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思考 遭遇国际化阵痛的中国企业,无一不是匆忙上阵的企业。国际化,在中国企业成了狂热情绪支配下的冲动行为。 现在,到了反思的时候了。 一、国际化需要什么样的准备? 那么,中国企业应该为国际化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显然,三大基本准备是必须的。 1.心态准备。我们看到,几乎所有走出去或准备走出去的企业,都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年亏损,二年打平,三年盈利。或者第一年打进前10名,第二年打进前5名,第三年跻身前3名,等等。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幼稚的心态。国际化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品牌形象支持,需要开发出适合海外市场的产品,需要行之有效的销售渠道支持,需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需要大批本土人才加盟,许许多多问题都需要解决,一切都准备停当了,占领当地市场并实现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这些准备都做不到,一切都是白搭。实际上,国际市场开发比国内市场开发要难得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任何急功近利的心态都是要不得的。我很佩服那些国际企业,它们来到中国的时候,已经准备要亏损三、五年了,这是一种很健康的心态,有这种心态垫底,就能扎扎实实地做基础工作了。 2.人才准备。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连英语这个工具都没有掌握好,他能做好国际市场?而不掌握语言工具的企业大有人在。TCL算是人才比较多的企业,但是,在和汤姆逊方面沟通的时候,仍然表现出极大的障碍性。据悉,TCL海外事业部人员,常常因为和外方人员不畅而烦恼不已。 实际上,人才准备是一个大概念,不是说过了语言关就万事大吉了。拥有国际企业从业经验,适应外国人表达与沟通方式,了解外国法律法规、民俗习惯,这些才是人才准备最关键的。然而,长期在国内市场打拼的中国企业,有多少适应国际企业操作模式? 许多在中国的外国企业,苦于找不到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这实际上反映出中国高级人才储备的不足。 3.技术准备。我们知道,大多数中国企业属于“营销主导型”企业,长于营销短于技术和产品,打价格战是高手,在技术开发尤其是核心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上,没有多少话语权。这类企业在中国尚处于卖方市场的时代如鱼得水,到了买方市场的时代顷刻就陷入举步维艰境地。所以,我们看到,前几年还保持年增长30%以上的企业,这些年纷纷慢下了脚步,甚至一些企业还陷入了亏损境地。为什么?一句话:因为营销主导型企业根本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企业需要做的准备远不止这些,问题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连这些基本准备也没有做好。 二、并购就是“便宜就买”吗? 一句话,并购对象的选择,要全方位筛选,不能只图便宜。IBM电脑业务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其亏损是因为其成本控制能力不够强,这样的企业值得收购。 汤姆逊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首先,汤姆逊在消费电子领域(具体指彩电)是一个老化的品牌,这样的品牌在代表消费潮流的中青年群体里几乎没有市场。这就是为什么TCL三番五次努力,仍然不能扭转汤姆逊在欧洲颓势的原因。 其次,汤姆逊优势主要在CRT电视,而CRT电视又是一个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产品,不代表产业发展方向。 再次,TCL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代表型企业,而汤姆逊则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企业,两种文化差异性很大,像一条鸿沟,让企业融合变得十分艰难。 举一个例子:李东生曾经在一个内部会议上讲:中方管理人员完不成任务,开会的时候会觉得抬不起头。但是,外方人员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也没有,他们会给你一大堆完不成任务的理由。为什么一个企业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就是文化差异性使然。但是,文化差异性是很难消除的,因为文化向来是最顽固的东西。 实际上,这里面还有一个“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较量的问题。在法国人眼里,法国以及汤姆逊都是强势文化的代表而中国以及TCL都是弱势文化的代表,强势文化怎么能向弱势文化低头呢?在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的时候,也发生了类似情况,原来IBM的人无法接受联想的领导纷纷离职。为了弥合两种文化的差异,联想做了让步,把总部搬到了美国。 三、如何跨越核心技术的门槛? 中国有一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中国企业身上,再合适不过。 据国资委报告,中央直属企业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平均只占销售收入的1%多一点,和国际企业科研开发经费普遍在8%以上形成巨大落差。 事实上,即使以重视科研开发出名的中国企业,其科研开发能力和国际企业相比也是相差悬殊。我了解的一家著名彩电企业,其科研开发经费号称占销售收入5%以上,但是,那里的研究人员基本上就是买了别人的产品,拆开了测数据而已。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研究,模仿而已! 中国企业科研开发能力不足,在专利数量上体现得最明显。在全球彩电专利技术库里,来自中国的专利不到1%,重大专利、核心技术,原创技术,基本上和中国企业无缘。 为什么中国生产的产品,在欧美国家总是被放在大路货市场销售而不能进入高档品市场?我看品牌不如人家好是次要的,关键还是我们的产品赶不上人家。 据悉,2007年3月1日之后,美国将对进入其境内的数字电视征收专利费,虽然征收额度还没有出来,但是,人们已经认为,美国等拥有数字电视专利技术的国家,是不会轻易放过中国的。对于美国即将实施的专利费措施,个别中国彩电企业表现得非常可笑“我们不怕美国专利费麻烦!”或者干脆侥幸地说“美国专利费麻烦很可能不了了之”,我不知道它不怕的信心来自哪里?我也不知道他凭什么认为人家会不了了之。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已经深深毒害了中国企业,现在还在毒害着中国企业。 实际上,如果美国铁了心对中国彩电企业征收专利费,中国彩电企业已经无路可逃。因为我们手里几乎没有任何和人家讨价还价的砝码。有人天真地说:我们的彩电企业不是也成立专利公司了吗?可以和人家实施专利交换啊!关键是,你专利池里根本就没有水,拿什么和人家交换?而且即使有几件无足轻重的专利,也根本形不成和人家交换的资格,因为我们的专利和人家的专利太不对称了。 我给TCL开药方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预测,依照TCL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未来三年之内它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扭亏转盈,甚至不排除企业由此进入增长停滞期乃至倒退期。 这实际上意味着,TCL必须下猛药才能救治目前的状况。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目前TCL所采取的措施看,其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扭亏转盈这一目标上,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为了达到扭亏目标,不惜采取短期行为,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那么,TCL该做什么呢?我以一个观察者及研究者的身份,给TCL提几条建议。我的指导思想是2007~2008年做减法,2009年之后做加法。 1、先说减法。所谓“减法”,其实是壮士断臂。长痛不如短痛,建议TCL尽快卖掉海外CRT电视业务板块,不要怕别人说“TCL国际化失败”的闲话。在这方面,TCL应该向明基学习,不行就别再继续扛着。当然,汤姆逊把CRT电视业务卖给TCL容易,TCL再转卖给别人会很难,再难也要卖!因为从长远看,这一块只会是包袱,不会是机会。 在国内业务板块,建议尽快从白电领域(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退出去,事实已经证明,这块业务根本不可能给TCL带来实际利益,未来发展潜力也不大。 TCL电脑业务板块,这几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局面。2006年,受TCL这个大盘的影响,这一块甚至出现了被边缘化的迹象,因此,建议给这块产业二年的整改期,如果没有大的突破,也应当考虑卖出。 其他一些非核心业务,则一律砍掉。把TCL彻底打造成一个专业的影音产品制造商。 2、再说加法。与台湾液晶面板制造商缔结战略与资本联盟,把变卖上述资产所得收入,投到面板制造与新技术开发上,从而完成产业链条架构,缔造TCL彩电系统竞争优势,变单纯的彩电整机制造商为“整机制造商+面板供应商”,打造名副其实的“全球彩电第一品牌”。 同时,面向全球招揽顶尖研发与工业设计人才,力争在2010年前建立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向海尔和联想学习,在全球范围内开展TCL品牌建设活动,实现以TCL品牌替代汤姆逊品牌,最终建立TCL全球国际企业品牌形象。■ 原载《成功营销》2007年第1期 作者:刘步尘 zh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