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信托产品或被叫停
该不该找家信托公司收购(或参股投资)自己发起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成为张超(化名)最近颇伤脑筋的一件事。
去年起,他从私人银行跳槽,成为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副总经理。
上周以来,他听到一个足以令第三方理财机构一震的传闻——监管层即将出台政策,对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信托产品做出限制。
记者从多位北京信托公司人士处独家获悉,近日监管层的确召集多家信托公司开会,针对加强信托产品委托第三方理财销售环节的风险控制征求意见,其中一条措施是拟禁止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信托产品。
一位了解相关政策的信托公司人士透露,目前看这项措施实施的可能性很大。
一旦第三方理财机构被禁止销售信托产品,行业生存危机即将到来。目前,张超所在的第三方理财公司80%的业务收入,源自销售信托产品的佣金分成。
市场传言,监管部门支持信托公司自建财富管理公司与销售子公司,如果第三方理财机构能变成“信托系财富管理机构”,是否能继续拥有销售信托产品资格?
“但对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只要能被信托公司看上,等于找到一棵救命稻草。”他说。
急寻信托公司“傍靠山”
过去两年,张超一直过着舒服日子——除了代销信托产品收取可观佣金提成,他时常自己寻找融资项目设计产品条款,再通过信托公司包装成“信托产品”(仅仅只需支付微薄的通道费用)销售,每个自主研发的“信托产品”都能得到至少3%-4%的综合信托报酬。
他不曾想到,日益强势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引起监管部门的“密切注意”。
上述北京信托公司人士直言,正是信托产品委托第三方理财销售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监管层才开始酝酿禁止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信托产品的政策。
此前,有地方银监局调研发现,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仗着信托产品“刚性兑付”,将高风险信托产品说成是“保本信托产品”销售;甚至为了多赚产品代销佣金,默许非合格投资者借款筹资购买信托产品份额,“一旦出现信托产品违约风险,或发生投资者份额赎回矛盾,对产品销售环节不知情的信托公司往往深受其害。”前述信托公司人士说。
记者独家获悉,监管层曾考虑向第三方理财机构颁发信托产品销售牌照,对信托产品合规销售行为进行规范,但由于操作面临诸多难题,最终难以落实。
取而代之,前述信托公司人士直言,监管层有意鼓励信托公司自建财富管理公司与销售子公司,不排除第三方理财机构被信托公司收购或参股,继续销售信托产品。
“针对信托公司通过收购(或参股投资)第三方理财机构,组建财富管理公司的做法,监管层并没有做出限制。”他说。
然而,能被信托公司纳入收购选项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并不多——除了广泛的营业网点,信托公司更希望被收购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能拥有完善的理财经理培训体系与以往卓越销售业绩。
“目前,只有那些与信托公司有密切关系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才能傍上信托公司当靠山。”张超说,如恒天财富与中融信托有很多共同股东方,一旦前述政策实施,前者只需变成中融信托旗下财富管理机构,就能得到信托产品销售资格。
“要么被信托公司收购或参股,要么第三方理财机构直接参股信托公司。”张超说。
信托自建财富管理公司“井喷”?
此前,由于银监会不允许信托公司异地开设分支机构,个别信托公司通过筹建信托系财富管理公司,绕过这项政策并在异地开设产品销售网点。
“如今,借助信托公司开设财富管理公司,是否放宽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政策监管,监管层还没有明确表态。”前述北京信托公司人士透露。
另一方面,个别信托公司对设立财富管理公司仍心存顾虑——由于信托系财富管理公司只能销售母公司信托产品,一旦遇到信托产品供应短缺,时常出现僧多粥少(员工多产品少)的局面,结果是产品营销团队员工出现大量流失。
这种顾虑,也给信托系财富管理公司带来发展机遇。有些信托公司筹划发起的财富管理公司,打算销售其他信托公司产品缓解僧多粥少困境。
“目前,监管层对此持鼓励态度。”他说。
不过,有信托公司人士担心,财富管理公司能否对各家信托公司产品的销售做到“一视同仁”,为每家信托公司留出足够利润空间,某种程度影响信托产品销售合作的彼此信任度。
“信托公司自建发起财富管理公司,将迎来井喷期。”这位北京信托公司人士透露。监管层之所以鼓励信托公司发起财富管理公司,也是促使信托公司扭转重产品设计轻营销策略的经营现状,通过组建优秀的理财经理团队,根据高端客户投资收益与风险承受能力,度身定制合适的信托产品,真正实现信托业务“受托理财”的职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