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dwind 发表于 2006-1-8 20:06:57

[转帖]知己知彼,提高应聘成功率- 经理人出版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DIV align=center><B>知己知彼,提高应聘成功率- 经理人出版</B> </DIV></TD></TR>
<TR>
<TD>
<P><b><FONT size=2>栏目:我的猎头
标题:知己知彼,提高应聘成功率
提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聘也是这样</FONT></b>
   
      近段时间,我的任务是为一美资企业遴选、面试CFO。Jasond是我找了很长时间后发现的一个明星候选人,他的前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德资公司做CFO,并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他,我基本是“一见钟情”。所以很快,我安排Jasond 与这家美资企业的CEO见了面,双方相谈甚欢。
       会谈结束后的两个小时,我收到了来自CEO和Jasond的邮件,双方都表示了对对方的看重和满意,希望尽快达成合作。但是作为猎头顾问来说,我对Jasond的表现感到很吃惊,身为财务总监,谨慎而稳重是必要的。而Jasond的反应让人感到定力不足,不符合作为一名丰富经验的CFO的素质!这让我对自己的选择做出了怀疑,于是,我决定对Jasond的背景展开更为细致的调查,深入了解Jasond 要离职的原因。果然,经过多方调查,证明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Jasond确实不是这个职位最理想的人选。
  与企业方能够进行面谈的大多数候选人都希望到新的环境中来发展自己,但是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聘也是这样。那么,候选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应聘成功率?
<b>首先,全面了解岗位信息。</b>这是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准备工作,这个岗位信息不只包括工作职责,还包括企业的用人需要、岗位胜任标准、老板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等。比如说,这个职位招聘多长时间了?主要职责是什么?对理想的候选人有什么具体要求?此职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这家企业的文化、战略是什么?老板是怎样的一种管理风格,我能否适应这种风格?企业的产品状况和结构如何?要想全面的了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浏览这家企业的网站,如果有可能,最好能有朋友在这家公司工作,并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公司背景。其中,掌握招聘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风格尤为重要。设想一下,你在跨国公司拼打了这么多年,能力上一定没问题,关键是一些软性方面是否匹配。如果你连企业需求的岗位信息都不了解,又如何能成功应聘呢?</P>
<P>    <b>其次,了解雇主面试时要问的问题。</b> 比如企业方经常会问到候选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怎么做的?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向企业方仔细分析自己,到底在为什么工作着,对生活、工作的看法以及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把这些关键点和对方分享,把自己最为真实的一面展示给企业。如果掩饰过多,虽然最后仍然有可能到这家公司上班,但也会因为文化不符而在很短的时间内离开。所以,这时的你千万别回答说自己这么多年都是没怎么想就做到现在或者编造一堆溢美之词。
      此外,企业还相当关注候选人对挑战的应对能力。比如企业经常会问到候选人,目前在工作上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应付?这时的企业方可不愿听你抱怨工作上的一大堆难处,他们要知道你如何把握在这个职务上的机会。作为候选人,应该说明为什么你的工作对公司盈利、节省成本或时间有重要意义。同时,你也必须好和企业讨论你曾经提出的赚钱、省钱或省时的策略或战略,包括你的构想与实施细节,以及反应在财务报表上的结果。另外,你还需要告诉企业你目前的工作带给你什么样的专业培训。
    企业对于你的人品是极为重视的。比如企业经常会问候选人,“如果我去咨询你的老板,你的客户或者你的下属,他们会怎样评价你?”这时的你如果光是一句“优秀极了”显然是不够的!首先,企业几乎不可能打电话给你现在的上司。他们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了解两件事:你是否可以不偏不倚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你对与权威人物相处的看法。对高管人员来说,应用例证或事件来具体分析自己的长处与弱点,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他们你是如何与他人共同工作,你的人际关系如何,你在管理团队中的地位怎样,以及你带给团队哪些特殊价值。</P>
<P>      <b>然后,对企业坦言近况和打算。</b>候选人的离职原因对双方而言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作为候选人如果选择对企业坦言原因,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所以,一个聪明的候选人除了在回答离开现在公司的原因时,还会借此机会向对方说明为什么你希望加入这个新公司。如果你曾经仔细研读雇主的职务说明书,了解该公司的优势与机会,那么现在是你表现的好时机。别忘了提及你的经验与成就如何很好地使你成为迎接新挑战的优秀人选。所以,你可以回答:“我一直很想在一家重要的跨国性咨询顾问公司工作,为来自不同产业的顶尖企业服务。我很认同贵公司的发展理念,而且我相信一个优秀的营销部门可以提升贵公司的国际形象,赢得更多国际企业的青睐。而在现任公司担任营销副总的我则积累了充分发挥在专业服务领域的营销专长与经验,战略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另外,事业阻碍也是一个可被雇主接受的理由。你可以回答:“我的上司刚被升为CEO,我们公司有很多位执行副总级别的人选,我不认为自己有太多晋升的机会。”但是你千万别对雇主这样回答:“猎头公司电话给我,为什么我不该换工作?”
      告诉雇主你的管理能力,向对方阐述你所带过的团队。你最好给企业先讲你是怎么招聘你的团队成员的,在招聘或者提升员工时,你主要看中什么。同时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告诉企业你是如何通过“与钱有关”或“与钱无关”的方法激励你的团队。
      向企业说出你对新职务的打算。比较企业与你自己的专长、经验及兴趣,正是你发挥的机会。你应该挑选有证据的一些项目,而不要毫无证据的自吹自擂。如果企业要求营销活动的成效必须要能量化,并且反映在公司整体的财务绩效上,那么就一定要以最近负责的营销活动为例,说明它对公司的营业额发挥了怎样积极而有力的作用。如果企业强调计划与共识管理的重要性,你可以这样说:“我坚信计划的重要,而且认为必须在计划推行之前取得规划影响的关键团体的支持。比方说……”其次,记得至少要提到一项你擅长的人际相关的技巧,例如团队管理的能力,或是从360度员工自我认知回馈计划中得到的经验。此外,由于几乎所有的高管阶层都被要求是可信赖的、个性坚毅以及有良好沟通能力,因此你可以告诉企业这几项特质是你的管理理念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最后提出例证进一步说明。</P>
<P>         最后,要懂得向雇主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越具体越有针对性会让你越抢手。你可以问:这一职务如何影响公司的战略目标?你要尽可能的询问企业方,究竟是把这份职务视为策略核心设置还是仅仅作为装饰而已?为什么该公司不从内部拔擢,而要从外部招募人才?求才企业期望这个职务达成什么目标?具体考核指标是什么?目前,贵公司内部遇到的重大问题是什么?这是探询求才公司有无重大麻烦的婉转问法。
      别忘了要在面谈快结束时询问对方,像我这样背景及经验的人,能为这个职务带来什么利益?这是探听你的背景与能力是否符合雇主需求的高明问法。这个问题绝对可以被接受,而且在面谈结束时才问,你可以借这个问题来了解企业对你的看法。不过,不要期待得到完全坦白的回答,因为雇主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候选人在面谈时获得的印象和资料,并且需要把你与其他竞争者互相比较。如果你是最佳人选,或是没有其他的竞争者,你可能会听到非常正面的评语,而且可能还会有点劝进的意味。</P></TD></TR></TABLE>

coldwind 发表于 2006-1-8 20:08:5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 align=middle><TD colSpan=4><B><FONT size=3>简历调查报告</FONT></B></TD></TR><TR><TD align=right colSpan=4 height=20>51job·小南</TD></TR><TR><TD bgColor=#333333 colSpan=4 height=1></TD></TR><TR><TD colSpan=4 height=20>
    <I>53.05%的求职者通过网站的“发送求职申请”功能直接发送简历
    69.81%的人认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是简历浏览次数高的最主要因素
    73.3%的应届生觉得缺乏工作经验导致自己的简历被浏览次数不高
    46.44%的人在考虑转行时,在简历中突出的仍旧是工作经验
    44.99%的人的离职原因是出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考虑
    41.32%的人不愿意花钱进行简历写作培训</I>

   漫漫求职路,简历第一程。我们怎样才能一招得手,吸引HR的眼球打动HR的心?日前前程无忧(<a href="http://www.51job.com/default.php?from=inner" target="_blank" ><FONT color=blue>www.51job.com</FONT></A>)针对简历的写作和投递等问题做了网上调查,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磨砺求职的“第一种武器”。

<B><CENTER>最有效的求职渠道——网络</CENTER></B>
    参与本次调查的男性比女性略多一些;本科学历的占据一半,为49.25%;22-29岁的求职者占到44.51%,看来这个年龄段的求职者对“如何写简历”这个问题最为关心。35.45%的人认为网上投递简历是最有效的求职渠道,仍有24.65%的求职者觉得在人才交流会上面对招聘单位散发简历心里才最有底;还有24.16%的人发现通过公司内部推荐才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而觉得采用邮寄方式投递简历是最有效的求职渠道的仅占了7.73%(见话题1)。求职者认为“网络求职”的三个最大优点在于:1、简历投递方便(35.84%);2、机会多(24.47%)3、方便经济(21.07%)。
<CENTER><img src="http://www.51job.com/im/mk/artimages/86720.jpg"></CENTER>
    由于地域差异,城市文化习惯的影响,不同城市的求职者最青睐的求职渠道也各不相同。据前程无忧(<a href="http://www.51job.com/default.php?from=inner" target="_blank" ><FONT color=blue>www.51job.com</FONT></A>)的调查数据,在京沪穗三地,北京地区的求职者更习惯在网上投递简历;上海地区的求职者通过猎头找工作的较多,选择人才交流会散发简历的人低于平均数据;而广州人却是三地中采用传统邮寄方式比重最大的。

    不同行业的人群的求职习惯也不禁相同,IT行业的求职者最青睐网上投递简历;FMCG(快速消费品)行业有不少求职者认为采用邮寄方式投递简历的效果较明显;咨询业的求职者则比较排斥“挤”人才交流会的方式,除了网上投递简历,被该行业另一条较有效的求职渠道是“公司内部推荐”,此外传统邮寄方式也被该行业的不少求职者选用;而若想踏入媒体/出版行业,最直接有效的捷径让仁不让的是“公司内部推荐”,占到了37.82%。因此若是想做个有心的求职者,还需注意不同行业的最有效求职渠道,以求改变自己的求职策略。

    据此次调查,采用“网上求职”的求职者,通过招聘网站的“发送求职申请”功能直接发送简历的达到53.05%,用自己的私人邮箱发送简历的也不在少数,占到34.28%。而北京地区的求职者则是最倾向通过自己的私人邮箱发送简历的,其比例为40.55%。在这里要提醒各位的是,用私人邮箱发送简历的同时,为了增加“保险系数”,请同时使用网站的“发送求职申请”功能再发一份简历,以防您的私人信箱发送的简历被当作来路不正的“病毒”过滤掉。

    近一半的网上求职者认为使用职位搜索器寻找工作很有效,近三成的网上求职者有针对性地访问目标城市或者目标人群频道寻找工作,13.94%的求职者在发送简历后会主动地打电话或者写E-mail跟进,而FMCG(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求职者发送简历后主动打电话或者写E-mail的比例几乎达到了20%!看来已有不少求职者们意识到在网上找工作固然便捷经济、机会多多,但并非动动鼠标填妥简历,天上就会掉馅饼下来,因此,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B><CENTER>简历中最重要的因素——工作经验</CENTER></B>
    据前程无忧(<a href="http://www.51job.com/default.php?from=inner" target="_blank" ><FONT color=blue>www.51job.com</FONT></A>)的调查数据,69.81%的被调查者认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是简历浏览次数高的最主要因素,此外,也有16.47%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握一纸含金量高的证书或者拥有优秀的语言能力是简历被青睐的最主要因素。大多数被调查者都不认为硕博或者MBA的高学历和良好的社会关系网能成为简历加分的最主要因素(见话题2)。就连在考虑转行的调查项目中,46.44%的求职者都表示会用“工作经验”在简历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和可塑性,也有30.73%的求职者表示会利用求职信突出自我潜能。
<CENTER><img src="http://www.51job.com/im/mk/artimages/86721.jpg"></CENTER>
    而73.30%的人觉得应届毕业生的简历容易被忽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刚从校园出来,缺乏任何工作经验。也有近一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若是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道路便会障碍重重。

    毫无疑问,简历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工作经验”。据前程无忧(<a href="http://www.51job.com/default.php?from=inner" target="_blank" ><FONT color=blue>www.51job.com</FONT></A>)的简历库数据,普通求职者在工作年限达到3年以上简历浏览次数会日渐趋高,高级人才则工作年限为5年以上的简历浏览次数趋高,若是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则是简历浏览次数最风光的抢手人物。若简历中有在外商独资企业的工作经验,无疑会招来HR更多的关注。

    基于“工作经验”在找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直观性,前程无忧上海咨询部的王女士则提醒高级人才不要把学历放在最前面,因为对于职场资深人士来说,含金量更高的是实际工作经验而非学历。前程无忧上海咨询部的陈小姐表示,她比较倾向于高级人才在投递简历时将工作经验放在简历的最前面——从哪年到哪年你做了些什么事情,当时你的职位是什么,职责是什么,主要成绩如何。

    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朋友们也不要泄气,据前程无忧的姜女士介绍,不少规模大的外企都有自己的简历模板,比如四大、英特尔、微软等等。有些公司在校园招聘宣讲会上直接发放自己公司简历表格,若是错过机会没拿到的同学也可以自己去复印;有些公司则直接给出网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下载,填好后上网提交就可以,甚至某些公司特意将简历模版做得非常复杂,通过这点考验求职者的电脑应用水平。

<B><CENTER>简历中最实际的问题——跳槽次数</CENTER></B>
    据前程无忧(<a href="http://www.51job.com/default.php?from=inner" target="_blank" ><FONT color=blue>www.51job.com</FONT></A>)的此次调查数据,44.99%的人在简历中没有跳槽记录,39.39%的人简历中记录的跳槽次数为1-2次,14.55%的人的跳了3-4次,跳了6次以上的人寥寥无几(见话题3)。
<CENTER><img src="http://www.51job.com/im/mk/artimages/86722.jpg"></CENTER>
    男性和女性的跳槽比率大致相同,但跳槽次数超过5次以上的男性比例明显高出女性。工作1-2年的求职者在简历中没有跳槽记录的占到了62.55%,工作3-5年的则有47.19%的人都有过1-2次跳槽记录,工作6-8年的人没有跳槽记录的下降到25.10%,跳槽次数为3-4次的则几乎为平均数的一倍,工作9年以上的跳槽次数在3-4次的则达到了34.54%。

    从所处行业来看,FMCG(快速消费品)行业、房地产及中介行业和广告业的跳槽频率较高。其中FMCG行业的求职者跳槽记录在6次以上的数量较其他行业要大,广告行业、房地产及中介行业和贸易行业有过5-6次的跳槽记录者也超出其他行业。IT行业则呈现两头趋势,有一部分坚实的稳定人群,但也不缺乏一些擅跳者。财会金融类人才的流动性则较小,有58.28%的金融从业人员在简历中没有过跳槽记录,跳槽次数在3-4次的也仅为平均比率的一半。一般来说,发展较快、压力较大、更替周期较快的行业跳槽频率较大,反之则小些。

    对HR而言,3年左右跳一次槽的频率他们较易接受。因为一般一个职位的流程熟悉、经验积累和沉淀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尤其是某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位,更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磨练,比如质量经理和产品经理,一般至少要有5年的历练才会引起HR的青睐。在职时间过短根本就学不到技术,熟悉不了流程及业务,试问这样的“工作经验”怎能拿得出手?当然也有一些变动发展较快的行业和领域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则,比如市场类的职位,1-2年的跳槽频率能够被HR接受。

<B><CENTER>简历中最敏感的话题——离职原因</CENTER></B>
    据前程无忧(<a href="http://www.51job.com/default.php?from=inner" target="_blank" ><FONT color=blue>www.51job.com</FONT></A>)的调查, 44.99%的求职者在简历中表明的离职原因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在简历中表明因为“薪资过低”而离职的为10.44%,对“行业前景不看好”的为8.62%,直接抱怨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离职的求职者少之又少(见话题4)。
<CENTER><img src="http://www.51job.com/im/mk/artimages/86723.jpg"></CENTER>
    其中因为“薪资过低”跳槽的男性比率大于女性,而女性因为“薪资过低”跳槽的比率更是低于平均水准。据前程无忧“白领沙龙”采访到的女性求职者普遍表示,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更注重工作环境、团队氛围,薪资问题排在其后。而工作1-2年的求职者考虑“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较少,更多人认为“行业前景不好”而选择跳槽;工作3年以上的求职者中半数离职原因都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离职原因为“经济性裁员”的较多出现在工作6-8年的人群中,工作9年以上的则比率更高。看来年龄的确是道人心惶惶的“关”。

    从各行业的动态来看,贸易行业的求职者因为“薪资过低”而离职的人较少,更多人对行业前景不看好而离职,金融行业和房地产及中介行业的求职者在调查中对行业前景保持较乐观的态度。保险业、FMCG(快速消费品)行业和耐用消费品行业的大部分求职者们出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而离职,保险业求职者选择这项离职原因的比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1.76%。而房地产及中介和FMCG(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从业人员选择“经济性裁员”作为离职原因的比重要高于其他行业。

    有些专家认为在简历中没有必要特地写上“离职原因”,若是弄巧成拙的话反而会自暴其短。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回避的话,前程无忧上海咨询部的王女士认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扩大职业发展空间”是很实际也很能让人理解的离职原因。王女士还提出,若是因为公司重组、机构重组而离职的话也不必要遮掩,现时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大家都可以理解;因经营理念不同导致离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如果离职理由是很私人的,比如和老板、同事不合,那就非常不明智了。

    这个世界不缺乏人才,同样也不缺乏机会,无论何时,首先从自身出发找原因,永远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好运总会来敲你的大门的。记住,我们只是成百上千的电池中的一颗,但我们要保持充足的电力,是人才的话,总有一天,会让公司瞧见你的Power的!(完)
</TD></TR></TABLE>

coldwind 发表于 2006-1-8 20:11:1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22 border=0><TR><TD class=big align=middle colSpan=2><B>面试中如何描述离职原因 </B></TD></TR><TR><TD class=text align=middle colSpan=2><FONT color=#023399></FONT></TD></TR><TR><TD bgColor=#999999 colSpan=2 height=1><img src="http://www.cer.net/images/cer.net/blank.gif"></IMG></TD></TR><TR><TD vAlign=top colSpan=2 height=28><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 align=left><TD height=18><a href="http://www.cer.net/" target="_blank" >http://www.cer.net</A><img src="http://www.cer.net/images/cer.net/blank.gif"></IMG><FONT>2004-01-13 10:09</FONT><img src="http://www.cer.net/images/cer.net/blank.gif"></IMG><FONT color=#0000ff> </FONT></TD></TR></TABLE></TD></TR><TR><TD class=text vAlign=top width=617 height=350><P>  “你能否描述一下你离开以前所供职单位的原因?”这类问题在面试时经常会被问及,招聘单位能从中获得很多关于你的信息。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该集中精力。 <P>  像“大锅饭”阻碍了发挥、上班路途太长、专业不对口、结婚、生病、休假等等人们都可以理解的因素,是尽可以如实道来的。可是,有些因素谈起来就要很慎重了,比如: <P>  <B>人际关系复杂。</B>现代企业讲求团队精神,要求所有成员都能有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你对人际关系的胆怯和避讳,可能会被认为是心理状况不佳,处于忧郁焦躁孤独的心境之中,从而妨碍了你的从业取向。 <P>  <B>收入太低。</B>这样回答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单纯为了收入取向,很计较个人得失,并且会把“如果有更高的收入,会毫不犹豫地跳槽而去的”这种观念形成对你的思维定势。 <P>  <B>分配不公平。</B>现在企业中实行效益薪金、浮动工资制度是很普遍的,旨在用物质刺激手段提高业绩和效率;同时,很多单位都开始了员工收入保密的措施。如果你在面试时将此作为离开原单位的借口,则一方面你将失去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你会有爱打探别人收入乃至隐私的嫌疑。 <P>  <B>上司有毛病。</B>既然是在社会中存在,就得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假如你挑剔上司,说明你缺乏工作上的适应性,那么,很难想象你在遇到客户或与单位有关系的人时会不会凭好恶行事。 <P>  <B>领导频频换人。</B>工作时间,你只管做自己的事,领导层中的变动与你的工作应该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你对此过于敏感,也表现了你的不成熟和个人角色的不明确。 <P>  <B>竞争过于激烈。</B>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同行之间,竞争都日益激烈,需要员工能适应在这种环境下干好本职工作。 <P>  <B>工作压力太大。</B>现代企业生存状况是快节奏的,企业中的各色人等皆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生存状态下,有的单位在招聘启事上干脆直言相告,要求应聘者能在压力下完成工作,这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向。 </P></TD></TR></TABLE>

rushui1229 发表于 2006-7-3 08:42:45

受教^_^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知己知彼,提高应聘成功率- 经理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