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HZY 发表于 2014-12-1 13:53:12

FP(防误)化原则与具体例

一、FP化原则
所谓FP化的原则,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100%良品生产目标,无论谁都能准确无误作业而实施经验性改善的原则。”
具体讲,FP化的原则有以下4项基本原则:
1、成为动作顺畅的作业。
在因“难看清”、“难抓握”、“难保持”、“难取出”、“难操作”等易疲劳场合,自然容易出现失误。这时,应通过“颜色标识使之醒目”;“改进制品、工具形状使之易握持”等措施,让易失误的作业变为动作顺畅的作业。
2、成为无需技能、经验的作业。
对于需要高度技能、技巧、经验的作业,通过实施“工具化”、“机械化”等,使之成为新手、临时替班者也能准确无误操作的作业。
3、成为不危险的作业。
在由于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存在人或产品易发生危险的场合,应设法根除危险状态,使之成为让人放心的作业。
4、成为不依赖感觉的作业。
一些凭五官感觉的作业更容易出现失误。这时,应通过工具化、机械化,使之成为不是借助人们感觉判断的作业。
二、FP化原则的应用方法
将FP化的4项基本原则分别按作业(动作)方法、作业场与配置、工具与机械、产品设计与生产方式来应用。

现以表l的使用方法为例。
(1)首先,根据FP化4项基本原则寻求改善着眼点,小组成员研讨决定采取哪项基本原则。
(2)确定了所采用的基本原则之后,接着是研讨决定就该原则的哪项要素进行改善。也就是从下述4个项目中来确定要素:
·作业(动作)方法;
·作业场与配置;
·工具与机械;
·制品设计与生产方式。
(3)根据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及其要素项目,就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改善活动项目与课题。
此外,也有先确定要素项目然后再选定FP化基本原则,最后决定活动课题的做法。
三、应用FP化原则的具体改善事例
现在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FP化的原则应用。掌握FP化的改善要点之后,因地制宜、活学活用,便可着手自己所在现场的改善活动。
基本原则【1】——“成为动作顺畅的作业”应用例
1、有关作业(动作)方法的应用。
(1)类似的物件通过色彩或大小来区分,使之醒目。
对于因形状或大小相似而容易看错、拿错的产品、零部件、工卡模具、作业指导书等,可通过不同颜色9或改变其大小来区别,使之醒目(图1)。
利用不同的色彩来区分,这就是“分层”。在质量管理中,分层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分层”却不常说。实际上,轿车车身颜色、足球比赛两队队服的颜色等,都是利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即分层例。对于难以辨别、容易混淆的物体,通过颜色来区分是很方便的,作为有效的FP(防误)化手段应大力应用。
在一些易看错文字的场合(例如“工件号”),将易看错的文字或数字变大也是有效的方法。
此外,将良品箱与不良品箱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大小来标识分层,也是FP化常用做法。
(2)将作业之处予以醒目地标示。
将进行作业之处通过颜色、光等予以强调,使作业处醒目,防止搞错或遗漏作业。
比如布线复杂、焊点较多的作业,必须设法保证作业准确。
在用目视确定引线焊接位置进行焊接的场合,若能如图3所示,利用带标记的卡具进行焊接,作业就容易多了。
2、有关作业场所及配置的应用。
(1)给予适当的亮度、温度与噪声。
作业场过暗或过于耀眼,不仅能降低作业效率,而且也是造成误读、脏污、划伤等不良的原因。
不同的作业所需的合适照度自然不同。
此外,为不使作业面与周边环境的照度对比过大,日本劳动安全卫生规则还规定照明、采光的明暗对比不得超过以下数值:
作业面与其邻接部分的对比为5:1
作业面与其离开的周围的对比为20:1
光源面与其周边部分的对比为40:l
作业者周围的最大明暗对比为80:1
作业场的噪声、振动过大,作业者容易疲劳,很难进行精度要求高的作业。这时,需要采用隔音与吸收振动的装置。
作业台过高、椅子过低,这种作业位置的不合适容易产生疲劳,造成作业失误。确定不易疲劳的最佳位置,一般可按下面原则进行:“作业台的高度在臂肘的位置为宜,采取坐姿时,肘关节的位置约比椅子高度(男:41cm~43 cm,女:39cm~41cm)高出25cm,也就作业台高度距地面66cm~68cm。眼睛的位置(距离对象物),对于精密作业应在15cm~20cm,对于普通作业应在30cm~40cm。椅子面的长宽均在40cm-42cm;椅子靠背应在腰上至肩胛骨下缘之间为宜。”
(3)利用方便判别的分类箱和滑道进行良品与不良品的分类。
进行制品分类或分级时,散放在作业台上的制品时常会发生滑落与相互混入的情况。设法防止分选作业时的相互混杂问题是很重要的。这时,可如图6所示,利用方便判别的分类箱和滑道准确无误地投放产品,对于防止不同类制品的混入是有效的。
(4)研讨消除不合理、浪费与不均衡。
实施愉快、顺畅的作业,除了要有良好的作业方法,现场要素的正确配置也是重要的。考虑要素配置时,应以消除不合理、浪费、不均衡为原则,这也正是FP化的出发点。
3、有关工卡模具、机械的应用。
(1)需长时间保持时要使用保持具。
使用单手握持制品、零部件进行作业时,不但作业效率低,而且长时间还易疲劳,产生作业偏差。在这种场合,应使用保持具代替手的握持,使两手都能进行作业,既提高作业效率又能确保质量稳定。图7为制品的保持具例。此外,还有座式、电磁式、气动式等多种型式保持器具。
(2)使用便于零部件、材料取出的容器。
作业中盛放零部件时,材料的容器,一定要采用方便零件、材料取出的形状。容器的形状应随零件的形状、重量而变;为方便取出,容器应放置在眼前顺手的地方。图8为不同形状容器取出速度比较。图9则为改善零件箱,防止误取例。

(3)将易疲劳作业予以工具化、机械化。

对于一些需要力量和高度注意力的作业,由于容易产生肉体和精神上的疲劳,难免会出现作业偏差和失误。为了减轻肉体与精神上的负担,有效的方法是将手工作业改用工具、机械来进行(见图10)。
手工作业尽量工具化、机械化,是FP(防误)化的根本措施,这样,即便是新职工、替班者也能从事复杂、高级的作业,而且质量、成本、效率都会有很大的改进。
对于需要力量的作业,尽量用脚代替手或采用弹簧、油压、气压之类方法也是有效的。
4、有关产品设计、生产方式的应用。
(1)产品、零部件、工具要设计成“易握、易看的形状与大小”。
产品、零部件、工具的形状与大小设计成不容易握持、不容易看到,自然会影响作业效率,乃至成为作业失误的原因。图11为“手的抓握”型式分类。
这样,考虑到“抓握”动作的种类,再针对对象物(产品、零部件、工具)设计成容易抓握的形式与大小,将有利于顺畅作业。例如把手、阀门、桌拉手等的设计,就应该考虑抓握形式、使用几根手指、用到指骨的哪个关节等因素(见图12)。
产品、零部件放置场所的不同,其抓握的难易性是有所不同的。即便在同一场所,由于产品、零部件的形状与放置姿态的不同,抓握的难度也有很大差异。图13显示出了这种关系,越往下越容易抓握。
放置地面的平板非常难拿起来,而棒材就较容易抓起,至球状物则无论从哪个方向伸臂都能轻松抓握起来。
为便于识别产品或零部件,给产品、零部件着色也是常用有效做法。
(2)将左右上下设计成非对称。
对于一些左右或上下一旦误用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产品或零部件,应将其左与右或上与下设计成不对称的形状以防误用。例如在需要区别弹簧上下端的场合,应将其上下端设计成不同的形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FP(防误)化原则与具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