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
尊敬的理查德·莱文校长,同学们,老师们,女士们,先生们: <br/>首先,我感谢莱文校长的邀请,使我有机会来到世界著名学府耶鲁大学,同青年朋友和老师们相聚在一起。<br/>进入耶鲁大学的校园,看到莘莘学子青春洋溢的脸庞,呼吸着书香浓郁的空气,我不由回想起四十年前在北京清华大学度过的美好时光。学生时代,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年老师们对我的教诲,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至今仍受用不尽。<br/>耶鲁大学以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办学风格、卓著的学术成就闻名于世。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几十年,我真希望成为你们中的一员。<br/>耶鲁大学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三百多年来,耶鲁大学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二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五位美国总统。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是耶鲁校友,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深深感染了我和许多中国人。我衷心祝愿贵校培养出更多英才,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br/>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br/>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人民一直相互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友好的感情。中国人民欣赏美国人民的开拓进取精神,钦佩美国人民在建设国家中取得的骄人业绩。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美合作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把目光投向中国,更加关注中国的发展进步。<br/>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今天,我愿从中华文明历史流变和现实发展的角度,谈谈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前进方向,希望有助于美国人民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br/>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走过了曲折艰辛的道路。特别是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六十多年间,中国人民为摆脱积贫积弱的境遇,实现民族复兴,前仆后继,顽强斗争,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深刻变化。九十五年前,中国人民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五十七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二十八年前,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一九七八年到二零零五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一千四百七十三亿美元增长到二万二千二百五十七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二百零六亿美元增长到一万四千二百二十一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从一点亿六七亿美元增加到八千一百八十九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二点五亿人减少到二千三百多万人。回顾这一百六十多年来中国发生的沧桑巨变,可以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和顽强奋斗,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br/>必须看到,中国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一百名之后,中国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需要继续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中国将在未来十五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体来说,就是要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到二零二零年达到四万亿美元左右,人均达到三千美元左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br/>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理念,这就是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克服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致力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br/>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r/>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br/>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仍是中国的首要任务。我们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十三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br/>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的一句千年传世格言。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发愤图强、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br/>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物质和精神、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中国人民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使命。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行为,都会得到中国人民真诚的欢迎和拥护。一切有损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举动,都会遭到中国人民强烈的反对和抗争。<br/>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今天,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真诚愿意同各国广泛开展合作,真诚愿意兼收并蓄、博采各种文明之长,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br/>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br/>中美都拥有辽阔的国土,都是多个民族并存、多种文化融合的国家,都生活着勤劳智慧的人民。中美因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而存在着差异,这有利于我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美加强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br/>二百多年来,浩瀚的太平洋并未阻断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中美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谱写了世界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的美好篇章。一九七九年中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和众国)建交二十七年来,两国关系曾历经曲折,但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大方向,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br/>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形势继续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在增多,合作领域在扩大。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新课题,特别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打击跨国犯罪等,使我们两国拥有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发展需求,美国的先进科技和优质产品,使两国具有巨大的经济技术合作空间。中美全面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前景广阔。<br/>昨天上午,我同布什总统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看法,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我们都认为,双方应该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全面推进二十一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br/>我相信,只要我们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局出发,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两国关系就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利益,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大希望。<br/>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br/>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br/>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br/>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br/>文化、教育和青年交流是中美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也是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耶鲁大学是中美教育合作的先行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位名叫容闳的中国青年走进了耶鲁大学校园,四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此后,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来到耶鲁大学求学。近二十年来,耶鲁大学吸引了四千多名中国留学人员,同中国文化界、科技界、教育界的合作项目超过八十个。去年夏天,耶鲁大学派遣首批学生到中国实习,其中一些人成为中国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外国实习生。借此机会,我对莱文校长和耶鲁大学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所做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br/>为增进中美两国青年以及教育界的相互了解,我高兴地宣布,中方决定邀请一百名耶鲁大学师生今年夏天访问中国。我相信,你们的访问将是一次十分愉快的经历。<br/>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br/>“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青年人是世界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人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我衷心希望,中美两国青年携起手来,以实际行动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创世界美好的明天。<br/> 谢谢各位。 谢谢分享,建议大家整理汇总好相关的 各国元首的演讲稿,便于大家搜集和学习!!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p>嗯,很好!</p><p>好东西要多多分享!</p><p></p> 要命~~<br/>我在想,这些东西要翻成英语的话,累死了~~~ 什么时候有机会也去讲讲 谢谢分享 <p>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p><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