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个性-贾悦
一、九种个性的定义个性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童年时期的父母教养方式相互作用形成的核心个性,以及在核心个性的基础上与学校教育、社会标准跟工作环境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社会个性的总和。核心个性是稳定的独特的;社会个性是发展变化的。
九种个性是贾悦在《人人都要懂的九种个性》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是贾悦在九型人格理论与PAC交互作用人格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发展的一套理论。
在《人人都要懂的九种个性》一书中,提出两个核心概念,即核心个性与社会个性。贾悦认为核心个性是稳定不变的,社会个性是发展变化的。
1、核心个性
(1)
定义: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童年时期的父母教养方式相互作用形成的。核心个性是稳定的独特的。
(2)核心个性的分类
1号完美、苛刻型
2号热忱、易怒型
3号专注、追求型
4号浪漫、情绪型
5号探究、木讷型
6号质疑、忠诚型
7号活跃、善变型
8号控制、强权型
9号和谐、迟缓型
(3)核心个性的计算公式
即XPY综合值=(X值+X整合值+X疏离值)+(Y值+Y整合值+Y疏离值)
2、社会个性
(1)定义:在核心个性的基础上与学校教育、社会标准跟工作环境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社会个性是发展变化的。
(2)社会个性的结构:社会个性分成三部分,父母状态个性,成人状态个性,儿童状态个性。
人类个体是由这三种不同的状态组成的,不过是这三者在每个人个性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个性状态占优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不同的个性状态。
父母状态个性(P)包括从父母或父母形象方面吸收与内化的态度、思想与情感。成人状态个性(A)是一个信息加工器,像计算机似地综合信息、估计可能性,并作出逻辑推理。儿童状态个性(C)包括儿童中典型的以及在成人中偶尔自发的幼稚而缺乏理性的情感、思想和行为。
二、九种个性的历史与发展
我们无意探究神秘的宗教,但并不妨碍我们借助九种个性这个古老的学说来认识人类所特有的个性,通过解析不同个性间的互相关系。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自己,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并把各种个性中的优秀潜能挖掘出来,这便是我们研究九种个性的目的和宗旨。
我们不妨暂且搁置其原有的宗教色彩,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科学地理性地分析认识九种个性。
个性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指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时所戴的面具。国内目前对Personahty有两种不同的译法,一为“个性”,一为“人格”,这种现象在国内现有的期刊文献上随处可见。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有关。我国心理学主要受西方和原苏联两大势力的影响,传统上心理学界把Personality译成人格,在建国后由于受到原苏联的巨大影响,开始把它翻译成个性,并一直沿用下来。
近几十年来,人格的译法又渐渐多起来,于是便出现了目前对个性和人格混合使用的情况。实际上,二者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义。《心理学大词典》在对个性下定义的同时也指出,“个性”与“人格”都是我国对Personahty的解释。《远东英汉大词典》对Personahty的注释也有两个,即(1)个性;(2)人格。另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心理咨询百科全书))都认为个性与人格具有同等意义。我国老一代心理学研究者周冠生先生指出,无论是美国还是原苏联,都是在同一个意义上使用Personahty的。我们在查阅国内研究文献时也发现,即使研究者对Personahty采用不同的译法,但在心理学上所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意义,并无差异。
我们认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通常所说的人格有时专指人的道德品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也为了将我们的研究与一般的九种个性加以区别,我们将Personality译成个性。
1、九种个性在国外的脚步
十九世纪,伊万诺维奇-哥济也夫(G..I.Guardjieff)把东方精神教义介绍到西方,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主导的个性特征。
奥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首先在智利的艾瑞卡市成立艾瑞卡学院,并将九种个性学说发扬光大。他宣称,九种个性学说是其在1950年在阿富汗旅行的时候,在苏菲教派里学得。伊察索将人类的九种欲望放进九种个性学说中,并将这套学说拿来作为人类心理训练的教材。许多知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都追随伊察索学习九种个性学说。其中知名的美国精神病学家克劳狄亚朗荷,在智利学习后,于1970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建立了庞大的研究组,并开设起了一系列的工作坊,探索人的性格形态。
近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又扩大了应用范围,包括个人成长,办公室管理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等方面,而且更扩展至夫妻相处、教育子女及亲子关系方面。
199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主办了第一届国际九种个性大会,参加人数达一千四百人,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同年成立国际组织。
第二届国际九种个性大会亦已于1997年八月完满结束。现在九种个性与在欧美国家广泛传播,已经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的必修课程。
2、九种个性在中国的兴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九种个性学说开始进入中国。进入中国的九种个性与国外的处境不同,它没有更多地处在讨论、实验、观察等研究层面,其强大的个性提升与实际应用的特性却被极大商业化,进而成为商业性培训机构的营利性培训内容并迅速传播。
遗憾的是,在目前,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人际关系协调等等真正应当使用、借鉴九种个性学说的诸多方面却几乎见不到九种个性的影子,商业性的九种个性培训样式繁多,其中多为迎合管理者需求而进行的技巧性传播。尽管在商业培训中也不乏佼佼者,但在整体培训行业而言还是凤毛麟角,而且也远未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由于九种个性培训的方式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制,所以闪烁着人类自我认识智慧光芒的九种个性学说只停留在了简单的商业化培训层面。从一定意义来说,这是对人类自我认知的遗憾。
尽管在很多领域都存在这种现象,人们也对这种过于功利的现象予以否定,但大多还是比较广泛地停留在简单评论的层面。我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再进一步,渴望能够为九种个性的深入研究与健康发展、为九种个性的科学传播与理性运用作出些具体的行动。
3、前景广阔的九种个性
我们认为,九种个性的科学化研究,必须借助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这是使九种个性学说科学化的最好办法。
我国高校没有涉及九种个性的课程,即使是心理学专业也没有将其作为专业内容之一,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我们认为这也许与九种个性的产生与宗教关联极其密切有关。九种个性是在具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宗教体系下的经验性总结,不是产生于科学实验中。所以九种个性科学化过程也需要一段时间。本书旨在能够为九种个性的科学化提供一个思路和角度,进行一次尝试和探索。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无意对商业化培训机构所进行的九种个性培训简单评议,商业性培训毕竟在客观上使九种个性在社会得到推广,形成了较为广泛的认知基础,为我们在研究中所必不可少的数据采集等细致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途径。 那我是混合型了······· 怎么算出自己是哪种个性,方法在哪里呢? 后记
在多年相关探究和教学培训中,作者对九种个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作为一种认知方法,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对九种个性加以验证,怎样才能使九种个性真正成为人们不断认知自己、提升自己的工具,能否把九种个性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管理之中,这是一直萦绕在作者脑海中的一个话题。
有梦想是件快乐的事情。
完成《人人都要懂的九种个性——九型人格通俗版解读》,既是作者对九种个性的探究、验证和积淀,也是作者实现梦想的一种表达方式。
与国内同类著作相比,本书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借助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对九种个性进行了深入、系统和规范的科学化研究,从而弥补了以往九种个性研究中的关键性不足。
二是在提出核心个性与社会个性概念的同时,研发了判断九种个性的分数求和公式,有效地解决了九种个性的类型混淆问题,从而弥补了以往九种个性研究中的技术性不足。
三是科学地运用统计检验、心理测量及个性测评等方法,创设修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九种个性测评问卷,从而丰富了九种个性的测评技术与方法。
为便于不同群体的阅读使用,在编写体系和整体结构上,涉及理论阐述、实例分析、方法说明、具体操作等不同方面,完整涵盖了九种个性测评的核心理论技术与方法。本书在满足读者各取所需地阅读学习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各管理层以及培训部门的相关教材。
在出版前,本书曾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类博士生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材料。在教学运用中,得到了北京京师师慧教育培训中心王洪力(中科院儿童心理发展硕士研究生、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老师的大力支持。
在本书付梓之际,特别感谢北京科技大学施大德教授。先生不仅在本书构架、布局和取舍上宏观指导与把握,而且逐章修改。编著本书,既是作者学习研究的过程,更是感受先生学品、人品的过程。
师之德惠,仰之受之;师之教恩,记之传之。
感谢所参考的诸多著述的作者;感谢任婷小姐所做的大量的核对、统计工作;感谢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辑曹雅君女士的辛勤付出;感谢为本书出版而工作的所有人员。
我们将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前行。
作者
2011年10月于北京牡丹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