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战略新思维,打造全球视野卓越企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和全球化,全球产业的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来势汹汹。企业的成长跨越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各大强国的重新排位,并借此对世界的政治经济走势和未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家是企业的指挥官,他们掌握着或者说左右着企业的命运,企业家的战略性思维模式是决定企业成败和商业社会发展的关键,所以企业家必须具有战略头脑,要有高度和视野。企业家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实践,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养成战略思考的习惯。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战略新思维又如何培养练就这种战略新思维呢?基于我个人和仁达方略咨询团队的研究,我们认为,企业家应该具备能够看清企业的本质、建立全球视野、正确面对创新等关键思维。为培养这样的战略思维,需要企业家跳出重经营轻管理的窠臼、研究成功,宽容失败、培养并保持对环境的敏感度、建立高效高质团队并不断学习和创新进步。
建立战略新思维之探寻企业本质
规律客观存在,要不断接近它适应它。比如,和日本企业相比,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对赚钱感兴趣,而日本企业家对生产产品感兴趣,这是很大的区别,像丰田公司,永远是汽车、汽车、汽车。在中国,很可能汽车领域挣到钱以后,就去搞房地产,搞物流,搞金融。我们老是觉得行业天花板过低,没有产业空间,所以就多元化,因为中国国内有太多的机会,会导致有些企业家失去了视野。可是国外企业始终在他们自己的行业里越做越深,且不说两个饮料巨头可乐公司,就像任天堂公司,只做电子游戏,但这个公司现在发展得如此之大,它目前的市值在600亿至700亿美元之间,它就是靠做游戏发展起来的。如果你成长为全球范围的游戏强者,市场就会有很多钱可赚,这道理很简单,可是坚持这么做的中国企业不多,或者说太少。
企业的本质在于创造客户,在于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相应地,企业的目标不是做大做强,也不是做强做大做久,更不是挣快钱热钱,可惜我们很多企业不这么想,规模思维远远超过价值思维,贪多求大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看看世界500强名单,我们感觉很悲哀,那些位列前十的中国巨头,其市场全部在国内,大家不为国际化而努力,仅在国内运作,他们也不为在美国等海外市场打造品牌而投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只能是中国企业的原因,大家只能做出口。我们现在探讨经济发展是否会走日本老路,其实绝大多数日本企业都会在自己的领域做深做强,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创新,加大投入,提升价值空间,生产出比西方厂商更好、更精致和更小巧的产品,因此他们必须战胜日元飙升和昂贵的劳动力带来的困难,这就要他们下功夫搞创新。因为仅靠卖同样的产品,他们必须要赚取相当于上一年两倍多的利润才行,因此惟一的途径,就是生产更好的产品。
我们如果不能真正看清企业的本质,只会短期挣一点儿钱而已,想建立竞争优势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建立战略新思维之建立全球视野
预见力是最值钱的,视野决定未来,战略决定发展。以索尼为例,创建于1946年的索尼是电器业巨头,本来只是做家电设备的,也就是硬件。1989年,索尼斥巨资对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图文电视公司、三星电影公司和三星在全国的180个地方的820家电影院进行并购,也就是开始做软性服务。此举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人们认为索尼疯了,索尼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前进。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索尼终于在音乐、影视和计算机娱乐运营业务方面取得了许多大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娱乐公司之一。今天回头看,当时和他竞争的松下、东芝、NEC已经时日艰难,索尼在二十年前看到了今天,形成了二十年后的发展格局。颇有先见之明的索尼凭借清晰明确的企业使命再辅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完美的产业战略协同,不但已经将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且漂亮地完成了战略转型。
建立战略新思维之创新的灵魂要重新附体
当我们对加工业忙于转型升级之时,苹果电脑公司变成了没有行业属性的苹果公司,新款数码产品在全球引领时尚,企业现金存量高达近800亿美元。当我们对资源类投资趋之若鹜乐此不疲时,FACEBOOK一夜间站上了850亿美元的市值,2015年或涨至2340亿美元。我们发展企业更多不是用创新去推动,而是用倒退的方式去解决它,不是使大家更积极努力地创造财富,而是把人的注意力慢慢吸引到如何瓜分财富。分土地—分资源—分政策—金融掠夺、证券掠夺……像现在浙江的企业家都想着怎么傍政府,傍央企。
是什么阻碍了企业创新?是儒家文化?是功利心态?是企业家价值观还是社会大环境?我们觉得还是视野观念的问题,看不到创新的巨大推动力量,沉迷于模仿、山寨、小富即安,这样下去毫无前途。企业创新不是一时冲动,不是模仿作秀,更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领悟了创新的真谛,创新行为方能实现商业成功。我们呼唤企业创新的灵魂能够真正重新附体,并一起努力。
解决之道就在你身边
认清当今一流企业的战略思维逻辑, 对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心态调整。要成就一批全球视野卓越企业, 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我们的企业家要对自己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层次地认识自身的不足而避免夜郎自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探讨民族企业成为全球巨人的问题。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企业家跳出重经营轻管理的窠臼、研究成功,宽容失败、培养并保持对环境的敏感度、建立高效高质团队并不断学习和创新进步。
要跳出重经营轻管理的窠臼。重经营轻管理是国内企业通病,因为本质上大家都急功近利,大环境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很多企业根本搞不明白二者的区别,也懒得去理会。在此我也懒得讲清楚。经营解决1和N的问题,管理解决0和1的问题,我们见过太多的明星企业变成流行企业,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本质就是对管理轻视的结果。
研究成功,宽容失败。我们的企业总想在管理上获得灵丹妙药,什么都想速成,这怎么可能!要想科学发展,除了要研究管理规律之外,要对大量的企业实践加以研究借鉴,要研究成功,但失败的例子可能价值更大。
培养并保持对环境的敏感度。企业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远离经营现实,产生路径依赖或者陷于自己的逻辑,从而变成了温水煮的青蛙,把企业拖到停滞的错误轨道。
要建立高效高质团队
从本质上讲,一流企业的竞争就是一流人才的竞争。企业无国界,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营造开放性与包容性的文化,创建足以吸引全球最优秀人才的环境和政策以及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 这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跨越的障碍,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们别无选择。有没有天下人才为我所有的战略视野,有没有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巨大胸怀,有没有为天下人才乐为我用的文化包容性,都将考验企业家的领导智慧。
要不断学习
这没什么好讲的。
结论
当然,中国打造全球卓越企业的探索不能仅仅停留在企业层面,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中国企业乃至国家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光凭借一些企业的零散行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把这一战略上升到国家大战略的高度。中国企业家须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 怀着成为世界一流的坚定理念,培养全球视野,调整心态,用战略思维来发育企业能力,来吸引和利用世界上优秀的资源,撷取全球各家所长,使中国企业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大跨度跳越而跻身于世界一流企业之林。
文章转自仁达方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