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鸟_N9c6Y 发表于 2016-12-16 14:06:40

[原创]互联网的精髓是共享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把自己也吓了一跳。共享,不是在每个时代都有的吗?甚至在很久以前人们更具有分享精神。

互联网出现以前,信息传播主要是靠口口相传,传播范围无外乎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居,理论上可以传播N次方,但由于社交频率的限制,实际上传播范围没多大;后来有了电话、邮件,效率高了,范围并没有大多少;如果有需要扩散的信息,只得求助公共媒体:电视、报纸、广播等,范围更广,但成本也更高,负担不起的于是在电线杆上贴告示,成本低但却制造了城市牛皮癣;

再后来有了互联网,先是把小广告转到了线上,形成了免费的网络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又衍生出更多的社交圈子,通过不同的维度把生活中不相识或者交往频率不高的人们在网络中连接起来,信息的覆盖面增大,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信息的大范围传播才成为可能。

在这个过程里,互联网改变的仅仅是速度,传播的实质并没有变——
原来朋友圈的口口相传,现在也还是朋友圈,只是你不用用嘴去说了,而是写在网上,让大家看到了,自发地为你传播,范围更大;
原来的电话、邮件,现在有了即时通讯,更快捷;
原来的电线杆告示,现在在网络论坛实现;
原来的传统媒体还在,只是又扩充了很多新媒体;

然而,还是有变化——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只有一面,而网络中人具有两面,可能另一面与现实中完全不同,你身边的一个普通人在网上可能是个大V、或者网红;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们只能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去看新闻,而网络时代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的源点,父母们奉若神明的一些“新闻”可能只是一些小孩子们胡编的“作文”;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们喜欢打扑克、侃大山,而网络时代里,没有表情包都不知道说怎么话;

如果技术进步的影响仅止于此,那就太小看它了。速度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
在熟人传播的时代,由于圈子有限,信息、实物的共享仅限于熟人C2C,无非就是找邻居借个东西、左邻右舍聊个大天、借钱的话一定是亲朋好友更小的圈子了。所谓的“远亲不如近邻”,说的主要就是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也就是共享。再有就是B2B,属于企业级的资源共享,比如历史悠久的OEM(著名的“中国制造”、“世界工厂”发端于此)。

互联网时代,共享的实质没有什么变化,但范围大大扩展了。特别是陌生人之间的C2C大量出现。陌生人之间的共享一开始是在信息的传播,比如论坛、问答、知乎这些;二手物品的分享,比如闲鱼、转转们;然后就是居所的分享,比如分时度假、airbnb;还有就是车的分享,比如滴滴、摩拜单车们;比较革命性的突破就是金钱的共享,但是这个C2C或者C2B是通过B来实现的,比如,各种宝宝们、P2P们。

以上这些,其实还属于是范围的扩大,即量的变化,还没有什么质的变化。真正的革命性变化其实已在悄悄发生——
因为共享,使得单向的信息传播变成了多向;
因为共享,使得“我的”变成了“大家的”、“大家的”也是“我的”;
因为共享,使得“兼职”、“自由职业”成为职业;
因为共享的壁垒越来越低,所以共享经济横空出世。

然后,
世界被压扁了。
——下一篇:世界是扁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助力启航企业管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互联网的精髓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