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图书连载
图书信息
作者:马剑涛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定价:32.00元
出版时间:第1版 (2011年4月1日)
ISBN: 9787511309280
品牌: 华文盛世
内容简介
《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简介:职场头三年是非常关键的三年,这种影响可以左右甚至决定你的—生。职场头三年,有些道理你匣得,你就可以在职场如鱼得水;如果你不懂,你就会吃亏—辈子。 同样的学历,同样的踌躇满志,但三年的职场经历却可以把两人的距离拉开。为什么有人可以成为行业的精英,为什么有人却成为团队的“落后分子”?职场头三年,你的心智成长度和心灵成熟度是否得到培养,将影响你未来职场的五年、十年,甚至—辈子。 成功的捷径是复制成功人士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是知道失败者的经验。人生在世,没有明卜样不是需要大家用心经营和规划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却从来没有用心思考,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忙碌着。你须知道,如果你为了一份工作而工作,那么这将是一个痛苦的开始,注定了一个失败的结局;如果你为了一份前途而工作,那么你将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作者简介
马剑涛,畅销书作家、资深图书策划人。作者从事过多种职业,曾在国企、外企、民营等多家单位任职,并研究和亲历管理工作多年。通过多年的职场历练,他深谙职场生存与晋升之道。他的理想是帮助更多的职场新人走向成功,为那些初出象牙塔的新人们指明方向,少走弯路。
目录
第一章 你需要为自己做好职场定位
毕业前,把握好关键的实习期 / 3
第一份工作已经决定你未来的走向 / 5
为自己找工作,而不是为虚荣定职业 / 8
兼顾眼前与长远挑选工作 / 10
如果工作不适合你,终究会离开 / 12
增强你的专业性技能或经验 / 14
职场头三年不应以赚钱为目的 / 16
起点低不可怕,只要你做好职场规划 / 19
自我剖析,挖掘自己的独特优势 / 21
抛开辉煌过去,铸造崭新未来 / 23
摆脱依赖,自立才能自强 / 26
第二章 你需要遵循的职场信条
人生必须要有一个方向 / 31
不到最后决不放弃 / 33
天底下没有完美的工作 / 35
学到方法比依靠别人更重要 / 38
坏情绪会毁灭一个人 / 40
只要用心,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 43
犯了错主动道歉胜于保持沉默 / 46
酸葡萄心理只会让你退缩不前 / 48
不想终身打工就要终身学习 / 51
不要抱怨,生活没有绝对公平 / 53
勤奋、努力肯定会有所收获 / 56
好钢需要千锤百炼 / 58
哪怕今天黑暗,明天也会光明 / 61
第三章 认清社会,看清自己
要生存就要竞争 / 65
不要被琐事羁绊 / 67
与其不停抱怨,不如寻找方法 / 69
找准自己的定位,做最好的自己 / 72
时刻充电,投资自己是最明智的行为 / 74
改变不了现状,不如改变心态 / 76
不被信任,就会被淘汰 / 79
停止变得优秀,就不再优秀 / 81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雄心 / 83
小聪明不是捷径,实力才是硬道理 / 86
过去的已经过去,人生需要迎接新辉煌 / 88
第四章 游刃职场的做人之道
学会忍耐,用坚韧的毅力敲开大门 / 93
懂得经营有利于自己晋升的人际关系 / 96
睁大双眼寻找他人亮点 / 99
懂得信任,配合同事完成工作 / 101
要有自信,这样别人才能相信你 / 103
不自满,足够好还是不够好 / 105
不怕挫折,每一次困难就是一次学习 / 108
不怕吃亏,吃亏就是福 / 110
不懦弱,世上没人同情失败者 / 113
不冲动,盛怒之下不作轻易决断 / 115
不怕被利用,被利用总比被丢弃强 / 118
依靠自己,自己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 120
做出判断,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 / 122
第五章 游刃职场的做事之道
不要认为加班是一件很积极的事情 / 127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 129
精心计划,大胆实施,绝不拖延 / 132
勤奋成就高效率 / 134
带着头脑来上班 / 136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 138
坚守原则,你也要适时向老板说出“NO” / 140
不要越级报告,这样很危险 / 142
做示弱的智者,不做示强的傻瓜 / 145
应对流言蜚语的锦囊妙计 / 147
绝不和上级称兄道弟 / 150
第六章 跳槽:要么鱼跃龙门,要么跌入地狱
跳槽是为了追求梦想,而不是逃避现状 / 155
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趁早抽身离开 / 157
跳槽须深思熟虑,理性分析:跳槽不慎会落空 / 159
舍得才能得到,放弃不代表会失去 / 161
动机不纯的跳槽只会被拒之门外 / 163
让招聘者觉得你就是最适合的人选 / 166
频繁换工作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 168
死拼盲打不靠谱,职场需要贵人指路 / 170
归零心态,每天都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 172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 174
企业需要懂得感恩的员工 / 176
坚守一份工作有时只是一路走到黑 / 178
第七章 要想晋升加薪就要洞悉老板心理
你也有选择权,选择老板须谨慎 / 183
接住那只烫手的山芋 / 186
维护上司的面子就是维护自己的前程 / 189
擅自做主,就不要怪老板翻脸无情 / 192
适当的赞美是人情的润滑剂 / 195
和老板谈公正?你应该清醒下了 / 198
老板的有些话你不能当真 / 201
苦劳的背后一定要有功劳 / 204
不要无视公司的规章制度 / 207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 210
不要苛求老板事事都比自己强 / 212
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 214
第八章 做优秀的自己,秀出最好的一面
成功不仅需要想法,更需要做法 / 219
拥有激情才能不断创造成就 / 220
让自己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 / 222
调节压力,变压力为前进的动力 / 224
有个好人缘,自然前途坦荡 / 226
时时自省,不与他人论是非 / 229
用老板思维做事,处处维护公司利益 / 232
勤于向上级汇报工作 / 234
越多地展示自己,就等于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 236
做好细节工作,会让老板对你另眼相看 / 238
第九章 公司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避免与他人讨论薪水 / 243
要想待得长久,就让自己不可取代 / 246
解密:公司解雇员工的那些方法 / 250
时尚外表下的陷阱危机 / 254
假期,当心悄然而至的危机 / 258
当升迁是个阴谋——有些喜悦令人愁 / 261
透过薪水看出你的职场价值 / 266
只有自己才更关心自身的利益 / 269
薪水不仅是挣来的,也是谈来的 / 272
老板就是这样吃掉了你的薪水 / 275
购买地址:当当网
毕业前,把握好关键的实习期
大学生实习期,是走向社会的关键期。有些新人入职后才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干了三个月或半年就走了。频繁换工作的结果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还得忙着找工作,而人力资源经理看到简历,一般都不会聘用这样的员工。
问题出在哪里?问一问自己的心,就能找到原因了。李开复曾说:“和美国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浮躁。”一颗浮躁的心会带着你的眼睛在各个职位、各个企业之间来回游移,你会觉得这个工作你能做,那个你也能做,最后导致你连最简单的都做不好。这种心态就形成了一山望着一山高。人们都一直在向外思考,而没有向内去思考自我,去站在企业和社会现实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当出现这种浮躁心态的时候,有没有认真思考过究竟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企业的问题呢?
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一段时间,当真正融入到企业里干一段时间后,也许你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发现这种工作的确不适合自己,那么你可以重新去选择,这样,你至少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下一步到底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让你的选择不再盲目,从而才会有一个更好的人生选择。
还有的实习生,带着一颗浮躁的心工作,即使勉强过关能够转正,但是因为在实习期间工作太轻松,没有做过有难度的工作,等到真正定岗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不会,搞得自己很痛苦。接下来的工作做得不好受到上级的责备,他们就会产生心理落差。
所以,实习期对于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微软公司招聘了一个实习生安置在在微软研究院实习,有一次这个学生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后来,他的老板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微软中国总裁李开复凭个人经验判定,这个学生将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一颗浮躁的心,怎么可能懂得“静水流深”的道理呢?
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的部门经理刘先生从高校找了一批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公司实习。实习结束时,刘先生单单留住了其中的陈海同学,其他的实习生一个也没任用。
大家很好奇,刘先生为什么唯独把他留下来呢?刘先生说,陈海有一颗沉下来的心,就是这样的心,打动了刘先生。
正式实习的那一天,刘先生向同学们介绍部门的成员老赵和他们每位实习生的分工。其中老赵是公司的老业务员,年龄偏大。其他同学都喊他“老赵”,而陈海却一直很尊敬地称呼他“赵老师”。老赵的性格非常好,见到青年人有什么问题,总是乐于帮助。于是其他的青年人就形成了依赖,一有问题,就风风火火请老赵解决,但陈海从不如此,他想到老赵也有自己的工作,所以遇到问题他先自己钻研解决,除非实在解决不了的才会请老赵帮忙。
陈海也不像其他学生那样无所事事,他见事做事,跟着同事跑银行和跑业务,即使在大热天挤公共汽车去也毫无怨言。很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但是陈海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只要不懂的,我就多学点儿,总没坏处。”
老业务员谈业务的时候,陈海就默默地坐在一边“旁听”,细心地揣摩应该如何同外商交谈。有时老业务员打电话,陈海还悄悄地给老业务员递一支笔、一张纸,感到暖心的同时,也让陈海自己学到了经验,他用沉稳和真诚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浮躁的人是断然做不到如此细心和懂事的,他们总是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可是却连一个周密细致的计划都搞不好,连一个抱怨的客户都接待不了,连一壶开水都不想提,甚至连按时上班都做不到。这样做事,结果肯定是被淘汰的。
职场命运如同一环一环相互连接的链条,如果将其中一环接错了位置,那么,就会使整个职场改变方向。所以,自省和忍耐常常会给人带来机遇,使人生峰回路转。当发光和耀眼不属于自己的时候,忍耐和坚持就显得尤为宝贵。
总而言之,想要工作顺利起来,就请自己的心快快成长起来!
购买地址:当当网
第一份工作已经决定你未来的走向
佛教有“因果报应”之说,有因必有果,其果也必由因而起。你今天的一切状况,无论好不好,都是由你昨天的选择促成的。
有3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这时,监狱长允许他们每人提一个请求,3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美国人要了3箱雪茄,法国人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三年,犹太人要的是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他大喊:给我火,给我火!原来当初他要烟的时候竟然忘记要点烟的工具。法国人出来的时候,还抱着自己的孩子。最后走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我不怨恨你关了我三年,相反,我要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这就是选择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心理学中,自我选择效应已开始被重视,它指的是一旦个人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存在向这条路走下去的惯性,并且他们会不断自我强化。
从职场来看,这也是很多人跳槽不成功的原因。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选择,将大大影响着跳槽的成本,因为一个人在原来的岗位上已经强化自我的认识了,所以,跳槽者需要用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新的制度乃至工作知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是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的。
在职场生涯中,有一个很令人悲哀的现象,那就是很多时候,人们在生活中的选择都是非常认真的,比如说很多人买水果的时候,会去挑选最漂亮最饱满的;买衣服,也会买最合适最满意的。但是在职业选择上,却存在着那么多的盲点,往往不加思考,也不考虑行业前景,投出简历,有合适的面试就去,面试过了就上岗,上岗之后就按照岗位要求工作。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选择!
自我选择效应的存在就是要求每一个人应该多一些对职业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路。要知道第一份工作,需要一个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和思考,如果一个人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并且坚持走下去,即使路上有荆棘,那么他依然能在惯性的驱动下坚持自己的发展。
这里有一个关于一位毕业生创业的案例,也许可以让很多人得到些启示。
小丽和同学们一起毕业了,正如大家所通常认知的那样,很多人说大学毕业意味着失业。但是没有哪一个同学坐以待毙,大家都纷纷投入了发简历、实习、找工作的过程中。小丽和别人不一样。她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是时常在大学校园里散步、思考。
在这个自己生活了四年的美好校园,看着昔日朝气蓬勃的同学为了投简历、面试而焦头烂额、绞尽脑汁,她萌生了创业的冲动。
有一天,她想买杯奶茶喝,偶然发现学校里的奶茶店并不多,喝不到奶茶的小丽从中嗅出了商机。于是经过了周密的考察之后,她先到品牌奶茶店打工学艺,像奶茶的制作、店铺的经营打理和招徕顾客的方法,她都用心记在心里。之后,她回到学校,租下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又精心设计了时尚前卫的格局,口味各异的奶茶也一应俱全。
小丽在很多同学的质疑声中,开始了创业。她对自己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过,她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从一开始的选择店面、筹集资金,到招收员工、签订协议,再到装修完毕正式经营,每一步,对于小丽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但是她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吃的所有的苦都能够强化自己的能力。
不但如此,小丽还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因为她本身就是这个大学毕业的,所以她更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喜好,她开始给同学们办理学生卡,定期推出“每周特价奶茶”,给予一定幅度的优惠等,她还在店内设计了小茶座,有时候老师和学生在课后沟通问题,就可以来这里边喝奶茶边说话。
就这样,靠着一步步往前发展的路线,小丽的店已经在校园越来越受欢迎,而且,靠着这种成功的经验,小丽还逐渐地往邻校发展。就这样短短一年的时间,当其他同学还在考研和入职的矛盾中选择的时候,小丽已经发挥优势,开了三家自己的店,成为时尚而不为生活所累的小老板。
在职场中,这样的心理效应就是要让我们必须重视这样的一种选择,那就是职业和事业。如果一个人的事业和职业能够结合得非常完美,那么职业选择也是非常完美的。在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不能单单考虑眼前的利益,一个行业,至少要让你可以赚到未来十年的钱。
但是,如果你盲目选择,每天只记得按时上班下班,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那么你就没有为自己赚钱,而是在为老板赚钱,你也没有理想,而是以老板的理想为理想。如果长期都是这样生活,恭喜你,你可以在这个错误的选择上稳稳当当地干一辈子了。如果要转向其他的道路,就将付出更高的成本。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择业,就应该懂得选择什么,才能让你在十年后不被生活所累,如果你已经入职,但是都是机械化的生活,你就应该停下匆忙的奔走,问一问你的心,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正确选择,果断出击。
购买地址:当当网
为自己找工作,而不是为虚荣定职业
为自己找工作?听到这个说法,可能有的读者会吃惊——谁不是为自己找工作呢?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给自己找工作,而是为了别人的眼神找工作。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有的名牌大学学生一毕业就拼命地挤向外企,到了外企之后,才发现外企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即使是这样,他也会因为留恋在外企的虚荣感,而在工作岗位上“死扛”。
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承认了自己的虚荣心,他们从毕业到现在都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说起来自己条件不错,可是找工作时,却总是想着如果没有体面的工作说出去同学可能会笑话。这就是虚荣心的体现,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一种过度强调自己的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人们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造成危害。
在职业定位的时候,虚荣心带来的选择失误会延误人们走向成功的时间。虚荣心太重的人,无非就是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优点,炫耀自己的成功。殊不知物极必反,成功与否不是单凭表面功夫就可以支撑的。
李开复说:“你是自己唯一的船长,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舟。你要稳稳地坐在舵手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去何从。”李开复在美国读中学时,写了一篇政治论文《漠视——美国人面临的最大敌人》,获得了全州作文竞赛的一等奖。他从别人的肯定中,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政治天赋。他觉得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律师或一位政治家。进入大学后,他选择了人文学院。
但是不久,李开复发现,枯燥无味的课本根本不能给他带来激情和动力。对于政治,他不但没有热爱,更没有献身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他甚至厌恶那些世俗的政治技巧。最后,李开复转入了自己很喜欢的计算机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职场参考的典范,职场同样如此,正确的选择,胜于一生的努力。很多人找工作,并不是输在能力不足上,而是倒在了自己的虚荣上。
30多岁的老周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他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成绩也非常优秀。毕业后,老周的工作找得比所有同学都顺利,他进入一家移民中介公司做翻译。虽然待遇并不是特别好,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羡慕的眼神,老周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两年后,老周发现自己的同学在两年当中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而自己和大学毕业时没有什么区别,还有的时候,因为自己总翻译一些固定的词句,反而丧失了很多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机会。更让老周觉得难以接受的是,自己的工资在两年中涨幅很小,和同学们相比已经差了很多。
好在老周及时反思了自己,终于,他不再留恋所谓“翻译”这种意味着高文化水平的头衔,而是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一段时间之后,老周不但收入增多,而且,职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他感觉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无论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都是自己的事,无论怎么选择,都不要为了别人的目光而选择工作。很多人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可是,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很多人为自己的选择而痛苦,那是因为他错误地选择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微笑工作之前一定要领悟的事情。
购买地址:当当网
人生必须要有一个方向
很多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都会处于彷徨于何去何从、前途未卜的十字路口,这是人生决定性的时刻。决定性的选择需要果断和勇气。这果断和勇气,有猜测和赌博的成分,但更多的来自于知识和智慧的判断。出路在哪里?
进入职场的头三年里,大家都会经历一段困惑,差别在于有的人很快就走出了困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有的人却一直在迷雾中不停地绕弯弯。同样是三年的青春岁月,有的人活得充充实实、清清楚楚,有的人却过得了无生趣、迷迷糊糊。于是,他们的人生差距就在这里悄然拉开了。关于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但人生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而显得有意义。所以说:出路在于思路!
对进入职场的新人们而言,想要走出困惑、找到出路,必须思考以下几条线索:
一、我想要得到什么?
二、我要成为这个社会中什么层次的人?
三、我的行业在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趋势?
四、我的职位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五、我需要为将来做哪些准备?
每次毕业之前,学校里都会给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做一次讲座。通常,我们所看到的情景就是,他们非常迷茫,很多人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应该怎么走。因此,大多数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职场前辈的一些经验和忠告。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毕业是他们即将面临的问题,但毕业之后,他们该何去何从?是就业还是失业?
当残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规划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走的时候,一般都会感到很不愉快。我们总觉得自己才毕业一两年,如果别人问我们将来想干什么,这会让我们很不开心。因为,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还没搞清楚什么东西才是最想要的,才会让我们快乐和满足前,就必须做出选择了。这是多么让人难过的事情,简直有点儿变态!
想想也是,我们毕业没几年呢!没钱、没经验、没阅历、没社会关系,我们怎么知道未来的人生路会是如何呢?这实在是太难确定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从底层员工晋升为中层领导;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赚够钱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婚生子,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
其实,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让人感到恐惧,很想逃避!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甚至不归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毕业以后,进入职场的这三年时间里的迷茫,会造成之后五年、乃至十年的恐慌,或者一辈子的平庸。如果不能在毕业这三年的时间内尽快冲出困惑、走出迷雾,我们实在是无颜面对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是玩扑克,发到手里的牌是定了的,但你的打法却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志。”没错,上帝发牌是随机的,我们分到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和更换的可能性。当你拿到不好的牌时,请不要一味抱怨,因为这没有半点儿用处,也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令现状有所改变。你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情,将自己手中不好的甚至糟糕的牌优化组合,并力求把每张牌都打好。
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作可以自我放弃、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职场头三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不确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职场头三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决定。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命运更需要自己去把握。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创造精彩。
购买地址:当当网
不到最后决不放弃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进行了以狗为对象的一组实验。他把一条狗放进一个笼子里,锁住笼门,使狗无法轻易从笼子里逃出来。笼子里装有电击装置。通过这一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使狗毙命或受伤。
塞里格曼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地挣扎,想逃出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它发现无法逃脱后,挣扎的强度就逐渐降低了。
后来,塞里格曼又把这只受过电击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者发现,这只曾受过电击的狗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绝望地忍受着电击的痛苦,根本不去尝试有无逃脱的可能。
最后一个实验塞里格曼把没有经受过电击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全部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这次试验的被人们成为“塞里格曼效应”,塞里格曼把试验中狗的这种绝望心理称为“习得性无助”。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常见的,一个失败了太久的人,不太容易相信自己会成功。例如,当一个人在职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
漫漫职场,随着行业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对于有的人来说,成功可能是一个很慢的过程,重要的是,要懂得这样的道理,心累了,就歇会儿,但是不要放弃!
小陈是研究生学历,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具备这样的高学历,可能都会选择从事对文化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可是,小陈没有这样,他当年考研究生也是为了挑战自己,现在,选择销售同样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他不像别人,认为自己学历高就可以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打打文件、上上网,也不像很多看不起做销售的人,总认为销售员是没有能力的人做的事。
小陈带着豪情壮志投入到销售行业,他愿意挑战高薪。因为他不怕吃苦、不怕拒绝,他看到那些在大城市买车、买房、办公司的人,都是从销售做起的。
同样,小陈也不怕努力得不到回报,他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已经有两个月了,工作一直没有进展。当大家都对他失望的时候,小陈自己没有放弃,他还是积极地应对客户,虽然,大部分客户问得都非常详细,有的客户问的问题还非常古怪。但是,小陈都非常用心和耐心地找到最好的答案,和顾客沟通。
终于有一天,他看到领导秘书有一项工作,就是替领导给客户送东西。小陈仔细思考了一下其中的奥妙,认为和客户近距离地接触,有助于和客户建立很直接的关系。他想这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虽然累一些,但是他决定要试一试。
于是,小陈主动找到领导的秘书,要帮忙送东西,秘书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在他和秘书沟通的时候,很多同事也在场,大部分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小陈是“病急乱投医”,认为他即使再努力,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可是因为对这千分之一机会的不放弃,对自己努力的不绝望,终于让小陈的事业有了转机。
这一次,小陈真的抓住了机会,拿到了一个大客户,而且最让客户印象深刻的是,原本只是随便问一问产品的事情,但小陈讲述的专业程度却让客户大为叹服,这都得益于小陈之前做的努力。所以,这一次,他在所有的赞叹中超额完成了年度销售指标。
很多人认为职场的运气非常重要,还有人认为做销售就是靠运气,但实际情况是,万分之一的机会来临的时候,对自己不绝望的人,才能把握住这次好运,很多貌似是幸运的事情中蕴涵着很大的必然性。
没有哪一个人不是努力到绝望,才发现事实可以不绝望,而走向辉煌的。环顾周围,每一个站在顶端的人,都是从磨炼中过来的,而不是学校里培养起来的。这是一个在希望中绝望,在绝望中重生的过程。
当然,对于本书而言,并不是要喊口号,而是要提出实用的指导。的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在面临打击的时候,越挫越勇,不怕挫折,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如果一直努力,但是没有成效,绝望就真的会偷袭。
其实,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顺应自己的心理,这里说的不是顺应自己的绝望,而是顺应自己的心理,允许自己有哭泣和软弱的时候,这是对自己情绪的一个疏导,所以,真正的智慧,非常简单,就是疲倦的时候歇会儿,休息好了,接着找方法,与困难斗争到底!
购买地址:当当网
天底下没有完美的工作 通常,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判断标准:在做事情之前,人们都事先会衡量这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是一件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他的内心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更谈不上投入和发展。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即使做一份低层次的工作,也有很多人觉得是值得的,当别人问起的时候,可以大声地报出自己的公司;如果在小公司,即使开始就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可能还是觉得自己屈才。可是,工作毕竟不是用来炫耀的,一个人只有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选择,才不会在别人的评价里迷失。职业是人生的必要选择,当代社会很少有人可以脱离职场生活,对待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觉得自己干的工作乏味透顶,有人觉得自己的工作天下第一。这都是个人的感觉。 一位心理学家在一项研究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在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工人们进行研究。他问一个工人:“你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耐烦地回答:“还能干什么,不就是敲石头吗?”心理学家问第二个工人:“你在做什么?”第二个人叹口气,说:“为了生活,敲石头再累也得坚持下去。”心理学家问第三个工人:“你在做什么?”第三个工人一边干着活,一边说:“知道吗,将来这里会有一个非常雄伟的建筑,我就正在从敲石头这个基础工作开始。” 这就可以看出来,三个人的反应不同,精神世界完全不同,干劲儿当然也不同。实际上,天底下没有圆满的工作,即使一份工作是一个人梦寐以求的,但是时间长了也会失去新鲜感。所以,衡量工作的标准不是简单的好与坏,待遇怎么样,而是一个人内心的判断,把家务定义为烦琐劳动和把家务定义为带给家人幸福感的人,他们付出的绝对不一样,得到的也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人在工作中,总有那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处理,有的人却觉得工作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根源出在两类人内心的天平有所不同。一个人,想要好的发展,先应该考虑到自己的付出,要发自内心地把自己选择的工作,当做一个值得做的事情,这样就会发现工作中的乐趣。生活中这样的实例也比比皆是。 小C和小G同时大学毕业,进了同一家软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公司的规模不是特别大,领导非常重视这两个大学生。小C觉得在这个公司里面,只要被重视,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做出成绩,于是非常珍惜工作机会,兢兢业业地工作。不但完成本职工作,还学会分析别人的系统,去关注别人的开发思路和开发软件的先进的一面,进行学习。小G的想法就不一样,这份工作并不让他觉得满足,在他看来,这种小型的企业不值得他付出自己的精力,他挑剔公司没有大型的集体活动,福利待遇也没有其他公司的好。敲代码的时候,也觉得很简单,工作没什么挑战性,不能凸显自己的价值。小G还认为自己大学刚毕业,他就是需要一个工作的经验,借此去跳槽到大公司。于是,小G常常趁着领导不在的时候,利用公司的资源,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终于有一次,在和一个客户接触的过程中,他找到了机会,可以经客户介绍去一家大公司面试。他利用上班的时间去面试,面试一成功,他马上想好了借口去单位辞职,没想到领导答应了,第二天,他就办理了离职手续。三年后,小C和小G再次见面了,小G懂得腾挪资源,从本公司跳槽之后,他又跳槽了4次,终于跳到了一个大型的企业,现在的月薪已经到了1.5万,高高超出了普通白领的收入。令小G没想到的是,他离职之前,由于资金有限,领导正在决定在他和小C之间选择一个人去美国培训新技术。因为他的离职,小C很自然地得到了这个机会,他和单位签订了合同之后,马上动身去美国培训了一年,回国工作两年之后,现在的小C,工作待遇是年薪20万。 工作的选择是多样化的,人能够选择的只有一样,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奋斗。怎样判断一份工作是否值得付出呢,那就应该看这份工作在你全力以赴付出之后能给你带来哪些进步与回报。当然,还要看公司的平台是否适合自己,把公司的发展和自己的发展、个人性格结合起来,看是否值得为之付出,一定不能够迷失在虚荣里,诚然,去大公司上班,当别人问起的时候,会在内心生起骄傲感。为了长远发展,必须克制自己的不良心理,大公司也有很多的不足可能制约你,例如,大公司手续烦琐,流程特别多,可能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处理好;大公司的人才众多,想得到重用也需要机遇;大公司的人事关系尤其复杂,也会牵扯很大的精力等等。所以,选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调适自己的心理,才能有不俗的职场表现。 购买地址:当当网 学到方法比依靠别人更重要
医学上有一种很值得思考的现象。那些使用安慰剂进行着无效治疗的人,被医生施以并不能对身体产生损害,却也无任何疗效的“假药”,以治疗疾病,从而使其不仅得到心理上的轻松,身体上也出现明显好转。
关于安慰剂,人们的争议很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类生理反应,但亦有人认为“安慰剂效应”是医学实验设计所产生的错觉。这个现象无论是否真的存在,科学家至令仍未能完全理解。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是他们愿意和别人交往,而且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有着非常强烈的依赖性。
职场中的这种现象也非常多见,那就是很多人都是“安慰剂反应者”,在工作中,需要一个亲密的工作伙伴,在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有人帮助自己出谋划策,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当一个人有这样的需要的时候,那么,只能说,他还停留在职场的“心理断乳期”,依赖性太强,还不能完全摆脱别人而独立工作。
“心理断乳期”是每一个人都要完成的飞跃,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会有一种“待哺”的天性,那就是感觉同事比自己强的时候,就想得到他的帮助。在同事能够提供帮助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被动了,自己就不会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反正出现问题时,会有人帮自己想,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很被动,哪些该做不该做、该学不该学都会变得一塌糊涂。
需要职场安慰剂的人应该充分认识到,依赖别人的安慰是可怕的,职场不是校园,在学校,一个人勤学好问是美德,但是工作中,如果总是依赖他人的帮助,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也会限制个人能力的提升。
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对“安慰剂”产生了依赖,那么就必须通过行动来戒除,大胆地通过行动去向别人证明。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以前电脑出现故障的时候,都是靠别人解决的,那么就需要强化电脑知识的学习。想一想,当电脑再出现故障的时候,自己三下五除二解决问题,而且,当别人电脑有问题的时候,自己还能帮助别人,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
小S刚毕业就找到了工作。她的工作是师哥阿D给介绍的,到了单位之后,也是由师哥先带她一段时间。阿D对小S非常好,很多时候,阿D发现小S和客户沟通有问题的时候,都会马上示意小S,然后教小S如何沟通。
还有客户来电话,小S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就会捂着电话赶紧找阿D求救。在阿D的帮助下,小S谈成了一个大客户,而且顺利转正,也拿到了巨额的提成。可同时,小S也换了办公环境,她和阿D分别在写字楼的两端,这让小S感觉非常无助。
上一次的大客户谈妥之后,领导又给了小S两个小客户去谈,没想到,小S完全失去了主意,她只能求救于邻座的M。开始的时候,M还有耐心告诉她,可是过了一段时间,M发现小S在能力上是真的存在问题,便不客气地说:“小S,我怀疑那个大单子是不是你谈下来的,你对于我们公司软件的性能都不了解,我不是你老师,希望你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要耽误我的时间。”
这让小S既尴尬又痛苦,她终于懂得依赖阿D获得的成绩终究不是自己的成绩,因为她没有经历过从小客户做起的这个必要的过程,谈大客户的时候她又没有发挥自己的思路,完全靠阿D支招儿,导致了此刻的被动。重要的是,试用期已经过了,小S知道自己在试用期表现良好,转正了,反而工作不出成果,这可是非常说不过去的事情,她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马上调整了自己,发誓要戒除依赖症。
小S有问题不再马上去问M了,而是自己一步步地分析,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她也准备了一本工作簿,详细记录,时时总结自己的缺陷和收获。很多很多的问题,小S都是靠着自己的分析和总结解决的,每当解决掉一个问题的时候,小S都非常兴奋,她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她也不再怨恨M了,当她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她看到邻座的M给自己传来了一个真诚的微笑!
职场中,虚心请教,借助他人的帮助是无可厚非的,不过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不能仅仅把目标放在眼前,觉得问题解决了就OK,重要的是应该学到方法,而且,遇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比别人教给自己的印象更加深刻。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如果你的周围同事不愿意给你肩膀依靠,那么也不要怪自己的职场环境恶劣,也不必怨恨他人,坦白地说,他人永远不能成为自己不进步的理由。相反,正因为如此,你才能更迅速地成长起来。在不断的提升过程中,自己会心态平和,越来越得心应手,还可以形成领导气质。
坏情绪会毁灭一个人
个体的情绪会感染到很多人:好情绪感染人,坏情绪污染人。这是美国一家医学院的心理专家加利•斯梅尔经过长期研究后的发现。他指出情绪污染的危害性——那就是不管是怎样的一个乐天派,当他整天与一些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时,也会染上坏情绪,心情也就越来越坏。生活中很多场所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就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
今天我们就重点分析坏情绪对于他人的污染。
有一天早晨,有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他马上问死神要去做什么,死神告诉智者,他即将去前方的城市,收回100个人的生命。
智者听到死神的回答之后,马上就先跑到城市里,提醒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告诉大家,死神要来了,会带走100个人的生命。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智者愤怒地问死神,为什么明明说要从这儿带走100个人的生命,可在这个城市中,却有1000个人死了。
死神平静地说,我只想带走100个人,可是因为恐惧和焦虑是会传染的,这种恶劣的情绪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这个故事说明,情绪绝对是一种有渲染力的东西。情绪有好有坏,感染的效果会有正有负。良好的情绪会把周围的气氛感染得积极、乐观,而恶劣的坏情绪就会让敌意扩大到你看不到的空间里去,造成想象不到的后果。
从个人的发展来看,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来及时应对,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情绪问题被不断地错误放大后,就很难恢复“弹性”,他将无法在下一时间及时将情绪调整到正确的工作步调。
的确,坏情绪的“副作用”,如同感冒,虽然眼前看来只是小小的麻烦,但如果你的防御能力过于微弱,并发症就会接连不断,让你的职业生涯顿时险象环生。
如果在办公室,存在一个情绪的污染源,那么对于其他人来说,也绝对会形成一种巨大的伤害。一定要记住的是,没有哪个老板宽容到能够原谅——一个用自己的坏情绪污染了更多员工的人!
在一座写字楼里,有两个打扫卫生的阿姨。李阿姨非常热情,每天,她都早早地来到公司,不但把办公室的环境卫生做得非常好,而且还帮大家把杯子里的水倒满。还有一个王阿姨,她的清洁工作相比李阿姨而言就做得的比较一般了,平常没事的时候,她就坐在走廊上做做小手工。
可是,不多久,大家都忍受不了李阿姨了,照理说,办公室的白领一族怎么能和一位辛辛苦苦为自己打扫卫生的阿姨过不去呢?可事实就是如此,办公室所有的人联名写信换掉李阿姨,强烈要求换王阿姨来打扫卫生。
原来,唯一让大家无法接受的是李阿姨酷爱打电话。每天,她都会在不固定的时间段内煲电话粥。最近可能是她的某个亲戚家里出了问题,打电话的时间更长,频率也更高。有时候一聊就聊上几个小时,聊到让她觉得气愤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把声音的音调调整到高八度。办公室的人素质都很高,没有人刻意去关注她讲的什么,但是,在一个不封闭的环境里,人很难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扰。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就被李阿姨谈话的内容吸引,被迫停下手上的工作,听李阿姨讲琐碎的家务事。
更有的时候。大家不自觉也感染上李阿姨的怒气,自己也开始心浮气躁,说话就感觉和谁憋着气一样,大家越来越感觉到情绪不高。而且,有时候,听李阿姨讲了一下午的话,大家下班回家的时候,就像干了一天的体力活似的,整个人都浑身乏力。原来,在李阿姨高分贝的倾诉中,大家下意识地把自己的神经像上足了发条似的,绷得紧紧的,非常的压抑。等下班后,人才恢复到放松状态。
终于,大家宁愿让王阿姨象征性地做一下卫生,也不想让自己的精神天天处于疲惫的接受坏情绪的状态,于是,不几天,勤劳的李阿姨就带着疑惑“下岗”了。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待情绪效应,一定要说的一点是,注意不让自己的坏情绪污染别人,但也不是勉强个体一定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工作中难免有郁闷的事情:早上挤不上地铁,错过了最佳路线的公交车,上班迟到;或是面对了一个不可理喻的客户;超负荷的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同的导致郁闷的工作情况,但是不要因为担心就害怕工作,拒绝工作。
同样,也不要担心郁闷。回想上次,你郁闷得“抓狂”的时候,世界毁灭了吗?
郁闷本身并不是有害的——你的郁闷不会杀人,他人的郁闷也杀不了你。只是因为在人们固执地坚持用那些有害的方式表达郁闷时,郁闷才能造成悲剧。
正确的方法是,不要让不愉快的情绪很容易在心头存储,可以试着深呼吸,让头脑瞬间冷静,不让坏情绪肆意侵袭你的大脑。还可以打个电话给自己生活中的朋友,和他谈谈你的遭遇,无论他能否给你实质性的帮助。不知不觉间,在倾吐的过程中,坏情绪就会疏导和排泄出来!
只要用心,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美国艺术家摩西奶奶,直到暮年之时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天才。她75岁开始学画,80岁举行首次个人画展。她曾经自豪地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那就是——上帝会帮助每一个想成功的人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已经到了80岁。
这个实例说明:人类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选择自己。心理学家格拉宁更是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么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要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
这都给人们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信息,那就是一个人内在的潜力的确是巨大的,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它就会自行泯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职场就是一个人不断发掘自己另一面的过程,只要发掘出潜力,你就会发现未知的自己,和自己曾经不敢想象的未来!
工作就是学习,学习也是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摩西奶奶的毅力和珍视自己才华的精神,工作完全有可能成为人们喜欢做的一件事情,而人们所做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是自己学习的机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在每一件事情被顺利解决的过程中,所学得的知识与技能必然有所增加。而且,以学习的态度面对工作,还会让人们关注到其他人的优点,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点,这些优点一旦被学习,就会在很多时候对自身有所帮助。学习别人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只要用心,就可以借着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能量得到更好的发挥!
小Z的工作是在一家外贸公司做总经理助理,但他的理想一直是做一名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熟人的介绍,他可以进入一家民营杂志,做一名记者。这让他对于个人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方向和规划。
小Z在大学里学的是中文专业,又做了多年的总经理助理,人情练达和文笔表达方面都不成问题,于是杂志的主编就和他在电话里沟通了另外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会不会摄影,第二个问题是会不会开车。
是的,对于一个专业的记者来说,主编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事实证明,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是拥有了过硬的摄影功底,工作起来就会如鱼得水,为报道增色不少。而且,民营出版社的人员配置更加的经济,宁愿高薪聘用一个既会开车又会采访的记者,也不会单独为每个记者配一个司机。
不料想这两个问题让握着电话听筒的小Z有点手心出汗,怎么办?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就在眼前,可是摄影和开车,他以前想过去学习这两门技术,但是都因为没有时间而耽搁了。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对这份工作的渴望,让这时的小Z突然鼓足勇气对电话的另一端说:“没问题,我会开车,也学过摄影。”
显然,杂志的主编对他的回答万分满意,不但答应让小Z去杂志社上班,而且还应允了他最高的薪水待遇。快要挂电话的时候,小Z很委婉地对主编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由于个人工作交接的一些原因,小Z还要再过一个月才能正式去杂志社上班。
由于主编和小Z沟通得非常畅快,于是,稍微思考了一会儿,主编也答应了小Z的请求,这让小Z内心暗喜,挂上电话后他马上联系摄影培训,并且安排自己第二天就马上学开车,既然自己已经承诺主编,就不能失信于人,他一定要在这一个月让自己学会这两门技术。
通过一个月的刻苦培训,摄影和开车小Z都可以及格了,他终于有自信去面对主编了,而且,庆幸的是,刚踏入工作的第一个月并没有需要独自开车外出采访的情况,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小Z考取了驾照,为自己的职业铺就了一条“无忧路”。
在工作中,不要轻易说自己不会某项技术,因为很多时候,当你承认自己不会的时候,往往就接受了自己的这样的一种状态。任何技术,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所以先承担下来,也直接给自己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拿开车来说就是如此,如果一个人面对的工作岗位要求是会开车,而他却因为自己不会开车,觉得条件不符合而直接放弃,另找工作,那么他就会永远不会开车,永远绕开要求会开车的好工作,而选择并不如意的工作。这将是多么可惜的错误。对于技术,一个人要有自信,这种自信不是以为自己什么技术都会,而是相信自己通过学习,什么技术都可以学会。
不但对于自己未知的领域要保持这种学习力,对于自己非常熟练的工作也要保持这样的学习力,在同一个问题上可以尝试着采取更好的方法,和尝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突破。
同时,在自己不断学习,表现良好的时候,可以适时地给自己一些奖励,无论程度如何,就是要放纵自己一下,对自己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再回头看看你付出的那些艰苦努力,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走得更远。还可以将自己的进步告诉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为自己骄傲,为未来增加信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