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JIT现状与展望
<P><P><b></b>
<P>在企业间,在中国实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实在是太难,企业间缺少诚信,三角债严重,我给你及时供货,你及时给我付款吗?现在海尔也压款!在企业内,员工们的素质有多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QM</FONT>实现了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PM</FONT>实现了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ERP</FONT>和看板能实现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觉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只是个传说,就如同工厂管理学所说的是romantic JI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不仅仅是强调准时,它的理论中还提到一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按指定数量交货</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以此保证下游企业生产或者销售的顺利进行。上下游之间的衔接依靠保证供应数量,下游对上游的供货数量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产品质量不能保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合格,供货商往往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送多</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以防其中产品质量不合格,送货数量超过实际订货数量)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送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供货数量是需求方指定的,但其中有残次品,使可用数量不足);往往供应商还有上游企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供应商的供应商,上游企业也会出现如上供货问题。
<P>
<P>
<P><B>如果</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送多</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就会产生</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牛鞭效应</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使产品供应逐级放大背离实际需求,造成库存增加或浪费,不符合</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B><B>的</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数量合适</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的要求;如果</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送少</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就不是</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按指定数量交货</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下游的生产或者销售受到断货的影响,就不能实现</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B><B>。</B><B>
<P></B>
<P>
<P>在国内大多数企业的质量都不能保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合格,在这个前提不成立的情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只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P>
<P>
<P>全面质量管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PM</FONT>)、全面设备维修管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PM</FONT>)这些来源于日本的管理方法,是否真的高不可攀。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因为,首先我们在实施这些管理方法时,就偏离了其真正目标。无论是看板管理;多批量、多数量的交货方式、全员保全、全面质量管理,都不是一日之事,它需要逐步的改善,知识管理与传达。同时在实施这些方法时也需要容许犯错,一时的倒退。人员的素质不高,我们也可以运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OP</FONT>,防呆等方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我觉得真正实施起来很难,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企业中的运作流程还不够完善,企业之间还是一种敌对的相互侵犯利益的关系,没能很好的合作协调关系。
<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TQM</FONT>我觉得相比之下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这是企业内部的问题,只要领导阶层肯下力气去抓,一定会有所进步的,但是现在我们的企业还是老样子,搞形式,骗检查,有人检查的时候一个样,每人检查的时候又一个样,这样下来给消费者的感觉是这个企业的质量越来越差了。
<P>
<P>
<P>我在报纸上看到,<B>即使在日本</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劳动生产率最好的也只有几家如丰田等</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其余的小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其实比我们国内的企业还低</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从这个信息来说</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我认为也只有日本的几家大型企业如丰田的</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B><B>看板管理做的很好</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其余的可能就和我们国内的企业一样</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B><B>做得就不怎么理想。</B><B>
<P></B>
<P>
<P>我有一种疑问,不知谁真正在工厂里做过?真正做过的有没有见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的生产方式?大家是否认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生产方式在工厂里应用的时候是决对没有库存的?没见过,所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能适用的企业几乎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FONT>为什么一定要追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的极至呢?我们应该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的具体改善思想和技术用在我们的企业中(哪怕是不成熟的运用或者是不成熟的运作环境),循序渐进的改善本来就是个过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不要因为不能达到极至,从而放弃改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改变下思维:不能做到极至不代表不能做得更好。
<P>
<P>
<P>把所与的柴米油盐准备好,然后叫厨师来做菜,这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做菜方法。但是为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JIT</FONT>做菜,买菜、洗菜、切菜可是需要成本和工夫的,国内公司能承担的不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FONT>库存?锅里的菜算不算库存?</P>
[讨论]
<P>关于JIT的讨论</P><P>我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丰田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因此实行的生产管理方式是跟丰田学习的——TPS、JIT等管理方式。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感触很多:</P>
<P>1,在刚进入公司时(在此之前没有进过公司,即没有工作经验),感觉整个公司氛围很好,管理也很先进,员工素质也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认识逐步深入,就有种感觉:唉,公司的管理也不怎么样吗,氛围也不是很好的啊,员工素质也是,有些员工素质太差,实在不感恭维。</P>
<P>2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感觉实在受不了了,就向经理提出辞职。经理好象看出我的心思,说了一句话:是不是感觉公司的管理不行啊,是不是感觉有些地方很好笑啊。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就我们公司的管理水平在全国来说也是处在前列的,可以说比我们公司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不是很多的。不管当时经理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说的那样一番话,说的是真的还是吹牛暂且不管,但是至少作为丰田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而且做的也令他们(丰田)比较满意,这多少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公司做的还是可以的,从公司源源不断的定单可以看出,不断扩大的规模可以看出。</P>
<P>3.我后来还是继续待了下去,可能我当时相信了经理话。经过一阶段的观察,发现公司的管理 水平还是可以的,特别是在生产管理方面,向丰田学到了很多东西,JIT、TPS、看板管理、5S管理、“一个流”、改善,品质管理等等,有点后悔当时的冲动。</P>
<P>4.再后来:——========就</P>
[讨论]
《未完》——待续 JIT并非遥不可及,JIT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精益是一种追求,零库存也是一种追求。目前在精益生产做得好的企业也并非完全的零库存,但是可以做到准时配送,即JIT。优秀的企业品质未必是100%合格,但质量是可控的,依此设定合理库存,并通过不断追求降低这种库存,提高自身水平达到卓越。国内的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P>赞成二楼的说法</P> 我觉得我们搞JIT应该重点学习丰田模式的管理哲学,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照搬模式上,JIT的管理哲学是永不停息的改善,并非简单的零库存和看板管理。 五零追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wanwjxxxy</i>在2005-11-28 18:01:31的发言:</b><br/>我觉得我们搞JIT应该重点学习丰田模式的管理哲学,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照搬模式上,JIT的管理哲学是永不停息的改善,并非简单的零库存和看板管理。</div> <p>辛苦</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