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沙地 - 

[转帖]小说连载: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

[复制链接] 23
回复
30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21:23:05 | 只看该作者
ZT: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十五) [王外马甲] :2006-04-03 12:31:12

咬紧牙关

听刘金魁说房顶上有面日本旗,刘大爷也赶忙转过头张望。只见寨里面的一个房顶上,堆着一些不知道什么东西。正巧现在起风了,把旁边一块布片吹得飘了起来。因为天黑,也不大看得清是什么,也许是件衣服?也许……不过,还真是有点象是鬼子的膏药旗。

刘金魁提议去看看。刘大爷前后望了望没见着连长,又心想别报告错了惹人笑话,就没再吭声,和刘金魁一起往西寨门走。刚走到跟前,就听村子里头乒乓响枪了,有七八个人慌慌张张地从寨门里跑出来,嘴里喊着“日本鬼子!村里有鬼子!”。

军营村里真的有鬼子兵。这里驻守着日军的一个战车小队(三辆轻型坦克)和一个警戒小队,原本应该有五十来人。天快黑的时候,不知道得了什么命令,两个小队的鬼子连同战车匆忙出动,只留下六个日本兵和一个汉奸联络官在村里看守油料。天黑了,我们的斥候前卫没发现敌人,而留守的日军看我们人多也没敢出来,村子里的老百姓大多都跑了,剩下的一些人怕鬼子报复,躲在家里不吱声(可气的是,先前斥候兵询问情况时,他们也没说实话)。就这么着,两边队伍挨在一起,居然弄了个相安无事。

冀南行署的一些人经过村庄时,想找点吃的。从清晨到黑夜,大家跑了一天还粒米未近,确实饿了,于是进村就喊老乡、推门。结果,和鬼子照上面了,当即就被打倒几个。

日本鬼子也够凶狠,开打以后,一不做二不休,派两个人上了房,架起机枪往河滩打(就是在那个挂旗子的房顶,那堆“黑乎乎的东西”其实是老百姓家装谷草的木柜子,被用来当掩体工事),其他的日本兵则抢占了三间房子,拼死顽抗。

房顶上的机枪打得河滩上的机关人员到处跑,而地面上,鬼子占据的房子又是彼此斜对着的,正好构成了交叉掩护,一时间,怎么也冲不过去。二连长张起旺急得大叫“上房,上房顶!用手榴弹先把机枪炸了!”。

刘金魁和刘大爷把一张大床立起来,踩着床架往房上爬,刘金魁刚上去就栽下来了,一颗子弹从腮帮子穿到耳朵边,他伸出手,在刘大爷的胸口前挠了几下,就咽气了。刘大爷说,刘金魁这人嘴上没把门的,做事有点没心没肺,所以虽然是个老红军,却没入党也没当上干部,其实,他打仗勇敢,人品好,懂的事情也挺多。

刘大爷接着往上爬,刚上房顶,对面一枪打来,他腿一软就掉下去了,大腿根火辣辣地痛,鲜血灌满了两裤腿。这时候,四连长韩猛子牵着战马已经悄悄绕到另一边,他踩着马背跃上房,终于干掉了机枪,接着,二连也一鼓作气把地面上的鬼子给消灭了。

刘大爷坐在地上捂着大腿,他被自己的伤势吓坏了。李医官跑过来(当时,治马和治人都是他负责),拿大剪子剪开裤子看了看,说“放心,重要的东西都在”。刘大爷这才松了口气。

子弹打穿了大腿,没伤着骨头和动脉。伤势虽然不很严重,可是不能骑马也不能走路了,刘大爷只好横趴在马上跟着行军。第二天,军区、行署和区党委组织召开了“庆祝反围剿胜利暨追悼烈士大会”。会后,刘大爷被转到了军区医院,然后又过了几天,医院把他交给枣强县地方组织,于是他在几个村庄间来回转移,隐蔽养伤。

那时候,日伪政权在地方各村都设保甲长,负责组织劳役。但由于税收和治安的事情比较难办,所以,伪“华北自治会”又在几个村之间或重要地方设立了“维持会”,加强管理力量。保甲长是“选举”产生的,多是普通村民,“维持会”是委任的,多是地方名人。他们在表面上“合法”地帮鬼子办事,在背地里又帮助八路军开展工作,所以也被称为“革命的两面派”。不过,既然是两面派,就难免有摇摆性,在斗争形势最严峻的大扫荡期间,“维持会”就完全倒向了日伪一边。

在这个阶段,鬼子疯狂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叫嚣着要把华北变成“大东亚作战兵站基地”。他们对抗日基础较好的根据地后方实施残酷的“三光政策”,使得铁壁合围中心区损失惨重、一片狼籍,八路军伤员也只有转移到较“灰色”的地区休养。可是,枣强县南部这里也是碉堡林立、封锁沟纵横、敌人来回搜索,晚上,连电线杆上都挂着马灯,局势十分危险。

伤员由村里的“基本户”负责照顾,医院的卫生员隔天来换药,联络交通也时常送来生活必需品。在村庄里养伤,实际上是瞒不过村民的,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就是了。保甲长都是拖家带口的本地土著,自然也不愿意得罪八路,他晚上悄悄放一袋粮食在窗台上,说一句“人多嘴杂啊,凡事小心些”就走了。

养伤两个多月,为了安全,经常换地方,有时住老百姓家、有时住在堆杂物的破房子里。八路军卫生员穿越封锁化装“巡诊”,风险很大可医疗用品却很简单,清洗伤口用食盐水、治疗用碳酸,每次换药都疼出一身汗来。刘大爷说,干脆你把药留下,以后我自己慢慢弄吧,医生说不行这是我的任务。就这么着,一来二去,伤口渐渐地好了。

骑兵团的人也来探望过伤员。看见战友,不仅刘大爷高兴,老乡们也很高兴。骑兵团可是八路军主力的象征啊,他们还在冀南平原,老百姓心里就有底了。政治处干事向刘大爷介绍了部队的情况,要求伤员同志坚定信念、相信组织并积极宣传群众。

“四、二九”突围以后,日军主力就转到冀中方向去了。骑兵团曾玉良团长奉命带两个连穿越德石路,接应冀中突围部队。况玉纯政委则带着其他人转到冀县一带,白天把马隐蔽在房子里,挑水饮马,夜里去恢复群众情绪、收集突围时掉队的人员。由于敌人仍在进行小规模的扫荡合围,骑兵团如果与敌遭遇,一般都采取了不恋战、不集结、分头突围的办法,力图尽量保存实力。可即使是这样,部队也在不断地减员,并且难以获得补充(就在几个月后,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带一个骑兵班去开会,途中竟被日本骑兵队活捉了。幸亏他没有暴露身份,几天后,陈再道司令组织侦察兵把他又抢了回来)。

环境日益严酷、条件愈加恶化、敌人不断地挤压,再加上受到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获胜的假象蒙蔽,有些同志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意志动摇了。个别地方组织发生涣散解体、部队也开始出现逃兵现象、分散休养的伤员有的不肯归队,甚至一些过去作战很勇敢的战士也开了小差……129师骑兵团是红军团队,骨干基础坚实,情况还比较好,但况玉纯政委仍然加强了组织措施。他把连指导员改为连政委,各连增设政治副连长和支部书记,排里设政治战士(排指导员),在休养的伤员中也设立了临时党支部,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当时部队的口号是“咬紧牙关,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刘大爷也在咬紧牙关养伤,争取早日归队。有一天下午,他正在小于庄的一个破房子里睡觉,“基本户”房东大爷和交通员魏二民跑进来背着他就走,说是有人要来抓他了。原来,村里有户人家的儿子,外号叫“文明先生”的,本来长期在青岛做事,前几天回村探亲,不知怎么就知道了八路军伤员的消息,“文明先生”是被日本人洗过脑袋的,结果,立刻就去报告了“维持会”,连他家里人也拦不住。魏二民听说了这事,马上赶过来把刘大爷转移走。

出了村走不到二里地,迎面来了一小队伪军,魏二民赶紧背着刘大爷离开公路下道沟。奇怪的是,那些伪军离他们也不过五六十米远,大白天,却象什么也没看见似的,大摇大摆地就过去了。刘大爷白紧张了一回,心里直纳闷,魏二民说“没关系,那些是自治军”。

自治军就是所谓“东亚同盟自治军”,他们是伪军中成分比较复杂的一路……

——(开始跑题)——

现在我们很多人以为伪军就是“皇协军”,其实这不大准确。抗战初期,真正的“皇协军”是鬼子带来的,其成员有朝鲜人和东北(满洲)人,后来也大量招收“华籍士兵”(好象不能这么说,“被占领区籍士兵”?),这些人穿日式军服,训练得比较正规、装备好,战斗力也强一些。“皇协军”中有日军顾问、由日军提供补给、归日军指挥,是真格的二鬼子。当然,伪满洲军、伪蒙军也属于这一类,只是他们没到中原来。

下一档次的是孙良诚、吴化文、庞炳勋之流,他们穿国民党军服,名称是啥方面军、集团军的,老百姓不知道该叫他们什么好,有时叫“伪军”,有时为抬举他们,就乱喊成“皇协军”了。再就是齐燮元的部队,总部设北平,辖十二个集团军,叫做“治安军”,穿黑狗皮的,电影里赔着鬼子踩地雷的就是他们。这一档次的部队一般是整建制投敌的,所以还保存有一定的战术传统和战斗力。属于伪正规军。

再下来就是“华北自治会”的五花八门的队伍,什么兴亚同盟军、同盟救国军、山西“剿共”军、东亚皇协军、和平建国军之类,而在冀南豫西这一带厮混的就是“东亚同盟自治军”了。这路人马的基础是原来的“自卫队”、“护乡团”以及会道门组织,几个领头的倒还是带兵出身,可部下就是干什么的都有了,属于“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那一拨。他们穿的军服也是不一定,这个大队和那个大队的不一样,比较统一的是胸口上都别着个又圆又大的铜牌牌。

自治军虽然战斗力不咋的,可是在本乡本土的,闹起来还真不好对付。出于对抗日根据地建设的考虑,八路军对他们既打又拉,并积极向他们开展“白脸红心”的统战工作,效果还不错。据说,宋任穷政委的夫人坐月子,就是住在“自治军”长官(叫什么名字想不起来了)的家里;刘志坚主任被自己的部队抢回来后,腿部受伤不能行走,也是在“自治军”大队长韩荫亭家里养伤。有意思的是,后来,“自治军”的军长王天祥被鬼子撤了职,八路军就去动员他再度出山,拉旧部起义,再后来,王军长真的搞过来一个团,八路军就委任他当 “冀鲁豫抗日游击纵队”的司令员,再再后来,抗战胜利了,前王军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去拉国民党起义……

——(好了,跑蹄结束,拉马回来)——

自治军进村转了几圈就走了,为防着再有人告密,魏二民把刘大爷背到野外乱坟堆,找了个空坟让他钻进去,晚上, 他又送了席子、铺盖来,刘大爷就在坟头底下住了好些天。那里面确实挺脏,蚂蚁、蝼蛄到处乱爬,人稍微一动弹,顶上就掉土,不过,刘大爷说,人躲在里面还真是很安全。几天以后,魏二民过来说,八路军手枪队晚上到了村里,用柴草把那个“文明先生”从地窖里熏出来,拉村口毙了。刘大爷听了很高兴,但他想了想决定还是藏在坟头里,住在这里心里踏实点。

七月初,有情报说鬼子要来枣强县搞“清乡大扫荡”了,交通站于是着手安排伤员转移到别的县。刘大爷觉得自己的伤好得差不多了,就要求归队,老是躲来躲去养伤,实在不如打仗痛快。交通员考虑了一会同意了。

夜里,七个伤愈归队的战士经过秘密集中,在交通员的带领下踏上了归途。等上了路,刘大爷才感到这两个多月形势环境真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碉堡林立、公路和封锁沟交织如网。每次过封锁线,交通员都要先去找到更夫和村干部,由群众帮助填路沟,等八路军走出一段路,打更的就敲锣报警,碉堡里的人接着噼啪乱打一阵枪,然后万事大吉。

就这样,白天吃饭睡觉,晚上彻夜赶路,三天时间穿过了九道封锁线,最后一晚上到了卫河边上,夏天,水很大,可是所有的船只都被鬼子拖走了。刘大爷腿上的伤还没全好,不能游泳,住岸边的群众就找来高粱秆,扎成几个大捆子,刘大爷趴在上面,由水性好的老乡推着他,把战士们都送过了河。

历经跋涉,终于回到了部队,团首长高兴,战友们也很高兴。团里减员严重(甚至第一次出现了马比人多的情况),每回来一个战斗骨干都是件让人欣喜的事。曾团长在欢迎会上告诉大家,虽然目前我们的情况很困难,但是,八路军是打不垮的,骑兵团更是钢铁的队伍。陈再道司令员马上就要到团里来,他将亲自组织骑兵,对敌人进行反击了!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21:24:53 | 只看该作者
 ZT: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十六)王外马甲 2006-04-05 03:01:37

最困难的日子

(先说明一下:这一段没讲打仗的事,也不好看。但是我觉得,无论是回顾抗日战争,还是叙述骑兵团故事,都绕不过这个阶段,所以还是写了下来。大伙将就看吧。)

据刘大爷说,1940年是冀南根据地最最风光的一年,那时候,咱们先打石友三,再打百团大战,不仅使伪军怕得要命,就连日本鬼子也知道八路军是能打硬仗的队伍,轻易不敢出来惹我们。骑兵团更是在大平原跃马驰骋,处处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到41年就差了一些。不过,鬼子虽然把城镇都占了,还经常来围剿、扫荡,但基本上也都没捞到什么好处。鬼子来了八路就反扫荡,等战斗一结束,军队和老百姓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当时,如果把冀南分成十份的话,那么日伪控制的城镇附近(敌占区)占到两份、八路军后方(根据地)也占两份,其他六份是游击区,白天挂鬼子旗、晚上由咱们说了算。

42年初,形势还一派大好,大家都知道美国人也来帮忙打小日本了,上级还传达精神说要准备反攻,大家很高兴。那时候,根据地的儿童团站岗查路条,见面问话“今年是什么年?明年又是什么年?”你要是不懂得回答:“今年是准备大反攻的一年,明年消灭小日本”,还真会被当奸细给抓起来。

可是,从42年4.29到43年,局势就太艰苦了。游击区变成了敌占区,根据地被打得七零八落,有的地方部队只留下番号,有的抗日县政府只剩下几个人。所以,当时有人灰心地认为“流血拼命抗日,白白辛苦五年”。

如果提到原因,老八路就会咬牙切齿地回答:“这都应该怪冈村宁次,那小子太阴,真是个恶魔”,刘大爷好象对东条英机、松井石根都没那么憎恨,他始终认为,冈村宁次才应该算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坏蛋。说起来也是,在冈村宁次就任华北方面军司令的那段时间,抗日根据地受到的损失最大(小声说一句,咱们的彭总好象还真有点搞不过他)。

要说这冈村宁次有什么特点,那可就真象是刘大爷评价的:“阴”,他既阴又毒。

比如“四、二九铁壁合围”,他就耍了一把阴的。原先,鬼子扫荡也搞分进合击,一般是先集结,然后进攻。敌人包围村庄,先放一通枪炮,等于报了信,当然再进村之后人已经跑光了。可这回,冈村宁次事先不动用当地兵力,而是从远处把部队拉来。鬼子夜间出发,拂晓到达位置就开始攻击。当时,八路军一般只进行战术侦察,缺乏战略谍报手段,虽然知道周围敌人的情况,但不清楚敌人整体动态。于是,冀南军区事先毫无准备,吃了大亏。

再接下来,冈村又“阴”了把大的。以往,鬼子的扫荡虽然来势凶猛,但由于受到补给、运输的限制,持续时间不长,攻击的范围也有限,因此,当冀南军区进行反“铁壁合围”时,周围其他根据地都认为自己是安全的。谁曾想,这家伙事先竟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做了充足地准备,结果,上千辆汽车来回运动,从河北一直扫到山西,强劲的攻势硬是持续了快三个月,把各个根据地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还有阴的。鬼子扫荡结束后,就开始建炮楼、修公路、挖路沟(那路沟在公路两旁。深一丈、宽一丈,人马过不去,把乡村划成了相互不能联系的小块)。不过这也没什么,鬼子过去也这么干,八路军能对付。可是,以前据点里的敌人只是在炮楼里守着,现在,冈村要求他们采取攻势,每天在公路上跑、村庄里窜。弄得八路军总吃不准鬼子据点里有多少人、外面又有多少人,于是运动也困难、集结也困难,好长时间恢复不了游击区和根据地。

更阴的是,冈村把咱们八路军的军事手段也学了去。见八路夜间活动,他也搞夜间袭击;见八路化装出击,他也搞便衣队;听说八路设立“两面政府”,他也培植汉奸密探,晚上派人到处偷听,谁家有陌生人说话、谁家夜里烟囱冒烟,都有人悄悄报告。他们还在抗属和积极分子的家门口挂个红灯笼,整晚上亮着,害得交通员找人联系工作都得翻院墙。

冈村宁次最阴的一招,就是在“强化治安运动”上加了个“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帽子,想法子拉拢人心。比如:他们跟老乡说,皇军“不打老百姓,专打八路军”, 强迫抗属给家人写信,说如果你还不回家,日本人就要杀我们了;他们对抗日积极分子实施烧、杀、抢,可对其他老百姓,不但不打不骂,还带着粮食去“慰问”、 往孩子嘴里塞糖;伪军也假装说话和和气气,跑到村子里打扫卫生;鬼子还建立“爱护村”、发良民证,对不派联络员、不纳粮交税、不向他们通风报信的村庄,鬼子汉奸就天天去骚扰,甚至一天去几次,搞得老百姓有家难归,庄稼没法种、日子没法过,最后不得不成了“爱护村”。

这么一来,敌人耳朵灵了,眼睛尖了,反应快了。一些愚昧的群众甚至觉得日本人和伪军也不坏,八路军的活动就愈来愈困难了。当时,我们管敌人这种做法叫“蚕食”,就象是蚕吃桑叶一样,经常是,今天这地方还是咱们的基本活动区,明天就成了“两面政权”地区,白天去不得,只有晚上去,可再过上几天,晚上也没法去了,那里已完全沦为敌占区……

老百姓其实心里都知道八路军是人民的队伍,打日本是正确的事情,可他们一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首先要考虑活下去啊。在刘大爷伤愈归队的路上,就有老乡一边帮助八路军通过封锁线,一边却又劝刘大爷“小伙子,本乡本土的,还是回家算了。日本的势力太大,拼不过就忍了吧”,就连护送他们的交通员都建议“要不八路军先把枪藏起来,等躲过了这股鬼子咱们再干?”。弄得刘大爷都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回到部队,有了新枪新战马,虽然愉快了许多,可大家心里还是轻松不起来。外面每天都在传,这个军分区司令被杀砍了头,那个军分区司令投降叛了变,电杆上、村庄里也有好多鬼子贴的布告,夸耀法西斯在海外和中国各地的胜利。战士们嘴上不说,心里都很郁闷。

骑兵团的两个连,前些天去冀中军区打过接应,他们亲眼见到了那边的情况更惨。据说冀中的部队本来是可以跳出来的,可后来,因为想要完成“运动歼敌五千以上”的任务(查资料看,冀中反扫荡最后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不知是否准确),大家又返了回去,结果就被包围了。

冀中根据地是骑兵们战斗过的地方,原129师骑兵营就是在那里扩编成骑兵团的。听说那里损失严重,根据地大部丢失,老百姓被杀戮得很厉害,大家都很悲愤。团领导还因此特别要求做好冀中籍战士的思想工作。

相对而言,冀南军区这边还能够继续坚持。军区所属部队大都换了便衣,分散打游击去了。骑兵团由于兵种的特点,分散不了,于是转到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元城一带(今大名县卫河以东),另外,军区还有个独立团,是个新部队,基础差点,由于担心让他们分散游击也许真就散伙了,所以也集中保留在这里。

部队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主席说的真好。大家先前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如今连刘大爷也充分认识到了抗战是个长期消耗的过程。可惜的是,毛主席早就写清楚了的道理,大伙到现在才明白。

八路军在学习理论,鬼子却还在抓紧搞“蚕食”,把炮楼都快建到八路军门口了,大家干着急没办法,想不出好招数。

宣传工作队每天都出去,挨家挨户宣传教育群众,可咱们的思想工作比不上冈村宁次的治安措施更现实。常常是辛辛苦苦讲了大半夜,鬼子汉奸一进村,宣传队就得跑,几个时辰的好话等于白说。老百姓还发牢骚“抗战到头,把鬼子抗到灶头了”,下次宣传员再去,人家就不开门了。

骑兵团的战士普遍不愿在艰苦环境中去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即使去了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大家都憋着劲想打仗,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再大再硬的战斗也不怕。可是,去哪里打呢?去群众基础不大好地方打吧,有老百姓埋怨八路军惹麻烦,打多了等于是把群众往敌人那里推(一部分游击区的群众就因此搬到敌占区去了,导致人口大量流失);在根据地打,老百姓很支持,可打完以后部队转移,鬼子就残酷地进行报复,把群众祸害得很惨。村干部晚上敲着锣到处喊“乡亲们,不要寻死啊,要坚持活下去……”,八路军听了,比打了败仗还难受。

直到后来,是毛泽东指出了抗日武装应采取“敌进我进”、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的作战方针,并且,还陆续提出了精兵简政、减租减息、三三制、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风运动、加强对敌斗争等一整套办法(“十大政策”),根据地的军事、政治工作才重新有了方向,进而迅速打开了局面。中央精神传达下来的时候,大家真是茅塞顿开,人人叹服:毛主席,真是神人啊!

在这段最困难的日子里,骑兵团没有放弃战斗。他们在陈再道司令的指挥下,反击敌人的“蚕食”进攻,并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21:50:00 | 只看该作者
先转这么多,如果有人喜欢就继续,否则浪费版面可不太好。[em01]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2:35:41 | 只看该作者

看样子是不对胃口,就此打住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