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haitao 发表于 2003-5-26 09:22:00

中国并购月度报告(四月)

由于受到非典的影响,我国并购市场在4月份也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低谷,但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市场正在恢复之中。并购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大餐",不断变化的"菜式"让其经久不衰,即使有非典干扰,也无法阻挡其前行脚步

  ·月度并购述评·

  并购中的典型与非典型

  2003年4月,由于受到非典的影响,并购市场经历了一个小小的低谷。从并购交易的规模上看,整个4月份并购涉及总金额仅有24.3亿元人民币,较上月减少6成多;从并购交易的活跃程度上讲,4月份累计发生并购交易57笔,仅占上月规模的62.6%,并且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并购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会总处于低谷,4月份第四周的表现就印证了这一点。
  随着人们对非典恐惧的逐渐减弱,并购市场也逐渐恢复过来,至本月第4周,并购单周交易金额达到17.3亿元人民币,是前3周总交易金额的2倍多;第4周的交易笔数也较前3周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行业并购:典型特征依然明显

  根据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发布的4月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行业分布图分析,石化塑胶和综合类公司仍然是并购市场上的主力军,这两大类企业已经连续数月占据行业并购的重要位置,本月这两类企业又名列前茅。中海油再次收购海外油田的权益,是中国石油工业安全战略的延续。通过接二连三的海外收购,中国三大石化企业已走在了海外并购的前列,其市场化运作模式也日趋成熟。
  进入2003年,石油化工行业的巨头不断掀起海外收购的浪潮,这是中国石化行业安全战略的延续;同时,第二次海湾战争,也显示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石油资源的争夺也越加激烈,中国石化企业想在已近成形的世界石油版图中增强自身竞争力,势必通过并购扩大对海外油田的控制。另外,中国化工行业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差,行业整合势在必行,因此,石化行业成为中国并购市场的主力军也成为必然。
  从并购交易金额看,房地产业是本月行业并购的典型。房地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程度将极大的影响配套产业的发展。近几年,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推进,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然而,中国的房地产业仍未形成规模优势,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企业仍未形成,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普遍规模小,品牌意识薄弱。然而,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住房的要求将逐步提升,这就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地产企业的实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国内已有数家实力较强的房地产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将是他们发展的目标,而并购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武器。
  从并购交易活跃程度来看,本月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表现较为抢眼。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各国零售业巨头争夺的焦点。随着中国零售市场的日益开放,国内零售企业为了应对外来的竞争,做大做强,进行兼并重组和企业间联合成为加快规模扩张和跨地区发展的主要方式。近期上海零售业大重组、建立百联集团,成商集团并入迪康系等一系列变动,表明零售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化重组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第三产业:并购领域异军突起

  本月中,社会服务业和食品、饮料业的表现也有可圈点之处。社会服务业中金融领域的并购颇引人注目。近来不断有券商并购重组的消息见诸报端,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经营已经成为各大券商分散风险、做大做强所广为采用的方式。食品、饮料行业随着季节的变化,竞争也日趋激烈,兼并重组有利于获得更广阔的客户群和更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渠道。
  入世后,随着中国零售业市场的日益开放,其竞争也日渐加剧,往日商业企业旧的经营模式已成为国内商业企业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严重障碍,分散、零散的企业布局已无法使其与世界零售业巨头进行竞争,处于半保护状态下的国内零售企业唯有强壮自己,才可能在未来继续生存。上海联合重组几大商业集团,组建百联集团,虽然政府主导的操作让我们看到中国并购市场不成熟的一面。然而,重组也让我们看到中国的零售企业在内外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决定改变原有商业流通模式,积极应对竞争的决心。
  本月并购市场中,运输业和证券业可谓是新的亮点。本月有两大并购事件发生于运输行业,并购的目的显而易见。随着商业流通领域外资企业进入的加快和港台地区企业向内地的业务战略转移,运输流通业成为跨国巨头争夺中国市场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以香港环球航运收购挪威本格森集团股权为例,"环球"虽然收购"本格森",但是两个著名品牌仍同时并存,无形资产的收购和整合已成为并购最重要的标的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同质化的加剧,企业的品牌在竞争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02年证券业可谓危机四伏,生存环境恶化,市场竞争激烈,整体业绩下滑。由此引发的证券业的并购重组也是此起彼伏。各地方性券商各显其能,纷纷进行重组和全国性战略并购,以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力图做大做强。广发证券在完成对锦州证券的控股后,近日又出招控股华福证券51%的股权,重整福建信托业原有证券业务和重组证券公司的决心可见一斑。

  ·并购趋势指数·

  并购趋势指数选取上市公司并购交易规模指标和活跃程度指标,统计整理一定时期内的信息数据,经过技术处理后,计算综合指数,以月为单位制作发布,反映上市公司并购交易的趋势概况。
  点评:非典疫情直接影响着2003年4月并购成交量,并造成其大幅回落。但在非典时期,并购依然存在着典型的理性因素:由于4月份是上市公司季报公布期,因而"季报效应"对上市公司的并购产生推动与促进作用,并且在4月份的第4周达到了今年以来的较高点27起。

  ·最大的5宗并购事件·(2003年4月15日到5月15日)

  (1)国企资产重组商业航母现身上海滩4月24日,上海市政府将上海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联合重组为一家超大型的零售集团,合并后产生一家控股公司百联集团,以尽快形成规模达到500亿元的商业集团。
  (2)香港环球航运集团控股本格森集团5月12日,香港环球航运集团巨资控股挪威航运业"老大"本格森集团。环球航运共斥资110亿港币,收购本格森44.3%的股权,是世界航运史最大宗并购案之一。
  (3)华航入股中国货运4月21日,中国台湾地区中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航"以4700万美元入股中国货运,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中国货运成为首家有台资背景的专业航空公司。
  (4)广发证券控股华福证券4月24日,由广发证券出资2.8亿元,控股51%股份的广发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获批成立,这是广发继锦州证券之后控股的第二家证券公司。
  (5)中石油收购赫斯印尼控股公司50%权益4月28日,中石油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公司联手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收购了赫斯印尼控股公司,整个收购将耗资1.64亿美元,包括部分运营资金,双方各占一半股份。

  ·月度案例分析·

  华晨退出突生变局中兴汽车闪电重组

  5月9日,中兴汽车非常低调地宣布,在华晨中国退出中兴汽车后,由香港联合领导公司、宁波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田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新的河北中兴汽车有限公司。宁波华翔受让了华晨26.3%的股权,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联合领导控股有限公司受让了华晨33.7%的股权。中兴的股权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核心管理团队仍保持稳定。重组完成后,河北田野因持有新公司40%的股权而成为大股东,对公司今后的发展也更具"话语权"。

  华晨退出是直接原因
  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1992年经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1999年10月,由香港华晨控股有限公司持有60%的股份,河北田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持有40%的股份。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总资产4.6亿元,年生产能力5万辆。1999到2002年,中兴汽车产销量已翻三番,在同行业汽车企业中名列三甲。1999年,华晨开始以技术与人才参股的方式入主中兴汽车。华晨给中兴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而且华晨系的强大零部件配套能力也给了中兴实质性的支持。按理来说,这正是华晨收获的时候,但它又为什么选择了退出呢?分析人士认为,华晨的退出,并非因为中兴成了它发展的包袱,而是华晨自身的产权变更带来的发展战略的变化。华晨集团原来的投资范围很广,但在华晨集团所属华晨中国39.45%的股权划归辽宁省以后,它调整了投资策略。同时,华晨与宝马的合作加速了其退出中兴汽车的步伐。在中外汽车巨头联手重组的背景下,华晨通过业务调整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当务之急。

  推动产业链同步重组

  在中兴汽车的新进股东中,浙江宁波象山的一家民营企业----华翔集团持股26.3%,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不仅是国内汽车厂家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的共同体成员,而且还是通用、丰田等跨国汽车公司的零配件供应商,而且华翔集团不久前还入选世界汽车配件制造业500强。在参股河北中兴之前,华翔集团实际上已经与河北田野存在业务关系,并与之组建持股50%的河北中兴田野客车公司。与其重组不但解决了股权问题,而且使中兴汽车在零配件供应上打通了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
  香港联合领导公司是一家由台湾人在香港成立的汽车整车和配件设计公司,在东南亚一带的汽车设计业务中颇为有名,重组后持有33.7%的股份。中兴汽车之所以引入香港联合领导公司的资金,主要也是看中了它在汽车设计方面的开发能力。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的能力。
  此次重组后,中兴汽车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面,在华晨撤资后本次重组前,为了解决中兴汽车的生产能力问题,中兴汽车已经托管了江西富奇。另一方面,中兴汽车已成为国内皮卡市场的先驱者,出口北美、非洲等世界市场。

  民资介入小轿车市场

  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许多民营投资者,对汽车产业不可限量的"钱途"充满无穷的好奇。从今年年初开始,全国各地就有不少掌握大量流动资金的民营投资者纷纷进军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汽车产业。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77%的股权;国润控股与浙江吉利控股合资组建浙江吉利国润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宁波华翔集团入股中兴汽车。去年,汽车市场产销量的增长和利润的丰厚,而在中高档汽车市场上中外巨头的联合重组,使民营资本加快了进入小型轿车市场的步伐。从民营资本控股西安秦川、云雀等微型轿车制造公司的情况来看,民营势力正在通过入主汽车产业而逐步壮大起来。民营资本蜂拥汽车产业,不仅可以获得较高投资回报,同时也可以控制汽车产业大量的现金流和资本,有利于其进一步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对接。(资本周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并购月度报告(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