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li7438
发表于 2003-4-21 19:39:00
呵呵,我在曾国藩的故居曾经看到皇帝老儿给他写的一道上谕:“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年最久,战功卓著,自己能慎终如始,永保勋名。惟所部众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
弟兄们,我以前也以为曾国藩老先生是为了激励后人才作此家书,可是看完这个圣旨,你没觉得寥寥数言,暗藏杀机吗???????------------引申一下:若尔等不知禁忌,则不能永保勋名,长承恩眷。!!!!!!!!!!!!!
寡无欲
发表于 2003-4-21 19:56:00
哈哈哈。
来,论春秋。。。
hx023
发表于 2003-4-22 08:26:00
是啊,我同意 neilli7438的看法,要知道,官场着实不好混,伴君如伴虎啊
suc_heart
发表于 2003-4-22 17:25:00
拿来主义!对自身、社会有用的东西我们就用。
具体分析的时候,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地平线
发表于 2003-4-22 22:20:00
以下是引用neilli7438在4/21/2003 7:39:00 PM的发言:
呵呵,我在曾国藩的故居曾经看到皇帝老儿给他写的一道上谕:“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年最久,战功卓著,自己能慎终如始,永保勋名。惟所部众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
弟兄们,我以前也以为曾国藩老先生是为了激励后人才作此家书,可是看完这个圣旨,你没觉得寥寥数言,暗藏杀机吗???????------------引申一下:若尔等不知禁忌,则不能永保勋名,长承恩眷。!!!!!!!!!!!!!
neilli兄,你对曾国藩深有研究,不过我还是不太认同你的论据可以推导出你的观点。我的理解不知是否准确:
你的论据是皇帝老儿的上谕;
你的观点是曾氏并非为激励后人才作此家书。
正如你所说的,上谕寥寥数言暗藏杀机,但这跟家书没有什么关系。
自太平天国起事,清朝腐朽的八旗军一触即溃,根本无法抵挡。为了保证国家安全,朝廷才破天荒的让汉人曾国藩建立了一支国家体制外的私人军队,这支军队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发展到鼎盛。由一个异族人/被统治民族把握清朝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吃的是皇粮,却只听曾国藩的号令,你说皇帝老儿能不担心吗?那些大权旁落的、天天侍候着皇上左右的满族贵族高官,能甘心看到曾国藩的权倾一时吗?这就是皇帝老儿这份上谕的历史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凭曾国藩写几封家书就可以打消皇帝老儿的顾虑吗?曾国藩真正的表忠心行为是自剪羽翼裁撤湘军,将十五万水陆湘军裁剩三万水师。
把政治家的所有行为都与政治挂钩,未必有助于我们去了解政治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hx023:
没错,伴君如伴虎,但要想治天下,焉可不入虎穴?
neilli7438
发表于 2003-4-23 10:38:00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得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曾国藩教子持家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从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则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从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求。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随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希望能透过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毛泽东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对权重势大的曾国藩极度猜忌,曾为表明心迹,做出了有违个人性格的事刊印《家书》。五十一岁时,咸丰帝大丧期间,秘娶小妾,“违制失德”,故有人斥其为“伪君子”。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藩“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身材仅中人,行步则极厚重,言语迟缓。““三十岁时,作一件青缎马褂,遇庆贺及新年时穿一次,三十年后,衣犹如新。在南京总督府任内,要求夫人和儿媳们,每晚要绩麻纺纱,下厨作饭。
综观曾文正公之一生,用庄吉西服的广告语来说一下就是:权谋一生,奋斗一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4/24/2003 12:54:35 AM编辑过]
地平线
发表于 2003-4-23 14:12:00
谢谢neilli对曾国藩的介绍。尤其最后一句总结的很好:权谋一生、奋斗一生。权谋本身并没有错,在于谋取权力的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国为民做事还是为个人谋取利益,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要谋得权力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而谋权的人是最容易受到旁人的非议,争权失败者往往会用各种方法对掌权者进行中伤,所以在这个社会上要做点大事情是不容易的。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是但求问心无愧,至于旁人怎么看,历史学家如何去书写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回到我们讨论的曾氏家书的问题,曾氏写家书的主要动机应该是为了教育弟弟们和下一代,以及勉励自己,从他们后来的作为已经可以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刊印家书的动机我觉得可以理解,因为曾氏本来就是忠心的,用适当的方式让领导认识到他的忠心是有必要的,而且对于更多人可以有机会读到曾氏家书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walkyway
发表于 2003-5-14 10:12:00
读菜根谭的时候,将自己的性格的问题,思考的误区,坏习惯的危害一一到近。
另外,谁有《菜根谭》的白话译文电子版本。
3a1132
发表于 2003-5-21 20:11:00
哪位有《唐评曾氏家书》
仲锋陵
发表于 2003-5-21 21:53:00
以下是引用3a1132在2003-5-21 20:11:10的发言:
哪位有《唐评曾氏家书》
书店里很好买,48元钱一套(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