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所说的,任何一个目击者都不了解情况,到底是开门还是锁门,误判的可能是存在的,但所见到的和“我”是大致一致的。
而第二位明显说假话,枪响在前,老人慢慢倒下去在后,街上就3个人加倒地的老人,怎么会不知道情况呢?难道枪响的时候,一个不知情的人会在第一时间不作出反应?会看不到老人慢慢倒地? 这里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其实,作为警官,因为第一个人提供的信息比较详细,所以应该对第一个人做更详细的询问,问题是:“把他拘留询问。”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是确认他可疑吗?在大街上关注一个人的举动就可疑吗?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大街上没事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就注意观察他半天。而更具体的描述文中并没有出现。
两个人的描述表面应该都没有问题,而第一个人的描述和“我”更一致,更具体。而第二个人的描述存在时间差问题,听到枪声有第一反应是人知常情,而老人是“跌向房门,慢慢地倒了下去”。可以想象当时的画面,老人倒向房门方向,身体贴着房门,慢慢地向地面倒了下去,或者说,倚着房门滑倒在地。从枪响到看到老人倒地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的,我们暂且把这段时间定为2秒甚至更长。
而第二个人说,“我听到枪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到你俩到往这跑,我也就跟了过来。”也就是说,这个人根本没有看到老人倒下。而大街上只有3个人,他只看到了“我”和第一个人往那跑。他的反应真的这么慢么?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枪响了,这个人无动于衷,老人倚着房门,慢慢的倒在地上他也没看见,他所作出的反应就是枪响后,老人已经慢慢的倒在地上,而且2个人已经跑向老人方向的时候,他才注意。如果街上人多,目标多,等这么长时间倒是有可能的,可街上他能看到的只有2个人阿。需要这么长时间分辨吗?显然不合理。
第一位虽然描述详细,但也不一定准确的。他说:“我看见老人刚要锁门”,注意“刚要”的运用,说明门还没有被锁上,而“我”是“打开门,进入房间”的,说明门已经锁上(而且老人向着房门倒下,如果是没有锁上,就会把门倚开)。第一位的描述说明他也不一定是看到了全过程,只是刚好看到这个老人在门前拿着钥匙,他认为是刚要锁门(或者如2楼说的,是开门)。这是符合逻辑的。所以第1人知情的可能是可以排除的。
反过来,第2人的描述不符合情理,不符合一般人听音反应的速度,所以他肯定隐瞒了什么。所以应该“拘留询问”。 第一个 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