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haitao 发表于 2003-5-30 15:29:00

金信系的研究资料

前期版面内对于伊利股份的MBO进行了讨论,伊利背后的金信系(金华信托及其控股企业)逐渐浮出水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金信的研究资料,供家人研究讨论。

qihaitao 发表于 2003-5-30 15:31:00

金信系--股市搬运游戏

--------------------------------------------------------------------------------

《新财富》杂志


  在这个复杂的关系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的核心,是两家角色不同的“金融公司”。一个是自然人公司间接控制的“金华信托”,另一个则是被认为是私募基金性质的公司-“上海邦联”。


  让我们尤为关注的是这家所谓“私募基金性质公司”的运作,它的许多资金来自于上市公司,并投资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既是其“股东”(或“出资人”),也是其投资对象,循环持股。“金华信托”所占股份和其它股东相差不大,却是这家“基金”管理人,所有权不多,却拥有控制权。

  资本运作在复杂的股权架构中间展开,大笔现金由下层的上市公司流向上层公司。表现形式包括:上市公司高价购买上层公司资产、向上层公司投资,或者委托理财。而上 层公司也由此向上市公司注入概念,令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数倍。

  委托理财的收益相当不错,最多时甚至占到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45%。上市公司因此有足够的利润支持高股价,同时保证其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

  以下我们分析“金信系”几个典型的案例。

  两条线索的核心-“金华信托”与“上海邦联”

  “金华信托”由家族企业间接控制。“金华信托”的第一大股东“金信投资”,由“金威产权”相对控股。“金威产权”则由葛一喜等自然人及工会持有。

  “金华信托”下属主要企业,有制药业的“康恩贝”,信息产业的“快威”,证券投资业的“上海邦联”(“上海邦联投资有限公司”),并且它还是“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

  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有私募基金性质的“上海邦联”。该公司于1998年成立,股东主要由上市公司组成,“金华信托”也是其原始股东,各股东基本上是平均出资。法定代表人徐涵江对媒体称,“上海邦联”为一家公司制的私募基金,“金华信托”是“上海邦联”的管理人。“上海邦联”的人员主要由“金华信托”原投行部人员组成(注:1998年,中国证监会颁发“关于向证券经营机构发放《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的通知”后,金华信托等信托投资公司没有取得承销资格,投行业务受挫)。

  “浙大网新”-现金不断流向上层公司

  “浙大网新”被“金信系”控制后,通过向上层公司投资、买入资产、委托理财等方式,令现金不断流向上层公司。

  “浙大网新”的前身为“浙江天然”(2000年12月更名为“天然科技”,2001年9月更名为“浙大网新”),主营羽绒制品生产和销售。

  高价收购上层公司资产

  在“金信系”获得“浙江天然”的控制权后,开始向这家上市公司高价售卖资产。2000年5月“金华信托”子公司“康恩贝集团”将下属两家制药企业直接或间接卖给该上市公司。“浙大网新”受让“康恩贝生物制药”98%股权和“康恩贝股份”41%股权,转让价格分别为1.08亿元和1.12亿元(“浙江天然”受让“康恩贝生物制药”和“康恩贝股份”股权的价格相当昂贵,它们账面原值分别为6389万元和6283万元,评估值则分别为1.27亿元和1.2亿元)。

  令人吃惊的是,“浙江天然”在受让“康恩贝生物制药”时,中间竟被一家公司转手获近一倍收益。2000年2月,“康恩贝集团”将其全资公司“金华制药厂”(即“康恩贝生物制药”)98%的股权转让给“华强企业”(“浙江华强企业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5724万元。三个月后,再转让给“浙江天然”时,价格则涨到1.12亿元。

  中间获利的“华强企业”可能是自然人控制的公司(在浙江省工商局和杭州市工商局未查到“华强企业”的工商注册信息。在一份“华强企业”的文件中,“华强企业”的全体股东签名为两个人,一个是胡季强,另一个签名潦草,无法辨认。并无公司印章,可能是一家自然人为股东的公司。董事长为胡孙胜)。

  向上层公司投资

  上市公司通过下属公司向“金信系”上层公司投资。2000年1月,“浙江天然”出资2550万元,投资“快威金网”(占85%股权)。两个月后,即通过“快威金网”向“金信投资”子公司“迪佛海博”投资345万元。

  2000年8月,“浙江天然”追加投资“快威金网”6000万元(股权仍为85%)。一个月后,又通过“快威金网”向“金信系”系下公司“上海金佰汇科技”投资2800万元。

  之后,“金信系”在加强对“浙江天然”控制的同时,也在“浙江天然”注入“浙江大学”高校概念,改名为“浙大网新”。2001年6月,“金信系”下属公司“网新控股”受让“天羽总公司”及“天声信息”各自持有的“浙江天然”19.7%、2.93%股权,成为“浙大网新”的第一大股东(“网新控股”2001年6月6日成立,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上市公司“浙大海纳”持股15%,而实际上 “金信投资”、“东阳泰恒”和“快威信息”则分别持有13.75%、13.33%和12.5%的股份,成为“网新控股”的实际控股股东)。

  “天声信息”又将1%“浙大网新”股权转让给“浙大创投”(“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这两家新股东均与“浙江大学”有关,使“浙大网新”有了高校概念,股价也再上顶峰(“天声信息”转让股权后持有13.84%“浙大网新”的股权,仍为第二大股东。在此前后,“金信系”还通过“金科创业”和“金威电子”分别受让了“浙大网新”3.71%和1.51%的股权,控股地位更加稳固)。

  在“金信系”控制“浙大网新”之后,便向其售卖资产,相关公司及自然人共获现金9500万元。2001年7月,“浙大网新”受让“金信系”下公司“网新控股”、“东阳泰恒”、“金信实业”和“快威信息”和自然人蒋忆分别持有的36%、30.5%、15%、12.5%和1%共计95%的“快威科技”的股权,转让总金额为9500万元(“快威科技”成立于1996年,原注册资本2000万元,在2000年1月至2001年6月期间进行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至1亿元)。

  特别值得注意“网新控股”,它在成立后仅一个月内,就成为“浙大网新”和“快威科技”的第一大股东,并将所持“快威科技”的股权卖给“浙大网新”。

  对“金华信托”增资扩股

  2001年底,三家公司先后发布公告,出资参与“金华信托”增资扩股。

  “朝华科技”、“浙大网新”各出资1亿元,各占“金华信托”9.8%股权。两家公司都声称与“金华信托”没有任何关联关系。实际上两家公司都和“金华信托”存在着间接关联关系。

  “浙江广厦”出资6400万元,加上原有的3600万元投资,累计1亿元,占增资扩股后“金华信托”9.8%股权。

  增资扩股后,“金华信托”不仅获得大量资金,下层公司持股也令结构更加稳固。大股东持股比例稀释,“金信投资”以13%的持股比例,仍为“金华信托”的第一大股东,加上“浙江广厦”、“浙大网新”、“朝华科技”、“天声信息”,累计持有“金华信托”45.36%的股权,控股地位更加稳固。

  委托理财与二级市场的投资

  “金信系”参与股票交易市场投资规模之大,介入上市公司数量之多,十分罕见。通过对1997年以来的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进行分析,“金信系”有大约二十家公司参与了股票交易,并出现在浙江广厦、特变电工、浙大网新、长丰通信等几十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而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多数有过出色的涨幅。

  “金信系”与“博时基金管理公司”

  “金华信托”是“博时基金管理公司”(1998年7月成立,下称“博时基金”)四大股东之一,持25%股权。“博时基金”共管理五家基金(“基金裕阳”、“基金裕隆”、“基金裕元”、“基金裕华”、“基金裕泽”),均为契约型封闭式基金。至2001年底,基金总规模75亿份。

  这样一种渊源,使“金华信托”与“博时基金”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博时基金”旗下的“基金裕华”,其前身为“基金金越”,是由“金华信托”管理的老基金“金信基金”、“金信受益”等合并而成,在扩募后基金管理人变更为“博时基金”。

  上市公司巨额资金委托上层公司理财

  “金信系”公司重仓持有的上市公司,将巨额的资金委托“金华信托”或其下属公司“金华金理”、“汇源投资”理财。

  “浙大网新”及其子公司2000年将共计7910万元资金委托给“金信理财”和“汇源投资”理财,获得收益2996万元。占“浙大网新”该年度净利润的45%。

  “浙大网新”2001年中期披露将6800万元委托“金信理财”理财,收益996万元。占“浙大网新”2001年中期净利润的24%。

  “特变电工”2000、2001年度两次披露委托“金华信托”理财,金额均为5000万元。2001年底,“特变电工”提前结束委托理财协议,收回本金5000万元,并获420万元收益(“中国证监会驻乌鲁木齐特派员办事处”在对“特变电工”的巡检过程中发现,“特变电工”将5000万元巨资委托“金华信托”理财,是在没有董事会决议的情况下进行的)。

  理财公司及相关基金投资上市公司流通股,获巨额利润

  在“金信系”控制性公司通过法人股受让进入上市公司之前,其系下理财公司或基金已在二级市场购入流通股,甚至进入十大股东之列。如在1998年“上海邦联”受让“特变电工”的法人股之前,“金华金威”已购买了大量的流通股,后来“金华金理”和“基金裕阳”也购买许多流通股。

  “特变电工”自1998年10月开始,投资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和新能源等市场看好的新领域,并于1999年7月5日在证券报刊登进入网络等高科技领域的宣传广告。一系列“利好概念”令股价飞涨,累计超额收益率曾高达115%。

  共有“金华金理”、“金华金威”和“基金裕阳”三家公司购买了大量的“特变电工”流通股。“基金裕阳”持有“特变电工”流通股在1998年底一度超过5%,达到5.52%。

  分别对其购买“特变电工”流通股的收益进行估算,“金华金理”利润约为700万元、“金华金威”获得约为4800万元,“基金裕阳”利润约为16000万元,合计获大约为21000万元。

  “浙大网新”投资热点项目涉及有线电视、互联网、生物制药和生物农药等领域,并于1999年9月3日至9月17日在证券报多次刊登广告,宣传投资有线电视、生物制药和生物农药领域。经过一系列运作,“浙大网新”股价猛涨,三年时间(1998年8月至2001年7月),“浙大网新”股票复权价格由10元涨至99.5元,最大涨幅近9倍,累计超额收益率达90%。

  在1999年6月30日至2001年3月9日期间,共有三家“博时基金”管理的三只“裕”字基金购买了“浙大网新”的流通股,分别是“基金裕隆、“基金裕阳”和“基金裕华”(其前身“基金金越”也曾出现前十大股东中)。

  分别对“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裕”字基金投资“浙大网新”的利润进行估算。

  “基金裕隆”利润约为1.2亿元,“基金裕华”利润约为2.2亿元,“基金裕阳”1.2亿元,合计获得约为4.6亿元。

qihaitao 发表于 2003-5-30 15:31:00

续上贴:
 制造利润配股

  “特变电工”和“浙大网新”,一方面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委托理财,另一面又不断地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特变电工”于2000年6月成功实施了配股,从证券市场筹集了2.76亿元。“浙大网新”于2001年2月实施了配股,从证券市场筹集了3.63亿元。

  “浙大网新”依靠非经常性利润取得配股资格并成功实现配股。其1999及2000年度净利润分别为6053万元和6594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利润后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约1400万元和867万元。股权转让和出售资产收益、托管收入、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和委托理财收益是“浙大网新”这两个年度主要利润来源。

  1999年度“浙大网新”股权转让收益1597万元、托管费收入450万元和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5100万元和出售资产收益约313万元,四项合计7460万元。当年净利润则为6053万元。

  2000年度“浙大网新”股权转让收益2075万元,委托理财收入2996万元和托管费收入1175万元,三项合计6246万元,扣除此三项收入及其它补贴收入等非经常性收入后的净利润为亏损867万元。

  “浙大网新”于1997年4月上市,经历了1998、1999两个会计年度。1998年净资产收益率调整后只有8.42%,要达到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的配股要求,“浙大网新”1999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必须不低于11.58%。“浙大网新”通过非经常性收益大幅提高1999年度的净利润,从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1999年度“浙大网新”净资产收益率为11.72%,最近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0.07%,刚好达到配股要求。

  “浙大网新”的配股申请,得到了中国证监会批准,并于2001年2月成功地实施了配股,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3.63亿元。

  浙江广厦的搬家游戏

  “浙江广厦”从1997年开始投资“金信系”上层公司,包括“金华信托”、“金信投资”;而“上海邦联”和“金华信托”在1999年分别成为其第二、三大股东。这种循环持股,使得它们的关系紧密相联。

  “浙江广厦”原是一家建筑业公司。1999年5月至2000年6月,“浙江广厦”股票最大涨幅高达346%,累计超额收益率高达90%。在股票大幅上涨后,陆续发布“利好消息”-投资网络、电信业(“上海邦联”还曾经购买“浙江广厦”的流通股,“上海邦联”1999年4月受让“浙江广厦”8.625%股权后,由于放弃1999年8月进行的配股,股权被稀释至7.7%,1999年底“上海邦联”持有“浙江广厦”的股权却上升至8.4%,说明“上海邦联”在1999年8月至1999年底期间,有过购买“浙江广厦”流通股行为,购买的股权比例为0.7%。1999年8月“浙江广厦”的股票价格在10元左右,1999年底在14元附近)。

  一年后,“浙江广厦”开始逐渐退出电信业和网络业,两年后,“浙江广厦”将电信业与网络业出售给第二大股东“上海邦联”,完全退出这些领域。

  之后又和母公司“广厦集团”进行资产置换,“浙江广厦”资产折价转让给“广厦集团”,而“广厦集团”的资产评估大幅度升值后再加价出售给“浙江广厦”。

  进入电信业,一年股价涨三倍

  一系列进入电信网络产业的运作,令“浙江广厦”股价在一年间涨了三倍。

  “浙江广厦”收购“环球网络”49%的股权。1999年10月,“浙江广厦”收购“环球网络”(“上海环球信息网络有限公司”)49%股份,成为“环球网络”第一大股东。

  由于“环球网络”主营因特网络接入服务(ISP业务),“浙江广厦”正是通过介入电信业而赶上了网络热潮,在这一“利好”消息公布之前,“浙江广厦”的股价已经大幅上涨100%。

  四个月后,“浙江广厦”投资成立“环球电信科技”(即“上海环球电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后改名“易通电信”),占55%股份。该公司2000年2月成立,另一股东为“上海电话”(“上海市电话发展总公司”),主要业务是经营各种电信业务的网上服务、咨询、销售等。

  “浙江广厦”从控股股东置入“国通电信”(“上海国通电信有限公司”)后,股价也涨到顶峰。2000年7月“浙江广厦”以“城市公司”100%的股权和“吴宁公司”100%的股权,分别作价2100万元,外加4900万元现金,合计9100万元的价格,从控股股东“广厦集团”置换进来“国通电信” 93%股权(“国通电信”还拥有“上海数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5%的股权、“环球网络” 6%的股权和“好多网络”29%的股权)。

  “浙江广厦”对“国通电信”进行增资扩股。2000年6月13日,“浙江广厦”以所持有的“环球网络”的 49%的股权作价5070万元,以“易通电信”55%的股权净值作价550万元,以及现金7380万元,合计出资1.3亿元对“国通电信”增资扩股,“浙江广厦”持股增至94.7%。

  股价在进入电信业“利好”的刺激下攀上顶峰。“浙江广厦”的股价在一年多时间里(1999年5月至2000年6月),股票最大涨幅高达346%,累计超额收益率达90%。

  另一方面,“浙江广厦”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信息技术业为3385万元,产生主营业务利润3096万元,主营业务利润率高达92%,如此暴利令人难以置信。

  在2001年9月“浙江广厦”完成新一轮配股,筹资5.98亿元。

  股价登顶,退出电信业

  在股价达到巅峰之后,“浙江广厦”开始退出电信和网络业。距离其进入这个行业只有一年多的时间。2000年12月,“国通电信”将“环球网络”55%股权以7345万元全部转让给“浦东电话”及“上海电话”,将“易通电信”35%股权以350万元转让给“上海电话”。

  一年后,“浙江广厦”又将“国通电信”出售给“上海邦联”,至此全部退出电信业。2001年12月,“浙江广厦”以2.3亿元将“国通电信”94.66%的股权转让给其第二大股东“上海邦联”。

  “浙江广厦”与母公司的“搬家游戏”

  “浙江广厦”的建筑业资产,与其母公司“广厦集团”的房地产资产,在2000至2001年间进行一次大交换。其间一些交易,对上市公司极为不利。

  受让“福楼置业”90%的股权,投资“广厦房开”。2000年11月,“浙江广厦”以现金1150万元的价格从大股东“广厦集团”购买“福楼置业”90%的股权。“福楼置业”净资产帐面值568万元,评估值1057万元,评估增值86%,90%的股权评估值为951万元,本次交易作价1150万元。

  同时,“浙江广厦”决定以现金5555万元增资“广厦集团”控股94%的“广厦房开” (“浙江广厦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44%股权。

  2001年11月,“浙江广厦”与母公司进行一次更大的交换。“浙江广厦”以四家子公司股权和部分资产(“东阳三建”100%的股权、“上海合力”90%股权、“重庆一建”51%股权、“中地建设”83%股权以及其它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与“广厦集团”的三家子公司股权(“国商地产”50%股权、“广厦南京置业”95%股权和“华侨饭店”90%股权)进行置换。

  “浙江广厦”以四家子公司股权和部分资产,调整后帐面值2.99亿元,评估值2.90亿元,作价2.90亿元;“广厦集团”的三家子公司股权,调整后帐面值7731万元,评估值2.28亿元,作2.58亿元。

  我们对“浙江广厦”与“广厦集团”历次资产置换进行简单汇总。“浙江广厦”置出给“广厦集团”的资产帐面合计3.4亿元,评估值为3.3亿元,评估升值率为负2%,作价3.3亿元,与评估值基本持平。而“浙江广厦”从“广厦集团”置入的资产帐面值为1.47亿元,评估值为3.27亿元,评估升值率为122%,作价3.49亿元,比评估值高出2247万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侨饭店”。其90%的股权调整后帐面值4446万元,评估值1.05亿元,作价1.35亿元。而且2000年11月“浙江广厦”持股45%的子公司“广厦房开”曾经持有“华侨饭店”90%的股权。在此期间,“广厦房开”将其持有的“华侨饭店”80%的股权转让给“广厦集团”,交易没有公告,价格也无从查询。但一年后,“华侨饭店”90%的股权,竟然又从“浙江广厦”的控股股东转让至“浙江广厦”,而价格已经涨至1.35亿元。

qihaitao 发表于 2003-5-30 15:32:00

金信系:“江浙第一猛庄”的前世今生

--------------------------------------------------------------------------------

证券导刊

  余凯

  地处浙江内陆、距杭州300公里的金华市,经济发展处于省内中下游水平,留给外界更多印象的是双龙洞景区和火腿。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却是名副其实的融资天堂,尽管佣金下调让营业部的日子开始难过,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券商、机构出现在这里。而来自金华本地、有着“江浙第一猛庄”称号的金华信托在资本市场上的叱咤风云更是让人对金华怀揣着
一种神秘的感觉。

  2001年,公司在全国性的信托投资公司整顿后顺利完成第三次增资扩股,资本金从3亿元增至10.18亿元,主要股东为通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省金华市财政局、浙江广厦(600052)、浙大网新(600797)、朝华集团(000688)、农产品(000061)、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东风科技(600081)。截至2001年底,公司总资产41.28亿元,净资产11.46亿元。

  金信信托的控制性股东为通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通和投资的主要股东为金威产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金华市财政局,其中金威产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由多名自然人共同持有。

  金华信托培养了金华第一代证券投资者。10多年前“金信受益证券”公开发行,募集的500万元资金全部投资于康恩贝制药公司和好来西服装有限公司,发挥了信托公司长期投资的功能;1992年,金华信托公开发行浙江省第一只共同基金——“金信基金”;同年,“金信基金”上柜交易,交易活跃,创当时国内每份基金单位的最高成交价8.27元,年交易量突破8亿元。

  小试牛刀后,金华信托继续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在1994、1995年的国债现货期货交易中,金华信托年成交额就一直保持在国内前十名。在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上,金华信托曾经一度进入全国前十强。

  在基金业务上,金华信托在全国第一批参与发起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和裕阳证券投资基金,成为其走向全国性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2000年“金信受益证券”和“金信基金”又与“温信基金”等老基金成功合并重组为“裕华证券投资基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在委托理财业务上,金华信托瞄准民间闲散资金保值增值的市场需求,先后推出了“人民币特约委托存款”、“集合特约委托贷款”等业务。

  在财务顾问业务方面,金华信托先后担任了“上海钢运”、“津港储运”等20多家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财务顾问,其中“上海钢运资产重组模式”和“津港储运借壳模式”的策划成功反响强烈,推动了国内资本市场企业重组并购业务的发展。

  而真正造就金信系江湖地位的则是其在二级市场和法人股市场上的大手笔。

  金信系参与股票交易市场投资规模之大,介入上市公司数量之多,十分罕见。通过对1997年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金信系有十数家关联公司参与了二级市场运作,主要成员包括金华信托、金信理财、金信电脑等,加上金华信托作为主发起人的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裕”系基金,金信系曾经重仓持有浙江广厦(600052)、轻纺城(600790)、宁波联合(600051)、巨化股份(600160)、特变电工(600089)、长丰通信(000892)、浙大网新(600797)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而在金信系持仓期间,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绝大多数都有过出色的涨幅。

  至于金信系对法人股市场的狙击,是以上海邦联为载体来进行具体操作的。1998年,国家开始对信托业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清理整顿。是年2月,金华信托、浙江商业财务公司、山西大同银星金店、上海强生集团联合联通国脉(600640)、大众交通(600611)、亚通股份(600692)、巨化股份(600160)、物贸中心(600822)、特变电工(600089)、宁波海运(600798)、钱江生化(600796)8家上市公司,几乎以均等的2000万出资共同组建上海邦联投资有限公司(UNI),总部设在上海,并由金华信托代为管理。1999年初,金华信托尽管被保留下来,但投资银行业务被停止了。投行业务受挫使得金华信托投行部负责人徐涵江及公司大部分投行人员毅然加盟了上海邦联,更确切地说他们成为了邦联的创业者。

  当时基于对全流通的预期,法人股市场一度火爆之极,上海邦联与涌金集团、上海新理益等民间机构一道,加入到法人股玩家的行列。此类机构在法人股流通前低价大量吃进,拟在流通后高价抛出,享受如转配股一般的暴利。据统计,上海邦联曾先后收购了浙江广厦(600052)、宁波富达(600724)、新中基(000972)、特变电工(600089)、大连国际(000881)、三峡新材(600293)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成为众所周知的法人股大鳄。

  不过,作为一家私募基金,上海邦联的趋利性决定了其屯积上市公司法人股并不仅仅是着眼于全流通所带来的巨额差价。上海邦联在操作中,实际上是利用自身的产业背景和专业优势,鼓动上市公司投资于金信系旗下的所谓优质资产和新兴领域。一方面实现套现,另一方面通过营造概念或阶段性的炒作热点,结合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信息优势,能为金信系在二级市场上的攻城拔寨起到内应的作用。凭借与多家上市公司“心手相连”的关系,上海邦联前几年在二级市场上叱咤风云、箭无虚发。其得意之作是1999年“5.19”行情,公司资金全盘杀入,获利丰厚。

  当然,上海邦联只是金信系的一个缩影。通过分析,可以得出金信系的典型运作模式,即:资本运作在复杂的股权架构中间展开,大笔现金由下层的上市公司流向上层公司。金信系成员企业收购上市公司股权,而上市公司也同时投资金华信托、金华投资、上海邦联等金信系上层公司,从而达到循环持股状态。比如,同为浙大网新的第二大股东和朝华集团的第三大股东的浙江天声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广厦的第二大股东东阳市泰恒投资有限公司均是金信系旗下几家关健的控制性公司。另外,上海邦联也先后收购了特变电工、新中基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而反过来,浙江广厦、浙大网新、朝华科技也参股金华信托。

  达到循环持股状态之后,金信系便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收购资产并加以整合包装,让其具有强烈的市场概念,然后将包装后的资产高价卖给这些上市公司。比如在金信系控制浙大网新(原名浙江天然)之后,便向其售卖资产,相关公司及自然人共获现金9500万元。2000年5月,金华信托子公司康恩贝集团将下属两家制药企业直接或间接卖给上市公司,浙大网新分别受让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98%股权和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1%股权,转让价格分别为1.08亿元和1.12亿元。而这两笔交易的价格相当昂贵,这两家医药公司的帐面原值分别为6389万元和6283万元,评估值分别为1.27亿元和1.2亿元。

  受重组、收购和兼并等因素刺激,金信系所染指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颇受追捧,而在金信系控制性公司通过股权受让进入上市公司之前,其自营盘以及下属理财公司或基金已在二级市场大量购入流通股,等到股价大幅上涨后伺机抛出,从而大举获利。由于这些上市公司自身又将公司资金委托理财给金信系的理财公司,其获利后又将利润返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融资能力也得到保证。比如,特变电工从1998年10月开始投资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和新能源,一系列“利好概念”令股价飞涨,累计超额收益率曾高达115%。期间,金信系旗下的金华金理、金华金威以及基金裕阳大量购买特变电工流通股,三家机构在这只股票上的收益估算有2.1亿元。浙大网新在1999年9月3日到1999年9月17日在证券媒体多次刊登广告,宣传投资有线电视、生物制药和生物农药等,一系列运作后,浙大网新股价从1998年8月到2001年7月,复权价格由10元涨至99.5元,最大涨幅近9倍,累计收益率达900%。1999年6月30日至2001年3月9日期间,又有三家“裕”系基金购买浙大网新流通股,估算收益高达8亿元。

  “这在金华信托或者金信系内并不是什么秘密”,据金华信托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因为这是金信系灵魂人物葛政追求的最高投资境界——“三赢”(上市公司赢、金信等投资公司赢、股民赢),当然在股价波动中,所有股民都赚钱不现实,但股价整体好于大盘——这是目标。”从金华一个小小的信托投资公司发展成资本市场上的强力机构;信托业整顿中成为全国唯一保留的市级信托公司,且拥有金华信托、金信证券两个资本平台;以数千万元资金调动多家上市公司及相关资源……金信信托的董事长、现年42岁的葛政充满神秘色彩。

  “乱世时能抓住机会,整顿时能提早收手。”金华的一位证券业内人士评价葛政,在第一次经济过热时,刚成立的金华信托也巨资杀入地产,1995年经济泡沫破灭时,注册资金仅3亿的金华信托亏损上亿,直接危及公司的生存,此时金华信托及时刹车,转向国债投资。在国家清理信托业前,将效益差的实业全部剥离出去,同时将投行业务提前转移到上海邦联,并在1999年树立金信系理念。这一系列动作使得在清理信托公司时,金华信托的资产质量好过国有的信托公司。业内人士认为,金信系之所以能调动众多上市公司的资源,有两大重要因素,一是金信系的地方资源成为金信系的一个支撑。二是其资本市场运作能力颇具号召力,上市公司及关联利益体比较认可金信系的运作思路。

  眼下,公司又开始了新的创业。尤其是2002年7月18日,金信信托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推出了北京新奥特科技大厦集合资金信托项目,募集期15天,计划募集资金2000万元,所募集资金全额贷款给北京新奥特公司,由新奥特公司项目用地作抵押,金信公司还将对项目资金运用严格监控。此次集合类项目将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收益,预计投资者收益在4.32%左右。因公司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完备和良好的信誉,7月18日一天,公司即与40位投资者签订了集合资金信托合同。

  在浙江信托业调整中,金华信托是最大赢家,按照规定,浙江中西部的信托公司营业部原则性的划给金华信托兼并,组成新的金信证券。金华信托增资扩股后资本金达到10.18亿元,是金信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另外,随着涌金等股市大鳄纷纷淡出二级市场,上海邦联也正在力图打破原有的操作模式。从2001年开始,公司便已经开始淡出二级市场,转入以实业为投资重点,且偏向于国有企业。上海邦联认为,证券市场投资结构不断变化,投资风险不断加大;而实业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国有企业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这会造就更佳的投资机会。显然,实业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相比,收益机会更大些。

  近来,金信系又有新的动作。2002年11月15日,长丰通信(000892)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第二大股东重庆市涪陵华信实业有限公司拟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国家股股权110,126,400股(占总股本的26.61%)和96,000,000股(占总股本的23.2%)分别转让给卓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该协议若获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卓京投资和金信信托将依次成为长丰通信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另据最新消息,金信信托与香港第一上海融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首开加入WTO后浙江省地方金融对外开放的先河:与外方发起设立浙江第一个中外合资基金,把旗下的金信证券适时改造为浙江首家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

  至于金信系主体金信信托,其发展目标是成为一家以信托理财业务为核心,以证券业务、基金管理业务为两翼,以投资参股保险、期货等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功能齐全,能综合运用资本市场各类资源的非银行金融服务控股集团。

qihaitao 发表于 2003-5-30 15:33:00

浙大网新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后面

--------------------------------------------------------------------------------

南方都市报




  浙大图灵是浙大网新下属子公司,为联想代理商。金信自1999年进入后,多方运作将其包装成浙大系上市旗舰

  解剖浙大系

  从最初制售羽绒纺织品的“浙江天然”到“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的“天然科技”,
再由天然科技摇身一变而成“浙大系的上市旗舰”,在“浙大网新”令人眼花缭乱的连串资本运作的背后,满眼都是金信那只擅长运作的手。

  金信系渗入

  金信系通过博时旗下几家基金参股“浙江天然”,并由一系列股权变动成为实际控股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金信系粘上“浙江天然”,最早是在1999年,“基金裕隆”通过二级市场持有“浙江天然”164万股,以第6大股东的身份出现在中报中。众所周知,“基金裕阳”、“基金裕隆”、“基金裕元”、“基金裕华”以及“基金裕泽”这五家契约型封闭式基金,均属1998年7月成立的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金华信托”则是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同时也是这几家基金的发起人之一。

  一系列的动作首先在“浙江天然”的股权变动上展开:1999年10月,金华市天声信息产业投资公司(“天声信息”)从“浙江天然”第一大股东绍兴市天然羽绒制品总公司(“天然总公司”)手中受让了4800万股法人股(占20·04%),成为“浙江天然”第二大股东。1999年底,“基金裕华(基金金越)”、“基金裕阳”、“基金裕隆”也全面进驻“浙江天然”,“金信系”实际控制的股份已经超过第一大股东“天然总公司”。

  “天声信息”就是金信系渗入“浙江天然”的一只手,公开资料显示:“天然总公司”持有“天声信息”35%的股份,系其第一大股东,“天声信息”的主要经营范围为高新技术及有线电视网络产业的投资及开发,法定代表人王菲,2000年下半年改名浙江天声信息产业投资公司。而记者了解到:这家于1999年8月13日登记注册的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法人代表已变更为顾锦荣,登记住所为金华市西华街111号5楼。而金华市西华街111号也正是金华信托的所在地。

  资金流向金信系

  打着向高科技投资的幌子,浙江天然通过配股圈钱3·63亿,流入金信腰包

  在金信系、浙信系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温鹿木子、温东经济、温信投资等温州系机构全面进驻“浙江天然”之后,“浙江天然”开始了向“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领域的频繁投资动作,大量现金也随之从上市公司流向“金信系”的口袋。

  2000年1月,“浙江天然”出资2550万元,投资“快威金网”(占85%股权)。两个月后,即通过“快威金网”向“迪佛海博”投资345万元;2000年8月,“浙江天然”追加投资“快威金网”6000万元(股权仍为85%)。一个月后,又通过“快威金网”向“上海金佰汇科技”投资2800万元。有研究指“迪佛海博”和“上海金佰汇科技”实际上都是“金信系”系下公司。

  2000年5月,“浙江天然”分别以1·08亿元和1·12亿元的价格受让“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98%股权和“康恩贝制药股份”的41%股权。以股权的账面原值分别为6389万元和6283万元,

  经评估后就大幅上涨到1·27亿元和1·2亿元,股权的转让方,“康恩贝集团”同样被指是“金华信托”子公司,而且,2000年2月,“康恩贝集团”将“金华康恩贝生物”98%的股权转让给“浙江华强企业投资公司”时,转让价格为5724万元。三个月后,再倒手转卖给“浙江天然”时,价格则涨到1·08亿元。从中获利的“华强投资”,公司两股东之一为胡季强,胡的公开身份是“康恩贝集团”董事长,并一度出任“浙江天然”的董事。

  从2000年到2001年中期,“浙江天然”及其子公司又先后将7910万元和6800万元资金委托给“金信理财”和“汇源投资”理财,并分别获得收益2996万元和996万元。这些收入成了“浙江天然”利润的重要来源。

  2000年,“浙江天然”改名“天然科技”,据说就是在向信息产业领域投资的过程中,浙大与“浙江天然”之间有了技术上的合作,而“浙江天然”在信息产业领域的投资布局是吸引浙大的重要原因。

  与浙大携手

  网新控股借壳浙江天然,但金信系通过巧妙布局牢居控股股东之位

  借壳尘埃落定之后,记者听到来自浙大系内关于重组的说法是,当时浙大校长潘云鹤认为,浙大计算机应用学科历来被认为是全国一流,有必要建立一家浙大自己的计算机公司;而潘云鹤一向反对用教育经费办公司,因此浙大决定通过资源重组来实现这一愿望,由此才有“浙大网新”借壳“浙江天然”的举动。不过,如果根据这些活动中,当事各方的股权对比历史事件重头进行梳理,却很难说“金信系”不是借壳事件的主导者。

  2001年6月6日,注册资本2·4亿元人民币的浙江浙大网新信息控股有限公司(“网新控股”)成立,法人代表是浙大校长潘云鹤,“网新控股”包括九个股东,金信系拥有的股份包括:“金信投资”持股13·75%,东阳市泰恒投资持股13·33%,可以划到浙大系下的股份包括:上市公司“浙大海纳”持股15%,“浙江快威信息”持股8·13%,“浙大计算机工程中心”持股8·33%。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金信投资”掌控“东阳泰恒”90%的股份,而2001年5月11日才匆匆成立的“浙江快威信息”则由赵建、陈平、陈纯、郁强等20个自然人出资组建,这些人多是浙大系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此外,浙江大学和“金信投资”分别拥有“浙大计算机工程中心”35%和25%的股份。因此,“网新控股”这个资本运作平台,股权上大致是金信系、天然总公司和浙江大学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方控制的股权之比分别为29·16%:27·08%:26·05%,金信系还略占优势。

  2001年6月20日,“网新控股”以2·1亿人民币的代价,受让“天然总公司”持有的“天然科技”法人股6730·52万股和“天声信息”持有1000万股。“网新控股”持有“天然科技”7730·52万股,占总股本的22·63%,成为第一大股东;浙大创投公司同时受让“天声信息”持有的350万股法人股。

  这样,看起来来自浙大的力量掌控了“天然科技”,不过,另一个布局早在此前的5月底就已悄然完成:第三大股东浙江中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将5·56%和3·71%的股份转让给了深圳市瑞银润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浙江金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后者主要由金信系的广厦集团出资,金信系在“天然科技”中的地位实际已无人可及。

  借壳玄机

  通过资产重组天然科技变为浙大网新,同时与金信有关的三家基金获利4.6亿

  从2001年7月4日开始,获得浙大高校概念的“天然科技”,开始了大手笔的资产重组。

  “天然科技”同时通过购买、增资、受让、组建等方式开始全面进入IT领域:投资9500万元受让浙江快威科技有限公司95%的股权;增资1.2亿元人民币至北京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占其80%股份;投资6650万元重组图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3400万从浙大海纳手中受让“海纳快威”,并增资2600万元;出资1039万元受让浙江宇通的94·4%股权;出资900万元和浙江快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浙江浙大网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占90%股份;增资1650万元至喜思软件有限公司。

  2001年9月10日,“天然科技”正式更名为浙江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大网新”)。11月,“浙大网新”出资1亿元,参与“金华信托”的增资扩股,占其9·8%的股权。此后的半年多时间,“浙大网新”开始消停下来,按照该公司有关人士的说法,是进入了资源整合的阶段。

  不过,在种种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后面,值得注意的是,从1998年8月至2001年7月的三年时间里,“浙大网新”股票复权价格由10元涨至99.5元,最大涨幅近9倍,累计超额收益率达90%。有研究者估算仅与金信系有关的博时公司三家基金在二级市场上获利达到4·6亿元。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27 14:39:00

“江南第一猛庄”中报背后:信托、基金谁主沉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徐可强、张彦   

    最近郑炜的心情不错。
  作为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信信托)突出成长型证券组合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执行经理,当家“操盘手”郑炜6月交出的是一份信托业内近乎令人生疑的中报:半年收益率9.29%。其它年收益率多在5%以下的、被用于贷款项目的同期资金信托计划,与之相比,顿时黯然失色。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金信信托的证券投资资金信托计划收益率直追众多专业基金管理公司业绩。据统计,已经有至少7支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信托计划先后面世。
  被原央行非银司司长、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称为“合法的私募基金”的证券投资资金信托,已经鲶鱼一般游入基金池塘,搅动池水波澜。
  如何兑现:17%收益率
  让郑炜如此自信的原因要追溯到半年以前。
  2002年11月15日,经人民银行核准,金信信托推出金信信托突出成长型证券组合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曾被业内称为“江南第一猛庄”的金信信托筹得资金8013万元。
  在该计划中,金信信托承诺,除每年收取1%的手续费和0.5%的管理费以外,在到期总收益率低于16%的时候,将不收取业绩报酬。郑炜称,当时金信信托透露的预期收益率在17%左右。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
  当时证券市场正处于低迷阴霾之下,而信托公司经历五次整顿后,此刻推出风险莫测的证券投资资金信托计划,一旦失手,信托行业的信誉将芨芨可危。爱建信托分析人士称,折算后金信信托的年收益率在7%左右,“并不算高”,但将23个月的收益率加成后高调宣布,金信信托未免有哗众之意。
  郑炜判断“大盘处于低位是建仓的好机会”,遂挥军银行、汽车板块,借之后的反弹东风,颇有斩获,六个月内盈利744万元,资金信托收益率达到9.29%,在信托业内风头一时无两。相对应地,同期上海某债券基金投资信托计划一期的收益率仅为3.48%。
  金信信托的成绩,长期是否经得起推敲,现在还不到判断之时。
  据国泰君安研究所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场中71支开放式、封闭式基金中共有70支存续期超过6个月,这些基金的6个月净值收益率平均值为10.56%,有41支基金的净值收益率超过9.29%。其中,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的6个月净值收益率达到22.14%!
  对此,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江辉认为,钢铁、汽车、银行等板块在基本面利多的刺激下股价大幅上扬,是多数基金业绩骄人的根结所在,而他们管理的基金兴华持有宝钢股份、招商银行等板块龙头股,上半年的净值增长接近20%!
  郑炜也直认,虽然业绩尚算满意,不过在长虹股份上的操作失手是该信托计划业绩稍逊部分基金的主要原因。
  信托基金销售“倒挂”
  在证券信托与基金业绩相近的背后,是两类产品销售上冰火两重天的截然不同之境况。
  据郑炜介绍,由于金信信托受制于一法两规,不得不仅仅在浙江金华地区销售产品,“但超过8000万的销售成绩,在当地可谓罕见。”
  与郑炜信心十足相对照的是,6月13日百瑞信托推出的瑞信证券投资资金信托正式进入销售期。另外,中煤信托、外贸信托、爱建信托等公司也在准备发行自己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计划。
  据悉,5月底上国投推出第二期基金债券组合投资资金信托计划,在预期年收益率仅为3.5%的情况下,销售依然可圈可点。
  在证券投资资金信托计划销售日渐火爆的映照下,基金的销售和交易面临每况愈下尴尬处境的状况则越发明显。
  一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现有开放式基金几乎都面临封闭期结束后,尤其是在净值有了相当程度的增长之后,投资者较大额度赎回的问题。当记者就此向博时、长盛、南方等基金管理公司求证时,各方均未否认赎回问题的存在,但也未向记者作出相应解释。
  另一方面,不存在开放式基金赎回问题的封闭式基金,则遭遇市场阻击。
  尽管净值增长迅猛,但在二级市场,封闭式基金的流通价格则存在普遍的折价现象。以净值1.20元的基金兴华为例,上交所二级流通价格仅为1.03元左右,折价率在14%以上。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现象愈见严重,流通价格在0.70.8元的部分基金甚至出现了20%以上的折价比率,表明投资者开始抛弃封闭式基金的迹象已经隐约可见。
  记者就这一现象向证监会有关部门求解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投资者可以随时查询有关基金净值,而且要求各管理公司每季度公布基金持有股票的头寸;开放式基金可以赎回,封闭式基金有交易所打造的二级市场,流通性都能得到保证。与此相比,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资金信托每年仅需公布一次信息,而且没有要求披露净值的规定,信托产品的可流通性又非常差。“无论如何,从各种条件看,基金都明显优于信托计划。”
  但至于为何出现市场表现倒挂,证监会该人士表示,“不清楚”。
  原央行非银司司长、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称,信托投资证券符合现有法律法规,具有其固有的生命力。但夏斌同样未对所谓“合法的私募基金”为何热卖作出解释。
  风险未卜
  业内人士则称,虽然基金的净值增加较快,但其灰色的历史与混沌的未来都导致了投资者弃之而去的结果。
  上海市某银行的一位人士称,该行在代理销售某开放式基金时,曾经要求行内工作人员购买相当额度的基金。
  “在可以赎回的时候,马上就赎回了。”
  该人士称,“对于该基金未来的走势,以及可能的收益率,我一点把握都没有。”
  基于不乐观的大势判断和未来不确定的收益,对开放式基金,该人士选择了落袋为安。
  而封闭式基金在基金景宏等“问题基金”黑幕的阴影下,现在也只能向隅而泣。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江辉称,虽然封闭式基金在今年上半年净值有了长足进展,但由于曾经受到的伤害太深,目前多数净值仍在1元面值以下,断绝了分红的可能性,因此投资于此类资金的机构退身而出的选择,也就合情合理。
  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在被问及为何抛弃封闭式基金时,不约而同,都选择了沉默。但业内人士称,某些封闭式基金扮演“接盘手”角色的行为,已经伤害了整个行业。
  另外,郑炜也称,金信信托在设计方案时宣布超过16%才进行业绩分成,就是向投资者暗通款曲:金信信托会不遗余力地争取最高的收益率。
  不过一件事总是有着辩证的两面。据记者从各方得到的反馈显示,信托公司承诺的进行业绩分成底线的预测收益率,也被投资者认定为该计划最低的收益保证。尽管信托一法两规规定信托公司不得保底信托收益,但这类被理解为“准保底”的预测收益率,也是吸引投资者热切目光的一部分原因。
  郑炜在解释这一问题时表示,金信信托十年间在金华地区打造出来的信誉无与伦比,是任何基金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
  在向投资者推介信托计划时,金信信托做过年收益率8.5%以上的预期。而关键的是,“投资者相信我们能够做到。”据了解,金信信托1991年即推出过“金信受益证券”、“金信基金”等金融产品,其搏击证券市场的高超财技颇为引人注目。
  上述购买上国投二期投债券基金信托计划的投资者也曾对记者称,他分析信托公司推出证券投资信托计划为数仍然不多,而且额度不大;即使在操作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为了维护刚刚建立起来的信誉,信托公司也会至少按照预期的收益率支付投资者本息。
  “就算打落牙齿血吞,信托公司也不太可能要我们承担投资失败的损失。”这位投资者如是说。
  上海市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欣欣,也认同这位投资者的观点。但王同时指出,如果信托计划大规模推出后,信托公司是否能够铁肩担道义,并且有能力承担起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的风险,则为未知之数。“一旦一个项目出现问题,后果也可能很严重。”
  对于信托公司证券投资资金信托计划的潜在风险,记者向证监会和银监会质询时,两家管理部门均未表态。
  但据业内人士称,计划于本周进行审议的《证券投资基金法》(草案)二审稿,重点对信托型基金相关当事人的行为进行了规范,突出了基金财产的独立性。
  证券投资资金信托,已经鲶鱼一般游入基金池塘,搅动池水波澜。

qihaitao 发表于 2003-7-4 09:12:00

“金信系”突然入股金地集团意欲何为?

武汉证券   余凯

  本周二,金地集团发布公告,公司境外法人股股东深圳控股有限公司分别将其所持股份协议转让给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通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最近两年,信托公司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早已是司空见惯。对于金信系而言,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金信信托在去年获重新登记之后,曾与卓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一道受让了长丰通信的国家股股权(该协议获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金信信托将成为长丰通信的第二大股东)。随后,金信信托于今年3月动用了2.8亿元现金,拟收购呼和浩特市财政局所持伊利股份2802.87万股股份,直指伊利股份这家国内乳业巨头的第一大股东宝座,其手笔之大令人瞠目。

  不过,如果说前两次收购行为金信方面是在“受人之托”,那么此次金信信托联同其控制性股东通和投资收购金地集团,似乎另有他图。因为早在2002年8月,刚刚重新核准登记的金信信托开始为北京新奥特科技大厦地产项目发放信托产品,随后又发放了广厦金华时代广场/时代花园项目信托产品,募集1亿信托资金用于广厦集团在金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2002年12月,金信信托发放投向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项目的信托产品,募集1.4亿信托资金用于金信信托本身的地产投资。今年1月,金信信托为台州锦绣花园房地产项目发放2000万信托产品;今年3月,金信信托为台州市信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放贷款,资金专项用于台州之舫园房产项目的开发建设。至此,金信信托针对房地产投资先后发放了5只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达到3.9亿元。

  应该说,信托资金介入地产业,源于 2002年底银行对地产业的信贷紧缩。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便开始纷纷借道信托公司募资解急。自金信信托成功为北京新奥特科技大厦发放1亿元集合资金信托后,新华信托、北方信托、中煤信托、湖南信托、百瑞信托、深圳国投等10多家信托公司纷纷推出针对地产投资的集合资金信托。毕竟相对银行贷款而言,房地产信托计划的融资方式可以降低房地产企业整体融资成本,节约财务费用,而且期限弹性较大,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不提高公司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可以优化公司结构。

  而另一方面,房地产业的高额收益和较短的投资周期都满足了信托的要求,据统计,目前国内已开发的19只地产类投资信托产品信托期都在3年以内,收益率最高的是金信信托房地产组合投资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达到8.4%,而预期收益率在4%以上的信托产品达到16只,预期收益率最低也达到3%,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国债投资收益率和企业债投资收益率,对民间资金具有较大诱惑力。据了解,金信信托在房地产项目信托方面的大手笔主要就是源自其青睐地产投资的稳定收益。

  基于房地产企业对信托计划的热衷,金信信托自然乐此不疲,而此次收购金地集团的高明之处在于:金地集团除了在深圳本地有众多的房地产项目之外,在北京和上海亦分别有大手笔的房地产投资,尤其是在北京,金地集团作为外来户,如今已发展成为京城地产界一支不容忽视的有生力量。显然,成为金地集团的股东之后,金信信托的房地产信托业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一方面金地集团旗下房地产项目的融资很可能主要通过房地产信托的形式,并交由金信信托来完成;另一方面,深圳、北京和上海是国内房地产最发达的三座城市,其业务拓展的空间也是最大的,如果在这三地的房地产信托产品运作成熟,对于金信雄霸房地产信托市场无疑是非常关健的。

  看来,金信系对投资热点的把握极有创意,而且手法一流,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bralzh 发表于 2004-2-2 11:24:00

我正需要该方面资料,非常感谢!


是否有最新的或更完整的金信系资料?等待拜读。或发给我bra-lzh@263.net

nokia6510 发表于 2004-7-3 21:09:00

好贴!

zhfeb 发表于 2004-7-9 09:06:00

goo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信系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