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无欲 发表于 2003-5-13 18:16:00

“海归“的视野

如果别人问起:“十几年的美国经历,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我会告诉他:“给了
我来自不同视角的思考,做法和生活方式。”更具体地来讲,让自己对于曾经看不清的
复杂画面,拉出线索,图像变得清晰,简单化了。最大的反差表现于,想了就说,说了
就做,失败了就失败,成功了也就成功了,总比不尝试一次好吧。
  国内较习惯于大一统的体系,人们对成功、失败、美满、悲哀,有一个比较概念性
的认识,举例具体来说,对于一个所谓成功孩子的成长轨迹,有一个较固定的格式。在
这种大环境下,个人的特性和自我,会渐渐被淡化。笔者不想用绝对的好与坏来比较和
论断,而是从中提出醒思。
  也许读者也听说过,在美国生活的人,无论他干什么,都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干事
的人心态上很快乐,干得也很敬业。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从来都认为不错。从留学开始
,大部分美国人考到及格,就可以了,考场下来,问他们感觉如何,每个人的回答都好
像得了101分的口吻,而我们中国学生考了个A减,也觉得失落。在美国做苦力工,没有
人感到心态上的压力,我认识的两位中小学里的男老师,完成白天学校的教课外,都去
打些零工,比如:到加油站帮别人加油,餐厅里给别人端盘子,即使工作时要服务于他
们的学生和家长,大家也是乐呵呵的。如果经济不景气,美国人的晚饭没有时,会感到
沮丧,但是,这与这里华人感到的丢脸完全不一样。许多美国人,在结婚以前,可以随
便约会异性朋友,但是,一旦订婚,结婚就更不要说了,他们对待家庭的重视,特别是
男人对待妻子和孩子的责任心和关爱,远远超越于我们东方人的行为。与美国人交朋友
,不是表面上被人看到的冷漠,而是,美国人已经习惯独立,利用他人的功利态度很少
,再好的朋友,也要公事公办,如果求你帮他做件事情,他们一定要偿还,即使行为达
不到,也会在语言上让你充分感受对方的感谢之心。
  感受美国文化久了,最大的改变发现自己看周围的方式不同了,不是通过跟他人比
较来体现自我的价值,也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来证实成功与否,特别是对周边发生的一切
有了一种较客观的思索。拿写作来说,确实人生的前三十多年里,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提
笔写任何东西,甚至连看文学作品的爱好都没有。当国内友人知晓我第一次提笔写作时
,已近40岁了,第一句话就是:“人家在你之前,早就出成果了,你到中年才起步,实
在没戏了。”尽管我明白个人写不出国人飞扬般的文笔,但是,我可以看到国人无法观
察到的近距离美国,国人无法亲身感受到的海外边缘人矛盾般的心路历程,平和的心态
让我记录平实的故事,阅历是我的积累,读者是我的源泉,在有限的生命和精力里,能
写多少,就留下多少。
  美国生活久了,让我感受了一种超然的心态,不是活着给别人显耀,而是活得有意
义,特别是对于“不要问社会能为我做什么,要问自己能为社会做什么”有了更深层的
了解。每个月里,我要主动做一两次社区、学校里的义务服务,这些来自不同背景和身
份的民众,尽心尽力地为孩子,为老人,为社区服务,彼此都是陌生人,只是在别人需
要时,我来尽一份力。在海外,看到太多活得自我真实的人,太多甘愿把复杂的心态还
原单纯的人,整个宇宙中,当感到自己如此微小的时候,还有什么大得大失让你拿不起
,放不下呢?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

fone1981 发表于 2003-9-18 17:58:00

不出国 视野也阔了

cailibby 发表于 2004-3-10 01:34:00

哎,可惜啊!


本来准备今年去UK的,最后还是放弃了。


最终将这个机会留给了未来。

shirley199 发表于 2005-6-3 17:07:00

<P>喜欢这样的心态和处事风范。自己活得有价值才是不枉此生。</P>

echo-key 发表于 2005-6-27 14:23:00

<P>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P><P>我们更容易产生TOP1,但TOP2、3...之类难免会郁闷(不在郁闷中生、便在郁闷中死)</P><P>所以,个人的一些浅显看法呢,中国的腾飞是必然的,因为人人要强;但是美国式的社会更和谐(我还没有出国门,很是向往)</P>

ioeie 发表于 2005-6-30 09:32:00

<P>上个月一朋友从USA回来过暑假</P><P>随便聊天之中</P><P>也说到了文中最后的观点</P><P>当时他还带着俄罗斯式的醉酒腔腔</P><P>继续说:一个人再有成就,再伟大,对这世界,对这宇宙来说都是没什么的,这世界缺了谁都一样转,我们真正能影响到的,只是我们身边的人,父母家人朋友......对他们好一点才是正事......</P>

sam888sam 发表于 2005-6-30 10:12:00

<P>不错,值得好好的反思</P>

marchil 发表于 2005-7-6 08:48:00

<P>环境,土壤,特立独行</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归“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