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公交车上的故事 有一天,因要拜访一个客户,与一位同事乘公交车前往,在广州因非上班时间,公交车上的人也不是很多,我和同事各座一排位置。车行到下一站时,上来俩父女,正好座在我的旁边,小女孩长得很可爱,只有4-5岁。这时天开始小雨,下面是父女俩的对话: 父:XX(小孩名),下雨了,我们怎么回家呢? 小女孩:要妈妈送伞。 父:还有呢? 小女孩:要奶奶送伞。 父: 还有呢? 小女孩没有回答,父亲见女孩没有说话继续说:我们到超市去做什么呀? 小女孩:买东西。 我在旁边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明白父亲想要告诉女孩什么,但女孩根本就没有按照他的思路去想。这时我从我的包中拿出我的雨伞,对小女孩说:“叔叔把雨伞借给你吧”。这时父女俩都把眼睛盯着我,小女孩瞪大眼睛不知道怎么办,父亲还以为我是人贬子吧,我笑着对他们说:没有关系的。小女孩大方地把我的雨伞接过去。我就趁这个机会问她:小朋友你刚刚说,妈妈可以送雨伞,奶奶可以送雨伞,现在叔叔可以借你雨伞,我有意把“借”字说得重些,还可以到超市买什么?也有意把“买”字说得重些。小女孩不加思考地就说买雨伞。这时他父亲也明白我借雨伞的意图,对我不停停说:谢谢。同我聊起教育小孩的方法,问我是不是老师,我问答他不是做老师这行时,他感到有点不相信,接着问我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孩子。我说这是一种思考方式--水平思考。简单地介绍水平思考的方法,对孩子的好处等等。最后父亲问我,在那里有这方面的专门培训班?我说在广州有相关培训。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学习,象栖息谷等。不知道这位父亲现在是否也是家人呢? 当然,雨伞最后还是还给我了。在此留下一个思考,雨伞是怎么还给我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拿出自己的雨伞,引起小女孩的好奇,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听我说话,另一方面,使她能感觉到除要亲人“送”雨伞外,还其它办法得到雨伞。其次是我把“借”和“买”字说得特别,使小女孩一下子就跳出她只有“送”雨伞的思维模式。算是一次成功的引导别人思维的例子。也是我新思维模式的应用。 我为什么要在此分享这个小故事呢?其目的是想说明只要我们留心,处处都可以用其它的思考方法,不仅仅是练,关键还是应用,只有多应用,新的思考模式、思考方法才会象我们习惯的思考方式一样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在你的思考工具箱就会多一件工具,比别人就会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你离成功就更进一步。 五 小孩心理辅导 小孩的问题是我们同龄人最操心的事情,有幸我的小孩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孩子,能与我很好沟通,达到知无不言的地步。要做到这点也确实不容易。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如自信心、学习压力、男女情感等。需要家长及时帮助,我在此说是帮助,而不是说教,这一点很重要,表明做为家长的心态。要有效的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解决困惑,需要各种相关的知识、经验。还一定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在创造性思维群中有心理培训师,我正是得到了她们很大的帮助。在此我要感谢巍巍在这方面提供的大力帮助。我在前面发布的《孩子成长》的思维导图只是心理辅导的一个节点。整个过程都是用思维导图工具来指导我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用思维导图与朋友交流,感到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限于篇幅在此我不想对《孩子成长》做说明。大家通过导图也一定能明白所表达的意思。这又是我思维导图的一个应用案例。我想多说的是我在应用思维导图过程中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理解。请各路英雄指教。 1、对思维导图的用途的认识,托尼.巴赞先生在他的《思维导图-发散性思维》给我们学习者指明了几大用途,那仅仅是例举几种而已,我们不应该只限于先生所例举的几用途,因为我们的思维无处不在,所以思维导图也是无处不在。 2、对思维导图画法规则的认识,托尼.巴赞先生强调用图片、色彩、线条、次序等多种元素来表现思维。我想我们应该根据导图的不同用途对这些元素的采纳的所选择。如需要用导图来提高记忆、复习的时候应该仅量多的采用这些元素,调动各种感观来提高记忆、复习。另一个情况是在听报告这类用途时就不一定都能满足规则,时时强调规则,我们就会被规则所限,反过来影响导图的使用。影响思维的流畅。 3、对手画与机画的认识。对于初学者都应该手画这是共识,对大脑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是有相当大的帮助,手画更能表达自己的思维,但手画不便于日后整理和修改。机画在日后的整理和修改有着很大的方便性和灵活性,但不能表达思维的一些细节。如《孩子成长》中的大笑的头像,表示我看到孩子成功后的喜悦心情,本想面对着右下角成功的节点,可是机画找不到这张图片,只能肯对成功节点,感到有点不足。
六 项目中集体导图 这也是我学习《六顶思考帽》后,对这种思维模式的一次集体应用。由于关系到公司的商业秘密,所以不能说得很具体,导图也不能帖出来,请能谅解。 本次是把导图与六顶思考帽结合起来应用的,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有所创新,更结合实际,效率更高。 某公司一次产品需求评审会,参与人员有公司老总、顾问、用户代表、分析师、架构师、高级程序员等七人。参与人员并不会六顶帽子思考法和思维导图,只有分析师在会议前教会他画思维导图的基本规则。会议由本人主持,我事先要求分析师把需求分析说明书用一张大白纸整理成一张导图挂在会议室内,由分析师讲解需求分析说明书,改变了以往的以PPT讲解的做法,把与会人员的注意力高度调动起来了。讲解也比PPT要精简,重点、层次分明。 其次,是大家讨论,这时是我主持人发挥蓝帽子的功能的时候,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讨论问题的方向,第一是讨论每一个需求点是否真正是用户所需求的功能;第二,确定基本需求点后,利用扩大与缩小的思考方法,把需求分析更准确,更先进,更具扩充性。第三,利用思前顾后的思考方法把需求连贯起来成一个系统。 再次,分析师对大家所提的新的想法用导图实时的记录下来,大家一目了然,大家用黄帽子思考法肯定某些需求(隐含的需求),用黑帽子否定了一些需求(暂时不做)。 总结,在整个会议期间大家都非常活跃,时间也比预期的要短。这里就没有用到红帽子和绿(青)帽子思考法。只用到部分帽子思考方法,并且由六顶帽子思考法中,根据实际情况引申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如扩大与缩小,思前顾后都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大家更容易接受,思考效率更高。所以我就把“扩大与缩小”、“思前顾后”归纳为两种思考方法,也不知道有没有理论基础,但很实用。 本次会议的不足这处是大家不了解六顶帽子思考法,在人人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七 对开发智力的思考 这个问题是我近一段时间反复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在群内也发起了两次讨论,至少使我认识到: 1、开发大脑资源还需要理论的支持才有可能形成产业化; 2、开发智力形成产业只少具备三个条件理论基础、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这个三个方面都还不成熟,因此还有很长的路走; 3、目前智力培训可能只是脑力开发的一种形式之一,也许存在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方式,如果找到将会有巨大商机; 4、衡量智力开发效果模糊,是形成产业化的瓶颈所在,只少是瓶颈之一; 5、目前的智力培训业能做的是踏踏实实积累经验,树立品牌,探索衡量培训效果的方式。 6、存在巨大商机; 下面把讨论的内容整理如下: 一)、智力开发的理论基础 目前的六顶思考帽,思维导图,概念图等等有关大脑开发的理论,大家仔细学习过之后,就会发现这些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打开我们龙的传人的金钥匙,运用得当,释放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 。毕竟我们的汉字的最原始状态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这和用图像表达信息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二)、智力开发的时代背景 从大的时代背景来说,目前经济高速增长是以环境,资源等做代价的。好在高层也认识到问题所在,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要真正达到这个和谐社会的理念,势必对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带来负面的影响。如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合理调配等。那么要消除负面的影响,就要在新的行业或新的产业来弥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我认为开发人类大脑是存在巨大潜力。 其实国家一直都在倡导 、只不过提法不同——素质教育,现在的智力培训基本上是其他培训项目或课程的一个附属。现在也有专家提出了开发大脑资源的呼声。人们在头脑中,对于智力投资的概念还十分模糊,真正纯粹的智力培训还无法得到广泛认可,这个市场认知度问题就是当前的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开发人类大脑是存在巨大潜力、但要形成一个产业还要做很多的事情、不是做一个项目,而是要从国家产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这样项目才有可能长久。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智力开发方式。 三)、智力开发的社会环境 其实,现在所谓的开发思维,引导大脑的机构,可以说不少,但是,大多是乱七八糟的。还有脑力外包,思维导图的培训等等应该都算智力开发的行当。 有人认为:宣传是必要的适当的商业运做手段就可以、将智力培训形成一种时尚和急需热门的社会需要就可以了,我看没有这么简单,纯靠经济手段是不能孕育一个新生产业的。只能在产业达到一定成熟阶段后才可以依靠市场本身的调节能力。直接的说要形成产业没有政府的引导是难成气候。问题的关键 、没有测评体系,就不能形成产业政策、政府就不能正确的引导。正如现在的咨询业样,因此我认为开发智力如果衡量结果的标准不明确是很难形成一个产业 、也只能无序竞争,自生自灭了。所以我想,要形成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想在这方面创业的朋友要有这方面的准备,如果不怕死的能顶到最后必是一片晴空。 智力培训行业基本没有成形,关键是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能做什么。 智力培训行业基本没有成形、我认为现在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还很欠缺或者说还有不少的误区。 目前智力培训业单个个体来说能做的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积累经验 。 关键是要人家看到效果,没有预期产出的培训是不会有人看好的,更不用谈参加了、智力培训最大的难点是效果模糊化!你怎么衡量你的培训起了多大作用呢? 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话,就难以推广,最终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一个公司经历那么多培训,别人的培训都是针对具体环节,只有你的培训最需(员工觉得),最后出了成绩,算在谁头上?就像病人吃好多药,最后病好了,究竟是哪个药治的?怎么证明?智力培训的先天不足不是一般地吃亏啊。我比较欣赏肯德基、麦当劳的经营方式,快餐式文化,好吃、实惠看得见!要是培训也能象快餐一样迅速见效就OK了 。 四)、新思考-我们能做的 基于快餐式文化又引发我的思维,我想能不能在思维培训的时候多做点象头脑风暴式的创造性思维练习,说不定其中会找到一些很好的新思路,培训企业可以物化这些新思路,变成商业化。如申请发明专利,变成产品。这样见效快,同时也是一个衡量培训效果的手段之一呢? 能不能先从弱智儿童培训入手,尽快取得效果,呼舆政府与社会重视,形成社会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