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班组长 发表于 2011-4-20 13:40:13

危机之下 决胜职场要三思

本帖最后由 我是班组长 于 2011-4-20 13:43 编辑

最近一段时间,公司一直在招人面试,期间我接触了大量的80后甚至是85后的应聘者,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不断发现这些年轻应聘者身上的亮点,比如他们大都具有朝气,青春阳光,激情向上,好学自信。但在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他们的不足,比如恃才傲物、好高骛远,朝三暮四、缺乏定力等。不过好在是年轻人学的快,改的快,所以今天就根据我在面试过程中多次讲到的内容,整理提炼成经济危机时期决胜职场的“八项注意”,与诸多年轻朋友共享。一、员工重能力 老板重态度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发展路径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心路历程的侧重点转变。当自己还是员工的时候,很看重自己的能力和同事的能力比较,而当自己做老板的时候,则会逐渐更重视员工的态度。从当员工,当高管,当合伙人,到当老板,伴随着工作角色的转变,自身也在不断探索能力和态度之间的平衡点。这里面最典型的当属牛根生关于“德才问题”的哲学辩证: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有才有德重点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这里的“才”指的就是能力,而“德”则指的是态度。 究竟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展现给公司?这将是每一位职场人士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说没有一定的能力将很难胜任工作,但是如果说仅仅具备能力,而在态度上桀骜不驯的话也很难会有太大的发展。 在这里举两个成语,很能代表上述结论。第一是“恃才傲物”,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傲物”者通常都“恃才”,因为“恃才”是“傲物”的资本和资格。但是与恃才傲物相对应的另一个成语则是“怀才不遇”,所以由此可见,从“恃才傲物”到“怀才不遇”这种悲剧色彩的宿命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从自身角度上发展的时候会特别注重自身的能力和才华,但是一个公司为了统一管理,不可能让有才的人彻底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甚至胡作非为,于是乎就难免会有所抑制,或有所牵制,这些都在客观上导致了对人才的统一平衡,从而出现了怀才不遇。因此我们在这里再次重申,员工重能力,老板重态度,要想决胜职场首先要充分斟酌这两个侧重点。 二、一专多能 我曾在09年提到过“一专多能”是人才在中小型企业的立足之本,通常情况下,越是大公司越讲究螺丝钉精神,而越是小公司则越讲究一专多能。并且公司规模至少到50人以上才会对一专多能的要求适度放宽,否则如果你现在是处在一个50人以下的小公司,那么就必须要从一专多能角度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问题。现在,每个人不妨可以闭目思考一下你所在的公司的人才结构,公司前台是否在兼负日常行政事务,公司出纳是否兼负日常行政事务,公司网管是否在兼负后勤主管,公司司机是否在兼负生活秘书,等等。 究其根本,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的经济危机特殊时期,大多数企业都在裁员,都在紧缩人力成本,而这时候,能力相对单一的人难免其竞争优势比较薄弱,而一专多能的人则相对更加受到欢迎,这也是大势所趋,也算是一种时势造英雄,时势催生出来的人才筛选机制。 三 不在乎起点 而在乎进步的速度 客观来说,我国的人才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伴随着10多年来的高校扩招也衍生出来各式各样的能力参差不齐的毕业生,这时候就不可否认的会出现有名牌高校毕业,有普通高校毕业,甚至也有“极为普通”的高校毕业,但是大家都要生存,无论起点高与低,大家都要奋力找工作,这时候就特别体现出来你究竟有没有一个更快的进步速度能展现给你所服务的公司,通常情况下,企业在招人的时候,面对现在的人才结构,难免会招到不同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来源和起点差异是很大的,但也并不见得名牌高校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就一定能做的好,非名牌毕业、“普通名牌毕业”就一定做不好,因此,要想决胜职场,我们不应过多的关注他的起点,而更应该关注他的进步速度,也就是你在工作过程中有没有展现一种积极向上,日新月异,见贤思齐,比学赶帮这样的精神面貌和状态。 四 自我管理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伴随着80后甚至85后年轻人陆续进入工作环境,也相对诞生出来了在自我管理上的发展瓶颈,这里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自我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理财,我曾经提到过一个相对经典的时间管理“三八原则”,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天有24小时,分成3段,每段8小时,通常是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业余时间,而这时候我们会发现8小时的工作和休息大家都差不多,而8小时的业余时间则是有效拉开不同人之间进步和成就差距的重要因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你在这8小时业余时间都做了什么,是在奋起直追挤出时间学习、整理,还是仅仅消遣、吃喝玩乐、消磨时光,这一系列的结论在长期日积月累之后都会直接影响到你在职场的成功与否。 第二个关键就是自我理财,而自我理财其实是考验一个人自我发展规划以及条理性最重要的因素,最近比较流行的是“月光一族”、“负翁”,往往是在寅吃卯粮,入不敷出,这些都很难让人得到可持续发展,平心而论,一个人如果连自身有限的财务管理都很难做好的话,那么将来怎么可能会把公司的财务管理好?所以这里特别考验一个人的自我规划性。 五 珍惜名誉和信用 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的形象、声誉,都是让人非常珍惜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我们很多年轻人的个体来看,尤其是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由于自身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所以难免在自身的名誉和信用上没有足够重视,在这里我之所以重申一下,就是让大家有足够的重视,一个人的名誉和信用是伴随终生的,你每一次不经意的日常表现都将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给你带来相应的结果回馈,比如我了解有很多年轻人办理信用卡,为了得到办卡时赠送的某一个小礼品,而办完信用卡得到礼品之后就把信用卡退掉。或者说在日常向公司和同事借款没有及时归还,或者说在日常工作中自身承诺的某一项工作任务没有及时完成等等,看似无伤大雅的事情都非常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信用观和名誉观,等到日积月累有一天去进行价值回报的时候才发现悔之晚矣,所以我们在这里强烈建议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一定要律人律己,尤其是做好自律,时时刻刻重视并珍惜自身的名誉和信用,从而为自己将来做大事、成大器打下良好的信用基础。 六 成本控制 说到成本控制,从表面上来看,我们通常会直接理解到老板或者CFO等这样的岗位所管理的事,而不是我们员工自己的事情,但是在经济危机的特殊时期,如果说能有员工能充分为公司着想,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处处考虑公司如何开源节流,并用实际行动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那么将势必会得到老板的欣赏和重视,因为一个人要想向公司表决心、表忠心,仅仅靠语言和口号是不够的。我在《新12句感言》里说过,老板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有没有真正跟公司很贴心,有没有真正的主人翁意识和思想建设性,老板是能看的出来的,也是能感觉得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个别员工会认为铺张浪费的不是自己的,所以就大手大脚、尽情挥霍、疏于管理,这些在客观上都会导致自身在成本控制上疏于防范的恶性结果,从而会让公司感觉你并没有同心协力去工作,给公司老板和同事形成很差的印象。 七 减少抱怨 通过长期研究职场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怪圈映入眼帘,那就是古往今来凡是在抱怨的、指指点点的、指手画脚的,其自身往往一事无成,这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些人往往终生都很难有大成就。从某种程度来讲,大舍大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智慧,而现实工作中却发现有很多的年轻人总是在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公司和老板,总是把自己很专长跟老板相对薄弱的地方作比较,这些都是很不明智的。因为我们不可否认任何一个公司或机构都有它表面光鲜而内部部分实质难免污浊的地方,这就意味着一个人越走近公司会越了解到公司具体经营的实质,越深入了解公司就会越不自觉的发现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那么这时候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些,将是一个非常考验智慧的抉择,所以这应了我们刚才所说的,大多数抱怨的人、挑剔的人,自身往往一事无成,其核心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太过于关注负面和消极的地方,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更放眼长远的人则往往能取得最终的成就。 八 顺应主旋律 国家有主旋律,企业也有主旋律,国家改革开放30年,建国60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世人有目共睹,但是也不排除细枝末节有个别地方做的不如人意,企业同样如此,有很多企业在健康茁壮成长,但是也不排除在某个事物上或者在对待某个别员工的处理上难免会有所疏漏或处理不当,这都很普遍,也很正常。另一个方面,伴随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会发现顺应企业主旋律发展的是一部分人,而抱怨、挑剔、挑毛病的则是另一部分人,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两个大的阵营,一个是主旋律阵营,另一个是对抗阵营。这时候对于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来讲你究竟是要加入哪个阵营,将是一个非常考验智慧的事情。 古往今来,不顺应主旋律而只是一味挑剔抱怨通常都没有太好的结果,就连我们非常敬爱的屈原、陶渊明等,除了留下一些非常精美的诗作和文章之外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给国家或是社会的发展带来太大的贡献,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此该以什么样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企业向前发展方向,该以什么样的胸怀来融入公司发展团队,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 另外,关于一个人价值贡献的自我认识问题,我以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提炼出一句话,任何一个人都不要试图妄想认为公司一离开你是过不成的,一旦有人形成一种离开你地球就不转的印象,则并不是一种荣耀,反过来是一个很危险的预兆,这就意味着你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估将会变得非常关键。如果你工作越顺应主旋律的发展,那么自身得到的发展权限和空间也就越大,反之,你自身越是有要挟、震慑公司的嫌疑,则自身的发展空间也就会越小,越会被收缩和抑制,因此无论是与国、与家、与企业,其主旋律都是永远向前和向上的,任何个人站在历史的眼光来看,都不可能去改变或推翻主旋律的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危机之下 决胜职场要三思