态度更倾向于在一段时间内“逐步解决”券商挪用客户债券的问题。
对于被指“挪用客户债券进行融资”的问题,券商也声言有“一肚子苦水”。某证券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券商增资扩股受到严格限制、发行债券融资未被批准的情况下,通过向企业融资,是券商“最后的选择”。
根据交易所《关于全面制定交易制度后国债及国债回购交易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第六条的要求,“券商不能擅自用客户账户进行回购交易申报,否则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并取消回购业务资格”。但事实上,交易所很难切实执行“通知”的规定。
有市场人士建议,针对券商挪用客户债券的问题,可以参照处理券商占用客户准备金的方式。针对交易所可能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对国债回购交易实行“户对户”制度,有券商建议,交易所立即实行回购融资前端系统控制(即回购交易进行之前校验该账户是否有足够标准券);登记公司后台结算暂时维持现有模式,核对券商总数;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再实行“户对户”清算,届时,所有跨户回购的交易均已到期。这样,即为“新交易户对户,老问题回购到期后逐步清理”。
重提联合监管
为了应对监管部门的检查,近来已经有券商开始与客户接触,商议补签委托理财协议。某证券公司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监控券商账户的难度很大。只要券商给客户一定的利益承诺,补签委托理财协议,监管部门就无法认定券商是否违规挪用客户债券。尤其是对具有代客理财资格综合类券商,监管的难度很大,认定违规的标准也很难界定。
该人士还表示,即使今后券商融资渠道放开,依然可能利用客户债券融资。有市场人士认为,想在券商层面控制住向企业融资所导致的金融风险,难度太大。应该由银监会从银行监管的角度,控制信贷资金流向。
对于上述说法,央行金融研究局有关人士认为并不可取。该人士表示,银行给企业贷款,只是以企业的信用程度作为依据,而不像企业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格监管。现行对企业贷款资金用途的跟踪调查,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不应被看作是解决金融风险的“良药”。
不过,此次交易所国债回购风波,再次把证券、银行和保险行业联合监管的问题提到前台。目前,这三方监管机构通过轮流主持“联席会议”的方式互相沟通,联席会议每一至两个月召开一次。
至本周末记者发稿时,还未得到中国证监会对交易所报告的最终反馈。如何从监管的角度避免回购导致的系列金融安全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qihaitao
qihaitao
当前离线
济天下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3-5
8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3-7-2 12:50:00
|
只看该作者
证监会结束调查国债回购 四券商身陷“漩涡”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
四券商将受罚?
“据我所知,证监会对部分券商国债回购的调查已经基本结束。”2003年7月1日,一位证券业人士对记者称。
6月下旬,证监会正式知会部分国债回购量较大的券商,要求其呈报国债回购的明细统计情况。几乎与此同时,证监会驻各地的派出机构开始对券商是否挪用客户国债等问题进行清查。
另有券商人士透露,证监会近期将因此事处罚4家券商。
记者7月1日致电证监会稽查处咨询,一工作人员听到此话题当即挂断电话。而证监会机构部宣副主任对记者要求“一定要走宣传处这个程序。”
大通证券于先生透露:“这个事情可能有,证监会到总部和营业部都去调查过,但结果不是很清楚。”
海通证券(相关,行情)宣传部的金文龙对此以“具体不清楚,不知道这回事”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国债回购,海通的数量比较大,有几十个亿的规模。”6月30日,海通证券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
事实上,6月20日,百科药业(相关,行情)(000627.SZ)和凯诺科技(相关,行情)(600398.SH)跌停后,市场就有传言,而此前6月15日,证监会调查海通证券涉嫌为客户提供非法融资炒作世纪中天(相关,行情)(000540.SZ),最终导致庄家抛盘。
资料显示,从今年4月16日开始,世纪中天连续11个交易日跌停,从近22元的高位跌至不到7元。在这11个跌停板中,海通证券下属营业部连续上榜13次。其中,海通证券深圳分公司红岭中路营业部上榜5次,上海延安西路营业部上榜3次。
但海通证券始终保持沉默。截至记者发稿时,证监会尚未公布处罚券商的名单。
政策迷踪
市场流行的说法是,富友证券出现的问题引发了监管部门的警觉,原本最为“安全”的国债回购交易,其实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于是就有了此后的“证监会摸底调查”。
券商在不通知将客户的情况下将国债回购后,要么用于自己投资股票,要么为机构客户违规融资。
据了解,目前交易所国债现券存量为6000亿元,而未到期回购余额不过1800亿元。
对于早已存在的问题,证监会为什么现在才查?
一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认为,富友证券问题的暴露最多只能说是直接引起此次调查的导火索。
该人士分析,这可能是管理层的一种政策取向。事实上,联系到近期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比如央行关于房地产信贷收紧、银监会证监会联手调查上市公司担保贷款、证监会暂停某些银证合作业务、央行连续采用正回购的方式回笼资金等等,可以发现监管部门正在实施一个政策组合。而政策组合指向也相当明确:控制经济过热、保护银行资产安全。
尽管今年国内遭遇了SARS的冲击,但宏观经济趋热的势头明显。
5月份,广义货币M2增长达到20.2%,超过了央行早先设定的目标。在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与出口中,投资的贡献最大。而国内的投资大部分是外延式投资,一旦过热,经济运行的风险会不断加大。央行严控房地产信贷、持续回笼资金等政策取向都有利于给宏观经济降温,预示着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偏紧。
而进入今年以来,证券市场总是预期利好不断,如社保基金入市、QFII等等,证券市场也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
该人士认为,在市盈率这么高的情况下,社保基金、QFII等如果入市,岂不是主动献身?证监会选择此时清查有关券商的国债回购情况,用意颇深。
其一,由于券商或多或少有嫌疑,必须从股市抽回资金救急,而庄家的资金链被切断,可能导致券商重仓股、庄股纷纷大幅跳水,从而带动大盘连续下挫。在客观上,市盈率的下降将有利于降低社保资金、QFII资金入市的风险。
其二,由于被券商挪用的主要是机构客户账户内的债券,而企业资金有很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一旦券商资金链断裂,企业资金势必受到损失,继而影响银行安全。
其三,由于庄家利用国债回购的违规资金投入股市后,一般会再以股票质押贷款。如果泡沫吹得过大,同样会危及银行资金的安全。
此外,暂停部分银证合作业务,很明显是要达到促使居民储蓄进入直接投资领域,或者直接入市的目的。
规则不变?
有报道称,中国证监会曾要求严厉查处挪用客户债券、通过回购融资的券商,并要求在债券回购业务中改变原有的“席位联合制”的交易和清算模式,改由针对单一席位各子账户分别进行交易和清算。
“如果国债回购变法,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实在太大。”西南证券徐国荣分析说。
目前国债市场回购的容量在3000万元左右,除了券商与客户签订了国债投资协议以及公司自营的国债外,很大一部分是利用现有托管和清算规则的便利,在没有通知客户的情况下进行国债回购,即常说的“挪用客户债券”。“至于这部分的比例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这部分资金,市场会跌得很难看。”该人士说。
“而对券商本身来说,国债回购变法将是致命的打击,”他认为,“券商增资扩股受到严格限制,目前发行债券融资又陷于停滞,如果斩断国债回购的融资途径,券商还有什么出路?”
此外,“改变国债交易有关规定将影响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发展,”某券商客户资产管理部负责人指出,“券商之所以主要在交易所而不是银行间市场进行国债操作,看中的就是通过灰色操作后,融入的资金可以方便地进入股市。如果实行新规定,没有了投机的润滑剂,市场要活跃也难。一旦如此,其实也影响到了交易所的利益。”
据有关消息,上交所在向证监会上报的券商国债回购业务的自查报告中,提出了4点意见。其核心实质是希望通过券商的“自律”,逐步实现对客户现券和回购业务进行单独账户管理。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新规则出台,将会是监管部门与券商、交易所甚至整个市场力量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监管部门之所以没有公布处罚结果和新规则,也是在评估市场的承受力。”
“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不大可能对客户国债实行单独账户管理。”一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对记者说。(记者廖新军 见习记者翁海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qihaitao
qihaitao
当前离线
济天下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3-5
9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3-7-4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国债回购酝酿重大变革 切断违法融资灰色通道
--------------------------------------------------------------------------------
南方都市报
本报记者程林
有充分证据表明,近期徐工股份、百科药业等庄股的疯狂跳水只是表象,真实的内因是中国证监会近期正在彻查国内券商的债券回购业务。
据了解,证监会在对某经纪证券公司展开清查时,发现其涉及到巨额的挪用客户债券
违法融资的行为,该公司仅目前公开地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冻结的国债回购金额即达39亿元。此事件引发证监会对国内基于国债回购模式造成的券商违规风险的警惕,此后,证监会开始要求两个交易所立即上交国内所有券商关于国债回购业务的资料清单,彻查券商国债回购。
严查违规民营券商
有可靠消息透露,目前,某证监会核心高层正坐镇中国国债回购交易的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亲自督察国债回购的具体细节,据称是“不把目前券商的国债回购问题查个水落石出,该大员就不离开上海”。
据了解,本次调查已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其中涉及数家民营券商,违规事实之严重已不方便透露;除此之外,多家国有老牌券商也违规严重。据称一家国内以稳健著称的大券商杭州营业部因为世纪中天事件即损失超过2亿元,而在近期跳水的某知名庄股上就沦陷了两家以上的知名券商,每家损失数额均在数亿。同时,由于有券商国债操作监控出现问题,近期出现数家上市公司就国债委托投资事宜起诉券商,比如近日上港集箱、外高桥先后就国债回购问题对西南证券提出诉讼或仲裁,涉及金额约2亿元。
据透露,本次清查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对“系”的调查,国内许多投资机构以上市公司造系,并以此为基础互相担保、互相交易、互相融资,进一步放大资金链条,由于缺乏资金根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风险极大;二是对“民营券商”的调查,目前多家民营企业开始控制银行和券商,一旦券商被民营企业控制后,有可能会利用国内券商所具有的高信用,非法挪用客户保证金或是债券进行非法融资,“以小博大”,为大股东牟利。更有民营券商涉及到出资不实,在投资之后马上抽回本金,并将该部分股权用以抵押融资的行为。
据称,关于对“民营企业参股券商”的讨论已涉及到是否应该对民营企业限制其进入证券业的渠道问题。
另据了解,由于本次调查涉及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牵涉面很大,为了避免进一步的风险震荡,证监会的调查工作非常低调。另一方面,证监会已责成有关方面对现有国债回购制度作出改进方案建议。
现行模式风险较大
据记者向有关券商及投资机构了解,现有国债回购模式存在弊病已久,长期以来,券商、机构一直沿用国债回购模式弊病形成的“灰色通道”来放大交易。由于已属“行规”,国内几乎每家券商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现有国债回购模式融资的方式存在极大风险,我国现在的国债回购实行的是封闭式回购模式,即券商席位上的债券通过一定比例统一折换成虚拟综合券,券商为了融资,可以私下挪用客户债券所对应的虚拟综合券,进行国债回购融资。由于不是实券交易,客户债券所有权并没有立即转移,还在其名下。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的账户上看不到任何异样,打印账户清单也毫无问题。
下面举例说明,假设券商有100元的国债,客户在券商处也有100元的国债,由于是一级托管,又是封闭式回购,券商便可以挪用客户的那100元国债对应的虚拟券,加上自有的100元虚拟券,做出200元的回购融资,此种融资既可能是自营投资,也可能是拆借给其他机构投资。由于不是实券交易,客户的账户里那100元国债仍然存在,看不出任何问题。
虽然证监会三令五申要求券商将自营和委托分开,但在“一级托管”的模式下缺乏对此有效的监管手段,券商挪用客户债券违规融资便被广为沿用。
风险累积考验资金链
对证券公司国债回购的调查为何会对二级市场有这么大的影响呢?一位与上市公司有过合作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公司购买的国债都会存放在证券公司的机构客户账户中,证券公司或者与该类公司直接协议、或者私自挪用,将企业的国债进行回购以融资,或用于自营操作,或用于对外拆借给一些投资机构即庄家。
此次由于证监会要求交易所上报各券商国债回购资料,证券公司为了不出问题,纷纷抽回拆借资金,便打断了庄家原本就很脆弱的资金链。由于许多庄家持有的本来是做了几年、风险很高的股票,资金链一旦断裂,下跌速度可想而知。
回购模式酝酿巨变
据了解,日前,证监会已要求有关方面提出方案,以改进目前国内的国债回购模式。
有可靠消息透露,未来可能实行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现有的一级托管模式,变成二级托管模式(与股票一样)。在二级托管模式下国债直接托管到交易所。同时国债回购改为开放式回购————即资金拆出方和拆入方一一对应。如此模式则会堵死券商挪用客户债券融资的通路。
二是改变现有国债发行结构。既发行中、长期债券,也发行短期债券,形成一个均衡的利率市场和价格体系,如此则会堵住由于利差导致的价差,产生放大交易而形成的违规融资风险。
三是可能会推迟国债远期回购的实行。据信,今年财政部委托上交所研究远期回购,委托深交所研究开放式回购,如无问题该两回购模式很可能在今年就会推出。由于近期国债回购的风险已引起管理层的警惕,很有可能推迟风险更大的国债远期回购的实施。
监管进入攻坚阶段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证监会政策收紧,近期国内券商纷纷上报国债回购自查报告,对国债回购的监管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
据深圳有关券商透露,就在上周,深圳证管办已下发有关文件,要求辖区内券商严格执行将公司自营账户与代理账户相分离的规定,有关变革已见端倪。
消息人士也特别指出,国债回购模式的重大变革方案虽正在制订,但绝不会马上推出。因为一旦马上改变现行的模式,众多积存已久的融资问题会立即曝光,进而形成连锁反应,债券融资市场与股票市场产生恶性循环,市场资金链迅速断裂,后果难以设想。
因此,为维护社会稳定,管理层倾向采取一种平稳过渡的方式,先摸清违规事实和规模,再逐步清理规范,时机成熟后即实施新的国债回购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Copyright © 2002-2014
栖息谷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602689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