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的竞合战略分析
竞争与合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战略决策问题,如何与对手竞争,怎样与伙伴合作,既决定着企业的近期目标,也影响着企业的长期目标。在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的条件下,用博弈分析的方法研究企业的产量决策、新产品开发、市场进入、企业联合等问题,可为管理决策提供借鉴。全球经济发展趋缓,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经济的法则使得企业不得不认真考虑竞争问题。竞争对企业是残酷的,为了竞争有时又必须合作。善于竞争又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又敢于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合作时又有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的持久发展战略。用博弈论的观点对当前企业管理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说明竞争与合作对于中国企业如何融人世界经济大舞台的重要性。一、产量竞争中的竞合战略寡头市场上,少数几个大厂商生产一个产业中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品,提供一个产业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服务。诸如汽车制造、钢铁、石油化工、电器设备、计算机等产业,邮电通讯、大件运输、高级宾馆等服务业,都是典型的寡头市场。大企业的最优战略是在竞争中合作(竞合战略)。对中国石化这样的寡头垄断企业而言,经常碰到的管理问题是决定产量。因为过多的产量造成总供给大于市场总需求,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所以产量的大小会影响该产品的市场价格,这或许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例如,有两家企业A、B(假想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他们的产量决策都有两个选择:1000,2000。不同产量决策下双方的利润矩阵是:A/B 200 10002000 800,800 1600,6001000 600,1600 1200,1200当产量都是1000时,维持了一个市场价格P*,利润都是1200。可是其中一家企业发现在这个价格下多生产商品是有利的,于是决定增加产量到 2000,其利润可以增加到1600。而对方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选择了高产量,从而由于市场价格P低于原来价格P。, 造成双方利润的降低。虽然这个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最终还是出现了。即使他们经过理性思考与谈判后达成协议,以维持原来的产量和价格,但要维持协议,达到“双赢”,必须有有效的监督。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这个协议是很难坚持到底的。像欧佩克那样的卡特尔就是这样。因为卡特尔协定并不是一个纳什均衡,每个卡特尔成员都认为在不遵守协定、增加生产时会得到更多好处,结果是每个成员都只是能得到纳什均衡产量(2000)的利润(800)。它严格小于卡特尔产量 (1000)下的利润(1000)。寡头垄断企业可以通过重复性博弈来维持协议产量、维持低产利润。这时重复性博弈的均衡结果是(1200,1200)。重复性博弈能使对方明白合作与不合作的后果,从友好的姿态开始,体现出先礼后兵,不率先欺诈,维护双方的团结协作;决不放过对方的欺诈行为,用确定性的惩罚,告诉对方违背了合作协议必受惩罚,直到悔改为止;对悔改行为宽宏大量,既往不咎,对促进合作有明显的好处。要注意的是,由于一方多产获利的诱惑,合作受到很大的威胁,重复性博弈策略对率先违反协议者予以惩罚、对坚持合作者予以奖励、对诚心悔改者决不歧视,能保证了长期的合作。二、新品开发中的竞合战略根据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任何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存在都有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品真正为企业赢得利润的只有成熟期前后的一段时间。从企业的利润极大化目标出发,企业要保持高的利润水平,要么不断革新产品、尽力延长成熟期,使它成为能长期为企业牟利的拳头产品;要么不断开发新产品,让一个又一个新产品的成熟期连接起来,以维持企业的总体高盈利。这就是一个开发新产品问题。对同一行业的两家公司而言,谁先开发了新产品,谁就能开辟新的市场,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也很高,要有资金和技术上的准备才能进行。所以是否开发新产品,在什么时候开发新产品,都是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中常见的问题。若两家公司A、B都面临着产品老化、盈利下降问题。在中国已进入 WTO的今天,中国石油石化市场正是这样。到底是否开发新产品呢?如果都不开发,那么新的市场将没有他们的份额;如果两家都开发,在激烈的竞争中难免两败俱伤。如果只有一家开发,它将获得市场并取得利益,另一家则与市场无缘。假定他们的支付矩阵如下:B\A 开发 不开发开发 -100,-100 500,0不开发 0,500 0,0这其实是博弈论中的斗鸡博弈。这里有两个纳什均衡:如果A开发则 B不开发;如果B开发则A不开发。那么对A来说,到底应该不应该开发呢?有一个信息问题、机遇问题,如果它先抓住市场机遇抢得先机就取得了主动,竞争对手只能退却。市场就非A莫属了。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斗鸡博弈,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往往有一方要主动退让,但是这就意味着把市场拱手相让。这是有实力的企业所不愿意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谁有实力就可以吓退对方。可见企业应该苦练内功,练出过硬功夫来应付市场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实力相当的两家企业在世界各地抢占市场。一般来说,如果一方已抢占了某一市场,为避免冲突,另一方就想方设法去抢占另一个市场,而不要与对方竞争同一市场。三、面对外来进入者的竞争战略在产业组织经济学中,有一个市场进入阻挠。设有一个垄断企业已占领某一市场,称它为在位者。另一个企业则跃跃欲试,想挤入这个市场,称为进入者。在位者要保持其垄断地位,就必须阻止进入者。这时进入者有两种策略选择:进入还是不进入;在位者也有两种策略选择:阻止还是默许。现假定进入之前垄断利润为 3000,进入之后的寡头利润为1000(两家各得500),进入成本为100。支付矩阵如下:进入者\在位者 默许 阻止进入 400,500 -100,0不进入 0,3000 0,3000在这里有两个纳什均衡:进入者选择进入时,在位者选择默许(获利500)优于选择阻止(获利0);在位者选择斗争时,进入者选择不进入(收益0)优于选择进入(收益-100)。用决策树来表达这个博弈:在(1)中,如果进入者真的要进入市场,并作出某种表示(如新闻发布会等)。那么在位者只能默许。各得到寡头利润500。在(2)中,如果在位者真的要阻止市场进入并作出某种表示,吓退了进入者,那么,它就得垄断利润3000。那么上面的(1)、(2)哪个先发生呢? (1)先发生,市场就变成了寡头市场。(2)先发生,市场还是垄断市场。问题在于在位者和进入者的市场战略和策略。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有过无数类似的博弈。原来的中国市场几乎是中国企业的一统天下。三资企业的纷纷建立。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市场。但还有一些市场在国有企业的垄断中,如邮电、金融、石化、运输等。这些企业没有进入者的挑战,高枕无忧。直到国外企业的进入变得越来越现实,他们才醒来发现自己没有做好斗争的准备,要么仓促应战而败,要么默许别人来蚕食自己的市场。可见“狼来了”的信息威胁可否置信,是影响这个博弈的关键,不可置信的威胁,麻痹了大家的斗志。当狼真的来了时,只好束手就擒。四、企业的联合与重组战略参与博弈的局中人由于“个人理性”常常采取一些使自己达到利润极大化的决策和行动。如卡特尔成员、股民个人或追求市场占有的企业。但有时候纯粹的个人理性对大家都不利。就必须考虑博弈各方的“共同理性”,因为世界上很多的强强联合,使他们资金更雄厚、技术更先进、竞争优势更明显。其实在博弈中,局中人并不只是竞争对手,竞争只是博弈论中相互依存的一个方面。博弈中还有一个共同利益共同理性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竞争对手更多地看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有共同的兴趣和利益所在。通过企业联合、企业重组,不仅可以减少企业之间可能的交易成本,还能取得“1+1>2”的优势、获得最大的共同利益。1998年大港油田买爱使股份为“壳”,用市场化资本运作方式实现了企业联合。大港油田入主爱使股份后,通过资金重组,注入优良资产,使其成为主业明显、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据分析这次两大企业联合,至少有三个收益:一是大港取得了可以融资的壳,而且其融资能力还优于一般上市公司,估计1999年就融资8.7亿元;二是获得了税收优惠;三是所持有的股份增值。从这个具体的事例可见企业联合的好处,虽然他们双方原来并非竞争对手,联合后仍然显示出强大的优势。据有关方面统计,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已有23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对于竞争性行业来说,随着进口关税总水平的降低,这些企业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奋起抗争。作为中国市场的在位者,不仅要允许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更要做一个国际市场的进入者,勇敢地冲向世界市场。能躲开国际竞争的避风港已不存在,中国企业要么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强者竞争,要么在国际市场与国际强者竞争。大型企业走向国际经济大循环已经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迫到临头的现实,必须鼓足勇气,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国际国内的企业重组、投资扩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但必须注意捕捉市场机遇、注意规避市场风险,放出眼光,除弊趋利。企业重组要以集约化经营的概念审视眼前的机遇,资本扩张必须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优化重组为重点,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绝不能图虚名而落实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