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家”蜕变 “新浙商”向战略投资家转变
<P> 新浙商向战略投资家转变—— </P><P> 诗人芒克没有想到,以头脑精明著称的浙江商人,会邀请他到商业气息浓厚的杭州,参加一场诗人和画家之间的交流活动。
<P> 在前不久举行的“2006诗画印刷”活动中,芒克获得了两万元的“中国诗歌贡献奖”,他和梁小斌等一批诗人还被邀请撰写100部当代画家的评传。
<P> 这些活动,完全由一家浙江民营企业“三尚艺术机构”出资举办。该企业的董事长、胖胖的温州人王喆说,他们还将出资出版100部当代诗人的诗集或图传。
<P> 三尚艺术机构总经理陈子劲说,我们企业的艺术投资总计已经达到上亿元,而且全部是自有资金,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回报。而王喆却说:“我的收益大约在五到十年之后就会看到。”
<P> 一些早年间以“赚快钱”著称的浙商,正在完成从“炒家”到“战略投资家”的转变。
<P> 一张画也能抵几车皮浙江服装
<P> 第一代浙商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停留在“洗脚上田后的农民企业家”,没什么文化,但行动能力强,注重效率,对投资热点非常敏感,下手果断,回报迅速。近些年来,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浙商大手笔的“财富神话”屡屡传出,引发社会舆论的热议。
<P> 浙江以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而在全国著称,最早一批浙江企业的特点是“轻、小、民、加”,生产的常常是投入小、利润高的纽扣、领带、皮鞋等。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也鲜见成功的资本运作,而多是非常传统的“买房置地”。在市场经济的发源地温州,对房产等看得见的财富的兴趣远远大于股票。在温州人中,“股票不吃香”是人所共知的经济现象。“温州购房团”挟雄厚的资金实力,扫荡大江南北,成为近些年国内外关注的社会热点。所到之处,房价猛涨,舆论大哗。此后,又有浙江资金投资煤矿、水电站、水运业、棉花、字画等的各种“炒作”神话传出。以至于很多经济界人士称,得浙资者得天下。无论哪个城市、哪个行业,只要被浙资看上,一夜间就能汇聚巨额资金,很多原本不可能做的事马上变成可能,原来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市场立刻披上财富的光环。其融资筹资速度之快、眼光之准,令很多专业的资本运作机构叹服。
<P> 200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宏观调控的开展,受到房地产市场回落趋稳和煤矿行业“关转并停”等调控政策影响,大批浙江资金变现回流。据人行温州市清算分中心和金融机构电子联行往来情况测算,春节前10天外地累计汇入温州的资金,2003年到2005年分别为330亿元、350亿元和360亿元。而2006年一下子攀升到了440亿元。
<P> 在浙商面临“钱多了怎么办”的同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提出了要求。过去,浙江不少地方热衷于将自身定位于粗放型“国际制造业基地”,有人曾形象地描述“浙江货”——几个车皮的浙江服装,比不上一手提箱电脑芯片的产值。
<P> “我们艺术行业,不占土地,不损耗资源,完全靠头脑、灵感,创造的却是巨额的产值,一张画也能抵几车皮浙江服装。”王喆说:“而且浙江人杰地灵,完全有发展艺术产业的基础,这是在国际市场上真正能体现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
<P> 既要培养“生产力”和“买单者”,更要制定行业标准
<P> 有专家指出,已经有一批浙江民营企业开始进入“投资”的更高阶段,就是投资一个还不成形的市场,投资一批还未进入市场的生产力,投资一个还不存在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则。
<P> 王喆说,我们现在在文化事业上投的每一笔钱,看起来似乎和盈利毫无关系,但实际上都不会是白花的。
<P> 就在去年底,三尚艺术机构还投入五六百万元,举办了规模盛大的“意象武夷——中德两国艺术家首次面对面互动创作”大型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大批中德艺术家同吃同住,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P> 和对芒克等诗人的活动进行“投资”一样,这些社会活动并非纯粹的“公益行为”,而是“培育市场”,培养将来的“买单者”。同时他们也和不少年轻画家签约,培养“生产力”。
<P> 但是光有这些还只是“小搞搞”。他们认为,国内外的大批资金都愿意投资当代艺术的架上绘画,无论从创作者人数,还是购买力来说,中国都会是世界上当代艺术架上绘画最大的市场。但是从现状来看,中国的创作者尤其是青年画家“缺吃少穿”,还不为人关注,中国的市场主要还是迎合西方的口味,大量具有优秀内涵的“中国芯”作品无法在国际市场上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这些都显示出一个事实,这个市场尚处于开始阶段,对投资者而言,应该“逢低买入”,对资本运作机构而言,应该投资培养市场,甚至通过资本的力量,不仅培养市场的“上游”和“下游”,还应参与修改“行业标准”,以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P> 在中国不少传统行业,外国人赚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钱,中国人只能赚最少的制造环节的钱。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陈子劲认为,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和很多其他产品一样,在国际上被西方的标准所限制。只有那些符合西方人口味,或者说符合西方人对中国的想像的作品,如政治波普类的才能卖到好价钱,而真正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内涵的优秀作品却常常被忽视。只有改变这种国际市场划分格局,中国的艺术产业才能在世界俱乐部获得和其水平相称的席位。
<P> 找到国际视角和“中国芯”的最佳对接点
<P> “我们需要用世界的语言,表达中国的精神,打入国际视觉艺术市场。到收获的时候,我们就将成为这个市场的创造者之一,就能参与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就会成为这个市场最大的受益者,这就是我说的赚真正的大钱,而且是赚长远的大钱。”陈子劲说。
<P> 三尚艺术机构正在通过出版、办画展等手段,制作“水墨中国”、“油画中国”等能真正反映中国人文精神的主题艺术专辑,并希望能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找到国际艺术视角和中国精神内核,即“中国芯”间的最佳对接点。
<P> 王喆说,如果我们能使中国文化成为国际市场的主流,在国际市场上有我们的话语权,中国的艺术品就能像西方作品一样,变成“硬通货”。
<P> 出于对这种“战略投资”的认可,现在已经有很多浙江民间资金试图参与到他们的投资中来,还有一些银行、保险、担保机构也主动来和他们接洽,希望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
<P> 目前,在那些靠打火机、纽扣等小商品起家的“土得掉渣”的“草根浙商”身上,一种“战略投资家”的新形象正在逐渐冒出头来。
<P> 近几年来,浙江不少民企在政府“退二进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号召下,关注到了文化经济的巨大潜力。已经有不少原本从事建筑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开始投资动漫等新兴产业,有的在投入不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就已经开始通过品牌输出等方式,试图收回高额的成本。如搞建筑起家的中南集团,投资动漫产业,拍摄了《天眼》、《魔幻仙踪》等动画片,并已经在矿泉水、文具等行业进行品牌输出。但真正从战略层面上考虑投资布局,以几十年来计算回报周期的还极为罕见。有专家指出,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家精神和经营境界的一种提升</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