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帐款与存货周转率?
<P>关于应收帐款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是否有个规定的标准?</P><P>在设置KPI指标时,想设这样一个指标,在计算了以往三年这两个指标后,忽然地想了解一下一般企业这两个指标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生产经营运转正常? </P> <P><FONT size=2>在各种考察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中,存货周转率侧重于反映企业存货销售的速度,它对于研判特定企业流动资金的运用及流转状况很有帮助。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净额,其经济含义是反映企业存货在一年之内周转的次数。从理论上说,存货周转次数越高,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水平及产品销售情况也就越好。</FONT><FONT size=2><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99ccff">
</FONT>应收帐款是坏帐的根源。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有两种表示方法: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360/销售收入净额
</FONT></P><P><FONT size=2>财务管理学对于这两者有一个解释:</FONT></P><P><FONT size=2>(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
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高,表明存货变现速度快,周转额较大,资金占用水平较低。</FONT></P><P><FONT size=2>对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两个指标的水平可以反映企业的正常经营?</FONT></P><P><FONT size=2>这个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制造业和流通业的水平差距就比较大。在一些行业甚至这种指标的确切含义并不代表企业运作状况的真实显示,如在旅游业、海洋渔业等。</P></FONT> <P>是的,我想问一下制造业,有具体的标准或者理论上可参照的标准吗?</P><P>我已经把这两个指标设为绩考指标了,公司是原股份公司投资与外方合资新成立了合作公司,所以计算的以往年份股份公司这两个指标的实际值,对新成立的合作公司来说,意义不大,所以想知道一下有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理论上说服力大一些。一直留意,查不到,比如存货周转率,4次怎么样?</P> <P>制造业太大了,还可以再寻求细分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考核标准,若不是冷僻行业,可考虑以上市公司中同行业公司上述两项指标的平均水平作为参考,由于上市公司财务资料是公开的,并且都经过审计,相对来说比较好统计一些,也不会失真</P> <P>其实2004年对财务部、国内销售部、国际业务部设立了年降应收帐款的额度,今年仅对财务部设应收帐款周转率这个指标,因财务部对应收帐款有统一管理的职能,财务部定期提供应收帐款的帐龄、帐期给业务员及法务部,财务人员有责任随时提出帐务预警分析。</P><P>由于公司对业务员的销售业绩不是以“利润”为目标进行考核,所以很多业务员不注意货款的回收,短期内销售政策不可能改变,所以今年对财务部设了这样一个指标。尽管这样的指标在季度考核时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财务部沟通时经理也觉得应该设。看了上面的解释,觉得设这个指标就不太合适了,另一种可能是设成个加分项。</P> <P>指标的设置应当至少考虑两个因素(一般有SMART原则),第一,可获取性(ATTAINABLE),第二,要反映管理意图。</P><P>如果公司对目前应收账款的承受能力有限,就要通过加快资金周转来支撑企业运作;从你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绩效不是以“利润”(我理解你的意思是现金收复实现制下的利润),所以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就更为必要,但是,怎样把这种压力传送到前端销售人员那里去。?</P><P>至于指标的高低,这个一般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首先指标要高于现实,同时要保证部分人能完成(30OR70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