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消费模式还能走多远
借贷消费模式还能走多远陈思进/文
欧美国家只有彻底放弃低息借贷、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回归勤俭持家、积谷防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天道,才能彻底解决并避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否则经济危机迟早会引发政治危机!
借贷消费模式还能走多远?——北欧模式简介(一) 最近,欧美三个国家的政府几乎同时“沦陷”,葡萄牙国会3月23日否决了紧缩财政措施,总理随即辞职;尔后是加拿大议会没有通过保守党政府提交的2011年财政预算案(预算赤字405亿加元,比去年减少赤字25%,而总负债高达接近6千亿加元!),令保守党少数政府被迫下台,拉开5月2日全国大选的帷幕;与此同时,美国也因为2011年的预算案,政府机构几乎停止正常运作。
这几起事件看似巧合,都是对紧缩财政预算不满;不过,追根寻源便可发现,借债消费模式是引发政府倒台最主要的根源之一。
过去这些年,欧美好些国家人人想要高工资、高福利,还要多度假、少工作,最好政府少纳税,但凡好事儿他们都想要。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怎么办呢?唯一的方法:借债消费。
欧美人要房子了,借钱买!想车子了,也借钱买!要大屏幕电视机了,再借钱买!欧洲人往往每周工作四天半,周五即使上班,也不过是边喝咖啡边跟同事闲聊,计划着周末的度假行程。没钱度假怎么办呢?还是借呗。反正借贷太容易了,利率又那么低,反正钱进了我的腰包,可就是我的了,不要白不要。如果到期还不出钱怎么办?再简单不过,借新债还旧债,于是债务越滚越大。
然而政府呢,为了满足选民的需要,不断调低央行的利息,放松信贷鼓励消费。这样既提高GDP增加政绩,选民又过上了天堂般的好日子,岂不皆大欢喜。债务在如此大幅的扩张之下,预算大笔大笔超支,财政赤字连年增加。
欧美大部分国家就是这样,在天堂中欢快的过了许多年,直到今天,“突然”一个个倒下不行了!如今希腊、匈牙利依然在挣扎,爱尔兰危机爆发后,葡萄牙紧随其后,意大利也如履薄冰;而负债累累的西班牙最后一道防线也將难保……因为,支撑如此天堂般的生活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必须有源源不断地钱借给他们。
这些年来,欧美发达国家(除了北欧,另文介绍)的一大共同特点,是国家都保持着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接近零利率、甚至零利率使信贷膨胀。众所周知,利息是借贷成本的体现,一旦零利息,等于进入了无法无天的时代。欧美国家这些年的超低利率,无论个人、或企业,包括政府都在过度负债,最终引发最高级别的主权债务危机。
而欧美各国央行在这次金融海啸中,以执行低利息政策进一步放松信贷,企图用产生危机的本因来解救危机,真可谓饮鸩止渴,从而更进一步刺激了资产泡沫。更具讽刺的是,好些欧美国家还将这种回光返照,作为危机见底、经济重新得以繁荣的显示。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欧元区多个成员国全都仰赖欧洲央行,想利用央行充裕的资金来化解政府的赤字与债务危机,但其先天的致命弱点就在于:在欧盟之中,富国(如德国、法国)和相对比较“穷”的“PIIGS”(即所谓的欧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并存,就好似穷人与富人搭伙过日子,德国和法国还能被绑架多久?不禁想起我们当年的人民公社,毕竟还没有到共产主义,吃大锅饭是难以持久的。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借债消费模式还能走多远?目前接近一半欧盟国家的公共债务,已到达难以维系的地步。我在早先的文章中曾写过:等哪天一觉醒来,欧洲央行信用丧失,只要欧元区16国中的一员拒绝使用欧元,其他成员国的连锁反应终将导致欧元区解体,其债务货币也将被彻底抛弃。
果不其然。当葡萄牙总理宣布辞职后,就已经把葡萄牙推向了需要欧盟拯救的边缘。一旦葡萄牙提出求救,可能需要7700亿港元。巴菲特因此而发出严厉警告:欧元站在了崩溃的边缘。欧元区部分成员“靠人援助”的模式无法长期维持,欧元崩溃并非“不可思议”。
然而有欧洲官员声称,是美国在阻击欧元。公平的说,短期内可能有美国的因素,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外因(短期)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借用一句俗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过得了初一,过得了十五吗?欧债危机的“匈”险不是开始证明了吗?
与美国及欧洲那些国家一样,由于长期低息,信贷持续放松,加拿大人的负债率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145,已超过150之高点(即每收入100块支出却要150块),比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47.2还要高,正向着160的极高点挺进。好些经济学家频繁发出警告!加拿大经济危机已无悬念,只是何时爆发而已。
总而言之,欧美国家只有彻底放弃低息借贷、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回归勤俭持家、积谷防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天道,才能彻底解决并避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否则经济危机迟早会引发政治危机!
如果有人怀疑这一结论,敬请阅读下篇:借美国第一代富翁的特质通性,解析借贷消费之利害。 在中国,自古就有“穷在债上,冷在风中”之说法。富翁和希望成为富翁的人,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买单的方式不同。富翁懂得量入为出,绝少借贷消费,因为信贷消费必须支付利息。富翁们深知,财富必须靠积累,绝非靠消费。美国第一代富翁致富的一大共通点,就是勤俭持家、积谷防饥,然后有计划地储蓄。
怎样才能真正富裕起来?——北欧模式简介(二)文/陈思进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富翁都穿顶级的服饰,住豪宅,开昂贵的车子,叼着雪茄,整天打高尔夫球……其实在现实生活里,富翁一定是那些做事有规划,尤其在生活方式上自律,会照顾自己的健康,并有能力妥善管理好钱财的人。
举例来说,假如你动用信用卡来购买2000美元的西服,然后每个月支付55美元的最低付款额,你就不具备富翁的素质。因为你通过支付利息(起码18%)消费了明天不存在的钱,这就等于做了一笔赔本的交易。如果把这笔账倒过来算,你量入为出拒绝信贷消费,每个月定期存款55美元,而不是支付55美元,你就迈向了致富之路。或许你不信,绝大多数美国第一代富翁,全都是量入为出的典范。美国共同基金先驱、亿万富翁约翰·谭普敦(Sir John Templeton)就是这样,他一生过着极其简约的生活,从来没有坐过头等舱,从来不开名牌车,甚少消费奢侈品。他的生活和美国普通中产阶级没什么两样。
那么穷人为何受穷呢?因为穷人终年靠借债过日子,利上滚利债务犹如滚雪球,越积越多,《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就是这样。除夕夜,黄世仁逼迫佃农杨白劳还债,杨白劳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钱还债?
在中国,自古就有“穷在债上,冷在风中”之说法。富翁和希望成为富翁的人,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买单的方式不同。富翁懂得量入为出,绝少借贷消费,因为信贷消费必须支付利息。富翁们深知,财富必须靠积累,绝非靠消费。美国第一代富翁致富的一大共通点,就是勤俭持家、积谷防饥,然后有计划地储蓄。
什么是储蓄?当我们拧开水龙头,看见自来水哗啦哗啦地流下来,千万别以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必须蓄水池里储满了水,水龙头里才会有水流出来。银行储蓄也一样,必须有人做出牺牲,把今天的消费推迟到明天——将省下的钱放进银行,储蓄作为资本投资才会变成可能,最终达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目的;一旦停止储蓄,蓄水池渐渐地空空如也,市场的经济命脉没有了,资本形成的来源也就断绝,社会真正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实现。
然而这些年来在美国,许多理财专家、经济学家和学者,都拼命鼓励民众少储蓄、甚至不要储蓄,他们告诫人们身边不要留现金,最好把钱都投放到股市房市。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脱口秀电视主持人奥普拉,曾请来著名的理财专家,教导大家如何把钱通过 401K 的退休金账户投放股市,说每年至少有10%的回报率,40 年后每个人都能成为百万或者千万富翁,理由是钱存在银行里会贬值,只有股市的回报率,能够保证让钱生钱。于是,脱口秀主持人的粉丝们立刻积极响应。我太太就是其中一员,她曾经听信那些所谓“理财专家”的话,结果可想而知,从口袋里蹦出去的钱,不但不升值,反被各种“理财专家”们剥去20%。
理智型的富翁头脑都非常清醒,即使投资,也是将绝大多数钱投入有稳定回报的产品之中,很少或基本不投机。他们手头会确保维持日常开销的流动资金,起码准备三年不时之需。比如亿万富豪李嘉诚,公司账上的现金足足准备了200亿;美国的亿万富豪福特,也因为存足了大量现金,在大萧条中才幸免于难。而华尔街名列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如果当时有10亿美元的现金救急,也不至于“死”得那么惨。
然而目前,美国的财政赤字、欠债金额的最新数据已达到天文数字,总债务(公司债务+私人债务+国债)共欠70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欠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的话人人是百万“负”翁。目前美国货币储备和银行储备总计2.7万亿美元,根据上述数据计算,美国的财务杠杆率超过了26倍。相比之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倒闭之前杠杆率约为31倍,仅联邦国债就已突破14.5万亿美元!绝不比欧洲债务逊色,每年单单支付利息,就得用去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眼看无以为继,都快玩儿不下去了。难怪连一向“护犊子”的标普也不得不首次下调美国国债的评级展望,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美国出现如此的状态,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这是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在作怪,使得美国这个债务国债多不愁,反而是它的债主“黄世仁”要苦苦哀求“杨白劳”,你可不能倒,你钱不够花我借给你,你就“狠狠地”消费吧。
但是,美国这个模式,个人家庭无法复制,其他国家更无法复制(先别说美国自己都身陷其中转不出来),“欧猪五国”就是前车之鉴。
在这个地球上迄今为止哪种模式最为成功呢?我认为那就是北欧模式。 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模式的主导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之经济体,均一一陷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房市为中心,以高负债和失业率为基本点的怪圈。然而在这个地球上,北欧模式仿佛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出了未来的方向。
离天堂最近的北欧——北欧模式简介(三)
文/陈思进
目前全球主流所倡导的经济模式,特别在世界发达国家,大部分采用的是美国模式,其经济理论依据的是新凯恩斯主义:减少储蓄以增加收入并带动经济增长;“需求”重于“供应”,消费可以带动生产;无需金本位,法定货币是可取的;可以充分依赖政府来调控经济。
几十个年头过去了,在这一经济模式的主导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之经济体,均一一陷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房市为中心,以高负债和失业率为基本点的怪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像我们儿时玩过的跷跷板,压下这一头,翘起来那一头。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财政赤字、欠债消费早已达到天文数字。但要减少财赤,即意味着政府减少开支、减少大型基础项目、减少个人消费,那样失业率就会进一步上升;而失业率又是房市的最大杀手,房市进一步下跌的话,负资产家庭将越来越多,法拍屋也跟着越积越多,金融机构就将继续沦陷,各行各业也随之受损,金融危机就会进一步加深。要是设法减低失业率,目前现存的私人企业举步维艰,全成了“总裁”(总在裁员),唯一指望的只有政府。但政府又没有钱(奥巴马政府因为2011年的预算案,政府机构几乎停止正常运作),在不能增加开支与投入基础项目的前提下,就只能提高税收和继续借债,那么财赤肯定继续上升,两头怎么都无法摆平。
然而在这个地球上,北欧模式仿佛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出了未来的方向。北欧信奉传统经济学:视节俭、勤奋工作和生产为美德;认为金本位抑制了通胀,并提供了稳定的货币环境,使经济蓬勃发展;政府应努力担负财政责任来平衡预算;国家政策一般不过分干预经济事务;生产才能带动消费;在供求关系中“供”比“需”更重要,因为良好的“供”创造了另一种“求”。
遵循着这种传统经济模式,使北欧国家踏踏实实地发展生产,靠储蓄、节俭成为全球社会福利最完善、人均GDP最高、老百姓最富有的国家而令世人瞩目。不过,经历了这次经济危机,北欧模式遭人质疑了。去年8月,《纽约时报》发表了文章,题目为:《丹麦开始削减令人羡慕的社会保障》。通过题目便知其意,文章想以此证明早就下过的结论:丹麦的高福利社会能维持多久?
不过通篇读下来,原本抱怨连连的负面报道,竟然像打开了天堂之门:在丹麦万一失业,立刻能领取失业补助(相当于失业前工资的80% ),前提必须参加求职培训计划,失业补助金可以连拿4年;如今遭遇全球经济危机,丹麦政府顶不住了,因此要削减福利,将领取失业补助的期限,从原来的4年降低到2年!
文中例举了一位 58岁的护士,她因病失业在家4年,不仅以一年的时间免费治病,而且还拿着 80%的工资进行职业培训,最后获得了电话销售的工作,不幸又赶上这次经济危机,目前又带薪接受秘书职业培训。面对政府削减福利,这位护士因只能领取两年失业金而抱怨连连。由此,引来美国对丹麦高福利能维持多久的质疑。
事实上,像丹麦这样的高福利国家,在北欧还有挪威、瑞典和芬兰。可以这么说,这些国家40年前都不如美国,但回头检视,经过时间的考验,现在情况如何呢?
据一位出差到挪威的朋友回来抱怨,他在挪威时,上午 10 点之前基本上喝不到咖啡,咖啡店最早也要到10 点才开门,而下午 6点又准时关门歇业。碰到星期日,所有商店一律不营业,这哪能比得上纽约啊,人们早上5点就能喝上咖啡,有些连锁店直到凌晨1点还在营业,顾客进去照样能喝到热咖啡。
而另一位远嫁瑞典的朋友告诉我,瑞典的政府机关和政府所属单位,每年的6月上旬到8月上旬要放两个月暑假,特别是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这些由国家资助(被养起来)的文化机构。民营企业则放3周暑假,到了圣诞节及新年期间再放两周假期。也就是说,在瑞典,一般的上班族一年至少有5周带薪假期,再加上其他法定假、病假、事假等,一年中几乎有半年在休假。
我们早就听说北欧国家富有、福利制度好,但从未料到竟然会这么好!夏天,父母跟着孩子一起放暑假,悠闲自在地陪孩子去海滩冲浪,到度假胜地去亲近大自然,抑或到周边国家去旅行,培养亲子之情。
于是一个疑问产生了。丹麦人失业有优渥的失业补助金,瑞典的上班族享有暑假(在北美,只有学校师生放暑假),而挪威人似乎并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那么市场竞争体现在哪儿,是不是北欧人都太“懒惰”了?希望得知答案,请看下篇。
如果说北欧人懒惰,那为何丹麦、挪威和瑞典,全都名列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列,实行全民健保,国家资助高等教育,还有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依照基尼系数,全球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依次是丹麦,瑞典,捷克,挪威……
北欧为什么能(上)——北欧模式简介(四)文/陈思进
上篇谈到,丹麦人失业有优渥的失业补助金,瑞典的上班族还能享受暑假,而挪威人似乎并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那么市场竞争体现在哪里,是不是北欧人都太“懒惰”了?
如果说北欧人懒惰,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一点,即丹麦、挪威和瑞典,全都名列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列,实行全民健保(人们看病不需花钱),国家资助高等教育(实行免费的大学教育),还有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们老有所养)。
另一方面,无论你用哪一项经济指标去衡量,这些国家都能保持在全球前三位。我们以挪威为例,对于GDP指标,挪威并没有刻意地去追逐,但它在很长时期内总能保持人均GDP居世界前三位;并且连续六年(2001-2006),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方面居世界首位;其 2008 年的人均收入世界第一;过去四年中,挪威一直是联合国评选的全球生活水准最高、最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依照基尼系数,全球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依次是丹麦,瑞典,捷克,挪威……由于社会财富分配相对均衡,北欧这些高福利国家的企业,其CEO的薪酬与工人最低工资一般相差2到3倍,最多不超过7倍,不仅每小时劳动生产率及平均小时工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且国民总收入挪威在美国之前排第四,丹麦紧跟美国列第六,瑞典第八位。
但是别忘了,北欧国家人人可以接受良好的免费教育(美国的大学学费高昂),因此就业率高。对于北欧人而言,工作似乎已不是谋生的手段(可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而对于像CEO那样的顶级高层来说,由于高所得税(最高可达83%),其税后收入实际上比清洁工只高一点儿而已。显然,他们很在乎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又为社会做贡献。有鉴于此,即使在金融风暴过后,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的统计,挪威的人均GDP依然高达79085美元,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仅次于卢森堡;丹麦排在第五,达 56115 美元;美国只有 46381 美元,排在第九位;挪威和丹麦高出美国一大截。然而失业率呢,挪威仅为2.6%,丹麦是4.2%,美国高达9.7%(加拿大8.3%,英国 7.8%)。
事实上挪威土地贫瘠、地貌多变,主要由山区和高地组成,包含许多冰川和瀑布;地质多半是花岗岩和片麻岩岩石、板岩、砂岩和灰岩也都很常见。由于挪威属高纬度地区,白天的季节性变化非常大。从5月下旬到7月下旬,有长达20小时的白天。相反,从11月下旬至1月下旬,北方的太阳永远高于地平线,日照时间很短。极昼与极夜的天然生存环境,养成挪威人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和爱好户外活动的传统。
20世纪60年代,挪威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被发掘,经济繁荣得以持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收入占出口额的45%,只少于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原油出口国,而出口占挪威整个GDP约20%。
挪威石油资源如此丰富,2008年人均收入世界第一,德国又在不远的隔壁,是最有资格发展汽车工业的国家。但挪威政府并不鼓励“开车文化”。在挪威人的概念里,没有一辆车是“绿色”的(所谓的环保车)。在挪威,汽车广告必须是告知“真相的广告”,国家消费者监察部2008年1月发布了新限制,禁止汽车制造商使用“绿色”、“清洁”和“环保”字样的汽车广告。
因此几十年来,“步行上学”一直是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府的市政规划:父母被明确要求不能开车送子女上学,以促进孩子积极的生活方式。为了确保孩子步行路线的安全性,政府通过立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堵塞,甚至在市中心也不例外。天然的生存环境与政府的正确疏导,使挪威人的徒步远足(步行或慢跑到想去的地方)和喜爱滑雪的习惯代代相传。
在挪威的马路上鲜有豪华轿车争奇斗妍,人们并不视开豪华车而高人一等。奥斯陆的市政当局最近购买了3000辆自行车,供广大市民使用,市府购车的速度还在上升,马路上完全被骑车人和走路的行人所包围,仰望城市的天空,蓝天白云,这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石油出口为挪威带来了滚滚财源,但挪威政府并没有大手大脚地乱花钱。相反,挪威人非常理智,他们深知总有一天地底下的石油会被挖完,未来石油的收入是不确定的。挪威政府从1995年起,便把石油收入储存在一个主权财富基金账户——全球政府养老基金。预测表明,挪威养老基金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基金,据保守估计,挪威的养老基金到2017年,可能高达9000亿美元,合着每个挪威老人都是百万富翁。
更有甚者,你绝对不会能相信,这么富有的北欧人,居然会节俭到令我们中国人都匪夷所思的地步。下篇详谈。 纵观北欧人的生活方式,不正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勤俭持家、积谷防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及绝不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吗?正因为实行传统的经济模式,使这些北欧国家逃过了经济危机,而且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从中证明,他们的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
北欧为什么能(下)——北欧模式简介(五) 文/陈思进
上篇谈到挪威、丹麦和瑞典等北欧国家,几乎做到了保证每一个公民充分享受由他们创造的社会财富:接受良好的免费教育(小学、中学、大学),看病不需花钱,在人人平等价值观的影响下,社会财富的分配相对均衡,又老有所养,真可谓生活得无忧无虑。
2010年,国际经合组织根据加拿大的“商业繁荣潜力指数”,对未来10年经济发展将呈现繁荣景象的30个国家进行了预测。依据各个地区的人口、贸易、能源、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指标,在这些未来将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中,瑞典、挪威和芬兰名列前三甲,美国排在第十二位。很遗憾,中国不在这30个国家之列。
从排名看,前三位全都是北欧国家。尤其是挪威,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缓慢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它能够免受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生活方式的影响,它的经济发展潜力反而比美国大。因为挪威人的价值观和种种传统深入民心,我们无法想象,这么富有的北欧人,居然节俭到令我们匪夷所思的地步,却令金融霸权绝无可乘之机。
在挪威的街头拐角,勤俭商店(中国过去的旧货商店)随处可见。说来不信,生活在挪威,假如有一天你为孩子过生日,拆开礼物盒,看见里面是洗涤干净的旧衣物,千万别大惊小怪,这在当地已蔚然成风。当然,假如把这一场景搬到中国,我们也无法想象送礼之人还有何脸面做人。在当今的中国,夫妇俩赴宴(无论生日或婚礼)一个座位好几百元,笔者岳父岳母刚参加完朋友的八十大寿,他俩送的礼金差不多竟然是我岳母大半个月的退休工资。
卢梭说过,节制和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劳动促进人的食欲,而节制可以防止贪食过度。挪威人爱好运动的习惯没改变(他们很少开车,政府也不提倡开车文化),传统的饮食习惯也没改变。挪威的传统食品鱼、肉、土豆和蔬菜依然是餐桌上的主角。即使有钱,外出就餐对他们来说也很难得。挪威的餐厅规模普遍比美国的小,其提供的食物分量也比美国小,在美国为一人份的菜品,到了挪威就变成3人份。直到现在,美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快餐文化,根本无法在挪威流行起来。
写到这儿,有必要在此插一句,原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很健康,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再佐以豆制品、蔬菜瓜果、鱼、蛋、家禽和少许肉类;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八大菜系世界闻名,烹饪技术也最发达,众多传统名菜、地方小吃更是风味独特,不仅深受中国人喜爱,而且也吸引了众多外国人。但我们却在某种程度上丢弃了传统的中国美食,引进美国的垃圾食品。目前肯德基在中国的450座城市开设了2000多家餐厅,麦当劳的分店则多达400多家。这些典型的美式快餐像牛肉汉堡、乳酪、炸薯条、炸鸡块和可口可乐富含高脂肪、高油脂、高盐和高糖。麦当劳的总裁在 50 多岁英年早逝,酷爱垃圾食品的克林顿在50 多岁时心血管堵塞了 80%,最近刚动完第二次手术,这些都凸显了美国的饮食文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但是,中国好些影视作品却把带孩子吃麦当劳、肯德基的快餐以及喝可乐当成一种时尚进行宣传,这样会把中国的下一代都培养成垃圾食品和垃圾文化的拥趸。经常食用“四高”的饮食习惯,已促使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增长速度上升到世界第二。以北京为例,45 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6%,与此同时,一大批糖耐量低减人群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这一患病比率超过了美国。美国文化就这样一点一点渗透到中国,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排挤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根据 2007 年世界卫生组织收集的数据,在之前的两年中,美国糖尿病人几乎增加了15%,接近 2400 万,占人口总数的7.8%,特别是超重引起的糖尿病,长期困扰着美国人。而挪威人健康的生活习惯,自然使他们减少了得病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不但政府减少了医疗开支(顺便提一下,美国的医疗体系正面临崩溃),而且个人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挪威的糖尿病例在西方国家是最少的,只占所有病例的 3.6% 。五年前的一项调查发现,挪威只有15个成年人因超重引起糖尿病,其中一人还是新移民。
纵观挪威人的生活方式,不正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勤俭持家、积谷防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及绝不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吗?正因为实行传统的经济模式,使这些北欧国家逃过了经济危机,而且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从中证明,他们的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
因此,无论如何也轮不到美国来质疑丹麦这样的北欧国家,面对全球分配最公平的丹麦和挪威,那些说什么高福利必养懒人的经济学家,难道不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结论吗?
而中国更应该重新审视一下,究竟是继续向美式生活靠拢,还是向北欧人学习,从更高境界上重回自己老祖宗的生活模式。 又看到猫兄发的好文章了。
2000年的时候,何新曾经预言过,新世纪的头10年我们的文化将会发生变化,从最早的崇洋媚外向传统文化的回归,确实我们也看到了这10年的变化,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其实可以理解,以前我们没吃过没见过,经过近20年翻天覆地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也经历了,所以才有了东方文化的重新复兴的苗头。
虽然这个阶段会很长,但是最起码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一批学者已经重新反省,重新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在外界的阻挠下继续蓬勃发展,值得我们庆幸。
感谢猫兄。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猫 于 2011-12-2 22:24 编辑
水木青春 发表于 2011-12-2 15:03 http://bbs.21manager.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看到猫兄发的好文章了。
2000年的时候,何新曾经预言过,新世纪的头10年我们的文化将会发生变化,从最早 ...
水木青春兄客气了,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飞猫浅以为,现在习惯学习西学的我们,对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却是一知半解、盲人摸象,没有深入的、全方位、运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思辨,这是需要大力加强、重新建设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虽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文化、新商业文明的增长点。当前的文化界、管理咨询界,多多的深入的了解、学习、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于己于人于企于国,都是很有益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经过了百年屈辱史、五四运动以后,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技)相继来到中国,自由、平等、民主的西方思想也开始广泛为中国知识份子所接受。中国几乎完全是一个接受西学的过程,基本上没有什么中学发展壮大的内容,整个中国的思想意识形态都在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框架之中(包括社会主义制度思想)。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不仅在很短的时间里引进了几乎所有的西方社会科学学科,而且史无前例地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专业研究队伍。今天,在各个领域社会改革飞速进行、各种社会问题纷涌而至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中国社会科学的期望可以说是与日俱增。特别是,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文化运动和思想革命的洗礼,中国人今天似乎更加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比起当初的“维新”、“共和”来,似乎只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才真正显示出其巨大的建设性力量,只有“改革开放”才开始把中国近代以来千呼万唤的复兴落到实处。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中国社会今天所经历的巨大变革。绝不是某种出色的理论的产物,而是出于多年政治、经济动荡的惨痛教训;在改革从“一波三折”到平稳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似乎也没有提出太多的理论资源来指导它,更加行之有效的原则却是“摸着石子过河”;最有趣的是,在改革带来了一系列思想、道德及制度的问题之后,似乎没有一个社会科学学说能对之作出真正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或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几千年来,很多哲学家都忠告我们:“要认识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把它解释为仅仅认识自己消极的一面。大部分的自我评估都包括太多的缺点、错失与无能。认识自己的缺失很好,可借此谋求改进。但是,如果我们仅仅认识自己消极的一面,就会陷入混乱,使自己变得没有任何价值。
二十世纪初,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把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落后挨打,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落伍,于是像东方不败一样,“欲练神功、挥刀自宫”式的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代替西方人站起来狠狠的打倒、否定了自我,全面引进和依靠西学,以图挺直中国人民的腰杆实现伟大复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又把批儒反孔推向极端。也难怪香港回归以前,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她的这句话让中国的精英专家们非常不舒服,但从她说过这话到现在,中国的确没有出现大的思想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些人不仅否定古代文化,而且全面否定近现代乃至当代文化,并且在上世纪末汇成了一股民族虚无主义(即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的思潮。
这三个阶段,对我国传统文化和自信心,构成了前所未有的重重创伤。
然,一个严重否定、缺乏自身文化的民族,在思想心态上首先就打了大败仗,好像被夺了心志的待宰羊羔,好像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质,好像专门制造伪劣产品的盗版者,对西学这些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和崇拜感,好像中国思想文化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我们活下来,我们便不胜感激。我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这是一种可怕的深具欺骗和自我毁灭效果的思想心态!我们要严肃的警惕自励之!
我们现在不断的引进、依靠西学,这对我们未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我们中国没有艰苦奋斗、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文化,没有敢于怀疑、超越现有智慧与权威的领跑时代的优秀品质,没有富于历史性、前瞻性、创造性、正反性、大格局的精神文化,就不可能孕育新的发展模式,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企业等领域,只可能追着西方的屁股后面跑,被西方牵着鼻子走。
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奉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法,市场倒是让出来了,可是核心技术一个都没有换过来!那些让国人自豪的优秀技术,依然还是靠国人自力更生投资研发的,例如中国的原子弹、潜水艇、神舟六号等。这些都是中国改革开放血与泪的最大教训之一。
就像中国的乔良少将所说:美国总喜欢给全世界“下套”。在过去的近十年里,美军把“网络中心战”的思想全面地摊开给全世界看,让全世界看清楚美国的作战模式。接下来全世界都开始按照美军的模式来打造各自的军队,投入了庞大的军费,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美国军队却更知道什么地方该花钱和不该花钱,在美国的军队中,现在还保留着286、386的电脑,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美国人把全世界都诱惑上了“网络中心战”的道路,自己却将钱花到了别的地方,比如说研发电磁脉冲武器这类电子设备的克星。美国人涮了全世界一把。
就像中国加入WTO以后,必须按照西方制定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进行改造(中国从加入WTO至今为止,西方国家依然认为我们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反倾销的权力制裁大棒,依然在我们头上挥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贷款的时候,也要求这些国家按照美国人制定的金融规则来改造它的金融系统。最近二十年,中国也在不遗余力地在学习美国的“华尔街模式”。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真实的情况是美国人并不遵守这些规则,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的执行双重标准,驱使全球人民为他充当活雷锋。所幸,美联储这个神秘的私人势力人性欲望的无限膨胀,使美国经济从内部轰然倒塌,2008年爆发了祸乱天下、规模空前的金融海啸。金融海啸的爆发,让全球人民傻眼了,让学习西方模式的中国政府、精英份子傻眼了,犹如当头棒喝。
但最让大家感到恐怖的,那就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所推出的扼制金融海啸的政策,尤其是西方国家,总是起不了效果。不但束手无策,而且所有知名的政府官员、精英专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到现在为止,他们也没办法对大家说,他能够提出一个什么有效的对策……。
…………
待续。
水木青春 发表于 2011-12-2 15: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看到猫兄发的好文章了。
2000年的时候,何新曾经预言过,新世纪的头10年我们的文化将会发生变化,从最早 ...
水木青春兄,后续思想,请多多指正。
中国文化崛起的批判性反思 :
http://bbs.21manage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9115&page=1&extra=#pid2041704
多谢分享O(∩_∩)O~ 有一定的深度与独立思考 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