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指标管理运营
无论身处哪一行业,企业的运营经理每天都要将注意力和资源分散到以下三大功能区:1.急务。在“救火”模式下,管理者必须立即解决所出现的紧急情况。2.运营。在日常管理工作状况稳定的时候,对运营细节进行监控、管理。例如管理资源配置、电话量,以及预算等等。3.战略。管理者要每天、每周都花上一点时间,重点改进他们的运营和操作流程。虽然每个管理者都渴望减少危机,更好地管理日常运营并且为流程改进争取更多时间,期望以此更好地平衡三项功能栏,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报告VS指标管理
在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采用的首要工具是报告。他们通过报告洞察发生在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做出有效决策以防范危机、优化营运。报告的特质决定了它提供的是有关已发生事件的信息。通常,报告有助于:
辨识趋势
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大概的原因
将详细信息浓缩成摘要
进行后视分析和长期规划
报告通常由存在于多个位置的信息构成—最常见的情况是,这些信息来自电子表格和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数据库。提取、整合信息是一个既耗费时间又耗费人的过程,这加剧了报告的滞后性。
有鉴于此,报告明显最有助于第三项功能栏,即战略/流程改进。报告并不旨在帮助管理者进行危机管理,也不能为他们每天、每时所必需做出的决策提供协助。然而,在没有更好的工具来辅助日常管理工作的情况下,管理者只能依赖“更多的报告”,从中找到能让他们变得更高效、更有效的方法。
然而,在报告——管理者的首选管理工具——和管理者日常的实际运营之间存在着偏差。通过有效使用运营绩效指标,管理者就能够消弭差距:
一是通过阻止问题发生或迅速解决已发生问题,来减少或消除需要救火的状况。
二是与时时刻刻紧盯着运营的方方面面相比,更好的方法是,将注意力放在出现的问题(或不符合预定标准的意外事件)上,只管理每天出现的意外事件。
三是尽量多花时间改进流程。
http://www.***/?gu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