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1-9-30 18:51:08

Rapunzel塔上的视野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1-9-30 22:25 编辑

      

      上图,为童话故事里锁住长发姑娘的高塔,“书虫”今天想借此塔对物理学上引力场弯曲了时间及空间的现象做个实例诠释与学习。
      《长发姑娘》的故事原型是格林童话中的《莴苣姑娘》,讲述一位长发姑娘被巫婆诅咒,被囚禁在森林的高塔中,与王子终于在异地相逢的故事。


      我们在初中物理课上,都学到光是直线传播的,在牛顿时代,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独立的。但到后来的广义相对论时,又有了新发展:当空间存在物质时,空间会引物质的影响而扭曲,物质质量愈大则产生的引力大,空间愈扭曲。一言以蔽之,是引力场弯曲了时间与空间。         我们就拿上面长发姑娘囚禁的高塔做个形象的比喻,一天,长发姑娘走到了塔檐下的阳台上向外观看风景(这里有个假设,姑娘在塔里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曲面,她所能见的都是平面),她发现有两个小孩在玩弹球,奇怪的是她看到的弹球走的是曲线,甚至在某一点还划出一漂亮的圆弧(封闭的椭圆),球像是要趋近那一点,在那一点的驱动下还发生了加速(感觉那里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
         这时,将长发姑娘从塔里解救出来,到了平地,她发现其实地面并不平坦,则是中间有个凹陷点,球是被滚入凹陷点的。这个故事的引申便是“床垫效应”---床垫上本有个大球,其四周有凹陷,那么若四周有几个小球,便会自然向大球滚去,好像大球有吸引力一样。这便是时空被扭曲的物理模型。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1-9-30 22:17:06

      据说,当年英国人为了维护牛顿爵士的学术尊严,竟然在1919年的3月8日,派出两艘军舰组成的科考队,运赴遥远的巴西与西非热带雨林,目的是在5月29日前赶到当地(当时的最佳观测点,选2个地点是为了避免老天不帮忙--发生阴天),观看日全食下星星的位置(看看恒星发出的光线是否受太阳引力而发生扭曲)。
      因为刚刚发生的“一战”,让英国绅士们很讨厌德国人,故有了这样的千里科学求证之路。
      不过,爱面子的英国人输了!
      就这样,相对论登上了物理科学的殿堂。:D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1-9-30 22:24:14

      物理学的爱因斯坦时代,向人们昭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客观经验世界,其实很多我们还不知道,爱绝对真理的先验理性主义在此受到了巨大打击!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1-10-6 22:24:38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1-10-6 22:54 编辑

何为先验理性主义?
       指行为者的理性是预先设定的,即在没有历史、经验和实践互动的情况下,行为者被事先设定具有理性特征,能够确定自己的利益和对利益的威胁,能够根据这种判定考虑可能的政策和政策结果,也能够采用最低成本实现可能实现的最大利益的行动。
       这样的名词解释有些拗口?
      人们通常以为,“普遍伦理”应该是具有普适性的伦理原则,因此,要建构这样一种绝对普遍适用的伦理原则,就需要找到一个人类各民族、各利益集团共同承认的“公正”或者“正义”理念(idea);为此,在学理上,它应该是一种绝对理性的、纯粹形式的(formal)建构,而非那种实质的(material)、势必导致在伦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的东西。例如,人们认为,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伦理原则,它就是一条纯粹形式的正义原则。

       我们知道,这其实就是康德(I. Kant)先验理性主义的形式伦理学思路;我们还知道,后来舍勒(M. Scheler)对这种纯粹形式主义的做法进行了反省批判,指出这种形式伦理学抛弃了实质伦理学那种对于现实的关怀,成为了一种对于现实伦理问题无关痛痒的摆设。舍勒试图建构一种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新伦理学原则,但他的思路其实仍然是先验的,仍然是理性主义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形式主义的,因为,即便他对“形式的”给出了一种似乎是新的说法,但他所预设的那种直接的“原初所与的”(primordial given)“直观经验”,仍然还是纯粹形式的。这是先验理性主义思路的一个不可逃避的必然诉求:绝对普遍的必是纯粹形式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Rapunzel塔上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