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朋友看来是真的没有历史常识了。 丘处机当然有,他号长春真人也是真的。 金庸小说情节当然大部分是虚构的,但很多的历史大背景是真的。 这也是他的小说那么让人感觉真实,吸引人的一个原因吧。 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长春真人 | | | | | 丘处机(1148~1227) 金代登州栖霞(山东)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号长春子,后赠号长春真人。年十九出家宁海昆仑山(今牟平东面)。师王重阳,和其它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他们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瑞、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在王重阳去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金世宗召丘处机至燕京(今北京),问以至道,并主持万春节醮事,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由,下诏禁罢全真等教,丘处机即归山东栖霞。泰和七年(1207),章宗元妃赠给《大金玄都宝藏》一部。八年(1208)章宗赐所居观额曰「太虚」、「泰和」。贞佑二年(1214)请命招安山东义军杨安儿,深受朝廷器重。兴定三年(1219)居莱州(今山东掖县)昊天观南宋及金朝先后遣使刘仲录往迎。
丘处机于元兴定四年(1220)偕弟子十八人从莱州出发,行程万里,历时二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见成吉思汗(元太祖),并劝元太祖戒杀。太祖赐号「神仙」、「太宗师」,弟子李志常作《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经历颇长。
丘处机秉承全真遗教,主张三教平等相通互融,主张修道教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主张清心寡欲即为成仙之本根。著述有《大丹直指》书中述九种炼丹方法,主张人体中先后天气可以相交作用结成大丹的原理,着有《鸣道集》、《摄生消息论》、《磻溪集》等书。 元太祖十九年(1224)返归燕京,元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院及道众一切赋税差役,于是道侣云集。玄教日兴,遂在南京设立八教会并宫观设坛作醮,从而大昌全真教。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赐丘处机金虎牌主领道教,七月卒于北京白云观。
另外一篇讲山东历史人物的,请看: |
丘处机号长春子,是全真北七子之一。全真道是王重陽于1167年创立的,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其教义、教制及修行方式与传统道教大异其趣。如丘处机19岁出家,入磻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故学者陈垣论及全真道时曾有“非释非道,无以名之,姑称之为新道教”之语。这个教派在金、元时期极为鼎盛,成为蒙古、金、南宋三国争取的对象。1219年,金与南宋都曾遣使到山东召见丘处机,皆未应召。不久,远征西域的成吉思汗也遣使来召,丘处机当即欣然应命,以71高龄率18高徒跋涉数万里,远赴西域雪山(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行营见成吉思汗。此事全过程由其得意弟子李志常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
成吉思汗召见丘处机,除看中全真道的影响力等政治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向他求“炼养长生”之术。历代帝王对此梦寐以求,成吉思汗自然也不能例外。至于丘机处何以傲拒金、宋之邀于前而敬从成吉思汗之命于后,且不惮年迈之身、数万里之遥,论者以为自有道教以来都得依附统治者求发展,丘处机又是个极善审时度势而选择向背的人,自然不肯放过这个与蒙古交结的机会。
当然,丘处机作为全真高道,深知连年战火,老百姓渴求和平的愿望,他在途中题阎立本老子过关图云:“蜀郡西游日,函关东别时,群胡皆稽首,大道复开基。”诗中之意即以“老子化胡”自况,欲以老子清静无为之道教化一代天骄。在另一首诗中便说得更明白:“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所以当成吉思汗问及长生不老术时,当即进言止杀,敬天爱民,求清心寡欲。受到这位雄才大略的蒙古大汗的礼敬,被尊称为“丘神仙”,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全真门下道士从此免去差役与赋税。1224年东归燕京,住进为他修建的长春宫。据《元史·释老传》所记,丘处机借手中成吉思汗所赐玺书,放奴为良和救生者达二三万人。全真道因而受到百姓称道。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 17:41: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