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04 发表于 2011-6-9 09:40:50

明德医药管理评论:医管局成立一年,改革措施对内不给力

2010年1月6日,备受关注的全国首家副省级城市医院管理局——成都市医院管理局正式成立。时至今日,成都市医管局的工作已开展近一年了。改革一年,作为社会民众肯定都非常关心改革的效果。此前,成都市医管局委托四川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摸底。针对14家公立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8.2分,服务对象综合满意度为78.4分。”成都医管局副局长何杰表示,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认可市管公立医院服务改进情况;45.1%的市民表示医改后,就诊情况有好转;而87.8%的医院干部职工,认可医院改革措施,说明医改措施在本系统内也是得到认可的。咋一看上面的数据,大家似乎对这样的改革还是比较有信心,但细细深究起来,恐怕还有诸多疑问。按照上面的数据以及官方的说法,此次调查是分成内、外部满意度调查两部分内容。45.1%的数据其实是外部客户对于改革效果的满意度,而87.8%的数据则表明的是内部客户满意度。在普通民众看来,公立医院的改革,主要是“大家”对于公立医院不满意。因此,外部客户满意度所占的分量明显要重。而改革一年过后,再回过头来看改革的效果,45.1%的外部客户认为改革实施后就诊情况“有好转”。如此看来,这一年的改革效果其实只能用一般来形容,因为,从数据看,最少还有一半的人不满意。与外部客户满意度低相映衬的则是较高的内部客户满意度。87.8%的数据一方面表明了公立医院系统内对于这一年的改革措施的认可,另一方面还表明,改革措施并为实质触动系统内的人的利益。既然是改革,就必然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特别是在公立医院这样的组织中。公立医院作为国家事业单位,铁饭碗一直是医院员工利益的基本保障,也是导致公立医院竞争力不足的根本原因。现在成立医药管理局,首要目的就是提升公立医院的竞争力,保障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改善民生。而一年的改革措施下来,我们看到了内部客户的高度认同。这证明,这一年的改革措施是相对温和的。我们也可以仔细来看一下2010年全年成都公立医院改革的措施,并印证一下上面的分析。医管局成立伊始,就提出了2010年为“效率提升年”。针对公立医院“效率低下”的问题,改革之初医管局就定下了四板斧:第一充分放权,全面推行院长负责制;第二,是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第三,是多渠道盘活存量,发展增量;第四,则是 “引狼入室”。公立医院的改革第一招祭出的是放权。难道目前公立医院服务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权力不够?报酬与工作效率挂钩,这个是杀手锏,但是这一年下来,内部对于薪酬福利的满意度仅为69.9%,是最低的。如此看,第二招离夭折不远了,或者是力度不够。至于第三招和第四招,无非就是重新梳理资源以及引进外部品牌。这些招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找准公立医疗改革的要害,没有去仔细发现为什么要进行改革的本质。所以,这些措施,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不给力!公立医院的改革,我们不会期待它一天能够到位。但是,既然是改革,就应该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不能反复折腾。我们认为,要彻底改变公立医院的现状,首先要实现的还是政府对于公立医院的精确定位。既然是公立医院,那么它是不是承担的主要角色就是服务社会?如果公立医院的角色定位不是民生定位,那么公立医院就是盈利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以及盈利组织的定位就决定了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人员选拔模式、薪酬福利发放形式、权利责任的边界。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定位,那么所有的改革措施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定位,那么所有的改革措施只不过是短期的“政绩”兴奋剂;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定位,那么公立医院的改革就不可能改向成功。成都公立医院的改革,在一年中所解决的问题不是民众重点关注的。民众更多的关注都集中在:公立医院的改革到底是改什么?(完) 【以上文章为明德管理咨询公司医药行业研究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dchina.com.c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德医药管理评论:医管局成立一年,改革措施对内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