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李敏悦、范天铭:打造世界级制造及工程服务品牌
随着“中国制造”概念的深入发展及加入WTO后多年来的历练,在许多垂直产业领域中,都快速发展出了一批国际型大品牌。对于公众,它们并不知名,但在行业内则是名声在外。牧羊集团就是这样一个品牌。
自1967年的小型机械修配厂,经历改革开放和国企改制,牧羊集团目前已经成长为国际饲料机械行业数一数二的大品牌,在该行业代表着中国乃至全球的最高行业发展水平。
日前,记者带着对这家“隐形冠军”企业的好奇,前往牧羊集团总部,与这个低调企业的两位掌舵人董事长李敏悦和总裁范天铭一起,进行了一场印象深刻的对话。
60%出口来自牧羊
抵达扬州已是下午,在牧羊总部的会议室中,见到了牧羊集团董事长李敏悦及集团总裁范天铭。两位典型的南方人,气质儒雅,不善言辞但沟通坦诚。很难想象就是这两位将原来的一家小厂打造成了目前饲料机械中首屈一指的国际品牌。
1967年,牧羊还只是一家小型的机械修配厂。当时,该厂没有定型的产品,几十人的小厂成天忙着找米下锅。直到1979年10月,第一台粉碎机和第一台混合机的正式问世,才拉开了它成为中国农机制造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的发展序幕。
“从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通过将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机械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经历了从消化吸收,到原始创新,再到系统创新的过程,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牧羊集团已经成为国际饲料行业的领袖品牌。”李敏悦这样介绍道。
如他所言,中国农机行业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同于发达国家。但作为农业大国,在政府的扶植下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整体布局。特别是牧羊所处的饲料机械制造行业,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牧羊集团今年销售收入比去年翻了近一番,达到50亿元。国际贸易将达到15亿左右,相对去年增幅达80%。饲料行业里面销量排名前三十名,基本都是我们的客户,在全球销量排名前十位,有六位是我的合作伙伴。”范天铭介绍称,我国饲料产量大概是1.4亿吨的规模,下一个五年规划,预计产量将达到2亿吨的规模,“行业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据介绍,由于对产业市场和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空间充满信心,牧羊集团定下了2015年集团销售200亿元的发展目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牧羊集团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第一、国际第二的饲料机械制造商。据海关数据显示,连续5年,我国对外出口的饲料机械中,60%以上来自牧羊集团。
加速国际化步伐
尽管目前成绩卓然,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却经历了诸多考验。
谈到国际化历程时,范天铭举了开拓俄罗斯市场的例子。
由于“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形象并不是很好,当牧羊集团找到有需求的俄罗斯客户时,对方开始并不热心。当经过双方深入沟通,对方了解到了牧羊集团产品状况及技术实力后,有了合作意向。但在客户周围社会关系的“非议”后,客户又开始犹豫不决。最后,牧羊集团不得不安排对方到公司总部参观考察,详细了解了公司背景后,才最终签署合同。可谓一波三折。
李敏悦介绍称,回头来看,牧羊的国际化进程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寻求代理商,建立与客户接触和合作渠道,让市场了解牧羊产品。第二阶段,在重点国家和地区自建办事处,建立自己的桥头堡。第三阶段,即建立制造基地,就近个性化地服务客户。
范天铭称,牧羊集团的国际化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
目前,公司已经在俄罗斯、巴西、印度等15个国家成立了办事处,产品已经销售至俄罗斯、巴西、印度、瑞士、日本、美国等85个国家,“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基本上健全”。
2012年,牧羊集团将开始在国际市场正式设立生产基地,如在埃及建造自己的工厂。
范天铭称,公司在生产基地上将考虑几种模式,一是自建,二是合作建厂,在其他主要市场也不排除跟当地的本土企业寻求其他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兼并等,以解决跨文化管理等难题。
市场的国际化要以科技的国际化为依托。为了匹配市场格局,李敏悦介绍称,牧羊集团在扬州研发总部、南京研究院的基础上,正重点筹建欧洲研究院,吸引全球尖端研发人才,服务海外客户。
“这样可以直接的了解海外市场情况,研发适合当地的产品。”他说。
可以看到,这个饲料机械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凭借研发、制造和市场齐头并进的方式,正经历快速发展期。
据悉,牧羊集团正投资4亿元,建设全世界最大饲料机械加工基地,预计产值将达50个亿。届时,牧羊将成为拥有饲料成套工程、养殖设备、食品机械(工程)、农业机械、仓储工程、钢构工程、自动化控制等优势产品完整的饲料机械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制造及工程服务品牌。
“我们到2015年我们的目标整个集团是200亿,我们国际贸易90亿的规模,要有一半市场在国外,一半市场在国内。”范天铭对于未来的市场充满信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