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产品
2006年之前,曾经有位老会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看中了书友会目录上的书,打电话到客服中心订购,第二天就收到了;而有几次在BOL网站上订书,都等了两天才到。“难道电话订购比在线订购的配送速度快?” 其实,配送速度的差别不在于订购方式,而在于会员选择的书是不是来自书友会目录里。贝塔斯曼在上海罗秀路的仓库里,只对书友会目录中的五千多个品种备有库存。而当时的BOL网站上,还有20多万个品种,都没有物理库存,由全国四家大的供应商提供。 顾客在网上提交订货单,会先传送到供应商那里,然后供应商再根据订单要求,把相应的图书发送到贝塔斯曼的仓库。配送速度上的差别,就是来自等待供应商配货的这个阶段。 “我们一直在想,这20多万个品种到底有没有必要存在?这对我们的目标顾客到底有多少价值?”林毅认为,一家从事个性化营销的企业,一切营销活动的关键都是“On Target”(对准目标)。产品设计也不例外,必须围绕着顾客进行。既然一家中型的新华书店只有三千个品种,那么大的上海书城也只有上万个品种,贝塔斯曼为什么会需要20多万个? “以前做零售,总觉得提供的品种越多,销售就会越好,其实不然。不是大店赚大钱,小店同样可以赚大钱。”林毅在2006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年度贡献率在5%以下的22万个品种全部砍掉,“去掉了BOL网站长长的尾巴”。 当时在公司内部,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对这项决定持反对意见,担心影响销售。而林毅认为只要更加客户化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就不会有大的偏差。“5,000到7,000个品种,足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他的坚持最后得到了集团总裁的支持。 这项产品大改革的结果是,销售订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订单的配送速度加快,减少了退单率。同时,BOL网站的运营成本降低了50%,网上订购渠道在2006年首次实现了盈利。 在书友会留下来的5,000多个品种里,做了更加客户化的设计。总目录以畅销类为主导,推介整个大市场上比较受认可的产品,涵盖各个年龄层。然后再根据不同消费群的购买习惯和喜好—感性的、理性的、流行的、纯文学的等等,设计出不同的单页或副刊,分别递送到相应的顾客那里。 另一方面,贝塔斯曼也在尝试根据全新的顾客细分,设计全新的产品类型。 2006年4月,直接集团(中国)旗下的另一个品牌—品智生活俱乐部正式上线。这个俱乐部主要面对商务白领,它的第一批成员是从书友会原有的会员数据库中,结合年龄、阅读喜好和消费能力等指标筛选出来的。 陈建荣是负责这个俱乐部日常运营的大客户经理。对于这个独立于书友会而存在的全新品牌,他从提升顾客忠诚度的角度这样理解:“书友会发展了十年,有一批当初入会的学生会员在慢慢长大,偏重于青春文学书籍的书友会,已经不再适合他们了。怎么把这群人留住,就是品智生活俱乐部需要做的事情。” 站在一个营销人的角度,林毅则看到“品智生活”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贝塔斯曼直接集团在中国的另一个利润增长点。长期以来,书友会都是直接集团业务的重中之重,主打产品侧重在青春文学、纯文学以及流行的音像制品。 而在图书市场上,生活类、旅游类、管理类等等种类都是更大的蛋糕,贝塔斯曼完全有可能从中分得一块。既然书友会的数据库中有这些现成的目标顾客资源,并且能够把握住他们的需求,何不充分利用起来? 产品编辑们为品智生活俱乐部的会员量身订做了一些特别的产品,比如关于职场发展的图书以及热销的管理类图书中英文版本打包销售等等。会员入会门槛也有相应的提高,全部采用预付卡的形式,最低100元—远高于书友会入会费20元,并且上不封顶。从营销成果来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品智生活的会员人数发展到了20万左右,不到书友会的15%,而平均订单金额则达到了书友会订单金额的两到三倍。 另一个由顾客细分带来的新业务,是提供英文原版书的“Booksdirect”俱乐部。它针对在华的外籍人士以及本土的英文原版书爱好者,从今年1月起正式推出,目前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四个华东城市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 “在个性化营销的流程里,似乎是先做顾客细分,再针对顾客的需求设计他所需要的产品。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同步、循环的过程。”艾弥尔解释说。一旦成为贝塔斯曼的会员,顾客每次和书友会或俱乐部的联系都会进入数据库。不管购买与否,每个咨询电话、每次邮件往来都会被记录下来。这意味着顾客对每种产品的反馈在随时更新,相应的产品设计也随时同步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