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近期发布的研究结果
--<FONT color=#1a1ae6>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近期发布的研究结果<BR><BR><BR>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于近期发布的研究结果。<BR><B>高中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瓶颈</B> <BR><BR> 研究表明,1998年至2002年,我国高中到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从46.1%上升到83.5%,增加了37.4个百分点;而初中到高中的升学率从50.7%上升到58.3%,仅仅增加了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和县镇的普通中学数分别增长了0.6和6.4个百分点,而农村普通中学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降低了7个百分点。2002年,全国城镇人口占39.1%,农村人口占60.9%,但农村的普通中学却只占49.6%,城市中学数量首次超过农村。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的不平衡和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瓶颈。以2001年为例,全国初中进入高中的升学率仅为52.9%,这意味着,有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入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的竞争非常激烈。<BR><BR><B>高校扩招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B> <BR><BR> 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增长了两倍,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也从38.31%增加到43.95%,平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中女性人数的增长,并不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的男女平等,在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中,多数女生主要进入了中专和大专,而在本科以上阶段的性别差距较大。<BR><BR> 根据2000年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阶段的男女比例,中专是唯一女生高于男生的教育阶段,大专阶段男女比例大致相等,本科阶段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60.6%和39.4%,而研究生阶段,男女生的比例则分别为67.4%和32.6%。在普通高等学校,从1998年到2002年,女生在不同学历层次中所占的比重都有所增加,女博士的比例增长最快,4年间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BR><BR><B>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B> <BR><BR>研究表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而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的农村学生的比例为22.3%,比1990年减少了5.7个百分点。<BR><BR> 而与此同时,课题组对2003年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的高校在校生的调查表明,2003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占到63.3%,高于2001年这一比例7.9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新增加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BR><BR><B>城乡之间巨大差距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教育差距</B> <BR><BR><BR> 研究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1.5%和16.3%;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1.5%和32.4%;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和21%;中专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8%和13.2%;大专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2%和11.1%;本科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02%和5.63%;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001%和0.323%。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BR></FON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