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肮脏的“策划界”,有几个头衔儿和奖项不是买的?
<strong><u><br/><br/></u></strong><p>先看一个所谓策划人的一系列头衔儿:<br/> <br/> 系国家注册高级策划师<br/>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br/> 广州大学策划研究所研究员<br/>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委员会专家委员<br/>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br/> 福建省民俗学会会员<br/> 厦门华英培训中心策划总监<br/> <br/> 再看一系列奖项:<br/> <br/> 2001年标识设计作品获全国企业标识评比优秀奖。<br/> 2002年获中国优秀策划人称号,获中国企业策划案例铜奖。<br/> 2004年获中国十年最具影响力策划专家50人称号。<br/> 2005年获中国十大传媒策划专家称号。<br/> 2005年获中华知名策划人称号。<br/> 担任中国高校教材《策划方法教程》编委。<br/> <br/> ——————————————————————————<br/> <br/> 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就是被某个机构评为“中国十年最具影响力策划专家50人之一”,并在许多媒体大肆报道。<br/> <br/> 这样一位光环层层的“大家”,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水分?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没有太多关注,只知道里面假的东西太多。<br/> <br/> 因为,经常有所谓评审机构联系我们,要出多少钱,就可以被“评”为什么称号,被“选”为什么案例。还在人民大会堂颁发奖项,和“中央领导”合影。<br/> <br/> 所以,我们大约知道这些东西的来历!<br/> <br/> 但至少多少总有点根据吧?至少名实要略微相称些吧?其实不是。知道这个内幕,却是因为一篇抄袭的文章。<br/> <br/> 就是上面那个“中国十年最具影响力策划专家50人之一”的策划大师“***(笔名:**)”,居然抄袭剽窃《河北经济日报》采访马千里先生的文章,改头换面,成了《经理日报》记者采访“李祖仁”,堂二皇之地刊登在《经理日报》,并且在很多管理网站招摇。<br/> <br/> 是怎么败露的呢?说来好笑!这位李大师居然把这篇剽窃之作向马千里先生开办的网站投稿,要求发表。这才东窗事发。<br/> <br/> 到底哪些人在“评”,或者说在卖?是不是出钱就可以得到这些光辉的称号?这种买卖到底还有多少内幕?<br/> <br/> 马千里先生说:我怕别人说我是策划人,甚至说我是搞企业管理咨询的。因为,这几乎成了骂人的话。<br/> <br/> 套用王小波一句话:我听说有个策划界,但不知道在哪里!<br/> <br/> 再加一句,好象那是个虚伪肮脏的地方!<br/></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30 18:01:44编辑过] 听说过!我就自由职业者,向来用实力说话,鄙视那些肮脏的东西!顶了! <p>远远不止策划界。</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7 10:24:35编辑过] <p>顶,那么多头<strong>衔能骗鬼啊</strong></p><p><strong></strong></p> 呵呵,你能找到没有肮脏的地方? <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990000" size="4"><strong>至于肮脏,因为它看不见……</strong></font> 现在什么肮脏的东西多了去了,真正有水平的大部分都在埋头苦干呢 <p>各行各业都有这种现象,很多成熟行业里的名人不也是一堆耀眼的头衔吗.至于为什么策划界发生这种现象很多人不接受,我想,首先是因为策划业是一个新行业,这个行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认识.还有就是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以至于外界对它还不是很了解,仅仅看到一斑.当然,也不能否认策划界的少数人利用多数人的无知而大肆的包装自己.真正的策划人是靠真本事做出来的,就算没有头衔,没有名声,也同样可以掌握策划的趋势,推动企业的发展.</p> <p>楼主说的不无道理啊!</p><p>我从事广告行业近四年,头两年就是接触些市场、媒介、广告相关皮毛知识;后一年多才开始做方案,也是在策划经理的指导下执行的。</p><p>我现在生活在国内算是三级城市了吧。广告行业发展欠佳啊,能称得上是“策划人”的寥寥无几啊!</p><p>很多是顶着头衔开展自己的生意,实质真本事没多大。</p> <p>既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障目。</p><p>也要做到:兼听则明,不可全信。策划界好鸟不多。</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