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ongzou 发表于 2003-5-29 08:22:00

证券大案暴露公司管理漏洞 北京证券不良资产知多少?

2003年5月28日 11:02

  对于广为流传的“明天系入主北京证券”一事,业界早已纷纷扬扬。有消息称,“明天系”本来要在今年春节后就要进驻北京证券,但不久又传来消息说,可能因为受让价格等因素最终没有达成协议。
  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电话与北京证券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有关人士确认此事。他告诉记者,目前,北京证券不知道有此事。看来,明天系入主北京证券的“美好姻缘”面临“不可能”似乎已成定局。
  北证的历史虽然不很显赫,但也颇受人瞩目
  虽然明天系暂不能“入主”北京证券先告一段落,但明天系如此钟情于北京证券,也是有原因的。
  北京证券的历史虽然不是很显赫,但处于“皇城根”下,也颇受人瞩目。据北京证券自己介绍,该公司“先后取得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股票主承销商资格、股票质押贷款融资资格、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融资资格、网上证券委托业务资格、综合类证券公司资格、经营外汇业务资格和经营外资股业务资格,是全国少数几家同时具有以上几项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之一,并被推选为中国证券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作为北京证券股东之一的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则常以此为荣。这似乎是北京证券股东心态的反映。
  来自北京证券股东之一北京海国投的资料显示:北京证券于1997年底由北京证券有限公司和北京财政证券公司合并而成。1999年末,北京证券经过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增至15.15亿元,股东单位有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首都钢铁工业集团总公司等21家。
  据了解,北京证券自1997年重组以来,经过四年的基础建设和业务开发,已开始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止2001年12月31日,共主承销及参与承销股票80余只,1999年,承销新股数量达到全国第六位。该公司还参加和筹备了兴华证券投资基金等四只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发行以及大量的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有如此“优势”,北京证券自然被资本市场上嗅觉敏锐、眼光超前的“明天系”相中。
  青岛澳柯玛:我要转让北京证券股权
  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银河、海通等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及市场势力的扩张,有传言称,北京证券的部分股东如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对北京证券长期以来积弱状况表示出了自己的不满。
  在北京证券公司的网站上,记者看到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出资8000万,占有5.28%的股权。
  5月13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孙武。孙武介绍,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五六月份参股北京证券以来,公司仅在2001年收到过北京证券汇来的红利100万元。他说,鉴于北京证券较差的投资回报,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着手转让所持的北京证券的股权。具体转让情形正在商议之中。
  记者又求证于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刘翔宇。刘翔宇称,北京燕京啤酒在其中只是一个小股东,对此事不好作评价;即使是大股东,我们也不作评价。即使我们要说话,也只在北京证券的股东大会上说话。并希望记者找北京证券公司董事会秘书核实。
  记者5月15日记者又电话采访了北京证券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相关人士。他告诉记者,公司对此不作评述。
  证券大案暴露公司管理漏洞
  就在记者获知相关信息无门的时候,一桩有关北京证券的京城大案进入到记者的视线之中。
  2003年3月28日,北京二中院一审以挪用公款罪、合同诈骗罪分别判处原北京证券公司小西天营业部总经理史新纪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副总经理晏宇庆20年有期徒刑。没收两人全部财产,继续追缴违法所得。
  据京城主要媒体的报道,1996年4月,史、晏两人在分别担任北京证券小西天营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期间,与在该部开户的某电子通讯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平相识,由刘平介绍并一手操办,小西天营业部与湖南某证券交易营业部签订了分销国债的《委托代理有价证券协议》。根据协议,小西天营业部销售国债的资金转入刘平指定的账户从中获手续费。
  1997年4月,小西天营业部代销的湖南证券交易营业部证券国债陆续到期,刘平未将售券款按时全部返还营业部,无法向客户兑付到期国债。后刘平提议由其再拉客户到营业部购买国债,用以弥补1.98亿余元国债的资金缺口。史新纪为躲避查账,让刘平空开了数个法人账户,挪用客户认购的国债,以回购的方式,把国债抵出、套取资金,入到刘平指定的账户。
  1997年3月至1998年8月,史新纪、晏宇庆使用上述手段,先后吸收56家客户资金,共计5.22亿余元,除用于弥补1.98亿余元资金亏空外,尚有37家客户的3.55亿余元被史新纪、晏宇庆挪给刘平使用,至今未还。给营业部造成3.64亿余元的损失。
  为追回以国债回购方式挪用给刘平使用的客户资金,在刘平的提议下,1998年5月至7月,史新纪、晏宇庆以营业部的名义,为刘平作为负责人的北京某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从银行支行获取承兑汇票和贷款,向该支行出具了1.726亿元虚假的国债代保管协议、保证书、承诺书等,致使上述五单位获得银行承兑汇票,贷款共计1.65亿元,除收回贷款100万元外,尚有1.64亿元未追回。
  记者注意到,此案发生于北京证券公司合并前后。当时,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底由北京证券有限公司和北京财政证券公司合并而成。北京证券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88年4月27日成立的北京市证券公司;北京财政证券公司是1993年由北京市财政局出资设立的国债中介机构。1999年末,北京证券经过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增至15.15亿元,股东单位有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首都钢铁工业集团总公司等21家。
  而据知情人士介绍,当时此案爆发后,为了救急,时任北京证券的大股东——北京市财政局拿出1亿多元,后来,这部分资金转为了对北京证券公司的出资。
  北京证券不良资产知多少?
  业内人士指出,从以上案件及相关信息分析,北京证券的不良资产确实到了要认真对待的地步了。
  另据一位离职的北京证券公司高管透露,北京证券这么多年来,不良资产达到了相当的比例。这可能是北京市有关部门急于想转让北京证券的初衷。
  这位人士分析,第一,这里面包括老北京证券遗留下来的不良资产。一块是不良房地产。90年代,海南房地产开发热的时候,当时的北京证券也去搞房地产开发,造成一部分不良资产。一块是不良债权。当时,证券公司可以借贷,从而产生一部分不良资产。如京北的西湖新村的房地产开发,当时北京证券贷给房地产开发商一部分款,后开发商没有钱还,就把房子拿来抵债。后来北京证券也没有办法,就把房子低价卖给公司职工。
  第二,对大客户融资造成一部分不良资产。一些大客户从北京证券那里融资后,有一部分人作股票赔了,不能还钱给了。
  第三,不良股权。北京证券曾经与一些公司合股组建公司,有部分公司经营不善造成资金损失。
  第三,抵债资产大量缩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可能是北京证券公司对公司对企业管理开始重视起来,记者在2002年10月份的一份北京《劳动午报》上读到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深刻地认识到,在金融企业推行司务公开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企业经营面临困难的时候,实行司务公开,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的主人公责任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对推进党风廉正建设,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记者要结束此次采访时,一些被采访对象告诉记者,“北京证券”这个金字招牌只要经营有方,还是大有前途的。(记者 杨明炜)


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5月28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证券大案暴露公司管理漏洞 北京证券不良资产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