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工厂有意义吗?
谈到目视化工作的目的,专家说要建立“透明”工厂,让所有人都一眼就能看明白做什么、做的怎么样、该怎么处理。是的,听起来很让人憧憬。但是:
1、目视化工作会增加很多工作量,即使那种一劳永逸的目视化不算(比如贴标识),也有一部分需要经常更新甚至每天更新的工作,比如每日产量、一次良率、异常问题、派工等等,这些事需要耗费时间、占用人力的!
2、有必要让所有人都看懂吗?生产的人懂、管理的人懂不就行了?生产和管理人员只需要有派工单、统计表、达成共识就可以了,很多目视化工作即使不做,他们也知道处于什么状态,应该怎么处理。
小弟不明,请大师指点迷津。
同感,表面的鲜亮也会掩盖很多问题。良好的工作流程和作风习惯再加上员工主人翁的态度,必部可少。否则都耗在报表上了。 本帖最后由 百丈怀海 于 2014-5-12 18:39 编辑
1、良率、产量、派工等工作,有很多方法减少工作量,它所带来的好处要大于付出的时间成本;
2、"很多目视化工作即使不做,他们也知道处于什么状态,应该怎么处理",这话绝对了,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管理人员不是每个人都会在现场,现场出现的一些实时的问题可能也不是那么好判断,比如不良品状态标志,如果要临时去沟通,必定更耗费时间;
3、更重要的是:透明化目视管理的执行过程对全体员工是一种训练,带来的长远收益可别看低了。
理论正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有序,受控.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改造人的过程,要做到自己管理自己,不是专职人员去做.是一个管理的过程,领导的过程,不是一个技术的过程.建立员工的职业化精神,自我完善精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