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混在论坛的5种境界,你属于哪一种?
混在论坛的5种境界,你属于哪一种? <p></p><p><br/> 第一重境界:<i></i> <br/> <br/> 眼前台灯光,地上鞋一双。<i></i> <br/> 举头狂灌水,低头写文章。<i></i> <br/> <br/> 此种境界为泡BBS的最初境界,也是混迹论坛最稚嫩的境界。刚刚上网或是第一次接触论坛的网民,突然之间发现在茫茫尘世之中竟有如此佳地--只要遵守国法板规,就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过过陶潜式的田园生活<i></i> ,尽情抒发可言平时不敢言之,大可狂写平时未曾见诸铅字之作品,实在是不亦乐乎,悠哉悠哉。<i></i> <br/> </p><p> 第二重境界:<i></i> <br/> <br/> 千锤百炼始出来,<i></i> 犹穿马甲半遮面。<i></i> <br/> 胡吹乱泡三两下,<i></i> 未写文章先拍砖。<i></i> <br/> 别有幽愁暗恨生,<i></i> 此时无名胜有名。<i></i> <br/> 同是论坛沦落人,<i></i> 相逢何必曾相识。<i></i> <br/> <br/> 此种境界算是混迹于BBS的第二重境界,几个回合下来,网虫发现不管自己写的文章是“丑鱼烂虾”<i></i> ,还是“美味佳肴”,总是有人在背后诋毁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我辈纯粹俗人一个,被强烈刺激后根本做不出唐僧东郭之状,实在是不胜其烦。再说老表高姿态只能算是向小人屈服而已。于是索杏苦苦思量对策,总之不能让其影响自己在网上写作的欲望。一番观察思考后决定施展姑苏慕容家的绝学“以彼之技,还施彼身”,于是风平浪静。<i></i> <br/> <br/> 第三重境界:<i></i> <br/> <br/> 千山鸦飞绝,<i></i> 万径虫踪灭。<i></i> <br/> 孤笔弄网文,<i></i> 独钓寒江雪。<i></i> </p><p> 此乃BBS生存之第三重境界。恭喜!达到此境界者已属不易,此时的网虫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网络写手了,想想当初刚刚出道时在坛子上被人用臭鸡蛋狂轰滥炸的烦恼,而又要坚持写手气节,绝不抄袭,坚持原创。最终凭借其三尺不烂之手成功敲出无数经典网文,被大多数网友所认可、转载,实在不容易。至此,当年常用臭鸡蛋扔自己的一些无聊家伙或许早已经戒网;或是自愧弗如;或是疲劳不堪,正与他人纠缠;至不济他仍回来骚扰,我脸早已经磨练为三尺鞋底,其最终不得不放弃与己纠缠。呜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嗟夫!此乃冰冻三尺非一日寒之功也~<i></i> <br/> <br/> 第四重境界:<i></i> <br/> <br/> 侠客别网将欲行,忽闻坛上灌水声。<i></i> <br/> BBS深千尺,<i></i> 不及网友送我情。<i></i> <br/> <br/> 达到此境界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做斑竹做到无法自拔而为了不脱离现实,不得不自拔的;另一种是一些在一定范围、一段时期内比较知名,较有影响力的网络写手。当他们决定离开论坛的时候,连平时一些作深沉状的网友这时也会站出来极力地挽留之,甚至引经据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其在电脑前感动不已、去留两难。在“重温”过当年李白和汪伦的友情之后,其最终决定重返论坛。<i></i> <br/> <br/> 第五重境界:<i></i> <br/> <br/> 去年今日此板中,人面桃花相映红。<i></i> <br/> 网虫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i></i> <br/> <br/> 毋庸置疑,此乃在BBS上生存之最高境界。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做到斑竹、网络写手做到最后,因为文章而结识的网上知心好友、红颜知己早已为数不少,当初上网的目的业已完成。再说夜夜上网灌水,身体早已透支,网费电话费也将告急,值此关头,切不可犹豫,正该离去。且把美好的回忆留给网友,把自己在BBS上的愉快和惆怅也都一并带走。此举好比荆轲刺秦、稽康留曲:壮士一去不复返兮。<i></i> <br/> <br/> 来源网络<i></i> 欢迎各位讨论!</p> <p>有趣,先抢个沙发</p> <p>多谢于兄的支持。论坛,三教九流之校场;管理,七十二行之中心。</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2 16:27:37编辑过] 我看自己差不多几年前就是第五重境界了,不过还有没有更高的境界,要不然没啥提高很痛苦的。 飞猫也超过了第五重境界。呵呵,这更高的境界还真不知怎么形容。 <p>呵呵,看看南怀瑾先生的这席话:</p><p>百尺竿头,更进一步”。</p><p>大家都知道, <br/>这是一句鼓励别人的话,和缘木求鱼的意义不一样,作用也是不相同。一般人听了 <br/>“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话,都很高兴,认为是被夸奖励,而没有仔细去想一想, <br/>为什么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试想想看,在地上竖立了一根一百尺高的竿子,当 <br/>一个由地面向上爬,爬到了一百尺的竿上,已经到了顶点了,还鼓励他更进一步? <br/>这一步进到哪里去?再一步就落空了,落空可不就又掉到地下来了吗?所以这句话 <br/>的意义,是勉励人,要由崇高归于平实。也就是《中庸》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br/>一个人的人生,在绚烂以后,要归于平淡。 </p> <p>理解骨兄的诫言,谢谢。飞猫是一个典型的相信物极必反的人,要不然就不会写《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我是对着镜子作揖——自己鼓励自己,让你见笑了。^O^</p><p> …………</p><p> 一个人若能虚心的不断学习,那就是这个人最大的优点,但许多人并不总是能够虚心学习的。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这种精神非常好,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懂得越来越多,学习的劲头却越来越小了,尤其是一个人爬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就象爬山一样,他第一个爬到顶了,看看上面没有更高的了,看看下面呢,乌压压的都是人。他这时候就会有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就会觉得已经是“一览众山小了”,不用再学了,相反,别人都要跟他学了。于是,他开始走下坡路了。俗话说得好:“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p><p>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历史规律:“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em></em> <br/> 盖天地之道,日中必移,月满必亏,泽满则溢。人之道,泰则骄,逸则奢,骄奢既起,恶则随之,此所以召祸也。福则反是,所以积善得长享也。盖人之性,处艰困之中,莫不惕励恐慎。既得志也,则放逸纵情。故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霸吴者夫差,亡吴者亦夫差也。<em></em> </p><p> 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开始做得好的多如牛毛,但是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人却是少之又少。难道是因为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吗?飞猫认为: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情纵欲、骄傲自大,傲视他人与法纪、竭天下之财富以饱一己之私欲。如能竭尽诚意、惕励恐慎、克勤克俭,那么即使是敌对强大的对手也能形成一个集诚集智、敬人敬业的团体;傲视他人与法纪、奢侈享受,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君主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为此,人们反压在领导人身上的怨气、困难和责任却逐日增加,直至君主无法承负起不断累积的重担与压力,从而崩溃、失败或逃避责任。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p><p> …………</p><p>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大人物看小节,小人物看大节”。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古代荒淫无道的商朝末代皇帝纣王身边的三大贤臣(微子、比干、箕子)来分析。<br/> 微子,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同母兄。商纣即位后,统治黑暗,不务国政,淫佚奢侈,微子多次进谏,纣都不听。等到祖伊因周西伯昌修行德政,灭亡齐国后,担忧灾祸降落殷朝,便又来奉告纣王。纣王却说:“我生有命,难道不是在天吗?这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微子估计纣王至死也不能清醒,打算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自己又无法决断,便去询问太师、少师说:“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纣王在当今竟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唯妇人之言是从,扰乱败坏汤王的德政。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热哀于草野盗窃、犯上作乱,而朝廷大臣也互相仿效,违法乱纪,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协和的局面。现在,殷朝丧失国典,如同乘船渡河找不到渡口。殷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了。”微子继续说:“太师,太师,我将何去何从呢?我们的殷朝还能保住吗?你们无意告诫我,我如陷于不义,那么怎么办呢?”太师顺着说道:“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今天,殷朝臣民竟违背和诬秽上天旨意。现在,假使真能救治殷朝,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死了,国家还是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对此,微子不由感慨:“父子是骨肉情,臣主是义理连。所以父亲如果有过错,儿子屡次劝不听,就应随之而号哭;人臣如果屡次规劝,君主不听,那么从义上讲,人臣应该远离君主了。”于是,微子听从太师、少师劝告,远行离开了殷朝。<br/> 箕子是纣的亲属。在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吃饭饮酒之时,箕子就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这里开始,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由于纣王淫佚无度,箕子进谏,纣王仍不听。有人说:“可以离开了。”箕子说:“作人臣的向君主进谏,君主置之不理,便离他而去,这是张扬君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所以人们传颂他的曲子为《箕子操》。<br/> 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属,看到箕子进谏,君主不听,去做了奴隶,就说:“君主有罪过,而不能用死直言规劝,百姓将受害,那百姓有什么罪呢!”于是,就直言进谏纣王。纣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真是这样吗?”于是,纣王杀死比干,挖出他的心来验证。<br/> <br/> 周文王养兵蓄锐讨伐摇摇欲坠的纣王王朝,也是等纣王的这三位贤臣离开他身边之后才展开牧野之战,一战而定天下的。</p><p> 正如中国智慧古书《黄石公三略》所云:“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畏”、“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危,圣去则国乖。”<br/></p> 呵呵,有一点意思 呵呵,飞猫已越过了第五层境界,我才刚从壁上观的负一层境界,刚刚进化到第一层境界,惭愧啊惭愧。 有意思的东东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