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谈管理:应该以人为核心
政府希望借助国家批准其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东风,推动当地旅游发展。提出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将“生态旅游”作为一个重点,期望以此发展成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现代旅游产业。经过多方论证,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内含旅游协作区、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旅游重点景区等旅游精品体系。花大价钱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争取让一些景点晋升为国家A级景区。同时在旅游标准化建设上创精品,提出建设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康体养生旅游、旅游商品品牌等并进行多项空间布局,包括打造特色小镇。
虽然规划做了,钱也花了,不少景点也完成了建设,宣传也是铺天盖地。但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是人气不足。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流和消费,导致前期的投资难以回收,后续还会产生大量的维护费用,无法形成良性循环。这种状况,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许多地方对此也是一筹莫展。
为此,政府找到公司,希望能够帮助解决。
公司认为主要问题是政府把打造旅游的重点放在了景点而不是人。
一是以土地为核心是传统旅游思维。一提起旅游,人们首先想到的都会是旅游景点,往往是奔着或自然或人造的景观而去。一到节假日,这些成熟的景点就是人满为患。为了适应国内对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各地纷纷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基本套路就是旅游规划—投资建设—招商宣传。在建设的过程中,重点是以土地为核心。规划越做越大,投资越来越强,同时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因为只重土地而忽视了人,没有考虑到人怎么去景区,怎么全程把人的服务做好。从而导致旅游体验不好,口碑差,人气也越来越不足。
二是要打造围绕人的全域旅游。从政府角度说,提到旅游,往往都会把其作为一个单独的产业。以景区旅游为主,主要收入是卖门票,基本没有什么服务。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旅游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全域旅游,就是用“全时间、全空间、全产业、全过程”的理念,提供围绕游客的服务。这其中,行前、行中、行后的全程化服务与线上线下互动,包括行前的攻略、行中的全程WIFI、行后的分享等,是最可体现互联网+旅游的优势,也是可以极大提升当地旅游品牌、快速增加客源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是不能把旅游作为唯一目标。“下车拍照,上车睡觉,一问啥也不知道”,是时下众多中国人对赶鸭子式旅游的调侃。这种体验很差的旅游难以有回头率。因此,推行全域旅游的做法,就是要大力开发以人为主的旅游项目。比如具有吸引力与震憾力的大型演艺项目、让家长和孩子都喜欢并愿意参与的亲子活动、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味饮食并附送当地特产、特色垂钓、游艇餐饮、传统工业改造的旅游项目等。此外,还可依托互联网把社交媒体、旅游社区、O2O付款、金融资本等要素加进去并进行相应的服务延伸。通过此,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共荣,实现产品围绕旅游造,打造全域化的旅游产品,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