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注创造性的想法 我们所有的创造思维方法,都是想尽一切方法去调用人大脑中的知识,以解决创造(创新)中遇到的问题,但知识的有限性会使思维方法失去它的功效。有许多思维方法都要设定它的应用人群,如果把思维方法的有效性设定为特定的人群的话,那么创造思维方法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这值得我们很好的思考。 知识和经验是创造力结构因素中的基础要素。它包括一般知识经验和专业化的特殊领域的知识经验,以及创造学研究领域的知识和自己在创造(创新)活动中的经验。可以说,如果不具备知识和经验是无法完成创造(创新)活动的。 在20世纪40年代,一名叫做根里奇·阿利赫舒列尔(TRIZ发明人)的工程师,他假定在成功的创造性想法或产品下面,必然有一个可以识别的、可以重复的模式或者公式为前提。这些模式的存在将会避免去探究创新者的心灵深处或者个人的思维过程。 阿利赫舒列尔的目标是设计出一个系统的方法,引导“平凡的工程师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回溯分析二十多万例专利和科技发明,他成功地定义出几十个创新原则,并标定为“标准”。这些非直觉的模式能够被描述,被预知,并且不受外部影响可以被控制。它们包括独自地由产品固有的特征所决定的系统动力性——这在创造性分析领域是一个革命性的想法。 创造性解决方案能够从与外部影响没有关联的一般原则中提取,这个观点第一次看上去可能是不合逻辑的或者甚至是激进的,这个观点也是足够疯狂的。阿利赫舒列尔利用他从产品基本信息中获取的原则解决了突然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曾经着实让业内专家大为吃惊。TRIZ在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情况下,现在的研究是在更为广泛的解决问题的领域中进一步发展阿利赫舒列尔的方法。填充实用的知识作为人们创造(创新)的依仗,使方法与知识的融合升华为智慧。也正是这种轨迹才符合唯物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要求,同时遵循系统进化的原则。 最近,英国学者哈佛·史密斯在讨论创造性解决问题时提出:绝大部分今后二十年将出现的重要创新都会基于当前已有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知识。其困难在于如何识别这些知识中那些面对现实问题真正实用的方面。这恰恰是TRIZ已经解决的关于知识怎样运用的问题。 当今,应引起理论工作者关注的是在诸多理论中缺少对研究成果与原有知识如何运用的诠释。TRIZ给我们提供了如何运用知识的尝试和解决问题的资料库,其资料库弥补了我们解决问题时的知识匮乏缺陷。同时,TRIZ告诉我们创新应该是基于知识的活用而并非只依靠想象,只有基于知识的创新才能实现创新的高效,不脱离人的思维常规才能得到世人的接受。系统评价今天的创造学理论,识别什么是能够易于实现的,尤其是一种优势与其它优势协作如何能满足人类需求和产生出源源不断的创意来。 我国的可拓学也是受到世人关注的理论,可拓学是研究事物的可拓性和可拓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处理矛盾问题的科学。其重点也是在强调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规律”存在,这是可以解释,也可以学习的。可拓学与TRIZ对解决问题技巧的理解不谋而合,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总结与概括已经得到创造学理论研究者的认可,并断言掌握这些方法是人们成为智者的捷径。据我对可拓学的了解,可拓学正在努力地使理论系统化,弥补在思维的有序性与知识库建设方面的欠缺。随着可拓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拓理论一定会成为世界瞩目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