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思维导图应用习惯的命门
<P>转帖朋友九月鹰飞的文章 </P><P>九月鹰飞:非主流军事情报在Web3.0时代的实践 </P>
<P>(1)国内, 大部分思维导图是由教师发起或使用, 中国的教师普遍是教育家,属于知道家, 不太习惯(或者缺乏能力)培育下一代的创造力, 所以导图的应用往往停留在学习或者整理已有知识的层面上, 重点以归纳讲解传播为主, 而不是致力创造新知识或者想法上, 它基本不能回答解决"创意何来"这个问题. 因此其使用产生的价值就大大打折扣了,这也是与国外的差距之一. </P>
<P> (2)军事情报人的思维和实践一直以来都是 "创造性破坏", 与当代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管理创新理念相吻合,符合互联网2.0的不断创新超越的潮流, 价值是通过打破常规来实现的, 此部分人思维导图的使用是以"破坏性创造"为目标, 从价值取向上与教育界迥然不同, 而与商战中的思维则是不谋而合,它凭借情报人的经验和洞察形成新的策略和措施并付诸行动.9.11之后的一段时间, FBI 一下子就陆续定购了好几套MindManger,从这也可看出 "创造性反恐" 的迫切和需要, 后者则以分析策划突破为目的. 动机完全不一样. </P>
<P>(3) 在使用任何一个导图软件时, 你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是什么?输入过程! 输入速度不可能完全跟得上思路,更何况你在此过程中还得不断切换输入法, 而这个过程就是在不断地重复地打断组织思维全景的过程,你的思维是间断非连续的, 这时手写板输入显得重要, 而在中国, 大多数人有电脑的人没有配置手写板, 这些人懂得应用思维导图方法的人不到0.01%, 这时不妨拿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思如潮水笔不停驰构思出来的东东可能比用漂亮高级的软件制作出来的更有实用价值,更深获MindMap便利与高效.</P>
<P> 思维导图, 说到底是一个工具, 动机决定目的或者出路, 工具使用细节决定过程.</P> 你说的非常有道理,我决定采纳了,学习这个方法,而不是这个软件的操作。 支持 <P>我一开始是画了好多手稿才开始用软件的,后来学着用MM6;的确是外国的东西,如果英语好的话直接用英语画,效果会比较好。</P>
<P>基本上我觉得思维导图是万能的,没有什么着重在那一方面,只是看用的人的需要。</P>
<P>用MM6是追求她的扩展性和对其他程序的有效连接性,毕竟现在有其他很多优秀的应用软件。。。</P> <P>工具是因人而异的,关键是看使用的人如何对待</P> <P>i think so </P> 现在的平板电脑是个不错的选择。 恩,有道理 同感 <p> 思维脑图实质上应该是一种将思维记录下来,而工具只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过程,选用适合我们思维表达的工具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才用思维脑图时应该抓住其关键\本质的东西即学习方式,而不是工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